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买猪-《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

  孙海他们去镇上买秧苗,跑了好几个菜苗的店,都不见有卖秧苗的。

  孙海又执意要买。

  只得冒着大太阳在镇子上打听。

  然后打听到了一个村里面有人卖。

  他们赶着牛车过去。

  他们买秧苗买的晚了,前段日子秧苗卖的贵,天气不好,育出来的不好。

  现在天好了,秧苗长大了看起来也没那么蔫吧了。

  本来,卖秧苗的这户人家都要把卖剩下的秧苗给踢出来扔了。

  因为,想种秧苗的半个月前就已经买了种了。

  现在来买,都已经有些晚了。

  尤其是,地里庄稼它不等人。

  反正也要扔。

  老板就卖的便宜了一些,把剩下的秧苗一两银子全卖给他们了。

  “你们自己拔吧,全部拔干净,这块地还要种别的东西呢。”

  “好,多谢老板了。”孙海说。

  他的眼睛巴巴的看着育苗地。

  老板说完后就离开了,他把秧苗卖的这么便宜,肯定不会再费力气给他们拔。

  赵岐和孙海下地拔秧苗。

  他们也不挑,大的小的都要,拔了有几千颗,反正够他家地种了。

  这可是比孙海原本想的要便宜好多好多。

  他带了六两银子,还剩下五两。

  拔完秧苗后,赵岐赶着牛车回到镇上。

  又买了些家用,盐,糖,大料,布,糙米,粗面,细面……

  还给赵尧带了些零嘴,又买了两个凉瓜。

  花了将近快四两。

  离开时,孙海都还在嘀咕,“咋花这么多?”

  他如果回头看,就会发现,这么多零零碎碎,板车都快装满了。

  赵岐要在镇上吃中饭。

  孙海不舍得花银子,“咱回去吃吧,若哥儿做着我们的饭呢。”

  赵岐赶牛车回村里。

  但是,刚把车赶出镇。

  往村子的方向回。

  路上,碰到了赶着牛车去村里买猪崽子的。

  一打听,一两银子一只小猪崽。

  “一只小猪养大后,能卖三四两呢。”孙海说。

  他有些心动。

  赵岐像是看透了他的想法,碰上卖猪崽的,马上挥鞭子,赶着牛车往前跑。

  “停!”孙海大声说。

  赵岐装装聋子。

  “停!”孙海真的以为他忙着赶车,没听见,大声喊了一声。

  他这么大的嗓门儿,赵岐要是还是听不见,就显得有些故意了。

  赵岐只好停一下牛车。

  孙海说,“咱们买只小猪吧?”

  “家里面,畜生多。”

  “哪多了?”

  “咱家也就一头牛,一头羊……”

  赵岐又给他加上了一些,“两只狗,二十一只鸡,一兔棚的兔子。”

  “没事儿,有我跟若哥儿,我俩喂。”

  他反正也要给鸡拌食儿,多拌一些就是了。

  说完,孙海就从牛车上跳了下来,往卖猪崽的牛车的方向去。

  卖猪崽的人老早就看到,孙海巴巴的看着自己的猪崽子,专门停车等他呢。

  “一两银子一头?”孙海问。

  “是,我家的猪崽儿刚满月,你看看一个个多胖多圆乎。”

  孙海往牛车上看了一眼,猪崽崽确实个个都圆乎乎的,一看就能长成大猪。

  “便宜一些卖吧,我汉子都不乐意买,还是我死缠烂打要买。”孙海跟他讲价。

  “你卖的便宜,我也好跟汉子交代。”孙海说时,目光看了看赵岐。

  老板赶着牛车转了好几个村儿了。

  水患后,几个村儿都不富了,十八头小猪,就卖出去了七八头。

  他又看这夫郎的汉子,看起来真不想买。

  于是就想着把这单生意做成,给他便宜了一些,“800文吧,我也是看着一个小哥儿面相好,便宜卖的,要是旁人,怎么着也要收他一两银子呢。”

  他这样一说,孙海高兴极了,痛痛快快的拿出八百文。

  老板接过钱,“行,那你挑一只吧。”

  孙海挑了一只最胖的,抱起来上到自己家牛车上。

  赵岐带着牛车,孙海坐在板车上,一路抱着个猪崽儿。

  他把猪崽抱回来后,江若挺新奇的。

  “这小猪还挺可爱的。”

  “可不。”说着,孙海摸了摸小猪的脑袋。

  吃过午饭后。

  赵砚和赵岐赤着膀子,苦哈哈的顶着大日头干活,俩人都晒的脊背发亮。

  赵家院子里棚子多。

  因为他们常在山上打下来大货。

  有的不好关了,就分开关。

  赵岐挑了一个最大的棚子,俩人合力把顶给掀了,打算用黄泥加碎麦秆糊个猪圈。

  干活时,赵砚跟赵岐说了村长让去修大坝的事。

  赵岐不假思索的开口,“我出五两。”

  生怕晚一秒,赵砚把这五两银子省了,俩人去大坝上卖苦力。

  赵砚笑了笑,“咱俩谁出五两都成,哪怕是被罚,也不能去。”

  赵岐中肯的点了点头。

  江若看他们两个在外面干的热火朝天的,大汗顺着脊背直流,想着他们肯定口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去把泡进井里面的凉瓜捞出来,拿进灶屋切了。

  他端出一盆儿来,喊他们两个人过来,“吃瓜了,歇会儿再干活。”

  他又朝着北屋喊了两声,“海哥儿,出来吃瓜了。”

  赵砚赵岐俩人洗了洗手,过来拿瓜吃。

  孙海也从屋里面出来吃瓜。

  江若拿起一块儿尝了尝,说,“这瓜又脆又甜。”

  孙海点了点头。

  不过这季节正是凉瓜成熟的季节,卖的还比之前卖的便宜了,两个才要500文。

  江若切了一半儿瓜,另一半儿瓜又放进了井里面,泡凉水。

  赵砚和赵岐真是渴了,一块儿接着一块儿的吃。

  吃完后,俩人又开始忙活。

  江若去拿了扫把,把他们吃过瓜的地上的瓜秄儿给扫了扫,不扫的话,晚上太阳一落,会有苍蝇。

  江若最讨厌苍蝇了。

  茅房里他都恨不得点一根熏香。

  孙海把他们吃过的瓜皮收拾起来,剁成碎渣渣,放进地上的一个木盆里面,又去舀了半勺粗粮面面渣子,拌了拌,喂了鸡。

  还给小猪留了一些。

  小猪吃的吭哧哧的。

  吃完后,倒像是跟这个家熟了,到处撒欢儿的在院子里面跑。

  两只狗中午喂过饭后,就自觉的躲进了关‘货’的棚子里面睡觉。

  刚睡醒。

  前腿往下一压,屁股往上一抬,伸了伸懒腰,晃着尾巴出来了。

  看到小猪,高兴的不得了,汪汪的叫了两声,跑上前去跟小猪玩了。

  小猪被它俩追的在院子里到处跑,还哼唧唧的乱叫。

  太阳快落山时,赵砚他们的猪圈的泥已经和好了。

  打算连夜就把猪圈给糊好。

  这时,他家院子里来了20多个人。

  其中,就有宋禾和林川。

  他们来赵家,是来跟赵砚商量的。

  商量大后天的宰猪日。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