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离开之后,大殿之内的众臣陆续往宫外走去。
谁知江宁刚走没两步,就被方正化拦住。
江宁以为朱由校又有召见,随即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没走两步,却被方正化开口喊住:“侯爷,留步。”
江宁略感疑惑,问道:“方公公,不是陛下召本侯去御书房吗?”
方正化闻言神情有些尴尬:“回侯爷,陛下说了,让您去御书房之前,先把地上的瓜子壳给收拾了。”
江宁闻言顿时一愣,自己刚才吃瓜子时,瓜子壳都收在袖中,还没来得及扔,哪来的瓜子壳?
但随即转头一看,顿时傻眼了。
只见原本自己所站的位置,脚下满是瓜子壳。
他瞬间明白了,肯定是张维贤、陈策、沈有容这三个老家伙不讲武德,坑害自己!
随即,江宁笑得比哭还难看:“方公公,本侯要是说这瓜子壳不是本侯扔的,你信吗?”
方正化闻言也尴尬道:“侯爷,您就别为难咱家了。
刚才陛下都看见了,特意让您收拾干净。”
说完,小太监赶忙递来清扫工具。
江宁见状无奈,只得拿起工具清扫,方正化则在一旁帮忙。
等把大殿内的瓜子壳打扫完毕,江宁才来到御书房。
刚要行礼,朱由校抬头见他进来,冷笑一声:“哟,江兄,这忙完了呀?
快坐,快坐。
方大伴,赶紧上茶,刚才江兄嗑了那么久的瓜子,想必这会儿嗓子都干了,赶紧喝杯茶润润嗓子。
对了,江兄,瓜子不顶饱,要不要再来点点心?”
听着朱由校的阴阳怪气,江宁笑道:“陛下,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吃火药了?
脾气这么大,说起话来夹枪带棒的。”
朱由校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江兄啊,朕发现你越来越没良心了。
刚才在朝堂之上,杨鹤与李玄打得乱成一锅粥,你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在一旁嗑瓜子。
最后朕亲自下场调解矛盾,说得口干舌燥,你倒好,在一旁吃得津津有味。
吃瓜子也就罢了,居然还把瓜子壳直接丢在大殿地上,你还能再离谱点吗?
哪有个当朝大臣的样子?”
江宁闻言顿时委屈道:“陛下,吃瓜子这事臣不狡辩,但瓜子壳真不是臣扔的,是英国公、陈侯爷、沈侯爷他们仨个老家伙……”
朱由校没好气地打断:“江兄啊,朕发现你越来越喜欢说谎了。
英国公、陈策、沈有容他们仨多大岁数了?
最年轻的都六十五了,还能吃得了瓜子这玩意儿吗?”
江宁闻言一阵无语,心中直呼:我靠,我真的是冤枉的!
要不然把那三个老家伙喊来,给每人发十斤瓜子,让他们现场表演?
就在这时,方正化笑着端着茶盏走了过来。
江宁接过茶盏喝了一口,随后又疯狂给方正化使眼色,示意他拿御案上的桂花糕。
方正化顿时愣在原地,虽说江宁与朱由校能以兄弟相称,时常嬉戏打闹,但他作为皇家家奴,可丝毫不敢逾矩。
这时,朱由校开口道:“方大伴,把那盘桂花糕给江兄端过去,本来就是给他留的。”
方正化闻言赶忙从御案上端起桂花糕,放到江宁身旁。
江宁拿起一块吃完,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看着他这模样,朱由校笑道:“江兄,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接下来该聊点正事了。”
江宁闻言点头:“陛下,有什么事您尽管说。”
朱由校随即走到江宁身旁坐下,叹了口气:“江兄,刚才杨鹤有句话说得没错,那些读书人除了做文章是把好手,治国理政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没几个,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倒是个个是高手。
至于如何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更是一窍不通。
一朝入朝为官,穿上官袍,便开始肆无忌惮、横行不法。
杨鹤提议朝廷培养官员的法子,十有八九是你在背后出的主意吧?”
江宁赶忙开口:“陛下,这您还真猜错了,不是臣出的,是魏公公帮忙想的。”
朱由校闻言冷笑一声:“江兄,你当朕是傻子吗?
魏忠贤有多大能耐,朕还不知道?
他要真能想出这种法子,你把桂花糕吃了,朕把这盘子吃了!”
江宁闻言当场无语,心中涌起一股悲哀,老魏这口碑怎么成了这样?
紧接着,朱由校叹息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读书人自诩高人一等,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整天只知之乎者也,张口子曰、闭口圣人之言。
到了真正干事的时候,就没几个管用的,真到了要命的时候,他们就来个以死报君王,然而有个蛋用。
朕不要求他们个个是大公无私,最起码当官之后,有七分想着自己,也有一分想着朝廷,剩下两分,最起码为百姓着想。
结果呢?
