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的指尖还残留着红绳的粗糙触感,空荡荡的腰间像缺了块肉——那块母亲留的平安玉佩,陪她走过四十九次轮回,摔过御花园的青石板,浸过坤宁宫的茶水,甚至在第37次轮回被郭宁妃踩碎过边角,她都小心粘好继续戴,可这次,是真的碎成了无法拼凑的碴子。
“小主,内务府送新玉来了。”春桃捧着个锦盒进来,盒子打开时,暖玉的光泽映得人眼晕,可李萱只扫了一眼就别过脸——再好的玉,也不是母亲留的那块了。
“放着吧。”她声音有点哑,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红绳,突然想起母亲临走前说的话:“这玉碎了,就是替你挡了灾,别难过。” 当时只当是安慰,现在才懂,那或许是母亲早就知道什么。
正愣神,殿外传来太监的唱喏:“陛下驾到——”
李萱慌忙起身行礼,膝盖刚弯到一半,就被朱元璋伸手扶住:“免了,刚查完玉佩的事,来看看你。” 他眼底带着点探究,“太子那边回话,说是在花盆碎片里找到了玉碴,吕侧妃院里的小太监招了,是她让人把玉佩藏进去的。”
李萱垂着眼,没接话。她知道朱元璋想听什么——或许是“谢陛下做主”,或许是“吕侧妃太坏了”,可她心里堵得慌,那句“谢谢”怎么也说不出口。
“你好像不太高兴?”朱元璋捏了捏她的下巴,指尖的薄茧蹭过她的皮肤,“嫌朕处置轻了?吕侧妃只被禁足三个月,是轻了点,但太子求情……”
“不是的。”李萱终于抬头,睫毛上还沾着点湿意,“臣妾只是觉得,一块玉而已,不值得闹这么大。” 这话半真半假,她确实不想因为一块碎玉树敌,可心里的委屈又实实在在。
朱元璋笑了,伸手擦掉她睫毛上的水珠:“傻丫头,朕知道你念旧。这样吧,让玉匠把碎玉收起来,嵌在金托里做成项链,既保住了念想,又能戴,怎么样?”
李萱愣住了。她从没想过朱元璋会说这个——他向来只关心“规矩”“大局”,哪会在意一块碎玉的“念想”? 心里那点堵着的气,突然就顺着这声“傻丫头”泄了出去。
“谢陛下。”她声音轻了些,带着点被看穿心思的不好意思。
“谢什么,”朱元璋捏了捏她的脸,“你是朕的人,护着你不是应该的?”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点,“不过吕侧妃这事,怕是有人在背后挑唆,你往后在东宫走动,多留个心眼。”
李萱点头,心里却明镜似的——挑唆的人还能有谁?郭宁妃这几日看她的眼神,都快淬出毒了,指不定就是她撺掇吕氏搞事,想借东宫的手除掉自己。
正想着,殿外又吵起来,听声音是郭宁妃的掌事姑姑,扯着嗓子喊:“我们娘娘好心送补品,凭什么不让进?”
李萱和朱元璋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了然。
“让她进来。”朱元璋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慢悠悠抿了口,“朕倒要看看,郭宁妃又有什么‘好心’。”
姑姑进来时,手里的托盘端得笔直,上面摆着个炖盅,盖子一掀,燕窝的甜香漫了满殿。“我们娘娘说,萱嫔妹妹近日劳心,特意炖了血燕补补身子。” 她说话时眼睛瞟着李萱,那眼神像是在说“看你敢不敢吃”。
李萱心里冷笑——第22次轮回,郭宁妃就用燕窝下过药,让她起了一身红疹,差点被朱元璋厌弃。这次故技重施,当真是把别人都当傻子。
“宁妃姐姐有心了。”李萱没动筷子,反而看向朱元璋,“陛下,臣妾记得太医院说,臣妾体质偏热,不宜多吃燕窝,不如赏给旁边殿里的小太监吧?也算不辜负宁妃姐姐的好意。”
朱元璋放下茶杯,眼底带着点笑意:“你身子要紧,既然太医说了不合适,就别勉强。” 他看向姑姑,“回去告诉郭宁妃,心意朕领了,但萱嫔的身子得听太医的,让她往后别费心了。”
姑姑的脸瞬间僵住,想说什么,却被朱元璋一个眼神堵了回去,只能悻悻地端着炖盅走了。
“你倒是机灵。”朱元璋看着她,眼里的笑意更深了,“知道把朕拉出来当挡箭牌。”
“不是挡箭牌,是实事求是。”李萱拿起块点心递给他,“陛下尝尝这个,刚做的绿豆糕,不甜。” 她故意把“不甜”两个字说得轻,知道朱元璋最近总说嘴里发腻。
朱元璋咬了一口,果然点头:“嗯,这个不错。” 他嚼着点心,突然话锋一转,“马皇后让人来问,说你最近总去东宫,是不是和太子妃处得好?”
