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晋朝廷议加封桓温,将给豫章大郡。有一人出来梗议道:“桓温若复平河洛,试问将赏他何地?”
朝臣闻言,相率注视,乃是尚书左丞荀蕤,一时瞠目结舌,不知所对。于是朝廷改封桓温为临贺郡公,兼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谯王无忌为前将军,袁乔为龙骧将军,封湘西伯。
自从桓温平蜀后,威名大盛,震动朝廷。会稽王司马昱,也不禁畏惧忌惮起来,于是引殷浩为心腹臂膀,暗中欲抗衡桓温。
殷浩方因父忧去职,扬州刺史一缺,由领司徒蔡谟摄任。至殷浩已服孝期满,复起任为扬州刺史,兼建武将军,参预政权。
秘书丞荀羡,即尚书左丞荀蕤之弟,少有令名,殷浩特荐为征北将军,兼义兴太守。未几,又迁任吴国内史。所有桓温奏请,殷浩与荀羡曾互相抗议,酌量驳斥。
这时候的桓元子,桓温之字为元子,威势方隆,怎肯受制于殷浩和荀羡?不过因国无他衅,勉强容忍,心下实已是衔恨了。暗伏下文。故丞相王导从子王羲之,识见旷达,素有清名,表字叫作逸少,与王导之子王悦、王湛之子王承,皆以年少见称,时号为王氏三少。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二八十六,十六岁),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为女儿挑择夫婿。他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当时王导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坦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坦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听了之后,就说道:“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王羲之生平,最工书法,尤长隶书,相传羲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先是魏太傅钟繇,以善书闻,钟繇曾孙女钟琰,颇得祖传,能文工书,嗣嫁与晋司徒王浑为妻,礼仪法度,为中表则,又与王浑之弟王湛之妻郝氏,和好无间。
钟琰为世家,未曾挟贵凌于郝氏。郝氏出身鲜卑族,未曾因贱谄陷钟琰,当时称为钟有礼、郝有法。古人最重妇德,所以钟夫人的文字,反搁起不提。
钟女(即钟琰)嫁到卫家,其女儿为故卫玠太子洗马之母。 ?
卫玠的祖父乃是卫瓘,善草书,其父卫恒,善草隶书,因此卫氏子女,俱工书法。
卫恒有一个从妹名铄,曾嫁给太守李矩,笔法高妙,冠绝一时,时号为卫夫人。王羲之家世琅琊,与王浑乃是出自晋阳,虽是同姓不宗,但因伯叔通籍,当然与王卫二家,互相往来。
王羲之少年时候,素慕钟繇书法,后得看卫夫人笔迹,仿佛钟繇,才知她辗转传授,学有渊源,当时王羲之早年又从姨母卫烁那里学习书法。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因即师事卫夫人,亲承指示,遂臻绝技。且将钟郝礼法,及卫夫人墨技,融会贯通。初出为秘书郎,旋为征西长史,累迁宁远将军。
殷浩雅重王羲之,复引为护军将军。王羲之固辞不允,复求外调,乃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既至会稽,闻殷浩与桓温不协,贻书劝殷浩,略称内外和衷,然后国家可安。
殷浩私心未化,怎肯遽纳嘉言?因此内外嫌隙,越积越深。惟桓温素来轻视殷浩,虽然挟嫌,却瞧殷浩不起,以为容易捽去,倒不如再行图功;等到河洛平定,那时威震四海,就是皇帝老子,也在掌中,还怕什么殷浩呢?
