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真甜!果然是以前的味道儿!-《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哥!我俩比一下,看谁下的网子抓到的鱼更多!”

  早饭之后,常书博一边往地笼子里面装着饵料,一边对常书鸣说。

  所谓的饵料,还是鸡的内脏。

  昨天回来的有些晚,天差不多快黑了,他们没有下网子。

  鸡是早上杀的,父母一次性宰了两只,刚好二人一人可以用上一份。

  以前说过,这种地笼抓鱼,最好的饵料就是鸡鸭之类的内脏。

  用这些,基本上所有的鱼类都会往地笼里面钻。

  以前带着他们兄弟二人回家,在他俩小的时候,都是常顺亲自上手操作。

  现在他们长大了,并且很喜欢做这样的事,让他看着就行。

  “好啊!那我们就比一下。”

  常书鸣笑着回道。

  两人没耽误多久,饵料就放好了,随后各自找了地方开始下网。

  堰塘里面因为长期没人管理,所以依然长着很多的水草。

  他们找到没有水草的位置,各自把网扔到了水里。

  对于这种事,两人也不是第一次做。

  下地笼方法很简单,但是抓鱼的效果却是特别好。

  他俩下网,常顺、常书怡、宋芫都跟着看着。

  “爷爷,你帮我们看下网子,不要让别人起了或者偷走了!”

  坐上车,准备出发去县城前,常书博对着常建忠喊了一声。

  “放心吧!现在没有人会偷渔网、起鱼网的!”

  父亲笑着回道。

  “爷爷,奶奶,太婆!你们想吃啥?我让爸爸妈妈帮你们带!”

  常书怡也对他们喊道。

  “你们昨天带的东西我们一时间都吃不完,不用再带啥东西了!”

  母亲对她说。

  “哦!那我们回来的时候再说!”

  常书怡似乎对于不让带一些东西回来有点遗憾。

  她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从小就能够看出来。

  “好了,你们也不要耽误时间了,不论能否卖完,下午都要早点回来!”

  父亲催促了一句。

  “嗯,那我们走了!”

  常顺说完启动了车辆,开着车向着县城方向驶去。

  路上,对于即将做生意的事,一家人又聊了一会儿。

  主要是孩子们比较兴奋,他们很单纯,很少接触社会上发生的事。

  现在让他们售卖自己家里的桃子,也算得上是一种锻炼、实践。

  期间堂弟袁超还打了他的电话,说今天过来,其实之前他们已经联系过。

  他们过来在这边玩一天,来的还有二叔,明天返回。

  “考考你们,你们说我们去哪里更容易把桃子提前卖完?”

  快到县城时,常顺笑着问三兄妹。

  “我觉得去医院门口比较好!”

  抢先说话的是常书博。

  “我觉得在菜场门口好,我经常跟妈妈去买菜,那些卖水果的人生意都好!”

  常书怡跟着说道。

  “我觉得大型小区门口、繁华的十字路口也行,那两种地方人流量大!”

  常书鸣说。

  “嗯!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就先去医院门口售卖,明天去菜场,后天去小区!”

  想了想,常顺又对他们三兄妹说。

  对于县城,他还是比较熟悉的。

  开着车,很快他们就到了县城的中医院门口。

  观察了一下情况,看见一处有人推着或者骑着车子售卖水果或者其它物品的地方,他开着车直接去了那边。

  现在的城市,有城管管理,不看清楚可能会被驱赶。

  有别人在前面做生意,就算被管理,大不了他收拾好东西再换个地方。

  好在目前是和谐社会,执法的人不像前几年那样又是打、又是砸、又是拿的不文明。

  “爸爸!我们卖多少钱一斤?”

  当他从车里搬下一筐桃子放在地上时,常书怡问他。

  “15一斤吧!”

  这个价格,是他比较过了的,对于目前来说,是一个很低的价格了。

  毕竟这种老品种的桃子,在他们这里算得上是稀少品种。

  其它的水蜜桃,通常也需要15到20块钱一斤。

  “二哥,这地方是你选的,你还愣着干嘛?赶紧大声吆喝啊!哪有做生意不吆喝的?”

  常顺又搬了一筐桃子下来,常书怡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对常书博说。

  “是啊!书博,你声音越大,别人越容易发现这里!过来买的人可能就会越多!”

  常书鸣也跟着说道。

  “爸、妈!是这样吗?”

  常书博问常顺、宋芫。

  “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宋芫笑道。

  常顺也点了点头。

  见他们这样,常书博也不再犹豫:

  “卖桃子了!正宗Fh老品种水蜜桃,果皮带芝麻粒的那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晚了就没有了!”

  他曾经多次听爷爷说过,这桃子品质高,所以这一套说辞,也是随口而来。

  “书鸣、书怡!你们既然也在这里,都不要闲着,跟着吆喝,等明天、后天,书博也帮你们喊话!”

  为了锻炼他俩,常顺又笑着说道。

  这年头不论干啥,脸皮薄了可不行,以后出了社会,天天都要与人接触,要敢于说话,也就是脸皮必须厚。

  “卖桃子了,正宗的…………”

  “早上才摘的新鲜Fh老品种…………”

  两人按照之前常书博喊话的内容,或多或少的又添加了一些措辞,开始吆喝起来。

  经过三人这么一喊,来来回回的人,开始围了过来。

  “小朋友!这些桃子咋卖?”

  这时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问价,她问的人是常书怡。

  “阿姨,15块钱一斤!”

  她笑着回道。

  “15一斤吗?那倒是不贵,很多年没有吃过这桃子了,我能尝尝吗?”

  对方又问。

  她这样说,常书怡看向了常顺。

  “可以!”

  常顺看了那女人一眼,表示同意。

  尽管吃一个桃子可能少赚一块钱到两块钱,但他并不在意,自己又不缺这点钱。

  吃的东西,跟别人结缘也是好事。

  另外他现在卖的价格,怎么的都比批发给别人价格要高了很多。

  女人也没有选最大的,随便拿了一个,用湿纸巾擦了擦,然后吃了起来。

  “真甜!果然是以前的味道儿!给我来10斤!”

  女人说完,拿起一个塑料袋开始选了起来。

  想到要卖桃子,所以常建忠提前就把大小塑料袋、电子秤都准备好了。

  他们也是直接放到车上备用。

  女人买了桃子,扫码付了钱,很高兴的就离开了。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买,后面一个接一个的人开始挑选了起来。

  他们尝桃子,常顺也没拒绝。

  其中这些人都买的不少,至少5斤起步。

  这种桃子为啥受欢迎,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哪怕是在他们这个县,这样的品种也不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卖的价格也不贵。

  不要说15一斤很贵,去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了,别人通常都是卖20左右的。

  甬市这边的人,特别是城区的、现在大多数都比较有钱,只要水果好吃,他们也不怕花钱。

  生意出乎意料的好,兄妹三人也不用喊了。

  照这情况,明天、后天,哪怕是到菜场、小区门口,肯定也会很好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