李萱心里咯噔一下——马皇后这是在敲打她? 连忙回话:“太子妃端庄大气,臣妾很敬佩,只是偶尔过去坐坐,不敢多打扰。”
“嗯,知道分寸就好。”朱元璋没多说,可李萱看得出,他这话里有话。 马皇后向来不喜欢后宫嫔妃和东宫走太近,怕结党营私,这次特意让人来问,怕是已经对她起了疑心。
果然,没等李萱想出怎么应对,马皇后的人就来了,说是“娘娘新得了些江南的新茶,请萱嫔过去尝尝”。 春桃在旁边拽了拽她的袖子,眼里满是担心——谁都知道,马皇后的“请喝茶”,十有八九是鸿门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萱深吸一口气,对着朱元璋福了福身:“臣妾去去就回。”
朱元璋挥挥手,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着,没说“朕陪你去”,也没说“小心点”,可那敲击的节奏,却让李萱莫名定了点神。
坤宁宫的茶果然很“新”——刚摘的龙井,带着股生涩的青草气,泡在白瓷杯里,叶子舒展得很慢。 马皇后坐在主位,手里转着佛珠,没看她,只淡淡说:“尝尝,江南刚送来的,说是今年第一拨。”
“谢娘娘。”李萱端起茶杯,指尖刚碰到杯壁就觉得烫,原来杯子是烫过的,故意让人不好下口。 她慢慢吹了吹,小口抿了点,青草气刺得舌尖发麻,却还是笑着说:“清冽爽口,多谢娘娘赏赐。”
“爽口就多喝点。”马皇后终于抬眼,目光落在她腰间的红绳上,“听说你那块玉佩碎了? 可惜了,老物件总是有念想的。”
“是挺可惜的,但陛下说要嵌成项链,也算留个念想。”李萱故意提朱元璋,想看看马皇后的反应。
马皇后果然顿了顿,佛珠转得快了点:“陛下倒是疼你。 不过你也知道,后宫不比别处,太受宠容易招是非,尤其是……” 她没说完,却用眼神扫了眼东宫的方向。
李萱心里透亮——这是明着警告她,别仗着朱元璋的宠,就敢和东宫攀关系。 连忙起身行礼:“臣妾明白娘娘的意思,往后定当谨守本分,不多走动,不给陛下和娘娘添麻烦。”
“你明白就好。”马皇后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你是个聪明孩子,别走错路。 去年郭惠妃就是太急着往太子妃跟前凑,结果呢? 到现在还被陛下冷着。”
李萱低着头,心里把马皇后的话嚼了几遍——郭惠妃的事她记得,第41次轮回时,郭惠妃想让女儿嫁给朱允炆,总去东宫送东西,被马皇后抓住把柄,说她“干预储位”,直接罚去守陵三个月。 现在马皇后提这个,是把话挑明了:再往东宫跑,郭惠妃就是例子。
“臣妾记住了,绝不敢妄动。”李萱说得恳切,心里却在盘算——不去东宫,怎么查朱雄英的事? 她总觉得,朱雄英的死没那么简单,吕氏敢在东宫动手脚,背后肯定有人撑腰,说不定就和时空管理局有关。
正想着,马皇后突然说:“对了,你母亲……娘家是做什么的? 前几日听陛下说,你母亲是个能人?”