是时,凉州牧张骏病殁,由世子张重华嗣位。张骏本誓守臣节,不愿称王,惟境内都以凉王相呼。到了晚年,分境地为二十三郡,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摄凉王,置百官,建旌旗,私拟王制,越年即殁。永和元年。张重华自称凉州牧,假凉王,尊嫡母严氏为太王太后,生母马氏为王太后,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赈贫穷,居然有宽仁气象。惟因赵主石虎,比晋朝廷为强,恐不免乘丧期入犯,所以遣使报丧,先赵后晋。
偏赵主石虎不讲道理,一味蛮横,既闻张骏去世,嗣子张重华,年未及冠,便道是机不可失,乐得兴兵图凉,略定河西。当下令将军王擢,引兵袭击武街,擒去守将曹权、胡宣,再遣将军麻秋,为凉州刺史,进攻金城,胁降太守张冲,凉州大震。
赵主石虎览书不悦,惟独畏惧蒲洪态度强硬耿直,却也不敢加罪,为罢洛阳长安诸工役,但仍不肯赦免朱轨,竟处死刑。一面聚敛金帛,贪多无厌,悉发前代陵墓,掘取宝货。
沙门吴进对石虎说道:“国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苦役晋人,镇压戾气。”
赵主石虎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人,车十万乘,运土至邺城北隅,筑华林苑。沿苑遍筑长墙,广袤数十里。
是年,八月,中原地区,天大雨雪,积地三尺,役夫冻毙至数千人。
赵揽、申钟、石璞等人,上奏言:“天文错乱,百姓凋敝,宜停止工役。”
赵主石虎闻言,大怒道:“我筑苑墙,干天甚事?就使阴至天谴,但得苑墙朝成,我虽夕死,也无遗恨。”
说毕,石虎遂督促张群连夜赶造,四围燃烛,光同白昼,筑三观,辟四门。三门通漳水,皆用铁屏为障,忽然遇暴风大雨,涨水丈余,漂没致死数万人。
宫殿工程竣工后,各地官员纷纷前来祝贺。扬州刺史王浃献上五只黄鹄鸡,这些鸡类的颈长一丈,鸣叫声可传十余里。赵主石虎令游泳池中,俄然却化为龟,因此号池为玄武池。
此外,郡国牧守,先后献入苍麟十七头,白鹿七头,石虎命司虞张昌柱,管驭麟鹿,驾以芝盖,每遇朝会,即将麟、鹿站立殿庭,侈然有百兽率舞的意思。已而九月,赵主石虎命令太子石宣到各地的山川祈求福祉,顺便周游打猎。石宣乘坐大车,车子饰以鸟羽华盖,树立天子旌旗,十六路军队的十八万士卒从金明门出发,赵主石虎从后宫登上陵霄观眺望,笑着说:“我家父子如此,除非天崩地陷,还有什么可愁的呢!我只管去抱儿子逗孙子,终日享受天伦之乐吧。”
太子石宣借祷告祭祀为名,每到一地停留,就让人们结成漫长的围圈,四边各有一百多里,然后驱赶禽兽,到傍晚让禽兽全都汇集在他的住所附近,让文武官员全都跪立,再把禽兽围拢起来,火炬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太子石宣命令强劲骑兵一百多人驰马向围圈中射击,太子石宣和姬妾们乘车观看,直到禽兽全被射死才停止。有时个别禽兽逃出围圈,负责围守该地段的人,有爵位的就剥夺他的马让他步行一天,没爵位的就责罚一百鞭。士卒饥寒交迫,死亡的人有一万多,所经过的三州十五郡,物资储备全都挥霍无遗。
及还邺城复命,赵主石虎又命令石韬继太子石宣之后出行,从并州到秦州、雍州,情况和石宣一样。石宣对石韬和自己势均力敌很恼怒,对他越发嫉恨。太监赵生得宠于太子石宣,在石韬面前不受宠爱,于是就暗地里劝说太子石宣除掉石韬,石宣从此开始有了杀石韬的图谋。
建武十四年(348年)四月,赵主石虎非常宠爱石韬,赵主石虎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因为已立太子石宣为长,所以犹豫不决。石宣曾违背石虎的指令,石虎气愤地说:“真后悔当初没立石韬为太子!”石韬因此而更加傲慢无忌。
正巧 他在太尉府建造了一座殿堂,命名为宣光殿,横梁长达九丈。太子石宣看到后认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大怒,便杀掉了工匠,截断了横梁,拂袖而去。
石韬对此也怒不可遏,又把横梁加长到十丈。太子石宣听说后,对他的亲信杨杯、牟成、赵生说:“这小子竟敢如此傲慢刚愎!你们如果能把他杀掉,我即位入主西宫后,一定把他如今占据的封国郡邑全都分封给你们。石韬死后,主上一定会亲临哀悼,到时我趁机把他也杀掉,没有不能成功的。”
杨怀等人听了太子说的话,应声道:“殿下所委,敢不敬从。”
太子石宣因此大喜,便令杨怀等伺隙行事,要做出一种逆天害理的行为来了。有诗叹道:
到底豺狼种祸苗,一波才了一波摇。
东宫兴甲成常事,险衅都缘乃父招。
欲知石宣如何逞谋,试看下节便知。
石虎以九州的兵力,不能抵制一凉州,虽敌有谢艾,智力过人,但是石赵之势,所谓强弩之末。石虎尚不知道进取治国,反而大筑宫室,妄杀谏臣,甚至夺人民百姓的子女妇人数万人,驱入邺中,自淫不足,反引导自家子弟尽为淫人?石虎之子石邃阴谋弑父,为石虎所杀,另立石邃之弟石宣为太子。石宣建天子旌旗,出祀山川,是其心目中已无君父。石虎却不加禁止,反有喜色,是明明就是纵子为恶,与人何尤?至悔不立石韬,盖已晚矣!虽然,如石虎之淫暴,而使其有如此恶子,也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岂真无天道?