一个个全都自私自利,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都是又当又立!”
江宁闻言叹息一声:“陛下,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术自诩正统,将其他学说都视为大逆不道之言,极力打压。
为的便是保持自身正统地位,从而进行资源垄断,保证他们能高人一等、锦衣玉食。
这才有了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君王想要治国,便离不开这些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便可以借此机会巧取豪夺、欺压百姓。
多少王朝兴衰,都少不了这些读书人的身影。
一个强大的王朝,往往是从内部衰败腐朽的,极少是从外部崩坏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儒家,早在千年之前就死掉了,如今不过是儒家尸体腐烂的过程。
千年之前百家争鸣,上古先贤中确实有经世之才、治国学问,如今却早已销声匿迹,淹没于历史长河。
我大明包容四海,如今江南等地先后兴起诸多新兴学说,却仍遭到正统儒家学派的打压。
就算山东孔家倒了,他们这些人仍以儒家子弟自居,以此抬高身价。
权力的寄生虫通过近亲繁殖和裙带关系,密密麻麻布满朝堂上下,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同时垄断了大量财富、钱粮及资源,这已经动摇了大明江山的根基。
民间有句童谣唱得好。
爵位自随胎里受,脐带未剪先封侯。
三军尽是裙带客,百姓终成刀子韭。
他们不断用早已被篡改的文化奴役百姓,告诉百姓‘先苦后甜’‘吃亏是福’,可百姓们换来的却是苦了一年又一年。
百姓们若不吃亏,他们又从何处占便宜?
他们要的是百姓愚昧无知、懵懵懂懂,这样才能更好地欺压剥削。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朝廷的恩典,都让小人们吃了。
他们所行的恶事骂名,全由朝廷替他们背了。
他们一个个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百姓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朱由校闻言叹息一声:“江兄,你说的这些朕也知道。
所以朕觉得杨鹤提议朝廷直接培养官员,是个不错的法子。
今后朝廷不必再依靠这些读书人,咱们可以自己培养官员,毕竟只要能读书识字,接下来朝廷便可教导他们如何为官理政、造福百姓,再也不用听他们那什么狗屁的之乎者也、圣人之言。
太祖爷当年创立大明,结果南方又搞出南北榜,将北方士子全部打压。
为此,太祖龙颜大怒,大开杀戒,可太祖的雷霆手段也镇不住这些贪婪的人心。
时至今日,东林党虽然已被彻底镇压,但江南那些读书人仍在蠢蠢欲动。
朝廷只要稍微露出破绽,他们便能趁虚而入,再次掌控朝局。
江兄,咱们兄弟不能坐以待毙。
朕决定,今后朝堂不再依赖这些自诩高人一等的读书人,咱们自行着手培养官员。
等时机成熟之后,朕会对科举进行改制。
百姓们做不到的,咱们要替他们去做。
百姓没有的权利,咱们要替他们去争取。”
江宁闻言点头。
朱由校的话,他已经听明白了,大明开国时,太祖朱元璋定下“士农工商”,将读书人放在首位,而朱由校如今的意思,显然是要打破这一阶级,将这些读书人彻底踩到脚下。
这消息若是传出去,只怕顷刻间便会天下大乱。
随后朱由校笑着说:“江兄,朕记得当初去酒楼找你吃饭时,你告诉朕要依法治国,而不能以仁孝治国。
仁孝治国只能带来君王的虚名、士大夫们的利益、百姓的血泪。
战国之时,列国皆信奉儒家,唯独秦国不信,秦始皇偏好法家,反而一统了六国。
六国信奉儒家,最终落得国破家亡。
由此可见,这儒家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江宁闻言笑道:“陛下,秦虽灭六国,却二世而亡,由此可见,法家也有不足之处。”
朱由校却摇了摇头:“江兄,秦国虽亡,但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况且秦国之亡,并非因法家之过,而是过于严刑峻法。
依法治国须张弛有度,不能一味实行严刑峻法。
朕登基以后,所作所为皆是依法行事为准则。
若是信奉儒家那套以仁孝治天下,只怕仍被东林党把控朝堂。
若以仁孝治天下,那辽饷案也杀不了这么多人,更震慑不住官场。
太祖爷虽然用文人治天下,但行的也是法家手段,更是以猛着称。”
江宁闻言点头道:“所以太祖才能在元末乱世重塑华夏脊梁,开创大明。”
随后,朱由校笑着说:“江兄,今日不妨咱们兄弟来探讨一番儒家的弊端。
刚才朕已经说了不少,你也说说,别推辞。
你虽不读惊世之书,却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当初只因朝堂党争激烈,你又无功名在身,不然的话,朕就让你走文官的路了,以你之才干,担任首辅绰绰有余。”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谁知江宁刚走没两步,就被方正化拦住。
江宁以为朱由校又有召见,随即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没走两步,却被方正化开口喊住:“侯爷,留步。”
江宁略感疑惑,问道:“方公公,不是陛下召本侯去御书房吗?”
