第33章 末将张合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汉武帝穿越曹操》

  双方就这么达成了协议,看着坐船远去的袁绍,刘彻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就这么草率地放弃城池、抛弃大将,纵有百万大军,又何足为惧呢?”

  “来人,把咱们的张合将军从麻袋里放出来吧!”

  刘彻感慨过后,当即来到船舱内。

  此时的张合,眼神空洞,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光了一样。

  刚被松绑并摘掉嘴里的布团后,张合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里喃喃道:

  “自初平二年弃韩馥投奔以来,效力袁本初近十年,攻刘虞、灭公孙,大小数十战……

  没想到我在袁本初眼里,竟然只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连一个泫氏城都不如了吗?”

  “儁义,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你这样可比肩张辽、徐晃的大将,岂是一城一地可以衡量的?

  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当然有资本不把你放在眼里。

  但我就不同了,我一生追求效仿先贤,做一位为国征战的将军。

  喜欢的也不过就是结识天下像你这样的英雄!”

  说着,刘彻把张合拉了起来,亲自为他整理好身上歪斜的衣服。

  “我很想跟儁义这样的英雄共同为国家出力,平定天下,匡扶汉室。

  不知道,儁义能否给我一个与你共事的机会?”

  一番话说得张合浑身一颤,眼中登时有了光。

  张合当即就明白了曹操当时不见自己,又派刘纬台试探自己,这一系列行动,是在确定自己的品行是否值得收入麾下。

  跟着这样注重品行的主公,我又何愁不能发挥才干呢?

  思考片刻后,张合后退一步,单膝跪地,郑重地向刘彻拜了三拜。

  “袁本初不仁,我又何必跟他讲道义?

  今日幸蒙曹司空厚爱,末将张合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

  官渡大胜,刘彻派于禁总管大河北岸一切事务,并且从许都调来了忠心的官员治理高都、阳阿、获嘉等新增领土。

  延津、白马一线刘彻则是交给了曹仁、程昱两人负责。

  留下足够守备城池的士兵后,刘彻率领剩余将领、四万精锐,以及降将、降卒万余人,凯旋。

  袁绍则是留下守卫黎阳、朝歌、汲县、延津北渡口的兵马后,率领剩余大军回到邺城。

  由于获嘉于禁的存在,袁绍总觉得邺城不安全,没过多久便把主城移到了安平郡的信都。

  颜良、沮授则是继续留在邺城守备治理。

  青州袁谭也率军回到平原,并命令北海、济南国等郡加强城防,时刻注意徐州曹军的动静。

  同时,趁着这两家战后休养生息的空档,各路诸侯的互相征伐也进入了白热化。

  ……

  “公瑾,曹操把江夏封给仲谋,同时又调走黄祖。

  这是已经给了咱们讨伐刘表的机会。”

  豫章郡柴桑县军营中,孙策正和周瑜分析当前局势。

  “官渡大战刚开启,咱们就出兵江夏。

  如今已经过去两个月,官渡大战都结束了,咱们却还没能攻破江夏。

  这进度是不是有点慢了?”

  周瑜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指着地图道:

  “要攻取江夏,从柴桑向北,沙羡、鄂县、蕲春、赤壁连着多处依山傍水的险要之地。

  咱们得先把这些地方一一攻下,才能陈兵大江,向北攻取西陵。

  黄祖虽然被调去许都,但刘表手下还有刘磐、王威、文聘、吕公这些大将。

  论水战,这些人可都不是吃素的,陆战咱们也没有绝对优势……”

  孙策无奈地叹口气,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突破大江沿岸的这几座重镇。

  “伯符,你也不要气馁,之前咱们确实是不太好打,但现在官渡大战刚结束。

  曹操已经腾出手来,假如咱们能继续交好曹操,再适当地挑拨一下刘表和曹操的关系……”

  “公瑾已经想到破局之策了?”

  孙策倒是不怕和敌人火拼,只是江夏郡南边这几个县,全是水陆两栖。

  攻城的时候只能从陆路围攻,水路很难堵死,这也导致几座城可以随时沿水路互相支援。

  刘表占着荆州富饶之地,兵精粮足,水军更是有二十来万。

  孙策本身兵力就不占优势,还不得不分出水陆两军,分散之后,就更没法在兵力上占到便宜了。

  江夏又是个绕不过去的障碍,不打下江夏,就很难向西南继续攻打长沙、桂阳。

  这时候要是周瑜能想出来妙计,那简直就等于顺便打开了长沙、桂阳的大门。

  “荆州牧是刘表,按理说荆州这几个郡的太守应该都是刘表的人。

  但偏偏有一个郡的太守是朝廷单独任命的。

  咱们破局的关键,就在这位太守身上。”

  经周瑜一提醒,孙策立刻想到了去年刚被曹操表为南阳太守的杨俊杨季才。

  南阳郡离许都太近,加上刘表联合张秀反叛的事,让曹操十分担心。

  恰巧张秀率众投降曹操,南阳郡治宛县也一并归了曹操,这才形成了刘表、曹操分治南阳郡的局势。

  如今杨俊表面是归荆州牧管辖,但实际上他是替曹操防着刘表呢。

  “公瑾是要在杨俊身上找突破口?”

  “伯符想得不错,现在这个敏感时期,最合适的当然是离间计了……”

  “只要谋划得当,我想曹操很快会找借口向刘表兴师问罪。

  到时咱们趁刘表首尾难顾的时候,奇袭鄂县,只要占领鄂县,后边就简单得多了!”

  ……

  许都司空府内,刘彻正大宴群臣,对一众手下论功行赏。

  “此战首功还得是文烈将军啊!那真是如当年的冠军侯一般,在后方杀的袁绍胆寒!

  不光如此,还能收降马延、张顗两员将领,实属难得啊!”

  “文烈厉害不假,但我觉得没有文远、公明以及文和、仲德这几人拼命守住大河南岸、拖住袁绍主力,文烈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奇袭敌后。”

  “哎~大家可别忘了于文则啊,他可是从年初开始就一直保着延津渡口安全。

  后来又不负主公所托,偷渡、速战攻下了获嘉。

  要是没有于禁将军指挥,拿不下高都、阳阿等城,我想袁绍也不能怕到来求和……”

  获胜方VIP结算场面,热闹非凡。

  大家都在刘彻面前夸着自己认为贡献最大的将领。

  刘彻似乎在等什么人,并没有打断众人的“商业互吹”,只是端着酒杯静静地看着大家畅聊。

  “主公,荀令君来了。”

  听到“荀令君”三个字,大厅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人这才想起,那个为主公守住大本营,化解许都政变危机的荀彧。

  要说功劳,这位可是重量级,在稳住朝廷局势的同时,还能有条不紊地调配物资支援前线。

  更是在众多所谓“汉室忠臣”的威逼利诱下,愣是没有做出对主公不利的事情……

  “文若!辛苦了!”

  刘彻见到比两个月前瘦了不少的荀彧,不由地起身相迎。

  “这次大战,我认为,你才是最大功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