喜欢济公传奇
朝臣闻言,相率注视,乃是尚书左丞荀蕤,一时瞠目结舌,不知所对。于是朝廷改封桓温为临贺郡公,兼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谯王无忌为前将军,袁乔为龙骧将军,封湘西伯。
自从桓温平蜀后,威名大盛,震动朝廷。会稽王司马昱,也不禁畏惧忌惮起来,于是引殷浩为心腹臂膀,暗中欲抗衡桓温。
殷浩方因父忧去职,扬州刺史一缺,由领司徒蔡谟摄任。至殷浩已服孝期满,复起任为扬州刺史,兼建武将军,参预政权。
秘书丞荀羡,即尚书左丞荀蕤之弟,少有令名,殷浩特荐为征北将军,兼义兴太守。未几,又迁任吴国内史。所有桓温奏请,殷浩与荀羡曾互相抗议,酌量驳斥。
这时候的桓元子,桓温之字为元子,威势方隆,怎肯受制于殷浩和荀羡?不过因国无他衅,勉强容忍,心下实已是衔恨了。暗伏下文。故丞相王导从子王羲之,识见旷达,素有清名,表字叫作逸少,与王导之子王悦、王湛之子王承,皆以年少见称,时号为王氏三少。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二八十六,十六岁),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为女儿挑择夫婿。他与丞相王导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当时王导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坦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坦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听了之后,就说道:“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王羲之生平,最工书法,尤长隶书,相传羲之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先是魏太傅钟繇,以善书闻,钟繇曾孙女钟琰,颇得祖传,能文工书,嗣嫁与晋司徒王浑为妻,礼仪法度,为中表则,又与王浑之弟王湛之妻郝氏,和好无间。
钟琰为世家,未曾挟贵凌于郝氏。郝氏出身鲜卑族,未曾因贱谄陷钟琰,当时称为钟有礼、郝有法。古人最重妇德,所以钟夫人的文字,反搁起不提。
钟女(即钟琰)嫁到卫家,其女儿为故卫玠太子洗马之母。 ?
卫玠的祖父乃是卫瓘,善草书,其父卫恒,善草隶书,因此卫氏子女,俱工书法。
卫恒有一个从妹名铄,曾嫁给太守李矩,笔法高妙,冠绝一时,时号为卫夫人。王羲之家世琅琊,与王浑乃是出自晋阳,虽是同姓不宗,但因伯叔通籍,当然与王卫二家,互相往来。
王羲之少年时候,素慕钟繇书法,后得看卫夫人笔迹,仿佛钟繇,才知她辗转传授,学有渊源,当时王羲之早年又从姨母卫烁那里学习书法。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因即师事卫夫人,亲承指示,遂臻绝技。且将钟郝礼法,及卫夫人墨技,融会贯通。初出为秘书郎,旋为征西长史,累迁宁远将军。
殷浩雅重王羲之,复引为护军将军。王羲之固辞不允,复求外调,乃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既至会稽,闻殷浩与桓温不协,贻书劝殷浩,略称内外和衷,然后国家可安。
殷浩私心未化,怎肯遽纳嘉言?因此内外嫌隙,越积越深。惟桓温素来轻视殷浩,虽然挟嫌,却瞧殷浩不起,以为容易捽去,倒不如再行图功;等到河洛平定,那时威震四海,就是皇帝老子,也在掌中,还怕什么殷浩呢?
