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猪场-《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

  不过,也正是因为姐弟俩眼光高,没有轻易的让人算计了去。

  而且,现在璐姐儿还有了身子。

  之前她就仗着自己长得好,没少在梁家张扬跋扈。

  现在,她害了娃娃,梁家人更看重她了。

  尤其是梁大,沉浸在自己要当父亲的喜悦里,盯璐姐儿的肚子就跟盯眼珠子似的。

  燕哥儿看到了挤进了人窝窝里面的梁二,拍了拍璐姐儿一下:“姐,那不是梁二吗?”

  璐姐儿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冷哼了一声:“管他呢,天天的不着家,在镇上寻花问柳,梁大还让我给他说亲,就他这个浪荡样子,谁家的哥儿姐儿乐意跟他?!”

  梁二自从坝上下来后,三天两头的往外面跑,璐姐儿可是听人说了,梁二在镇上潇洒极了!

  燕哥儿还惦记着梁二赌输银两的那回事儿。

  他本来打算借着这事,接近卫闲呢,可是卫闲自从坝上下来后,就走了。

  燕哥儿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卫幸定亲,只有卫幸定亲了,卫闲才会从县里面回来。

  他应该是除了万山自己以外,最希望幸哥儿赶紧定亲的人。

  立了牌子,衙门的人走了后,村里面的人就散了。

  赵砚回家了一趟,给三个娃娃换了尿布,喂了奶,去给万山干活了。

  准确的来说是给赵岐干活。

  万山去把猪拉回来了。

  他跑了一天,转了十几个村子,买回来了五十头小猪。

  村里面农户养的猪,大多都是六月配的种,秋天的时候产的崽。

  他买回来的,最大的已经三个多月了,小的一个多月,大小不一。

  光是买这些小猪,万山花了二十八两银子。

  又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一亩挨着山脚的旱地,前后投进去了三十两。

  算是他跟赵岐一人一半。

  因为花了太多银子了,所以之后万山不想再花银子。

  小猪拉回来后,万山把小猪全关到自己家猪圈里了,一头挤着一头的,再多一头都挤不进去。

  万山喊了赵岐,去把买的一亩旱地用篱笆圈了起来。

  又喊上宋禾和赵砚,还有万绥和万家二叔,来这里干活。

  就是用泥巴垒几间猪圈,再用大石头凿十个大猪槽。

  考虑到这些猪崽以后会长大,所以万山计划暂时垒十间。

  就是左边垒五间,右边垒五间。

  中间,就用竹子盖两间竹屋。

  这么多猪,晚上得有人在这里守着,得有地方睡觉。

  万山还去镇上的老磨坊,拉回来几百斤的玉米糠,专门喂猪的。

  还去跟镇上的米酒铺子以及饭馆的掌柜的,商量了商量,以后低价收不要的醩米和饭馆的剩菜汤。

  赵岐从家里面用牛车拉过去了半车玉米。

  这些玉米都是家里面种的,没有卖。

  玉米是好东西,村里面的人都不舍得拿玉米去磨面吃,赵岐把玉米拉过来,可把万山惊呆了。

  万山反复确认:“真的能用玉米喂猪?”

  赵岐说:“混着喂。”

  用玉米喂猪长得肥,可玉米也算是精粮了,喂猪多浪费?

  所以每次喂了,掺点猪糠、剩菜汤还有玉米,混着喂。

  猪场的屋子垒成后,万山就把猪送过来了。

  他跟赵岐说好,俩人每人轮着喂十天。

  每人喂了,晚上也要在猪场留着看猪,每天晚饭后,去镇上饭馆、米酒店拉剩菜汤和醩米。

  俩人还又各自拿出了二两银子,算是喂猪的公账。

  赵砚看着,觉得模有样的,放心了不少。

  因为万山要追夫郎,所以他先让赵岐喂。

  “十天够吗?”赵岐问他。

  万山嘿嘿笑了笑:“必须够!”

  在经过万山不耐烦的请村里面人去卫家帮他和幸哥儿说亲,卫婶子已经松口了。

  幸哥儿是听他娘的。

  现在卫家就剩下赵虎了。

  之前,万山也不知道怎么了,把赵虎得罪了,赵虎就是不松口。

  说媒的人都暗示万山去找赵虎聊一聊,把误会说清。

  万山也想,可赵虎不给他机会,一看见他,就拿着扫把赶他。

  赵虎看万山看的尤其不顺眼。

  万山倒不把这事当回事儿,觉得早晚赵虎要点头。

  既然他说了十天换一次,就十天换一次。

  赵岐喂了十天的猪,快把他整个人喂得烦躁了。

  给万山银子让他买猪回来养,绝对是他这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事情。

  赵岐愿意去山上猎头狼回来,都不愿意再继续喂猪了。

  早上喂,晚上喂,一天喂两次,要拌两次猪食,还要去镇上拉剩菜汤,臭死了!

  又臭又脏!

  还辛苦。

  这种劳累还不是跟去山上一样,身体的乏困,这种是身体累,但不知道哪里累的累,就是很不痛快。

  而且,人也要时时刻刻的待在猪场看着。

  这些猪崽们,有的还不合群,还会打架。

  孙海可能看出了他这些的烦躁,常常跑来猪场帮他拌猪食。

  赵岐自己都不想在这里待,哪舍得让自己夫郎来这里遭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且,家里面的活也不轻松,毕竟养了那么多牲畜。

  赵岐去找万山,说要找两个汉子专门来喂猪。

  万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这点苦就吃不了了?咱们自己喂,放心,真不是心疼银子。”

  赵岐看了看他,心想不是心疼银子吗?

  他忍住什么都没说,走了。

  赵岐在猪场看猪看了十日,赵砚去山上猎了一只成年的白狐。

  他没有拿到镇上去卖,而是拿到了县里面,被一户人家的小姐看中,二十两银子要走了。

  赵砚卖了狐狸后,转身走了。

  没走几步,身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赵砚回头,就看到了卫闲。

  卫闲嘴角噙着笑:“好巧。”

  赵砚打量了他一眼。

  卫闲穿着捕快的衣服,腰间别着一把大刀,看起来正春风得意。

  赵砚知道,卫闲这是在坝上立了功,封到县里面做捕快了。

  十年前,他被人喊打喊杀,十年后,他成了捉贼的那一个,真是……世事无常。

  “听说你夫郎给你抱回来了三个娃娃?”卫闲问他。

  赵砚点了点头,说着他家的娃娃,他的眼睛里面含着笑意:“不错。”

  卫闲看着他眼中的笑意,目光复杂。

  “我还有事,先走了。”赵砚说。

  他还要赶回镇上,去卖几斤棉花,拿回去让人给家里面人做冬衣。

  “这么着急走干嘛?来了这里,我好歹得请你吃一顿饭。”卫闲揽着赵砚的肩膀说。

  看起来俩人非常相熟。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