李萱的心脏猛地一缩——来了! 马皇后果然开始查她的底细了。 母亲的身份是最大的秘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尤其是马皇后这种对“外人”极度敏感的人。
她捏紧了茶杯,指尖泛白,脸上却堆着笑:“臣妾母亲就是个普通妇人,早年做点小生意,去世得早,陛下是抬举她了。” 她说得飞快,故意让语气带着点慌乱,像是在掩饰“母亲身份低微”的窘迫。
马皇后盯着她看了半晌,佛珠停了:“是吗? 可有人说,你母亲当年和前朝的钦天监有来往,懂些旁门左道?”
李萱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这话是郭宁妃传的吧? 第19次轮回时,郭宁妃就编造过她母亲“会妖术”,想把她打成“妖孽”。 没想到这次换了个说法,还扯上了钦天监。
“娘娘明鉴!”她“扑通”跪下,膝盖磕在金砖上,疼得她闷哼一声,“臣妾母亲连字都认不全,怎么可能和钦天监来往? 这定是有人故意造谣,想害臣妾!” 她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却倔强地不让它掉下来,“臣妾虽是小门户出身,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绝不敢沾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
她知道,马皇后最吃“示弱但倔强”这套。 果然,马皇后的脸色缓和了些,抬手让她起来:“起来吧,朕也只是听说。 后宫里的闲话多,你别往心里去。” 她顿了顿,又说,“不过往后行事,更要谨慎,别给人留下话柄。”
“谢娘娘恩典。”李萱站起来,膝盖还在隐隐作痛,心里却松了口气——总算糊弄过去了。
从坤宁宫出来,太阳已经偏西,金红色的光把宫墙染得暖暖的,可李萱却觉得后背发凉。 马皇后的试探只是开始,郭宁妃的算计不会停,吕氏被禁足肯定也憋着坏,更别提那个藏在暗处的时空管理局…… 她低头摸了摸腰间的红绳,突然想起母亲留的另一块东西——藏在发髻里的双鱼玉佩碎片,上次清洗时掉出来一小块,她一直收着。
原来母亲早就留了后手。 李萱抬手理了理头发,指尖触到发髻里的硬物,心里突然定了点——不管这第五十次轮回有多难,她都得找到完整的双鱼玉佩,不光是为了躲开追杀,更是为了弄明白,母亲到底是什么人,她和时空管理局之间,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回到自己的殿里,春桃赶紧给她敷膝盖,药膏冰冰凉凉的,压下了磕在金砖上的钝痛。 “小主,刚才坤宁宫的小太监偷偷跟我说,马皇后让掌事嬷嬷去查您母亲的底细了。” 春桃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慌。
李萱没慌,反而笑了笑——查吧,母亲的身份哪那么好查? 时空管理局的高管,哪是后宫嬷嬷能摸清的。 她现在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朱元璋刚才在殿里敲桌子的节奏,和她小时候听的“摩斯密码”有点像,短、长、短…… 像是在说“小心郭”。
是她想多了,还是朱元璋其实知道些什么? 李萱拿起内务府送的新玉,对着光看,玉里的纹路像极了迷宫,就像她现在的处境——看似处处是路,实则每一步都藏着陷阱。
但她不怕。 第五十次轮回又怎样? 她带着四十九次的记忆,知道谁会在背后捅刀,知道哪杯茶不能喝,知道哪句话能戳中人心。 更何况,她现在有了新的目标:找到双鱼玉佩的另一半。
“春桃,”李萱把玉放下,“去打听一下,去年负责打扫钦天监旧址的太监,现在在哪当差。”
春桃愣了一下,还是点头:“哎,这就去。”
看着春桃的背影,李萱走到窗边,望着天边的晚霞。 晚霞是绯红色的,像极了第39次轮回时,她被郭宁妃推下莲池时看到的颜色,那次她差点淹死,是母亲的玉佩在怀里发烫,让她挣扎着抓住了浮木。
这次,她不需要浮木了。 她自己就是自己的浮木。