是时,凉州牧张骏病殁,由世子张重华嗣位。张骏本誓守臣节,不愿称王,惟境内都以凉王相呼。到了晚年,分境地为二十三郡,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摄凉王,置百官,建旌旗,私拟王制,越年即殁。永和元年。张重华自称凉州牧,假凉王,尊嫡母严氏为太王太后,生母马氏为王太后,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赈贫穷,居然有宽仁气象。惟因赵主石虎,比晋朝廷为强,恐不免乘丧期入犯,所以遣使报丧,先赵后晋。
偏赵主石虎不讲道理,一味蛮横,既闻张骏去世,嗣子张重华,年未及冠,便道是机不可失,乐得兴兵图凉,略定河西。当下令将军王擢,引兵袭击武街,擒去守将曹权、胡宣,再遣将军麻秋,为凉州刺史,进攻金城,胁降太守张冲,凉州大震。
赵主石虎览书不悦,惟独畏惧蒲洪态度强硬耿直,却也不敢加罪,为罢洛阳长安诸工役,但仍不肯赦免朱轨,竟处死刑。一面聚敛金帛,贪多无厌,悉发前代陵墓,掘取宝货。
沙门吴进对石虎说道:“国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苦役晋人,镇压戾气。”
赵主石虎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人,车十万乘,运土至邺城北隅,筑华林苑。沿苑遍筑长墙,广袤数十里。
是年,八月,中原地区,天大雨雪,积地三尺,役夫冻毙至数千人。
赵揽、申钟、石璞等人,上奏言:“天文错乱,百姓凋敝,宜停止工役。”
赵主石虎闻言,大怒道:“我筑苑墙,干天甚事?就使阴至天谴,但得苑墙朝成,我虽夕死,也无遗恨。”
说毕,石虎遂督促张群连夜赶造,四围燃烛,光同白昼,筑三观,辟四门。三门通漳水,皆用铁屏为障,忽然遇暴风大雨,涨水丈余,漂没致死数万人。
宫殿工程竣工后,各地官员纷纷前来祝贺。扬州刺史王浃献上五只黄鹄鸡,这些鸡类的颈长一丈,鸣叫声可传十余里。赵主石虎令游泳池中,俄然却化为龟,因此号池为玄武池。
此外,郡国牧守,先后献入苍麟十七头,白鹿七头,石虎命司虞张昌柱,管驭麟鹿,驾以芝盖,每遇朝会,即将麟、鹿站立殿庭,侈然有百兽率舞的意思。已而九月,赵主石虎命令太子石宣到各地的山川祈求福祉,顺便周游打猎。石宣乘坐大车,车子饰以鸟羽华盖,树立天子旌旗,十六路军队的十八万士卒从金明门出发,赵主石虎从后宫登上陵霄观眺望,笑着说:“我家父子如此,除非天崩地陷,还有什么可愁的呢!我只管去抱儿子逗孙子,终日享受天伦之乐吧。”
太子石宣借祷告祭祀为名,每到一地停留,就让人们结成漫长的围圈,四边各有一百多里,然后驱赶禽兽,到傍晚让禽兽全都汇集在他的住所附近,让文武官员全都跪立,再把禽兽围拢起来,火炬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太子石宣命令强劲骑兵一百多人驰马向围圈中射击,太子石宣和姬妾们乘车观看,直到禽兽全被射死才停止。有时个别禽兽逃出围圈,负责围守该地段的人,有爵位的就剥夺他的马让他步行一天,没爵位的就责罚一百鞭。士卒饥寒交迫,死亡的人有一万多,所经过的三州十五郡,物资储备全都挥霍无遗。
及还邺城复命,赵主石虎又命令石韬继太子石宣之后出行,从并州到秦州、雍州,情况和石宣一样。石宣对石韬和自己势均力敌很恼怒,对他越发嫉恨。太监赵生得宠于太子石宣,在石韬面前不受宠爱,于是就暗地里劝说太子石宣除掉石韬,石宣从此开始有了杀石韬的图谋。
建武十四年(348年)四月,赵主石虎非常宠爱石韬,赵主石虎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因为已立太子石宣为长,所以犹豫不决。石宣曾违背石虎的指令,石虎气愤地说:“真后悔当初没立石韬为太子!”石韬因此而更加傲慢无忌。
正巧 他在太尉府建造了一座殿堂,命名为宣光殿,横梁长达九丈。太子石宣看到后认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大怒,便杀掉了工匠,截断了横梁,拂袖而去。
石韬对此也怒不可遏,又把横梁加长到十丈。太子石宣听说后,对他的亲信杨杯、牟成、赵生说:“这小子竟敢如此傲慢刚愎!你们如果能把他杀掉,我即位入主西宫后,一定把他如今占据的封国郡邑全都分封给你们。石韬死后,主上一定会亲临哀悼,到时我趁机把他也杀掉,没有不能成功的。”
杨怀等人听了太子说的话,应声道:“殿下所委,敢不敬从。”
太子石宣因此大喜,便令杨怀等伺隙行事,要做出一种逆天害理的行为来了。有诗叹道:
到底豺狼种祸苗,一波才了一波摇。
东宫兴甲成常事,险衅都缘乃父招。
欲知石宣如何逞谋,试看下节便知。
石虎以九州的兵力,不能抵制一凉州,虽敌有谢艾,智力过人,但是石赵之势,所谓强弩之末。石虎尚不知道进取治国,反而大筑宫室,妄杀谏臣,甚至夺人民百姓的子女妇人数万人,驱入邺中,自淫不足,反引导自家子弟尽为淫人?石虎之子石邃阴谋弑父,为石虎所杀,另立石邃之弟石宣为太子。石宣建天子旌旗,出祀山川,是其心目中已无君父。石虎却不加禁止,反有喜色,是明明就是纵子为恶,与人何尤?至悔不立石韬,盖已晚矣!虽然,如石虎之淫暴,而使其有如此恶子,也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岂真无天道?
喜欢济公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