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纸上神话-《水煮大明》

  史料里吹得天花乱坠:明军弓箭手最低能拉50磅弓,顶尖的能拉160磅,精度要求在138米外射中靶子,比英格兰长弓还厉害!可现实是,这些数字在战场上就是个笑话。

  "训练标准?那都是开国时定的!"老兵们心里嘀咕,"现在能拉开30磅的就不错了!"更别提那些装备精良的火绳枪手和后装火炮手——平时训练少得可怜,关键时刻掉链子。

  反观八旗军,虽然骑射颠簸影响准头,但人家胜在实战经验丰富。明军阵型一乱,清军骑兵就像切瓜砍菜般冲进人群。

  要说大明军队为啥总吃败仗,那得先扒一扒他们的"伙食标准"——您猜怎么着?驻守辽东的士兵们,日常伙食都是仓库里放馊了的陈年老货!那味道,绝了!不是酸菜发酵的酸爽,也不是臭豆腐的醇厚,而是堪比"生化武器"的至尊级恶臭,活脱脱就是"金汁拌饭"的豪华升级版!

  "这玩意儿也能叫军粮?"新兵蛋子们捏着鼻子,看着碗里黑乎乎的糊糊,欲哭无泪。要知道,他们可是拿着"辽东第一精锐"的高薪(理论上),结果吃的却是连猪都不愿意闻的"特供餐"。

  按理说,大明对辽东可是下了血本!从万历皇帝开始,就专门征收"辽饷",那钱多得据说能买下半个地球(理论上)。可您猜钱都去哪儿了?

  朱元璋老爷子早就想到了!13道监察御史?安排!提刑按察司?安排!督抚监察?安排!这套"反腐天团"的组合拳,按理说能把贪官污吏揍得满地找牙。

  可现实呢?这套看似完美的系统,活脱脱就是个"腐败加速器"!朱元璋在位时杀了几十万官员,气得直跺脚:"朝杀暮犯!"但他老人家没想到——越集权的系统,官威越重;越不敢反抗的百姓,越成了待宰的羔羊!

  监察御史们呢?本来是"反腐先锋",结果变成了"索贿专家"。今天弹劾这个,明天举报那个,反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要是不给点"润笔费",分分钟让你"社死"!到了明末,这帮言官彻底沦为"党争打手",反腐?早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股歪风邪气刮到前线,那叫一个"精彩"!朝廷拨下来的军饷,先得孝敬"言官大爷",再给各级军官"上供"。最后落到士兵嘴里的?呵呵,馊饭配臭菜!

  "咱当兵吃粮,结果连粮都是臭的!"士兵们欲哭无泪。更惨的是,他们的"神器装备"更离谱——官营作坊生产的火器?那都是"实验室级"的奇葩!什么"三眼铳发射后会炸膛"、"佛郎机炮装填比登天还难"、"火绳枪点火率还不如吹口哨"......这些在现代军事论坛上被吹上天的"明朝黑科技",在战场上就是"自杀神器"!

  "听说咱们的火铳能打八百步?"新兵好奇地问。

  老兵嗤笑一声:"能打八步不炸膛,都是祖坟冒青烟!"

  明朝的军报上,永远写着"精兵十万神机万门战车千乘"。可实际上呢?

  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拿着随时可能炸膛的火铳,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盔甲,面对训练有素的后金铁骑——

  "跑啊!"

  "保命要紧!"

  于是,一场场"纸面无敌"的精锐大军,就这样在战场上演了"溃逃大片"。

  大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看的PPT,也掩盖不了"馊饭配臭弹"的残酷现实!再完美的制度,也架不住"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腐败魔咒!当您的军队演习时"集体躺平",军费到地方就"神秘失踪",纵然吹得再天花乱坠——"凉了,这王朝彻底凉了!"

  张春眼见战局不妙,眼珠子一转,突然发现老天爷居然给他送来了"神助攻"——风向东吹!"妙啊!"老将一拍大腿,火速下令放火。霎时间,烈焰冲天而起,活脱脱一条火龙扑向金兵阵地。八旗兵被烧得嗷嗷直叫,阵型瞬间大乱,被火势逼得连连后退。

  张春正美滋滋地盘算着:"这把火一烧,金兵就得屁滚尿流!"可谁曾想,老天爷这"神助攻"突然玩起了变脸——《清史稿》里是这么记载这魔幻一幕的:"会大风,敌乘风纵火,将及我军。天忽雨,反风,复战,遂大破之。"

  翻译成人话就是:明军正准备顺风放火反击呢,老天爷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向还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操作,比电视剧还狗血!

  皇太极在战场上仰天长笑:"老天爷站我这边啊!"而明军将士们却欲哭无泪:"这什么鬼天气?苍天无眼,天要灭明啊!"

  您说巧不巧?历史上但凡明金交战,总会出现这种"神转折"——要么突然刮妖风,要么莫名其妙下暴雨,而且99%都帮着金兵坑明朝!项羽当年乌江自刎还知道喊"天亡我也",咱们大明的将士们怕是也想仰天长叹:"老天爷,您是不是收了后金的红包啊?"

  火攻反被烧,风向还叛变,明军士气瞬间崩盘。张春拼命想拦住溃逃的士兵,可这帮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精锐",跑起来比兔子还快!"拦住他们!别让金兵追上来!"张春声嘶力竭地喊着,可连他自己都被溃逃的人流卷走了——活脱脱一场大型"踩踏事故"现场!

  皇太极早就在明军撤退的路上埋好了"惊喜大礼包"——伏兵!溃逃的明军们跑着跑着,突然发现前面黑压压一片八旗兵,瞬间心态爆炸:"横竖都是死,投降吧!"

  张春和三十多个将领成了金兵的"VIP俘虏",总兵吴襄和宋伟带着几十号残兵败将侥幸溜走——这四万大军,就跟人间蒸发似的,说没就没了!

  从此以后,朝廷再也没派过援军。不是不想派,是实在派不出来了!

  战后清点战利品时,皇太极看着满地明军装备直摇头:"这帮家伙,纸面数据比咱们强多了,怎么一到真章就拉胯?"

  是啊,四万大军,精良装备,世界一流的训练标准——可惜,都是写在纸上的神话。真正的战场,从来不认账本上的数字。

  张春来援,明金双方杀得惊天动地,但祖大寿在城中按兵不动,丝毫没有反应,祖大寿的确是叫皇太极的假增援吓怕了,已经分不出是真是假,害怕再次上当。而现在,张春又败了,大凌河再次彻底陷入了绝境,祖大寿“坚守三月”的信心开始有所动摇,但也对突然神秘崛起的李勇多了一丝说不出来的“感觉”。

  崇祯四年八月至九月大凌河之战如火如荼,但是在云南也发生一个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