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的早朝,君臣对奏其乐融融。
就在江宁以为能散朝回衙门“摸鱼”时,督察御史李玄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看着这位清流中的“刺头”,在场众人都是一愣,朱由校也眉头微皱,却还是点头道:“准奏。”
李玄一脸正色:“启禀陛下,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太祖明文规定,非科举入仕者不得为官。
但如今,吏部尚书杨鹤竟直接从各部衙门抽调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教授为官理政之道,想要将这些学子直接培养成朝廷官员!
若是如此,朝廷是不是要连科举制也一并废除?
今后由朝廷自行选派人手培训任职,天下读书人是不是都可以回家种地了?”
李玄话音落下,朱由校脸色难看,杨鹤更是气得火冒三丈,心里暗骂:他娘的,老子求爷爷告奶奶才弄来这么个法子,你居然想搅黄?
说什么也不能答应!
当即跳出来反驳:“李大人说的什么话!
朝廷何时要废除科举了?
又何时要读书人回家种田了?
本官与内阁共奏,请陛下选派官员前往国子监,传授学子们为官理政之道,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大明出力。
就算想任职,也得通过考核才能出仕,并非什么人都能随意担任朝廷官职!
“至于李大人所说,科举取士乃太祖钦定,此话不假。
但太祖年间,洪武五年曾暂停科举,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恢复,长达十年间,期间朝廷采用保举制。
这是为何?
只因太祖发现,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除了做文章是好手,对于文官理政可谓一塌糊涂,其中不少人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横行不法,所以才暂停科举!
“如今朝廷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辽饷一案延续至今,牵扯官员数千人,被杀者已有上万人,其中官员基本都是李大人口中的读书人。
他们一个个文章做得好,欺压百姓、贪污受贿、横行不法也是好手!
既然如此,朝廷为何不能另辟蹊径,选拔贤才为国出力、造福百姓?
况且此前陛下已发下明旨,七品以上官员可进行保举,那李大人为何没有保举一人?
还是说,你认识的都是些酒囊饭袋,没有一个有真才实学?”
李玄被杨鹤怼得脸色涨红,当场撸起袖子就要跟杨鹤单挑。
身后一众清流党官员也跃跃欲试,自从保皇党做大、东林党被灭后,他们清流党在朝堂几乎没了话语权,活成了孙子,连武斗都没人敢带头。
今日有李玄带头,说什么也得“大干一场”。
杨鹤见状也毫不示弱,后退两步开口:“怎么着?
李大人说不过本官,打算动手了?
今日不妨告诉你,本官也是练过的,可不怕你!
你若敢动手,本官一定打得你娘都不认识你!”
站在一旁昏昏欲睡的江宁闻言,顿时来了精神,心道:我靠,大明第三届无限制格斗大赛,又要开始了?
赶紧做好看戏准备。
李玄握着笏板愣在原地,没敢真动手—,杨鹤敢放这样的话,说不定私下跟着在京营任职的儿子杨嗣昌偷偷练过,万一自己贸然动手,真被打得连亲娘都认不出,那面子就丢大了。
看着杨鹤肆无忌惮的表情,李玄一时下不来台,谁知身后突然有人推了他一把,李玄径直朝着杨鹤冲了过去。
杨鹤也愣在当场,没想到李玄居然玩真的。
猝不及防之下,被李玄手中的护板抽在脸上。
他当场急眼了,顾不上脸上的伤,上前一把拽住李玄的衣领,砰砰就是两拳,直接把李玄打成了“熊猫眼”,打得他眼冒金星。
眼见“老大”被打,清流党官员顿时一拥而上围殴杨鹤。
杨鹤也毫无惧色,将官袍前摆别在腰间,手持笏板竟有一人独战千军万马之势。
这一幕把江宁都看呆了,身旁的张维贤小声问:“江侯爷,咱们要不要下场给杨大人帮帮场子?”
江宁赶忙摇头,笑着说:“文官打架,咱们武将凑什么热闹?
赶紧站好,看热闹。
对了,英国公带瓜子没有?
边嗑瓜子边看戏才有意思。”
张维贤摇头:“老夫不吃这玩意儿。”
一旁的陈策笑着从袖中抓出一把瓜子递过去,江宁顿时双眼放光,悄悄接过嗑了起来。
沈有容、张维贤见状,也赶忙上前从陈策袖中掏瓜子,几位武将大佬就这么在一旁边嗑瓜子边看戏。
眼见老大被清流党围殴,吏部的左右侍郎也坐不住了,纷纷下场帮忙,边打边摇人。
紧接着,户部、工部、刑部、督察院的官员也纷纷加入,整个朝堂乱成一团。
内阁大佬们再也坐不住了,孙承宗、袁可立赶忙开口制止,可此时杨鹤和李玄早已打红了眼,哪里听得进去。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脸色铁青地站起身,怒吼道:“全都给朕住手!”
