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古寺铜钟里的梵文密语
陈轩的指尖刚触到香积寺那口明代铜钟的钟体,天眼突然泛起一阵温润的金光——不同于以往辨伪时的锐利,这次的光芒像浸了温水的丝绸,顺着钟体纹路缓缓流淌,将钟壁上绿锈覆盖的凹陷处照得通透。
“陈先生,这口钟是上个月修缮大雄宝殿时发现的,钟口裂了道缝,我们本想找工匠修补,可清理锈迹时,发现钟腔内好像有东西。”香积寺住持慧明法师捧着一盏热茶,语气里满是急切,“寺里老和尚说,这钟是万历年间的‘镇寺钟’,当年铸钟时特意请高僧开过光,说不定藏着玄机。”
苏晴凑到钟口边,用手电筒往里照,光束穿过幽暗的钟腔,落在一块嵌在钟壁内侧的青铜板上。“那里有字!”她指着青铜板上模糊的纹路,“好像是梵文,但大部分被铜锈盖住了,看不清楚。”
陈轩点点头,从背包里取出玄鉴镜。镜面刚对准钟体,原本黯淡的镜身突然亮起淡青色的光,镜中映出的钟壁纹路瞬间变了模样——绿锈像潮水般褪去,露出青铜板上密密麻麻的梵文,还伴随着细微的“嗡嗡”声,像是钟体在共鸣。
“不是普通的梵文经咒。”陈轩盯着镜中的文字,眉头微微皱起,“你看这几个字符,是‘密宗六字真言’的变体,而且排列方式很奇怪,像是在记录什么东西,而非单纯祈福。”他示意小林拿来拓印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青铜板上的文字拓下来,宣纸落在青铜板上时,天眼捕捉到一缕极淡的金色气息,顺着拓纸钻进了他的掌心。
慧明法师凑过来看拓片,手指在文字上轻轻摩挲:“这文字和寺里藏经阁保存的万历年间《大藏经》抄本字体很像,但多了些符号……会不会是当年铸钟工匠留下的记号?”
“不像。”陈轩摇摇头,将拓片铺在大殿的供桌上,用玄鉴镜再次照射。镜光落在拓片上,梵文字符突然开始移动,像活物般重组,最后形成一幅简易的地图——地图中央画着一座佛塔,塔尖指向香积寺后山的方向,塔底标注着一个“莲”字。
“是后山的多宝佛塔!”慧明法师突然激动起来,“那塔也是万历年间建的,和这口钟是同一时期的文物,只是民国时遭过兵灾,塔身塌了一半,现在只剩塔基了。”他快步走到殿角的功德箱旁,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钥匙,“这是塔基地宫的钥匙,几十年没开过了,说不定里面真藏着东西。”
几人跟着慧明法师往后山走,山路两旁的古松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洒在石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多宝佛塔的塔基果然残破不堪,塔身只剩下一米多高的青砖基座,基座中央有个被石板封住的洞口,石板上刻着与铜钟内壁相同的“莲”字。
小林刚要去撬石板,就被陈轩拦住:“别硬来,这石板下面可能有机关。”他蹲下身,用天眼扫描石板四周,发现基座的青砖缝里嵌着细小的铜钉,钉尖朝向洞口,“是‘莲花锁’,得按梵文的顺序转动石板,不然会触发里面的暗箭。”
陈轩对照拓片上的梵文,用玄鉴镜顶住石板上的“莲”字,顺时针转了三圈,又逆时针转了两圈。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石板缓缓抬起来,露出一个深约两米的地宫入口,里面弥漫着潮湿的霉味,还夹杂着淡淡的檀香。
苏晴打开强光手电,照亮地宫内部——地宫不大,四壁铺着青砖,中央放着一个半米高的紫檀木盒,盒身刻着缠枝莲纹,没有锁具。陈轩小心地将木盒抱出来,放在地上打开,里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锦缎上放着一卷泛黄的经卷和一枚青铜莲花印。
“是《金刚经》抄本!”慧明法师看着经卷上的字迹,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而且是万历年间高僧憨山德清的手迹,寺里早就失传了!”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经卷,突然停在最后一页,“这里还有题跋!”