方正化闻言神情有些尴尬:“回侯爷,陛下说了,让您去御书房之前,先把地上的瓜子壳给收拾了。”
江宁闻言顿时一愣,自己刚才吃瓜子时,瓜子壳都收在袖中,还没来得及扔,哪来的瓜子壳?
但随即转头一看,顿时傻眼了。
只见原本自己所站的位置,脚下满是瓜子壳。
他瞬间明白了,肯定是张维贤、陈策、沈有容这三个老家伙不讲武德,坑害自己!
随即,江宁笑得比哭还难看:“方公公,本侯要是说这瓜子壳不是本侯扔的,你信吗?”
方正化闻言也尴尬道:“侯爷,您就别为难咱家了。
刚才陛下都看见了,特意让您收拾干净。”
说完,小太监赶忙递来清扫工具。
江宁见状无奈,只得拿起工具清扫,方正化则在一旁帮忙。
等把大殿内的瓜子壳打扫完毕,江宁才来到御书房。
刚要行礼,朱由校抬头见他进来,冷笑一声:“哟,江兄,这忙完了呀?
快坐,快坐。
方大伴,赶紧上茶,刚才江兄嗑了那么久的瓜子,想必这会儿嗓子都干了,赶紧喝杯茶润润嗓子。
对了,江兄,瓜子不顶饱,要不要再来点点心?”
听着朱由校的阴阳怪气,江宁笑道:“陛下,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吃火药了?
脾气这么大,说起话来夹枪带棒的。”
朱由校闻言顿时翻了个白眼:“江兄啊,朕发现你越来越没良心了。
刚才在朝堂之上,杨鹤与李玄打得乱成一锅粥,你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在一旁嗑瓜子。
最后朕亲自下场调解矛盾,说得口干舌燥,你倒好,在一旁吃得津津有味。
吃瓜子也就罢了,居然还把瓜子壳直接丢在大殿地上,你还能再离谱点吗?
哪有个当朝大臣的样子?”
江宁闻言顿时委屈道:“陛下,吃瓜子这事臣不狡辩,但瓜子壳真不是臣扔的,是英国公、陈侯爷、沈侯爷他们仨个老家伙……”
朱由校没好气地打断:“江兄啊,朕发现你越来越喜欢说谎了。
英国公、陈策、沈有容他们仨多大岁数了?
最年轻的都六十五了,还能吃得了瓜子这玩意儿吗?”
江宁闻言一阵无语,心中直呼:我靠,我真的是冤枉的!
要不然把那三个老家伙喊来,给每人发十斤瓜子,让他们现场表演?
就在这时,方正化笑着端着茶盏走了过来。
江宁接过茶盏喝了一口,随后又疯狂给方正化使眼色,示意他拿御案上的桂花糕。
方正化顿时愣在原地,虽说江宁与朱由校能以兄弟相称,时常嬉戏打闹,但他作为皇家家奴,可丝毫不敢逾矩。
这时,朱由校开口道:“方大伴,把那盘桂花糕给江兄端过去,本来就是给他留的。”
方正化闻言赶忙从御案上端起桂花糕,放到江宁身旁。
江宁拿起一块吃完,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
看着他这模样,朱由校笑道:“江兄,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接下来该聊点正事了。”
江宁闻言点头:“陛下,有什么事您尽管说。”
朱由校随即走到江宁身旁坐下,叹了口气:“江兄,刚才杨鹤有句话说得没错,那些读书人除了做文章是把好手,治国理政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没几个,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倒是个个是高手。
至于如何治理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更是一窍不通。
一朝入朝为官,穿上官袍,便开始肆无忌惮、横行不法。
杨鹤提议朝廷培养官员的法子,十有八九是你在背后出的主意吧?”
江宁赶忙开口:“陛下,这您还真猜错了,不是臣出的,是魏公公帮忙想的。”
朱由校闻言冷笑一声:“江兄,你当朕是傻子吗?
魏忠贤有多大能耐,朕还不知道?
他要真能想出这种法子,你把桂花糕吃了,朕把这盘子吃了!”
江宁闻言当场无语,心中涌起一股悲哀,老魏这口碑怎么成了这样?
紧接着,朱由校叹息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读书人自诩高人一等,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整天只知之乎者也,张口子曰、闭口圣人之言。
到了真正干事的时候,就没几个管用的,真到了要命的时候,他们就来个以死报君王,然而有个蛋用。
朕不要求他们个个是大公无私,最起码当官之后,有七分想着自己,也有一分想着朝廷,剩下两分,最起码为百姓着想。
结果呢?