第五十次轮回,才刚刚开始呢。
喜欢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
“小主,内务府送新玉来了。”春桃捧着个锦盒进来,盒子打开时,暖玉的光泽映得人眼晕,可李萱只扫了一眼就别过脸——再好的玉,也不是母亲留的那块了。
“放着吧。”她声音有点哑,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红绳,突然想起母亲临走前说的话:“这玉碎了,就是替你挡了灾,别难过。” 当时只当是安慰,现在才懂,那或许是母亲早就知道什么。
正愣神,殿外传来太监的唱喏:“陛下驾到——”
李萱慌忙起身行礼,膝盖刚弯到一半,就被朱元璋伸手扶住:“免了,刚查完玉佩的事,来看看你。” 他眼底带着点探究,“太子那边回话,说是在花盆碎片里找到了玉碴,吕侧妃院里的小太监招了,是她让人把玉佩藏进去的。”
李萱垂着眼,没接话。她知道朱元璋想听什么——或许是“谢陛下做主”,或许是“吕侧妃太坏了”,可她心里堵得慌,那句“谢谢”怎么也说不出口。
“你好像不太高兴?”朱元璋捏了捏她的下巴,指尖的薄茧蹭过她的皮肤,“嫌朕处置轻了?吕侧妃只被禁足三个月,是轻了点,但太子求情……”
“不是的。”李萱终于抬头,睫毛上还沾着点湿意,“臣妾只是觉得,一块玉而已,不值得闹这么大。” 这话半真半假,她确实不想因为一块碎玉树敌,可心里的委屈又实实在在。
朱元璋笑了,伸手擦掉她睫毛上的水珠:“傻丫头,朕知道你念旧。这样吧,让玉匠把碎玉收起来,嵌在金托里做成项链,既保住了念想,又能戴,怎么样?”
李萱愣住了。她从没想过朱元璋会说这个——他向来只关心“规矩”“大局”,哪会在意一块碎玉的“念想”? 心里那点堵着的气,突然就顺着这声“傻丫头”泄了出去。
“谢陛下。”她声音轻了些,带着点被看穿心思的不好意思。
“谢什么,”朱元璋捏了捏她的脸,“你是朕的人,护着你不是应该的?”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点,“不过吕侧妃这事,怕是有人在背后挑唆,你往后在东宫走动,多留个心眼。”
李萱点头,心里却明镜似的——挑唆的人还能有谁?郭宁妃这几日看她的眼神,都快淬出毒了,指不定就是她撺掇吕氏搞事,想借东宫的手除掉自己。
正想着,殿外又吵起来,听声音是郭宁妃的掌事姑姑,扯着嗓子喊:“我们娘娘好心送补品,凭什么不让进?”
李萱和朱元璋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了然。
“让她进来。”朱元璋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慢悠悠抿了口,“朕倒要看看,郭宁妃又有什么‘好心’。”
姑姑进来时,手里的托盘端得笔直,上面摆着个炖盅,盖子一掀,燕窝的甜香漫了满殿。“我们娘娘说,萱嫔妹妹近日劳心,特意炖了血燕补补身子。” 她说话时眼睛瞟着李萱,那眼神像是在说“看你敢不敢吃”。
李萱心里冷笑——第22次轮回,郭宁妃就用燕窝下过药,让她起了一身红疹,差点被朱元璋厌弃。这次故技重施,当真是把别人都当傻子。
“宁妃姐姐有心了。”李萱没动筷子,反而看向朱元璋,“陛下,臣妾记得太医院说,臣妾体质偏热,不宜多吃燕窝,不如赏给旁边殿里的小太监吧?也算不辜负宁妃姐姐的好意。”
朱元璋放下茶杯,眼底带着点笑意:“你身子要紧,既然太医说了不合适,就别勉强。” 他看向姑姑,“回去告诉郭宁妃,心意朕领了,但萱嫔的身子得听太医的,让她往后别费心了。”
姑姑的脸瞬间僵住,想说什么,却被朱元璋一个眼神堵了回去,只能悻悻地端着炖盅走了。
“你倒是机灵。”朱元璋看着她,眼里的笑意更深了,“知道把朕拉出来当挡箭牌。”
“不是挡箭牌,是实事求是。”李萱拿起块点心递给他,“陛下尝尝这个,刚做的绿豆糕,不甜。” 她故意把“不甜”两个字说得轻,知道朱元璋最近总说嘴里发腻。
朱元璋咬了一口,果然点头:“嗯,这个不错。” 他嚼着点心,突然话锋一转,“马皇后让人来问,说你最近总去东宫,是不是和太子妃处得好?”