陈轩凑过去看,题跋是用小楷写的,大意是:“万历三十五年,铸钟藏莲,以镇地脉,经卷与印,待有缘者启之。”他拿起那枚青铜莲花印,印面朝下扣在拓片上,印文竟与拓片上的梵文完美契合,而且印底刻着“玄山”二字。
“是玄山氏的东西!”陈轩的眼睛亮了起来,“之前在黑水城和崇圣寺发现的玄山氏藏品,都有类似的莲花印记,看来香积寺也是玄山氏当年藏物的地点之一。”他用天眼仔细观察经卷,发现最后几页的墨迹比前面深,像是后来添加上去的,而且墨迹里藏着细微的符号。
玄鉴镜再次派上用场,镜光落在经卷上,那些符号突然显露出真面目——是一幅微型地图,标注着从香积寺到陕西周至县楼观台的路线,地图末尾画着一个三目神像,和玄隐观的三目神像一模一样。
“楼观台是道教圣地,怎么会和玄山氏的藏物有关?”小林疑惑地问,“而且玄山氏之前的藏物都和佛教有关,这次怎么突然牵扯到道教了?”
陈轩没有立刻回答,他将青铜莲花印放在掌心,印身突然微微发烫,与之前在玄隐观发现的传承锦盒产生了微弱的共鸣。“玄山氏的传承不止局限于佛教文物。”他若有所思地说,“之前的《玄山鉴宝录》里提到过,玄山氏先祖曾遍访儒释道三教圣地,收集各类文物,看来楼观台藏着另一部分传承。”
就在这时,地宫入口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三个穿着黑色夹克的人闯了进来,为首那人手里拿着一把撬棍,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陈轩手里的经卷。“把经卷和印章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陈轩认出对方夹克上的标志——是之前在黑水城遇到的盗墓团伙余党,没想到他们竟然跟踪到了这里。“你们怎么找到这儿的?”他将苏晴和小林护在身后,玄鉴镜在掌心悄悄亮起。
为首的盗墓贼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香积寺铜钟的特写,钟口的裂缝清晰可见。“我们早就盯上这口钟了,要不是你们来得快,这地宫的东西早就归我们了。”他挥了挥撬棍,“识相的就赶紧交出来,这经卷在你们手里没用,在我们手里能卖个好价钱。”
慧明法师气得浑身发抖,双手合十念起了佛经:“阿弥陀佛,尔等竟敢盗掘佛门圣地,就不怕遭天谴吗?”
盗墓贼不耐烦地踹了一脚地宫的青砖:“少跟我来这套,今天这东西我们拿定了!”他使了个眼色,另外两个盗墓贼立刻扑了上来,手里还拿着匕首。
陈轩早有准备,玄鉴镜突然射出一道强光,直照盗墓贼的眼睛。为首的盗墓贼惨叫一声,捂住眼睛后退,正好撞在身后的石板上,石板“轰隆”一声落下,挡住了地宫入口。另外两个盗墓贼没了退路,慌乱中挥舞着匕首,却被小林和随后赶来的联盟安保人员制服。
“把他们交给当地文物局和警方,好好审问,看看还有没有同伙。”陈轩将经卷和青铜莲花印小心地收好,“这经卷和印章是香积寺的镇寺之宝,我们得尽快修复经卷,再研究地图上的线索。”
慧明法师感激地看着陈轩:“多谢陈先生出手相助,要是这两件宝物丢了,我真是无颜面对寺里的列祖列宗。”他邀请几人回大殿喝茶,还拿出寺里珍藏的万历年间茶叶,泡了一壶香茗。
陈轩喝着茶,看着手中的青铜莲花印,印身的“玄山”二字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想起之前在玄隐观看到的传承锦盒,心里突然有了一个猜测:玄山氏的终极传承,或许不是某件具体的文物,而是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瑰宝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物守护体系。而香积寺的经卷和莲花印,就是这套体系里的重要一环。
“慧明法师,”陈轩放下茶杯,认真地说,“我们想借这经卷研究几天,等修复完成后,再送回来举办一个特展,让更多人了解香积寺的历史文化。”
慧明法师立刻答应:“没问题,陈先生是文物守护的行家,交给您我放心。而且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宝物的故事,也是功德一件。”
离开香积寺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寺门口的石狮子上,给古老的寺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陈轩坐在车里,打开拓片仔细研究,苏晴凑过来问:“接下来我们要去楼观台吗?”
