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来收米-《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

  赵砚从水里面没出来,游到江若跟前,问他,“水不凉,想下水吗?”

  江若瞧了一下,四下空无一人,可到底不是自家屋里,有四堵墙围着,要是突然来了人,可就说不清了,他摇头,“不想。”

  赵砚把他的鞋袜脱了,放到岸上,把他往前一抱。

  猛的身子往前一倾,江若下意识的搂住赵砚的脖子,怕自己掉进水里。

  赵砚心里面有着数呢,大手握住他的脚踝,将他的脚放到水里。

  脚刚触水时略微有些凉,放进水里后,适应了就觉得不凉了。

  坐在岸上泡脚,江若觉得挺新奇的,一会儿把脚没出水面,一会儿又把脚放进水里,挑起水花来,他玩的不亦乐乎。

  赵砚转头又没进了水里。

  他在江若面前消失的,猝不及防的眼前没了汉子,江若吓了一跳,忙喊,“相公!”

  赵砚的头从潭水中央没出来,咧嘴一笑,“在呢。”

  江若随手捡起一个石子扔过去,“吓我!”

  赵砚的头一偏躲过去,又往水里没。

  江若往水里一看,就见赵砚就往他这边游了,想是又要吓他。

  他提前应对。

  然而,赵砚从水里出来,往他这里一丢,什么东西往江若身上一滑,滑到了岸边。

  江若吓坏了。

  定睛一看,是一条鱼,个头还不小。

  “吓死了,抓了鱼也不提前说。”

  赵砚故意的呢。

  夫夫俩在水潭这里玩了好久,赵砚带着他回家时,村里面的人都午睡起了,看到赵砚手里面用草绑着的几条鱼,纷纷问他,“砚小子,你这鱼在哪抓的?”

  “下游山路口那里。”赵砚随口胡掐。

  江若配合着笑了笑,不多说。

  “砚子!”

  老远,有两三个汉子冲着他们走过来。

  江若一看这几个汉子找自家汉子有事,就说,“相公,把鱼给我吧,我带回家去。”

  赵砚把鱼给他。

  江若拿着鱼往家走。

  几个汉子跟赵砚说,“镇上的老板拉着牛车来村里收米了。”

  赵砚一听就跟着他们走了。

  江若回到家,把鱼养在水桶里。

  赵尧带着两条狗从外面跑回来,大喊道,“大哥,镇上老板来收大米了!”

  他跑的气喘吁吁的。

  “你大哥在外面呢。”江若说。

  赵尧看到水桶里的鱼,高兴道,“谁抓的?”

  “你大哥。”

  赵尧嘴一瘪,“他去抓鱼咋不叫我?”

  “你呼呼大睡呢。”江若含糊过去。

  赵岐和孙海从屋里出来,孙海着急问,“来收米了?”

  赵尧想起来,拍了一下脑门,他差点忘了,“来了,今年米价可高了,十文钱一斤,马婶子家里三亩地,收了有九百多斤呢,她家一口气卖了九百斤,卖了九两!”

  “这么多?”孙海一听意外极了。

  “往年的米价也不过五文钱、六文钱一斤,今年刚收就十文……你不会是听岔了吧?”

  “听不岔的,大家看马婶子家卖了高价,好几家都要卖。”

  孙海听他这样一说,也想卖。

  他问赵岐,“咱家今年收了多少米?”

  他只知道今年的大米收的好,还不清楚有多少斤,反正草屋里堆了十几布袋子呢。

  赵岐说,“咱家不卖米。”

  “为啥咱家不卖米?”孙海瞪着他。

  十几袋子米呢,一袋都不卖?

  “咱家不卖。”赵岐坚持说。

  孙海抱着胳膊扭了头。

  江若看他们夫夫闹了,就跟孙海说,“咱家米不用卖。”

  当然,他可没有跟赵岐似的,话懒得多说一句。

  他笑了笑,问孙海,“上次卖苦秄赵岐给你拿回来几两?”

  “十二两。”

  孙海奇怪呢,这钱还是江若给他的,他会不知道?

  “你想,赵岐进一次山就能给你带回来十二两,咱家的米全卖了,又能卖多少两?”

  最多不超过十两。

  十两还不够赵岐进一次山的。

  而他家的米还是赵砚赵岐兄弟两个辛苦种的,卖了本就可惜。

  “可是不卖,多亏啊。”孙海说。

  今年可是收到了十文,往年都没有这么高的价!

  “咱不会亏。米价收的高,米店只会卖的更高,咱十文钱卖了,米店就敢三十文卖给我们。”

  “而且,咱家里五口人呢,吃的也多,家里有余粮,心里不慌。”

  “哦。”孙海听进去了。

  可还是觉得不卖掉有些可惜。

  江若没什么可惜的。

  现在家里有余银,还有余粮,汉子又都很上进,日子只会越过越好,没必要卖粮糊口。

  赵砚、宋禾、万山、林川几个又凑到了一起。

  他们刚去看了几户人家卖米,看完后,林川揽着赵砚的肩膀,直说道,“今年你家里的米不能卖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赵砚点了点头,“确实不能卖了。”

  “咋了?”万山是个莽汉,可不会想的那么深。

  林川说,“米价收的高,卖的自然也会高。村里人全把米卖了,可就买不起了。米价一高,粗面粗粮的价格也会跟着高,到时候日子就难过了。”

  “可不吗?我记得有一年就是,米价收的高,那年本来该是个富年的,但下季稻毁了,咱村里的人就越过越穷了。”宋禾也说。

  万山听后,就着急了,“这样的话,老子也得去收点儿米了,家里的米缸都还空着呢!”

  他的话算是提醒宋禾和林川了。

  “我家的米能给你们均一些。”赵砚大方的说。

  万山白了他一眼,“拉倒吧,你家收多少米?老子要去收个二三百斤的,你能卖吗?”

  赵砚笑了笑,“那卖不了。”

  几十斤了勉强可以白给,几百斤,还是算了。

  万山没开玩笑,他真去买了300斤大米,花了三两银子。

  宋禾和林川也没落下风,也收了几百斤。

  万山扛着大米回家时,看到万绥也围在人堆里凑热闹,吆喝了他一声。

  万绥跑过来,“大哥。”

  万山跟他说,“今年家里的米别全卖。”

  万绥点点头,他特别听万山的话,他爹瘫了后,就万山护着他家里,“好。”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