听到朱由校的怒吼,原本互殴的杨鹤与李玄纷纷停手,其他官员也赶忙罢手,朱由校虽说对待臣子比较宽容、性格温和,但真动怒时,也是会杀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由校厉声喝道:“朝堂之上乃商议军国大事之地,怎能如市井泼皮无赖一般相互斗殴?
不就是因为选派官员前往国子监、教授学子们为官理政之事吗?
就至于让朝堂大臣在奉天殿上聚众斗殴?”
说完,他脸色稍缓,开口道:“杨爱卿做得没错,李爱卿也没有错,都是为国分忧,政见不合可以理解,但用不着动手。
朕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再有下次,必定严惩不贷!”
见朱由校亲自下场“武装调停”,杨鹤和李玄赶忙带头跪倒在地,身后的人也纷纷跪下,齐声请罪:“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诸位,我大明自太祖立国、建元洪武至今,已有二百六十余载。
然而历代先祖从无龟缩自保之意,也从无固步自封之心。
就说隆庆开海、张居正改革,不都是与时俱进、除旧迎新,意在造福天下万民吗?
如今朝堂革旧立新,大明国运蒸蒸日上,值此关头,咱们君臣唯有上下一心,方能让大明再现中兴盛世。
若是一味相互争斗,恐怕没等来大明中兴,便要等到亡国之祸了。
“杨爱卿让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传授为官理政之道,这事朕是同意的,内阁也知道,并无不妥。
如今官员贪墨横行、欺压百姓、多有不法,朕为何迟迟不让辽饷案结束?
为的便是肃清官场贪官污吏,还百姓一片安宁!
若是诸位觉得杨爱卿此法不妥,也可提出其他解决办法,或者谁觉得自己能胜任吏部尚书一职,尽管毛遂自荐,朕便免了杨鹤的吏部尚书之职。
闻听此言,在场众人全都陷入沉默。
开玩笑,如今大明最危险的差事便是吏部尚书,除了杨鹤这个老实人能扛下来,其余大佬没一个自认有本事能玩转吏部。
毕竟这位杨大人常年以泪洗面,能撑到如今,已经堪称惊世之才。
就在这时,朱由校见众人默不作声,接着说道:“值此关键时刻,若我大明依旧抱残守缺、固守旧礼、固步自封,无异于坐以待毙。
诸位,若真如此,才是真的害了我大明!
朕登基之时,曾夸下海口,要功盖万世,朕的功绩必超尧舜。
大明江山在朕手中,必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要做千古一帝!
自朕登基以来,兴商税、减农税,兴海贸、办科举、兴武举,整军备、轻徭薄赋,鼓励通商、广开言路,平定西南、收复河套、收回失地、开疆拓土……
这份荣耀,朕不会独享,它属于咱们君臣共有!
刚才李爱卿说祖宗之法,那朕倒想问问,祖宗之法的本意是什么?
为的是让大明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而非让后世固步自封!
“可世间哪有永远行之有效的法子?
唯有革旧立新、不断改革,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
如今我大明早已时过境迁,祖宗之法已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才要不断改进。
今日朕告诉诸位:大明若想中兴,便要革新除旧。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朕希望诸位能与朕君臣同心,共造大明盛世!”
众臣闻言,赶忙高呼万岁:“臣等必为大明鞠躬尽瘁,辅佐陛下造就中兴盛世!”
谁知就在这时,李玄和几名清流党官员却高声喊道:“陛下,祖宗之法乃江山永固之法,岂可轻言废除?
还望陛下三思!”
朱由校闻言,顿时眉头紧皱,脸色铁青,心中暗骂:他娘的,老子慷慨激昂说了半天,原以为你们多少能听进去些,就算听不进去,最起码别跟老子唱反调,居然如此不给面子!
随即他脸色渐冷,朝着站在大殿门口的田尔耕使了个眼色。
田尔耕顿时会意,带领大批锦衣卫匆匆冲入大殿。
锦衣卫身为天子亲军,本就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二话不说便上前拖拽李玄及一众清流党官员。
李玄等人仍在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变!”
就在这时,朱由校大喝一声:“慢着!”
在场众人皆是一愣,田尔耕也愣在当场,暗自怀疑:难道自己会错了意?
只见朱由校冷声道:“他们都是我大明社稷之臣,你们怎可随意拖拽?
架出去!”