陈轩点点头,指尖划过拓片上的三目神像:“楼观台肯定藏着关键线索,而且那伙盗墓贼的出现,说明有人也在盯着玄山氏的藏物,我们得尽快找到楼观台的藏宝地,不能让文物落入坏人手里。”
小林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突然说:“陈哥,你说玄山氏为什么要把藏物分散在这么多地方?直接集中藏在一个地方不是更安全吗?”
陈轩笑了笑,拿起青铜莲花印递给小林:“因为真正的安全,不是把文物藏起来,而是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价值,愿意去守护它们。玄山氏把藏物分散在不同的文化圣地,就是想让后人在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传承守护的使命。”
小林恍然大悟,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莲花印,突然感觉印身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像是在回应他的触碰。陈轩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小林的天眼能力虽然还在初级阶段,但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已经符合玄山氏传承的要求了。
车子驶上通往市区的公路,陈轩打开玄鉴镜,镜中映出青铜莲花印和经卷的影像,两者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淡淡的光柱,指向西北方向——那是楼观台的方向。他知道,一场新的文物守护之旅,又要开始了。而这一次,他们离玄山氏的终极传承,又近了一步。
第1084章 楼观台道符与暗阁机关
车子驶离香积寺地界时,天色已暗。陈轩将青铜莲花印放在仪表盘旁,印身泛着的微光与车灯交织,恰好照亮了拓片上指向楼观台的路线。苏晴盯着拓片里三目神像的纹路,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翻出一本泛黄的古籍。
“你看这个。”她将古籍摊在膝盖上,书页里夹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楼观台三清殿的屋檐下,挂着一枚与神像同款的木雕,“这是我爷爷当年考察楼观台时拍的,他在笔记里写,这木雕叫‘三目镇元符’,是元代道士手绘的符牌雕刻而成,后来不知去向。”
陈轩接过古籍,天眼扫过书页边缘的批注,发现几处与玄山氏相关的符号——和青铜莲花印底的“玄山”二字笔法一致。“看来木雕不是失踪,是被玄山氏的人藏起来了。”他指尖点在照片里木雕的位置,“拓片地图的终点就在三清殿,说不定符牌就藏在殿内的某个地方。”
小林握着方向盘,突然减速:“前面有检查站,好像是文物局的人。”车窗降下,穿制服的工作人员递来一份通告,上面写着“楼观台区域临时管控,因发现疑似元代文物遗迹”。陈轩出示联盟证件,对方立刻放行,还低声提醒:“昨晚有人在三清殿附近鬼鬼祟祟,你们多加小心。”
抵达楼观台时已近午夜,月光透过松枝洒在青砖地上,三清殿的朱漆大门虚掩着,殿内隐约传来香火味。陈轩推开门,天眼瞬间亮起——殿内的地砖上,残留着新鲜的泥土痕迹,痕迹尽头的神龛下,有一块地砖明显松动。
“有人比我们先到。”苏晴从背包里取出夜视仪,发现神龛左侧的立柱上,有一道新刻的划痕,划痕里嵌着细小的金属碎屑,“是盗墓贼常用的‘洛阳铲’留下的,他们在找东西。”
陈轩蹲下身,撬动松动的地砖,下面露出一个暗格。暗格里没有文物,只有一张残破的黄纸,纸上画着半道符纹,符纹旁写着“左三右二,上七下五”。“是机关的密码。”他抬头看向殿顶的斗拱,发现其中七个斗拱的纹路与符纹吻合,“按‘上七’的顺序转动斗拱,应该能打开真正的藏宝地。”
小林搬来梯子,陈轩爬上去,对照黄纸的符纹,依次转动第七、第三、第二、第五个斗拱。每转动一个,殿内就传来“咔嗒”的轻响,当最后一个斗拱归位时,神龛后的墙壁突然移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通道,通道里弥漫着淡淡的朱砂味。
三人举着手电往里走,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道符。苏晴突然停住脚步,指着一道符纹:“这是‘辟邪符’,但被人篡改过,末尾加了‘噬魂’的纹路,一旦触碰,会被咒力反噬。”她从背包里拿出艾草,点燃后绕着通道走了一圈,艾草的烟雾碰到符纹,发出“滋滋”的声响,篡改的纹路瞬间消散。
通道尽头是一间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青铜匣子,匣子上刻着“三目镇元符”的完整图案。陈轩刚要伸手去拿,天眼突然捕捉到一缕黑气,从石室角落的阴影里窜出——是之前在香积寺遇到的盗墓贼余党,手里还拿着一把改装过的弩箭。
“把匣子放下!”盗墓贼的声音沙哑,弩箭对准了苏晴,“别以为你们能一直好运,今天这东西,我们拿定了!”
