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5章 民族的才是流行的-《踏准风口成巨富》

  李舜这一番话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受震撼的不仅仅是方教授一人,还包括台下的众多听众。要知道在港英时期,质疑西方文化可以说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

  距离港岛回归的时间,刚刚过去大半年。很多人的思维,还是港英时候的惯性思维。因此在面对李舜带来的思想冲击时,在场的很多人或惊讶、或沉思、或感叹。

  很多人都在心中,默默地咀嚼着李舜所说的每一个字。他的发言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人封闭已久的思维之门,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这一瞬间,他们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认知可能存在局限性。而李舜的话语,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这种思维的碰撞和启发,无疑会对这些人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只可惜目前他们的思维,还只局限在港岛这个樊笼中。

  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意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也不等方教授继续说话,主持人就已经让人强行拿走了方教授手上麦克风。在他看来,方教授两人的做法,已经屡屡突破了他所制定的规则。

  对于规则的破坏者,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容忍他的存在的。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因为两个搅局者的出现,而变得不是太完美。

  原本主持人可以宣布,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结束。只是他看到李舜的谈性正浓,再加上也想给今天的答记者问来个完美的收官之作。在和李舜沟通过,主持人也就宣布还有一次的提问机会。

  为了避免再出现刚才方教授的这种情况,主持人特意把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给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女生。得知自己有机会向李舜提问后,那个女生直接就欣喜若狂的跳了起来。

  相对于先前几个提问者,这个女生的态度明显就慎重了很多。小声和身边人嘀咕了几句后,女生这才站直了身体,很是严肃的说道:“SHUN 先生,先恭喜你,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就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我想问的是,你已经拿到了代表世界第一水准的格莱美大奖,可以说是未来可期。就是不知道你心中,是否还有遗憾吗?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

  听完女生的这个问题后,李舜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最后一个问题还算是正常。既不是那种脑残的狗屁问题,也不是对自己居心叵测,充满敌意的问题。

  稍事准备了一下,李舜这才郑重的拿起了麦克风说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民族的东西是全世界的,同样也是最经典最流行的。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蕴含着独特的智慧、情感和审美,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同民族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哲学等,为世界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精神滋养。例如,中国的京剧、昆曲,印度的瑜伽,非洲的鼓乐,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

  越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的文化,越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引发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共鸣。正如鲁迅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这种独特性不是封闭的,而是通过交流互鉴被世界认知和接纳,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载体。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民族文化不再是静态的“古董”,而是可以通过创新转化成为具有当代生命力的流行文化。

  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流行文化,往往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民族的是世界的,同样也是流行的”,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是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体现。

  只有深刻理解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从中汲取创新的灵感和力量。丢掉民族文化的“根”,流行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次我创作的作品能够获得格莱美大奖,首先要感谢广大歌迷对我的认可。正是因为大家的鼓励,才让我一步步的取得如今的成绩。我在高兴之余,也带着深深的遗憾。

  我所创作的众多英文歌曲,实际上都在有意无意地迎合着欧美国家那些主流思想所倡导的价值观与观念。正因为如此,这些歌曲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博得欧美歌迷们的认可与喜爱。

  这样一来,我的作品便不可避免地丧失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深度,变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起来。长此以往的话,我将会慢慢丧失所有的灵感。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一项尝试——将合适的华国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我的作品之中。这不仅是为了给歌迷带来全新的收听体验,更是为了展现华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华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特色。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如教育、文化交流、艺术创作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