一众锦衣卫闻言,立马改拖拽为架人,将李玄及一众清流党官员硬生生架了出去。
随后,朱由校宣布散朝。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就在江宁以为能散朝回衙门“摸鱼”时,督察御史李玄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看着这位清流中的“刺头”,在场众人都是一愣,朱由校也眉头微皱,却还是点头道:“准奏。”
李玄一脸正色:“启禀陛下,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太祖明文规定,非科举入仕者不得为官。
但如今,吏部尚书杨鹤竟直接从各部衙门抽调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教授为官理政之道,想要将这些学子直接培养成朝廷官员!
若是如此,朝廷是不是要连科举制也一并废除?
今后由朝廷自行选派人手培训任职,天下读书人是不是都可以回家种地了?”
李玄话音落下,朱由校脸色难看,杨鹤更是气得火冒三丈,心里暗骂:他娘的,老子求爷爷告奶奶才弄来这么个法子,你居然想搅黄?
说什么也不能答应!
当即跳出来反驳:“李大人说的什么话!
朝廷何时要废除科举了?
又何时要读书人回家种田了?
本官与内阁共奏,请陛下选派官员前往国子监,传授学子们为官理政之道,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为大明出力。
就算想任职,也得通过考核才能出仕,并非什么人都能随意担任朝廷官职!
“至于李大人所说,科举取士乃太祖钦定,此话不假。
但太祖年间,洪武五年曾暂停科举,直到洪武十五年才恢复,长达十年间,期间朝廷采用保举制。
这是为何?
只因太祖发现,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除了做文章是好手,对于文官理政可谓一塌糊涂,其中不少人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横行不法,所以才暂停科举!
“如今朝廷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辽饷一案延续至今,牵扯官员数千人,被杀者已有上万人,其中官员基本都是李大人口中的读书人。
他们一个个文章做得好,欺压百姓、贪污受贿、横行不法也是好手!
既然如此,朝廷为何不能另辟蹊径,选拔贤才为国出力、造福百姓?
况且此前陛下已发下明旨,七品以上官员可进行保举,那李大人为何没有保举一人?
还是说,你认识的都是些酒囊饭袋,没有一个有真才实学?”
李玄被杨鹤怼得脸色涨红,当场撸起袖子就要跟杨鹤单挑。
身后一众清流党官员也跃跃欲试,自从保皇党做大、东林党被灭后,他们清流党在朝堂几乎没了话语权,活成了孙子,连武斗都没人敢带头。
今日有李玄带头,说什么也得“大干一场”。
杨鹤见状也毫不示弱,后退两步开口:“怎么着?
李大人说不过本官,打算动手了?
今日不妨告诉你,本官也是练过的,可不怕你!
你若敢动手,本官一定打得你娘都不认识你!”
站在一旁昏昏欲睡的江宁闻言,顿时来了精神,心道:我靠,大明第三届无限制格斗大赛,又要开始了?
赶紧做好看戏准备。
李玄握着笏板愣在原地,没敢真动手—,杨鹤敢放这样的话,说不定私下跟着在京营任职的儿子杨嗣昌偷偷练过,万一自己贸然动手,真被打得连亲娘都认不出,那面子就丢大了。
看着杨鹤肆无忌惮的表情,李玄一时下不来台,谁知身后突然有人推了他一把,李玄径直朝着杨鹤冲了过去。
杨鹤也愣在当场,没想到李玄居然玩真的。
猝不及防之下,被李玄手中的护板抽在脸上。
他当场急眼了,顾不上脸上的伤,上前一把拽住李玄的衣领,砰砰就是两拳,直接把李玄打成了“熊猫眼”,打得他眼冒金星。
眼见“老大”被打,清流党官员顿时一拥而上围殴杨鹤。
杨鹤也毫无惧色,将官袍前摆别在腰间,手持笏板竟有一人独战千军万马之势。
这一幕把江宁都看呆了,身旁的张维贤小声问:“江侯爷,咱们要不要下场给杨大人帮帮场子?”
江宁赶忙摇头,笑着说:“文官打架,咱们武将凑什么热闹?
赶紧站好,看热闹。
对了,英国公带瓜子没有?
边嗑瓜子边看戏才有意思。”
张维贤摇头:“老夫不吃这玩意儿。”
一旁的陈策笑着从袖中抓出一把瓜子递过去,江宁顿时双眼放光,悄悄接过嗑了起来。
沈有容、张维贤见状,也赶忙上前从陈策袖中掏瓜子,几位武将大佬就这么在一旁边嗑瓜子边看戏。
眼见老大被清流党围殴,吏部的左右侍郎也坐不住了,纷纷下场帮忙,边打边摇人。
紧接着,户部、工部、刑部、督察院的官员也纷纷加入,整个朝堂乱成一团。
内阁大佬们再也坐不住了,孙承宗、袁可立赶忙开口制止,可此时杨鹤和李玄早已打红了眼,哪里听得进去。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脸色铁青地站起身,怒吼道:“全都给朕住手!”