陈轩将小林护在身后,玄鉴镜在掌心亮起:“你们根本不知道这匣子的秘密,强行打开只会被咒力反噬。”他故意拖延时间,天眼扫过石室的角落,发现那里藏着一个机关按钮——与通道的符纹相连。
盗墓贼不耐烦地扣动扳机,弩箭朝着陈轩飞来。陈轩侧身避开,同时按下机关按钮,石室两侧的石壁突然弹出数道青铜刺,直逼盗墓贼。盗墓贼慌乱中躲避,却被刺划伤了手臂,鲜血滴在石台上,青铜匣子突然亮起红光,匣身的符纹开始转动。
“不好!血触发了保护咒!”苏晴大喊着,将提前准备好的朱砂撒在石台上,红光瞬间减弱,“快用莲花印压制!”
陈轩立刻将青铜莲花印放在匣子上,印身的金光与匣子的红光交织,符纹的转动渐渐放缓。他趁机催动天眼,看清了匣子的锁扣结构——需要按“左三右二”的顺序,转动匣身上的三个凸起。
“左三!”苏晴盯着符纹的变化,及时提醒。陈轩转动第一个凸起,匣子发出“咔嗒”一声,锁扣解开了一道。盗墓贼见状,忍着疼痛扑过来,却被小林用手电筒砸中后脑,当场倒地。
“右二!”随着苏晴的指令,陈轩转动第二个凸起,匣盖缓缓打开。里面没有符牌,只有一卷羊皮卷和一枚玉印,羊皮卷上画着楼观台的全景图,图中后山的位置,标注着“玄山藏真处”。
“玉印是玄山氏的‘鉴真印’!”陈轩拿起玉印,印底刻着的符号与之前发现的玄山氏藏品完全一致,“羊皮卷的地图,应该是指向玄山氏在楼观台的主藏宝地。”
苏晴展开羊皮卷,发现图中还标注着一行小字:“月圆之夜,三目符引,方可启门。”她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正好透过石室的通风口,落在玉印上,印身突然反射出一道光柱,照在石室的墙壁上,墙壁上浮现出与三目神像相同的图案。
“是门!”小林指着图案的位置,“图案的眼睛处有两个凹槽,正好能放下莲花印和玉印。”
陈轩将两枚印按进凹槽,墙壁缓缓移开,露出一个更大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紫檀木盒,盒身刻着儒释道三教的符号。打开木盒,里面正是失踪多年的“三目镇元符”,符牌的背面,刻着玄山氏的家训:“守物非藏,传薪为真。”
“原来玄山氏的真正目的,是将三教的文物聚在一起,等待能看懂这些符号的人,传承守护的使命。”陈轩抚摸着符牌,天眼突然泛起强烈的金光,符牌上的纹路与他掌心的玄鉴镜产生共鸣,镜中映出一幅完整的地图——标注着玄山氏最后的藏宝地,在敦煌莫高窟的某个洞窟。
就在这时,石室入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举着手电进来:“我们收到消息,有人在这里盗掘文物。”陈轩出示发现的文物,解释了玄山氏的传承,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专家,对石室进行保护。
离开楼观台时,天已微亮。陈轩坐在车里,看着手中的三目镇元符,符牌的暖意透过掌心传来。苏晴翻着羊皮卷,笑着说:“接下来要去敦煌了,那里可是玄山氏传承的关键地方。”
小林握着方向盘,眼神里满是期待:“陈哥,你说莫高窟的藏宝地,会不会有玄山氏的终极秘密?”