一个个全都自私自利,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都是又当又立!”
江宁闻言叹息一声:“陛下,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术自诩正统,将其他学说都视为大逆不道之言,极力打压。
为的便是保持自身正统地位,从而进行资源垄断,保证他们能高人一等、锦衣玉食。
这才有了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君王想要治国,便离不开这些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便可以借此机会巧取豪夺、欺压百姓。
多少王朝兴衰,都少不了这些读书人的身影。
一个强大的王朝,往往是从内部衰败腐朽的,极少是从外部崩坏的。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儒家,早在千年之前就死掉了,如今不过是儒家尸体腐烂的过程。
千年之前百家争鸣,上古先贤中确实有经世之才、治国学问,如今却早已销声匿迹,淹没于历史长河。
我大明包容四海,如今江南等地先后兴起诸多新兴学说,却仍遭到正统儒家学派的打压。
就算山东孔家倒了,他们这些人仍以儒家子弟自居,以此抬高身价。
权力的寄生虫通过近亲繁殖和裙带关系,密密麻麻布满朝堂上下,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同时垄断了大量财富、钱粮及资源,这已经动摇了大明江山的根基。
民间有句童谣唱得好。
爵位自随胎里受,脐带未剪先封侯。
三军尽是裙带客,百姓终成刀子韭。
他们不断用早已被篡改的文化奴役百姓,告诉百姓‘先苦后甜’‘吃亏是福’,可百姓们换来的却是苦了一年又一年。
百姓们若不吃亏,他们又从何处占便宜?
他们要的是百姓愚昧无知、懵懵懂懂,这样才能更好地欺压剥削。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朝廷的恩典,都让小人们吃了。
他们所行的恶事骂名,全由朝廷替他们背了。
他们一个个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百姓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朱由校闻言叹息一声:“江兄,你说的这些朕也知道。
所以朕觉得杨鹤提议朝廷直接培养官员,是个不错的法子。
今后朝廷不必再依靠这些读书人,咱们可以自己培养官员,毕竟只要能读书识字,接下来朝廷便可教导他们如何为官理政、造福百姓,再也不用听他们那什么狗屁的之乎者也、圣人之言。
太祖爷当年创立大明,结果南方又搞出南北榜,将北方士子全部打压。
为此,太祖龙颜大怒,大开杀戒,可太祖的雷霆手段也镇不住这些贪婪的人心。
时至今日,东林党虽然已被彻底镇压,但江南那些读书人仍在蠢蠢欲动。
朝廷只要稍微露出破绽,他们便能趁虚而入,再次掌控朝局。
江兄,咱们兄弟不能坐以待毙。
朕决定,今后朝堂不再依赖这些自诩高人一等的读书人,咱们自行着手培养官员。
等时机成熟之后,朕会对科举进行改制。
百姓们做不到的,咱们要替他们去做。
百姓没有的权利,咱们要替他们去争取。”
江宁闻言点头。
朱由校的话,他已经听明白了,大明开国时,太祖朱元璋定下“士农工商”,将读书人放在首位,而朱由校如今的意思,显然是要打破这一阶级,将这些读书人彻底踩到脚下。
这消息若是传出去,只怕顷刻间便会天下大乱。
随后朱由校笑着说:“江兄,朕记得当初去酒楼找你吃饭时,你告诉朕要依法治国,而不能以仁孝治国。
仁孝治国只能带来君王的虚名、士大夫们的利益、百姓的血泪。
战国之时,列国皆信奉儒家,唯独秦国不信,秦始皇偏好法家,反而一统了六国。
六国信奉儒家,最终落得国破家亡。
由此可见,这儒家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江宁闻言笑道:“陛下,秦虽灭六国,却二世而亡,由此可见,法家也有不足之处。”
朱由校却摇了摇头:“江兄,秦国虽亡,但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况且秦国之亡,并非因法家之过,而是过于严刑峻法。
依法治国须张弛有度,不能一味实行严刑峻法。
朕登基以后,所作所为皆是依法行事为准则。
若是信奉儒家那套以仁孝治天下,只怕仍被东林党把控朝堂。
若以仁孝治天下,那辽饷案也杀不了这么多人,更震慑不住官场。
太祖爷虽然用文人治天下,但行的也是法家手段,更是以猛着称。”
江宁闻言点头道:“所以太祖才能在元末乱世重塑华夏脊梁,开创大明。”
随后,朱由校笑着说:“江兄,今日不妨咱们兄弟来探讨一番儒家的弊端。
刚才朕已经说了不少,你也说说,别推辞。
你虽不读惊世之书,却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当初只因朝堂党争激烈,你又无功名在身,不然的话,朕就让你走文官的路了,以你之才干,担任首辅绰绰有余。”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