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草原上还带着夜的凉意。朱昭熙站在草原大学的操场上,看着学生们列队晨跑。她心里想着今天的安排——虞国劳动党代表团要来,而且是带着新的合作提案。
秘书快步走过来:"陛下,我国的代表团已经抵达和林城了。"
"好,我亲自去迎接。"朱昭熙没有多话,转身走向车队。
车里很安静,朱昭熙望着窗外的草原。她来虞元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里的变化她看在眼里。
作为虞国的皇帝,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稳定发展,但她也清楚,李怡现在在虞国主政,需要空间去施展。她来这里,既是帮助虞元国,也是为了不挡李怡的路。
车队到了边境检查站,她下车,远远就看到了虞国劳动党代表团。为首的是王明,一个她在党内多年的同志。
"昭熙同志,好久不见!"王明笑着伸手。
"明同志,欢迎。"朱昭熙握住他的手,"一路辛苦。"
"还行,路上顺利。"王明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几个人,"都是老熟人,就不一一介绍了。"
"好,先上车,我们路上聊。"朱昭熙做了个请的手势。
车里,王明说起了虞国的近况:"李怡同志在国内的工作很顺利,大家都支持她。你这边的事,她也很关心。"
"她有能力,这我知道。"朱昭熙点点头,"我不在虞国,正好让她放手去做。"
"你在虞元国的工作也很重要。"王明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把两国合作推进一步。"
"具体有什么想法?"朱昭熙问。
"技术、人才、经济、安全,四个方面都有考虑。"王明说,"我们想派一些专家过来,也欢迎这边的年轻人去虞国学习。经济上,可以搞一些联合企业。安全方面,我们也会提供支持。"
"这些方向都对。"朱昭熙说,"虞元国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发展的环境。"
车队进入都城,代表团先去宾馆安顿。下午,双方在政府会议大厅举行正式会谈。
朱见明先介绍情况:"在虞国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教育和医疗也有进步。但外部压力不小,有些势力一直想干扰我们。"
王明接过话:"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相支持是应该的。我们这次带来的合作方案,就是希望能帮到你们。"
"具体怎么落实?"朱见明问。
"专家会分批过来,先解决最急需的问题。"王明说,"人才培养是长远考虑,需要持续投入。经济合作要看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方面我们会派顾问过来,帮你们完善体系。"
朱昭熙补充:"关键是要把这些合作变成实际成果。我们不搞形式主义,要的是真正能推动发展的项目。"
"我赞同您的想法。"王明点头,"我们会和你们的团队一起制定详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双方签署了《虞国-虞元国友好合作条约》。
晚上,朱昭熙在草原大学礼堂做了演讲。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谈起。
"我年轻时也在基层工作过,知道发展的不易。"她说,"社会主义不是口号,是要靠一步步做出来的。虞国和虞元国是伙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有人提问:"陛下,您为什么选择留在虞元国,而不是回虞国?"
朱昭熙笑了笑:"因为这里需要我,而虞国现在有李怡同志。她比我更适合在国内推动那些改革。我来这里,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帮助朋友,也希望能为南熙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礼堂里响起掌声。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围上来提问,朱昭熙一一回答,直到天色已晚。
第二天,代表团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学校、工厂、医院和边境地区考察。他们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钢铁厂,专家们仔细查看了生产流程,指出了几个可以改进的环节。"你们的设备不算落后,但管理和操作上还有提升空间。"一位专家说,"我们可以帮你们制定更科学的生产计划,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在医院,虞国的医疗专家与当地医生一起会诊了几个疑难病例,分享了最新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远程会诊系统,遇到复杂病例,可以直接连线虞国的大医院。"医疗专家建议道。
在边境地区,安全顾问们查看了防御设施,与巡逻队一起巡逻了一段边境线。"你们的巡逻频率和路线都需要优化。"安全顾问说,"我们可以帮你们设计一套更高效的巡逻方案,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
代表团考察的同时,朱昭熙与王明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两人讨论了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包括如何应对外部压力、如何协调两国的外交政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发声等。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围堵不会停止。"王明说,"我们需要加强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这是一定的。"朱昭熙说,"虞元国虽然是小国,但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他们作为以蒙古族为主导的族群,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也不会放弃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正是我们欣赏他们的地方。"王明说,"一个国家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骨气,有没有自己的方向。"
会谈结束时,两国一致同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保持高层互访,及时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天,代表团参观了和林大学。学生们正在上课,有的在上机械课,有的在上草原生态课。代表团成员走进教室,听了几节课,与老师和学生交流。
"这里的课程设置很有特色。"王明说,"既注重实用技术,又不忽视文化传承,这种平衡很难得。"
"他们也是有想法的,他们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现代技术,又了解草原文化的人才。"朱昭熙说,"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为草原的发展服务。"
参观结束后,代表团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如何加强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包括互派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共享教学资源等。