陈轩点头,将符牌、莲花印和玉印放在一起,三者的光芒交织成一道光柱,指向西方。“不管是什么秘密,我们都要守住它,不让文物落入坏人手里。”他看着窗外渐渐升起的太阳,知道下一场守护之旅,即将在敦煌的沙漠中开启。
陈轩的指尖刚触到香积寺那口明代铜钟的钟体,天眼突然泛起一阵温润的金光——不同于以往辨伪时的锐利,这次的光芒像浸了温水的丝绸,顺着钟体纹路缓缓流淌,将钟壁上绿锈覆盖的凹陷处照得通透。
“陈先生,这口钟是上个月修缮大雄宝殿时发现的,钟口裂了道缝,我们本想找工匠修补,可清理锈迹时,发现钟腔内好像有东西。”香积寺住持慧明法师捧着一盏热茶,语气里满是急切,“寺里老和尚说,这钟是万历年间的‘镇寺钟’,当年铸钟时特意请高僧开过光,说不定藏着玄机。”
苏晴凑到钟口边,用手电筒往里照,光束穿过幽暗的钟腔,落在一块嵌在钟壁内侧的青铜板上。“那里有字!”她指着青铜板上模糊的纹路,“好像是梵文,但大部分被铜锈盖住了,看不清楚。”
陈轩点点头,从背包里取出玄鉴镜。镜面刚对准钟体,原本黯淡的镜身突然亮起淡青色的光,镜中映出的钟壁纹路瞬间变了模样——绿锈像潮水般褪去,露出青铜板上密密麻麻的梵文,还伴随着细微的“嗡嗡”声,像是钟体在共鸣。
“不是普通的梵文经咒。”陈轩盯着镜中的文字,眉头微微皱起,“你看这几个字符,是‘密宗六字真言’的变体,而且排列方式很奇怪,像是在记录什么东西,而非单纯祈福。”他示意小林拿来拓印工具,小心翼翼地将青铜板上的文字拓下来,宣纸落在青铜板上时,天眼捕捉到一缕极淡的金色气息,顺着拓纸钻进了他的掌心。
慧明法师凑过来看拓片,手指在文字上轻轻摩挲:“这文字和寺里藏经阁保存的万历年间《大藏经》抄本字体很像,但多了些符号……会不会是当年铸钟工匠留下的记号?”
“不像。”陈轩摇摇头,将拓片铺在大殿的供桌上,用玄鉴镜再次照射。镜光落在拓片上,梵文字符突然开始移动,像活物般重组,最后形成一幅简易的地图——地图中央画着一座佛塔,塔尖指向香积寺后山的方向,塔底标注着一个“莲”字。
“是后山的多宝佛塔!”慧明法师突然激动起来,“那塔也是万历年间建的,和这口钟是同一时期的文物,只是民国时遭过兵灾,塔身塌了一半,现在只剩塔基了。”他快步走到殿角的功德箱旁,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钥匙,“这是塔基地宫的钥匙,几十年没开过了,说不定里面真藏着东西。”
几人跟着慧明法师往后山走,山路两旁的古松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洒在石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多宝佛塔的塔基果然残破不堪,塔身只剩下一米多高的青砖基座,基座中央有个被石板封住的洞口,石板上刻着与铜钟内壁相同的“莲”字。
小林刚要去撬石板,就被陈轩拦住:“别硬来,这石板下面可能有机关。”他蹲下身,用天眼扫描石板四周,发现基座的青砖缝里嵌着细小的铜钉,钉尖朝向洞口,“是‘莲花锁’,得按梵文的顺序转动石板,不然会触发里面的暗箭。”
陈轩对照拓片上的梵文,用玄鉴镜顶住石板上的“莲”字,顺时针转了三圈,又逆时针转了两圈。只听“咔嗒”一声轻响,石板缓缓抬起来,露出一个深约两米的地宫入口,里面弥漫着潮湿的霉味,还夹杂着淡淡的檀香。
苏晴打开强光手电,照亮地宫内部——地宫不大,四壁铺着青砖,中央放着一个半米高的紫檀木盒,盒身刻着缠枝莲纹,没有锁具。陈轩小心地将木盒抱出来,放在地上打开,里面铺着明黄色的锦缎,锦缎上放着一卷泛黄的经卷和一枚青铜莲花印。
“是《金刚经》抄本!”慧明法师看着经卷上的字迹,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而且是万历年间高僧憨山德清的手迹,寺里早就失传了!”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经卷,突然停在最后一页,“这里还有题跋!”