李萱心里咯噔一下——马皇后这是在敲打她? 连忙回话:“太子妃端庄大气,臣妾很敬佩,只是偶尔过去坐坐,不敢多打扰。”
“嗯,知道分寸就好。”朱元璋没多说,可李萱看得出,他这话里有话。 马皇后向来不喜欢后宫嫔妃和东宫走太近,怕结党营私,这次特意让人来问,怕是已经对她起了疑心。
果然,没等李萱想出怎么应对,马皇后的人就来了,说是“娘娘新得了些江南的新茶,请萱嫔过去尝尝”。 春桃在旁边拽了拽她的袖子,眼里满是担心——谁都知道,马皇后的“请喝茶”,十有八九是鸿门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萱深吸一口气,对着朱元璋福了福身:“臣妾去去就回。”
朱元璋挥挥手,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着,没说“朕陪你去”,也没说“小心点”,可那敲击的节奏,却让李萱莫名定了点神。
坤宁宫的茶果然很“新”——刚摘的龙井,带着股生涩的青草气,泡在白瓷杯里,叶子舒展得很慢。 马皇后坐在主位,手里转着佛珠,没看她,只淡淡说:“尝尝,江南刚送来的,说是今年第一拨。”
“谢娘娘。”李萱端起茶杯,指尖刚碰到杯壁就觉得烫,原来杯子是烫过的,故意让人不好下口。 她慢慢吹了吹,小口抿了点,青草气刺得舌尖发麻,却还是笑着说:“清冽爽口,多谢娘娘赏赐。”
“爽口就多喝点。”马皇后终于抬眼,目光落在她腰间的红绳上,“听说你那块玉佩碎了? 可惜了,老物件总是有念想的。”
“是挺可惜的,但陛下说要嵌成项链,也算留个念想。”李萱故意提朱元璋,想看看马皇后的反应。
马皇后果然顿了顿,佛珠转得快了点:“陛下倒是疼你。 不过你也知道,后宫不比别处,太受宠容易招是非,尤其是……” 她没说完,却用眼神扫了眼东宫的方向。
李萱心里透亮——这是明着警告她,别仗着朱元璋的宠,就敢和东宫攀关系。 连忙起身行礼:“臣妾明白娘娘的意思,往后定当谨守本分,不多走动,不给陛下和娘娘添麻烦。”
“你明白就好。”马皇后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你是个聪明孩子,别走错路。 去年郭惠妃就是太急着往太子妃跟前凑,结果呢? 到现在还被陛下冷着。”
李萱低着头,心里把马皇后的话嚼了几遍——郭惠妃的事她记得,第41次轮回时,郭惠妃想让女儿嫁给朱允炆,总去东宫送东西,被马皇后抓住把柄,说她“干预储位”,直接罚去守陵三个月。 现在马皇后提这个,是把话挑明了:再往东宫跑,郭惠妃就是例子。
“臣妾记住了,绝不敢妄动。”李萱说得恳切,心里却在盘算——不去东宫,怎么查朱雄英的事? 她总觉得,朱雄英的死没那么简单,吕氏敢在东宫动手脚,背后肯定有人撑腰,说不定就和时空管理局有关。
正想着,马皇后突然说:“对了,你母亲……娘家是做什么的? 前几日听陛下说,你母亲是个能人?”
