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2章 所以究竟有什么关系-《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对于血金人的追查结果,圣上极为的满意,官员们自然是跟着欣喜至少面上是如此。之前还觉得六皇子领了一个无法完成的差事,谁知道没过多长时间,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差事,就这样完成了,而且完成的这般漂亮。

  让官员们对这位六皇子的能力又多了一些了解。同时对于王茂平的运气和克外族的能力又多了一层笃信。从肇原府到京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算下来,总不能都用巧合来解释。

  但是在美言赞语结束之后,官员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血金人的事情听起来似乎与都察院死去的都事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是什么情况?

  官员们的不解,很快就被龙椅上的帝王问出了口:“那卢藤林的死又是怎么一回事?”

  王茂平在队列之中充当着他的背景板,都尉雷翃此刻也是默不作声,卢藤林死亡的真相还是交给六皇子来说吧。

  果然六皇子也知道卢藤林死亡的真相需要由他来汇报:“禀父皇,其实卢藤林的死与田路千有关。”

  “他们两个怎么会扯上关系?”启元帝的问题也是官员们所好奇的。一个御马监的马牧使,一个都察院的都事,看起来像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人。

  “父皇,那是因为两人认识,都曾经在东宫九牧监,田路千负责照料东宫马匹,而卢藤林则是九牧监的录事。”

  官员们猝不及防的听到东宫两个字,都暗自叫苦,该不会还与太子之死扯上什么关系了吧,而在叫苦的同时,身体也条件反射般的换成了能相对轻松承受怒火的姿势。

  果然,帝王的脸色骤然沉了下来,声音阴冷又带着一丝沙哑:“继续说。那个血金人究竟是怎么进入东宫的。”

  果然只要涉及到太子,就会轻易的牵扯陛下的情绪,所以才会最先问出田路千是怎么进入东宫的。

  “父皇,东宫有一匹宝马,是十二年朝贡而来,皇兄对那匹马很是喜爱,后来因为马匹生病,马医们都束手无策,而恰巧田路千擅长医马,皇兄便命人将其带到了九牧监。”

  官员们都没有想到,那个叫田路千的血金人竟然是凭借医马的本事进入了东宫。这会是巧合吗?只是一瞬间,众人就排除了巧合的可能。所以说外族早就谋划利用朝贡的机会,将血金人送进内府。

  或许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御马监,却没有想到阴差阳错的进入了九牧监中。如今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田路千在九牧监中,到底收集到了什么消息,该不会太子殿下的死也有他的手笔吧。

  毕竟太子殿下是被外族害死的,而这个田路千又是外族的血金人,很难不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他做了什么?”启元帝的声音中又多了几分阴狠,也让一众官员的头又低了几分。

  “他曾经听卢藤林提起过,皇兄去林江不仅要赈灾,还要暗中调查边军中是否有人在私通外敌。便将消息传给了头目柴春流。”

  六皇子的话说到这里,让官员们的心中都升起了波浪,之前他们一直以为太子是在林江染疾而亡,后来王茂平揭开了太子被害的真相,但并没有能查明外族动手的原因,虽然他们各自都有猜测,但也只是猜测而已。

  而在此时的朝堂之上,他们终于知道了外族动手的原因,是害怕太子害怕大孟的朝廷发现古牢关的边军与外族勾结私贩货物,使得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所以在收到血金人传回的消息时,才会想出那般阴毒的计划痛下杀手。

  在得知原因之后,官员们心中又是感觉到一阵的惋惜,但金殿中落针有声的安静,还是让他们下意识的屏住呼吸,不敢抬头去窥探帝王的脸色。

  “朕一定让他们付出代价,以慰太子在天之灵。”启元帝这句话说的很轻,但在安静的大殿上,还是传到了官员们的耳中,让他们的头再次低下几分。

  那些血金人要面对的并不只是死亡,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而因为牵扯到太子的死亡,死亡就变得越发的遥不可及。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众人都已经感觉脊背泛酸,腿脚发麻却不敢动弹的时候,终于再次听到了启元帝的声音:

  “太子要调查边军通敌的消息,是卢藤林从哪里得来的?”

  “请父皇恕罪,当赶去都察院的时候,卢藤林已经被灭了口,儿臣等人晚了一步。”

  看陛下似乎已经压制住了怒火,官员们才敢分出心神去梳理思绪,所以说卢藤林将消息透露给田路千是刻意为之,而不是无心之举,否则卢藤林就不会被人抢先一步灭了口。

  而这也就意味着,太子虽然是被外族害死的,却有第三方参与其中,而太子的消息是第三方透露的,更加细思极恐,让他们开始猜测是不是有幕后黑手借外族之手除掉了太子。

  这个猜测在心里升起,就很难再被压制下去,所以他们了解到的真相,实际上只是真相的一部分而已。

  他们有这样的猜想,那么陛下呢?

  按理来说,今天的早朝为他们带来了抓心挠肝想要知道的真相,应该感觉到一丝欣喜才对。可从刚才到现在,所听到的真相却越来越吓人,当然同样吓人的还有大殿中的气氛。

  一众官员此时最希望的就是赶紧听到“退朝”二字,让他们赶紧从近乎凝滞的气氛中挣脱出来。

  “关于卢藤林,都查出了什么,他到底是什么人,还不快说!”

  启元帝语气中的阴郁和怒火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反而有越积越多的趋向,让一众官员生怕,控制不住怒意的帝王,当场发作。

  而站出来的六皇子,却似乎并没有受到帝王怒火的影响,沉静的站在那里。

  面对启元帝的问话,低沉的声音中,竟然还让一众大臣感觉到了一丝踏实,是不是他们的错觉呢,一些官员悄悄的抬头,向着六皇子的方向快速瞥了一眼,似乎不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