陈轩凑过去看,题跋是用小楷写的,大意是:“万历三十五年,铸钟藏莲,以镇地脉,经卷与印,待有缘者启之。”他拿起那枚青铜莲花印,印面朝下扣在拓片上,印文竟与拓片上的梵文完美契合,而且印底刻着“玄山”二字。
“是玄山氏的东西!”陈轩的眼睛亮了起来,“之前在黑水城和崇圣寺发现的玄山氏藏品,都有类似的莲花印记,看来香积寺也是玄山氏当年藏物的地点之一。”他用天眼仔细观察经卷,发现最后几页的墨迹比前面深,像是后来添加上去的,而且墨迹里藏着细微的符号。
玄鉴镜再次派上用场,镜光落在经卷上,那些符号突然显露出真面目——是一幅微型地图,标注着从香积寺到陕西周至县楼观台的路线,地图末尾画着一个三目神像,和玄隐观的三目神像一模一样。
“楼观台是道教圣地,怎么会和玄山氏的藏物有关?”小林疑惑地问,“而且玄山氏之前的藏物都和佛教有关,这次怎么突然牵扯到道教了?”
陈轩没有立刻回答,他将青铜莲花印放在掌心,印身突然微微发烫,与之前在玄隐观发现的传承锦盒产生了微弱的共鸣。“玄山氏的传承不止局限于佛教文物。”他若有所思地说,“之前的《玄山鉴宝录》里提到过,玄山氏先祖曾遍访儒释道三教圣地,收集各类文物,看来楼观台藏着另一部分传承。”
就在这时,地宫入口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三个穿着黑色夹克的人闯了进来,为首那人手里拿着一把撬棍,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陈轩手里的经卷。“把经卷和印章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陈轩认出对方夹克上的标志——是之前在黑水城遇到的盗墓团伙余党,没想到他们竟然跟踪到了这里。“你们怎么找到这儿的?”他将苏晴和小林护在身后,玄鉴镜在掌心悄悄亮起。
为首的盗墓贼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香积寺铜钟的特写,钟口的裂缝清晰可见。“我们早就盯上这口钟了,要不是你们来得快,这地宫的东西早就归我们了。”他挥了挥撬棍,“识相的就赶紧交出来,这经卷在你们手里没用,在我们手里能卖个好价钱。”
慧明法师气得浑身发抖,双手合十念起了佛经:“阿弥陀佛,尔等竟敢盗掘佛门圣地,就不怕遭天谴吗?”
盗墓贼不耐烦地踹了一脚地宫的青砖:“少跟我来这套,今天这东西我们拿定了!”他使了个眼色,另外两个盗墓贼立刻扑了上来,手里还拿着匕首。
陈轩早有准备,玄鉴镜突然射出一道强光,直照盗墓贼的眼睛。为首的盗墓贼惨叫一声,捂住眼睛后退,正好撞在身后的石板上,石板“轰隆”一声落下,挡住了地宫入口。另外两个盗墓贼没了退路,慌乱中挥舞着匕首,却被小林和随后赶来的联盟安保人员制服。
“把他们交给当地文物局和警方,好好审问,看看还有没有同伙。”陈轩将经卷和青铜莲花印小心地收好,“这经卷和印章是香积寺的镇寺之宝,我们得尽快修复经卷,再研究地图上的线索。”
慧明法师感激地看着陈轩:“多谢陈先生出手相助,要是这两件宝物丢了,我真是无颜面对寺里的列祖列宗。”他邀请几人回大殿喝茶,还拿出寺里珍藏的万历年间茶叶,泡了一壶香茗。
陈轩喝着茶,看着手中的青铜莲花印,印身的“玄山”二字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想起之前在玄隐观看到的传承锦盒,心里突然有了一个猜测:玄山氏的终极传承,或许不是某件具体的文物,而是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瑰宝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物守护体系。而香积寺的经卷和莲花印,就是这套体系里的重要一环。
“慧明法师,”陈轩放下茶杯,认真地说,“我们想借这经卷研究几天,等修复完成后,再送回来举办一个特展,让更多人了解香积寺的历史文化。”
慧明法师立刻答应:“没问题,陈先生是文物守护的行家,交给您我放心。而且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宝物的故事,也是功德一件。”
离开香积寺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寺门口的石狮子上,给古老的寺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陈轩坐在车里,打开拓片仔细研究,苏晴凑过来问:“接下来我们要去楼观台吗?”