李萱的心脏猛地一缩——来了! 马皇后果然开始查她的底细了。 母亲的身份是最大的秘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尤其是马皇后这种对“外人”极度敏感的人。
她捏紧了茶杯,指尖泛白,脸上却堆着笑:“臣妾母亲就是个普通妇人,早年做点小生意,去世得早,陛下是抬举她了。” 她说得飞快,故意让语气带着点慌乱,像是在掩饰“母亲身份低微”的窘迫。
马皇后盯着她看了半晌,佛珠停了:“是吗? 可有人说,你母亲当年和前朝的钦天监有来往,懂些旁门左道?”
李萱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这话是郭宁妃传的吧? 第19次轮回时,郭宁妃就编造过她母亲“会妖术”,想把她打成“妖孽”。 没想到这次换了个说法,还扯上了钦天监。
“娘娘明鉴!”她“扑通”跪下,膝盖磕在金砖上,疼得她闷哼一声,“臣妾母亲连字都认不全,怎么可能和钦天监来往? 这定是有人故意造谣,想害臣妾!” 她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却倔强地不让它掉下来,“臣妾虽是小门户出身,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绝不敢沾那些旁门左道的东西!”
她知道,马皇后最吃“示弱但倔强”这套。 果然,马皇后的脸色缓和了些,抬手让她起来:“起来吧,朕也只是听说。 后宫里的闲话多,你别往心里去。” 她顿了顿,又说,“不过往后行事,更要谨慎,别给人留下话柄。”
“谢娘娘恩典。”李萱站起来,膝盖还在隐隐作痛,心里却松了口气——总算糊弄过去了。
从坤宁宫出来,太阳已经偏西,金红色的光把宫墙染得暖暖的,可李萱却觉得后背发凉。 马皇后的试探只是开始,郭宁妃的算计不会停,吕氏被禁足肯定也憋着坏,更别提那个藏在暗处的时空管理局…… 她低头摸了摸腰间的红绳,突然想起母亲留的另一块东西——藏在发髻里的双鱼玉佩碎片,上次清洗时掉出来一小块,她一直收着。
原来母亲早就留了后手。 李萱抬手理了理头发,指尖触到发髻里的硬物,心里突然定了点——不管这第五十次轮回有多难,她都得找到完整的双鱼玉佩,不光是为了躲开追杀,更是为了弄明白,母亲到底是什么人,她和时空管理局之间,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回到自己的殿里,春桃赶紧给她敷膝盖,药膏冰冰凉凉的,压下了磕在金砖上的钝痛。 “小主,刚才坤宁宫的小太监偷偷跟我说,马皇后让掌事嬷嬷去查您母亲的底细了。” 春桃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慌。
李萱没慌,反而笑了笑——查吧,母亲的身份哪那么好查? 时空管理局的高管,哪是后宫嬷嬷能摸清的。 她现在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朱元璋刚才在殿里敲桌子的节奏,和她小时候听的“摩斯密码”有点像,短、长、短…… 像是在说“小心郭”。
是她想多了,还是朱元璋其实知道些什么? 李萱拿起内务府送的新玉,对着光看,玉里的纹路像极了迷宫,就像她现在的处境——看似处处是路,实则每一步都藏着陷阱。
但她不怕。 第五十次轮回又怎样? 她带着四十九次的记忆,知道谁会在背后捅刀,知道哪杯茶不能喝,知道哪句话能戳中人心。 更何况,她现在有了新的目标:找到双鱼玉佩的另一半。
“春桃,”李萱把玉放下,“去打听一下,去年负责打扫钦天监旧址的太监,现在在哪当差。”
春桃愣了一下,还是点头:“哎,这就去。”
看着春桃的背影,李萱走到窗边,望着天边的晚霞。 晚霞是绯红色的,像极了第39次轮回时,她被郭宁妃推下莲池时看到的颜色,那次她差点淹死,是母亲的玉佩在怀里发烫,让她挣扎着抓住了浮木。
这次,她不需要浮木了。 她自己就是自己的浮木。
第五十次轮回,才刚刚开始呢。
喜欢我在大明后宫和马皇后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