听到朱由校的怒吼,原本互殴的杨鹤与李玄纷纷停手,其他官员也赶忙罢手,朱由校虽说对待臣子比较宽容、性格温和,但真动怒时,也是会杀人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由校厉声喝道:“朝堂之上乃商议军国大事之地,怎能如市井泼皮无赖一般相互斗殴?
不就是因为选派官员前往国子监、教授学子们为官理政之事吗?
就至于让朝堂大臣在奉天殿上聚众斗殴?”
说完,他脸色稍缓,开口道:“杨爱卿做得没错,李爱卿也没有错,都是为国分忧,政见不合可以理解,但用不着动手。
朕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再有下次,必定严惩不贷!”
见朱由校亲自下场“武装调停”,杨鹤和李玄赶忙带头跪倒在地,身后的人也纷纷跪下,齐声请罪:“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诸位,我大明自太祖立国、建元洪武至今,已有二百六十余载。
然而历代先祖从无龟缩自保之意,也从无固步自封之心。
就说隆庆开海、张居正改革,不都是与时俱进、除旧迎新,意在造福天下万民吗?
如今朝堂革旧立新,大明国运蒸蒸日上,值此关头,咱们君臣唯有上下一心,方能让大明再现中兴盛世。
若是一味相互争斗,恐怕没等来大明中兴,便要等到亡国之祸了。
“杨爱卿让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传授为官理政之道,这事朕是同意的,内阁也知道,并无不妥。
如今官员贪墨横行、欺压百姓、多有不法,朕为何迟迟不让辽饷案结束?
为的便是肃清官场贪官污吏,还百姓一片安宁!
若是诸位觉得杨爱卿此法不妥,也可提出其他解决办法,或者谁觉得自己能胜任吏部尚书一职,尽管毛遂自荐,朕便免了杨鹤的吏部尚书之职。
闻听此言,在场众人全都陷入沉默。
开玩笑,如今大明最危险的差事便是吏部尚书,除了杨鹤这个老实人能扛下来,其余大佬没一个自认有本事能玩转吏部。
毕竟这位杨大人常年以泪洗面,能撑到如今,已经堪称惊世之才。
就在这时,朱由校见众人默不作声,接着说道:“值此关键时刻,若我大明依旧抱残守缺、固守旧礼、固步自封,无异于坐以待毙。
诸位,若真如此,才是真的害了我大明!
朕登基之时,曾夸下海口,要功盖万世,朕的功绩必超尧舜。
大明江山在朕手中,必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要做千古一帝!
自朕登基以来,兴商税、减农税,兴海贸、办科举、兴武举,整军备、轻徭薄赋,鼓励通商、广开言路,平定西南、收复河套、收回失地、开疆拓土……
这份荣耀,朕不会独享,它属于咱们君臣共有!
刚才李爱卿说祖宗之法,那朕倒想问问,祖宗之法的本意是什么?
为的是让大明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而非让后世固步自封!
“可世间哪有永远行之有效的法子?
唯有革旧立新、不断改革,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
如今我大明早已时过境迁,祖宗之法已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才要不断改进。
今日朕告诉诸位:大明若想中兴,便要革新除旧。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朕希望诸位能与朕君臣同心,共造大明盛世!”
众臣闻言,赶忙高呼万岁:“臣等必为大明鞠躬尽瘁,辅佐陛下造就中兴盛世!”
谁知就在这时,李玄和几名清流党官员却高声喊道:“陛下,祖宗之法乃江山永固之法,岂可轻言废除?
还望陛下三思!”
朱由校闻言,顿时眉头紧皱,脸色铁青,心中暗骂:他娘的,老子慷慨激昂说了半天,原以为你们多少能听进去些,就算听不进去,最起码别跟老子唱反调,居然如此不给面子!
随即他脸色渐冷,朝着站在大殿门口的田尔耕使了个眼色。
田尔耕顿时会意,带领大批锦衣卫匆匆冲入大殿。
锦衣卫身为天子亲军,本就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二话不说便上前拖拽李玄及一众清流党官员。
李玄等人仍在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变!”
就在这时,朱由校大喝一声:“慢着!”
在场众人皆是一愣,田尔耕也愣在当场,暗自怀疑:难道自己会错了意?
只见朱由校冷声道:“他们都是我大明社稷之臣,你们怎可随意拖拽?
架出去!”
一众锦衣卫闻言,立马改拖拽为架人,将李玄及一众清流党官员硬生生架了出去。
随后,朱由校宣布散朝。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