陈轩点点头,指尖划过拓片上的三目神像:“楼观台肯定藏着关键线索,而且那伙盗墓贼的出现,说明有人也在盯着玄山氏的藏物,我们得尽快找到楼观台的藏宝地,不能让文物落入坏人手里。”
小林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突然说:“陈哥,你说玄山氏为什么要把藏物分散在这么多地方?直接集中藏在一个地方不是更安全吗?”
陈轩笑了笑,拿起青铜莲花印递给小林:“因为真正的安全,不是把文物藏起来,而是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价值,愿意去守护它们。玄山氏把藏物分散在不同的文化圣地,就是想让后人在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传承守护的使命。”
小林恍然大悟,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莲花印,突然感觉印身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像是在回应他的触碰。陈轩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小林的天眼能力虽然还在初级阶段,但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已经符合玄山氏传承的要求了。
车子驶上通往市区的公路,陈轩打开玄鉴镜,镜中映出青铜莲花印和经卷的影像,两者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淡淡的光柱,指向西北方向——那是楼观台的方向。他知道,一场新的文物守护之旅,又要开始了。而这一次,他们离玄山氏的终极传承,又近了一步。
第1084章 楼观台道符与暗阁机关
车子驶离香积寺地界时,天色已暗。陈轩将青铜莲花印放在仪表盘旁,印身泛着的微光与车灯交织,恰好照亮了拓片上指向楼观台的路线。苏晴盯着拓片里三目神像的纹路,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翻出一本泛黄的古籍。
“你看这个。”她将古籍摊在膝盖上,书页里夹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楼观台三清殿的屋檐下,挂着一枚与神像同款的木雕,“这是我爷爷当年考察楼观台时拍的,他在笔记里写,这木雕叫‘三目镇元符’,是元代道士手绘的符牌雕刻而成,后来不知去向。”
陈轩接过古籍,天眼扫过书页边缘的批注,发现几处与玄山氏相关的符号——和青铜莲花印底的“玄山”二字笔法一致。“看来木雕不是失踪,是被玄山氏的人藏起来了。”他指尖点在照片里木雕的位置,“拓片地图的终点就在三清殿,说不定符牌就藏在殿内的某个地方。”
小林握着方向盘,突然减速:“前面有检查站,好像是文物局的人。”车窗降下,穿制服的工作人员递来一份通告,上面写着“楼观台区域临时管控,因发现疑似元代文物遗迹”。陈轩出示联盟证件,对方立刻放行,还低声提醒:“昨晚有人在三清殿附近鬼鬼祟祟,你们多加小心。”
抵达楼观台时已近午夜,月光透过松枝洒在青砖地上,三清殿的朱漆大门虚掩着,殿内隐约传来香火味。陈轩推开门,天眼瞬间亮起——殿内的地砖上,残留着新鲜的泥土痕迹,痕迹尽头的神龛下,有一块地砖明显松动。
“有人比我们先到。”苏晴从背包里取出夜视仪,发现神龛左侧的立柱上,有一道新刻的划痕,划痕里嵌着细小的金属碎屑,“是盗墓贼常用的‘洛阳铲’留下的,他们在找东西。”
陈轩蹲下身,撬动松动的地砖,下面露出一个暗格。暗格里没有文物,只有一张残破的黄纸,纸上画着半道符纹,符纹旁写着“左三右二,上七下五”。“是机关的密码。”他抬头看向殿顶的斗拱,发现其中七个斗拱的纹路与符纹吻合,“按‘上七’的顺序转动斗拱,应该能打开真正的藏宝地。”
小林搬来梯子,陈轩爬上去,对照黄纸的符纹,依次转动第七、第三、第二、第五个斗拱。每转动一个,殿内就传来“咔嗒”的轻响,当最后一个斗拱归位时,神龛后的墙壁突然移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通道,通道里弥漫着淡淡的朱砂味。
三人举着手电往里走,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道符。苏晴突然停住脚步,指着一道符纹:“这是‘辟邪符’,但被人篡改过,末尾加了‘噬魂’的纹路,一旦触碰,会被咒力反噬。”她从背包里拿出艾草,点燃后绕着通道走了一圈,艾草的烟雾碰到符纹,发出“滋滋”的声响,篡改的纹路瞬间消散。
通道尽头是一间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青铜匣子,匣子上刻着“三目镇元符”的完整图案。陈轩刚要伸手去拿,天眼突然捕捉到一缕黑气,从石室角落的阴影里窜出——是之前在香积寺遇到的盗墓贼余党,手里还拿着一把改装过的弩箭。
“把匣子放下!”盗墓贼的声音沙哑,弩箭对准了苏晴,“别以为你们能一直好运,今天这东西,我们拿定了!”