"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王明说,"同时也欢迎你们的教师来虞国交流学习。"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秘书快步走过来:"陛下,我国的代表团已经抵达和林城了。"
"好,我亲自去迎接。"朱昭熙没有多话,转身走向车队。
车里很安静,朱昭熙望着窗外的草原。她来虞元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里的变化她看在眼里。
作为虞国的皇帝,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稳定发展,但她也清楚,李怡现在在虞国主政,需要空间去施展。她来这里,既是帮助虞元国,也是为了不挡李怡的路。
车队到了边境检查站,她下车,远远就看到了虞国劳动党代表团。为首的是王明,一个她在党内多年的同志。
"昭熙同志,好久不见!"王明笑着伸手。
"明同志,欢迎。"朱昭熙握住他的手,"一路辛苦。"
"还行,路上顺利。"王明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几个人,"都是老熟人,就不一一介绍了。"
"好,先上车,我们路上聊。"朱昭熙做了个请的手势。
车里,王明说起了虞国的近况:"李怡同志在国内的工作很顺利,大家都支持她。你这边的事,她也很关心。"
"她有能力,这我知道。"朱昭熙点点头,"我不在虞国,正好让她放手去做。"
"你在虞元国的工作也很重要。"王明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想把两国合作推进一步。"
"具体有什么想法?"朱昭熙问。
"技术、人才、经济、安全,四个方面都有考虑。"王明说,"我们想派一些专家过来,也欢迎这边的年轻人去虞国学习。经济上,可以搞一些联合企业。安全方面,我们也会提供支持。"
"这些方向都对。"朱昭熙说,"虞元国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发展的环境。"
车队进入都城,代表团先去宾馆安顿。下午,双方在政府会议大厅举行正式会谈。
朱见明先介绍情况:"在虞国的帮助下,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教育和医疗也有进步。但外部压力不小,有些势力一直想干扰我们。"
王明接过话:"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互相支持是应该的。我们这次带来的合作方案,就是希望能帮到你们。"
"具体怎么落实?"朱见明问。
"专家会分批过来,先解决最急需的问题。"王明说,"人才培养是长远考虑,需要持续投入。经济合作要看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方面我们会派顾问过来,帮你们完善体系。"
朱昭熙补充:"关键是要把这些合作变成实际成果。我们不搞形式主义,要的是真正能推动发展的项目。"
"我赞同您的想法。"王明点头,"我们会和你们的团队一起制定详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双方签署了《虞国-虞元国友好合作条约》。
晚上,朱昭熙在草原大学礼堂做了演讲。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谈起。
"我年轻时也在基层工作过,知道发展的不易。"她说,"社会主义不是口号,是要靠一步步做出来的。虞国和虞元国是伙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有人提问:"陛下,您为什么选择留在虞元国,而不是回虞国?"
朱昭熙笑了笑:"因为这里需要我,而虞国现在有李怡同志。她比我更适合在国内推动那些改革。我来这里,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帮助朋友,也希望能为南熙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礼堂里响起掌声。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围上来提问,朱昭熙一一回答,直到天色已晚。
第二天,代表团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学校、工厂、医院和边境地区考察。他们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钢铁厂,专家们仔细查看了生产流程,指出了几个可以改进的环节。"你们的设备不算落后,但管理和操作上还有提升空间。"一位专家说,"我们可以帮你们制定更科学的生产计划,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在医院,虞国的医疗专家与当地医生一起会诊了几个疑难病例,分享了最新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远程会诊系统,遇到复杂病例,可以直接连线虞国的大医院。"医疗专家建议道。
在边境地区,安全顾问们查看了防御设施,与巡逻队一起巡逻了一段边境线。"你们的巡逻频率和路线都需要优化。"安全顾问说,"我们可以帮你们设计一套更高效的巡逻方案,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
代表团考察的同时,朱昭熙与王明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两人讨论了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包括如何应对外部压力、如何协调两国的外交政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发声等。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围堵不会停止。"王明说,"我们需要加强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这是一定的。"朱昭熙说,"虞元国虽然是小国,但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他们作为以蒙古族为主导的族群,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也不会放弃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正是我们欣赏他们的地方。"王明说,"一个国家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骨气,有没有自己的方向。"
会谈结束时,两国一致同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保持高层互访,及时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天,代表团参观了和林大学。学生们正在上课,有的在上机械课,有的在上草原生态课。代表团成员走进教室,听了几节课,与老师和学生交流。
"这里的课程设置很有特色。"王明说,"既注重实用技术,又不忽视文化传承,这种平衡很难得。"
"他们也是有想法的,他们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现代技术,又了解草原文化的人才。"朱昭熙说,"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为草原的发展服务。"
参观结束后,代表团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如何加强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包括互派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共享教学资源等。
"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王明说,"同时也欢迎你们的教师来虞国交流学习。"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