陈轩将小林护在身后,玄鉴镜在掌心亮起:“你们根本不知道这匣子的秘密,强行打开只会被咒力反噬。”他故意拖延时间,天眼扫过石室的角落,发现那里藏着一个机关按钮——与通道的符纹相连。
盗墓贼不耐烦地扣动扳机,弩箭朝着陈轩飞来。陈轩侧身避开,同时按下机关按钮,石室两侧的石壁突然弹出数道青铜刺,直逼盗墓贼。盗墓贼慌乱中躲避,却被刺划伤了手臂,鲜血滴在石台上,青铜匣子突然亮起红光,匣身的符纹开始转动。
“不好!血触发了保护咒!”苏晴大喊着,将提前准备好的朱砂撒在石台上,红光瞬间减弱,“快用莲花印压制!”
陈轩立刻将青铜莲花印放在匣子上,印身的金光与匣子的红光交织,符纹的转动渐渐放缓。他趁机催动天眼,看清了匣子的锁扣结构——需要按“左三右二”的顺序,转动匣身上的三个凸起。
“左三!”苏晴盯着符纹的变化,及时提醒。陈轩转动第一个凸起,匣子发出“咔嗒”一声,锁扣解开了一道。盗墓贼见状,忍着疼痛扑过来,却被小林用手电筒砸中后脑,当场倒地。
“右二!”随着苏晴的指令,陈轩转动第二个凸起,匣盖缓缓打开。里面没有符牌,只有一卷羊皮卷和一枚玉印,羊皮卷上画着楼观台的全景图,图中后山的位置,标注着“玄山藏真处”。
“玉印是玄山氏的‘鉴真印’!”陈轩拿起玉印,印底刻着的符号与之前发现的玄山氏藏品完全一致,“羊皮卷的地图,应该是指向玄山氏在楼观台的主藏宝地。”
苏晴展开羊皮卷,发现图中还标注着一行小字:“月圆之夜,三目符引,方可启门。”她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正好透过石室的通风口,落在玉印上,印身突然反射出一道光柱,照在石室的墙壁上,墙壁上浮现出与三目神像相同的图案。
“是门!”小林指着图案的位置,“图案的眼睛处有两个凹槽,正好能放下莲花印和玉印。”
陈轩将两枚印按进凹槽,墙壁缓缓移开,露出一个更大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紫檀木盒,盒身刻着儒释道三教的符号。打开木盒,里面正是失踪多年的“三目镇元符”,符牌的背面,刻着玄山氏的家训:“守物非藏,传薪为真。”
“原来玄山氏的真正目的,是将三教的文物聚在一起,等待能看懂这些符号的人,传承守护的使命。”陈轩抚摸着符牌,天眼突然泛起强烈的金光,符牌上的纹路与他掌心的玄鉴镜产生共鸣,镜中映出一幅完整的地图——标注着玄山氏最后的藏宝地,在敦煌莫高窟的某个洞窟。
就在这时,石室入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举着手电进来:“我们收到消息,有人在这里盗掘文物。”陈轩出示发现的文物,解释了玄山氏的传承,工作人员立刻联系专家,对石室进行保护。
离开楼观台时,天已微亮。陈轩坐在车里,看着手中的三目镇元符,符牌的暖意透过掌心传来。苏晴翻着羊皮卷,笑着说:“接下来要去敦煌了,那里可是玄山氏传承的关键地方。”
小林握着方向盘,眼神里满是期待:“陈哥,你说莫高窟的藏宝地,会不会有玄山氏的终极秘密?”
陈轩点头,将符牌、莲花印和玉印放在一起,三者的光芒交织成一道光柱,指向西方。“不管是什么秘密,我们都要守住它,不让文物落入坏人手里。”他看着窗外渐渐升起的太阳,知道下一场守护之旅,即将在敦煌的沙漠中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