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安国公府。初一同安国公交情不浅。我还记得,安国公曾有意将自家孙儿引荐给初一。上回刘正的案子,安国公也曾出过力。”眼下宫中最得宠的莫过于静妃,若得她相助,或许能护住初一几分。
-
安国公府。
李忠引着谢知遥径直步入正厅,安国公李晃正在其间品茶。
“晚辈谢知遥,见过安国公。”
李晃放下茶盏,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一转,嘴角含笑:“不知吹了什么风,竟叫谢尚书今日大驾光临,真是令敝府蓬荜生辉。”
谢知遥神色焦灼,无心客套,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国公爷,晚辈今日冒昧前来,是有要事相求。”
“不知所为何事?”李晃心中疑惑。
谢知遥身为吏部尚书,其祖父更是当朝一品宰相,即便致仕,余威犹在,何事竟需求到自己门上?
“国公爷不知,今日初一被皇上召入宫中,至今已两个多时辰,音讯全无。晚辈实在放心不下。素闻国公爷与初一交情匪浅,所以才冒昧斗胆前来……万望国公爷能施以援手。”谢知遥已全然顾不上什么委婉含蓄,字字恳切,直言相求。
李晃眼神微动,心中暗自忖度。
皇上召凤丫头入宫?
“因何召见?你又何必如此忧心?以往也不是没有旁人被召见过。”虽说如凤丫头这般平民女子被召入宫确实少见,但也并非没有先例。
谢知遥环视四周,安国公会意,朝李忠递了个眼色。
李忠即刻退出厅外,亲自守在门口,将一应闲杂人等都屏退了。
谢知遥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国公爷有所不知,圣上对初一早已心存猜忌,此前就曾两度派遣龙影卫暗中行刺,幸得初一机敏,才死里逃生。此次突然宣召,晚辈实在担忧她会遭遇不测。”
李晃闻言,眉头微蹙。皇上猜忌凤倾城?还两次派人暗杀?
他搁下茶盏,正色看向谢知遥:“谢尚书,此事非同小可。你说皇上派龙影卫刺杀凤丫头,可有证据,若无凭证,可不能乱说。更何况凤丫头与皇上无冤无仇,他何至于下此狠手?”
无论如何,自己总归是皇上名义上的岳丈,有人如此指摘他的女婿,场面上的话他总得说几句——尽管他打心底知道,自己这女婿不是个什么好货色。
“国公爷有所不知,前后两次刺杀,龙影卫均与东宫暗卫交了手。初一还曾亲手擒获一名活口,审出他们正是奉皇上之命前来行刺。”谢知遥低声解释。
“至于缘由,一是皇上认为初一以一介女流之身私下行事,在安阳、延州的所作所为——有拉拢民心、颠覆朝廷之嫌;
二则是因太子殿下对……初一过于另眼相待。这两回若非东宫暗卫出手,初一早已性命不保。并且,皇上曾亲口命太子殿下处置初一。此事是太子殿下亲口告知,绝无虚假。”
安国公越听,脸色越是难看。
“你的意思是,就因凤丫头做了那些事,便惹来皇上猜忌?”安国公一双老眼微眯。
谢知遥看不清他眼底的情绪,却能感觉到对方此刻心绪不佳。
“正是,国公爷,此事千真万确。三个月前,皇上就命太子殿下对初一……下杀手。只因太子对……”谢知遥实不愿一遍遍重复这话——承认自己心仪之人被他人觊觎,他心里憋闷至极。
可眼下别无他法,那是皇上,他一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唯有借助外力。
“国公爷,我并非求您直接与皇上对抗。只望您能在宫中帮忙留意初一的动静,若她真有危险,恳请您出手相助一二。谢知遥必铭记您今日恩情,日后安国公府但有驱使,某定当竭尽全力。”
李晃望着眼前这年轻儿郎,心中百味杂陈。
凤丫头比起他的闺女,运气算极好的。瞧瞧他闺女嫁的是个什么玩意?都做了二十几年皇帝,行事还如此上不得台面。
凤丫头虽无显赫家世,眼光却是一等一的好。
这小子若不是为了凤丫头,这辈子恐怕都不会踏足他安国公府、更不会如此低声下气同他说话。
“好了,你回去吧,我知道了。”李晃重新端起茶盏,淡淡道,“宫里那边,我会递话进去。”
---
宫外的人急得几乎发疯,宫内凤倾城却正不紧不慢地向嘉宁帝行礼。
她脑海中仍在回想方才李公公临别时在她耳边的低语:
“凤姑娘,待会儿见了陛下,能恭顺就尽量恭顺些。凡事切莫意气用事,千万别硬碰硬。”
“你就是凤倾城?抬起头来。”嘉宁帝望着阶下垂首叩拜的女子,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揣测。
凤倾城依言缓缓抬头,目光平静地迎向御案后那身明黄常服的帝王。
她面容未见半分怯色,只将恰到好处的恭谨凝在眼底,既不显得刻意讨好,也无丝毫逾越怠慢。
嘉宁帝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惊慌失措的女子,见她如此镇定,心中那点因受其跪拜而生的自得顿时淡去几分。
语气也冷了些:“听闻安阳赈灾、延州退敌,你都在其中出力不少?”
“回陛下,民女不过是恰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实不敢当皇上如此赞誉。”
“哦?此话怎讲?”
“安阳能渡过难关,倚仗的是朝廷拨款与百姓自救;延州能击退敌寇,凭借的是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与太子殿下的领导有方。民女不敢居功。”凤倾城声调不高,却字字清晰,巧妙地将功劳推予朝廷与将士,避开了“收买人心”之嫌。
嘉宁帝手指轻敲御案,目光锐利如刃:“你一介弱质女流,不好好在闺中绣花,偏要掺和这些朝堂军政之事,就不怕惹人非议,说你野心勃勃?还是说……你对太子有意,恰好每一次都能相助他于危难?”
这话中的试探与敲打之意昭然若揭。凤倾城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从容:“民女心中所念,从始至终唯有‘大齐安,则百姓安’。
民女虽是一弱质女流,但依然想尽绵薄之力。毕竟大齐不是哪一人的大齐,而是庇佑天下众生之大齐。”
---
“去安国公府。初一同安国公交情不浅。我还记得,安国公曾有意将自家孙儿引荐给初一。上回刘正的案子,安国公也曾出过力。”眼下宫中最得宠的莫过于静妃,若得她相助,或许能护住初一几分。
-
安国公府。
李忠引着谢知遥径直步入正厅,安国公李晃正在其间品茶。
“晚辈谢知遥,见过安国公。”
李晃放下茶盏,目光在他身上转了一转,嘴角含笑:“不知吹了什么风,竟叫谢尚书今日大驾光临,真是令敝府蓬荜生辉。”
谢知遥神色焦灼,无心客套,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国公爷,晚辈今日冒昧前来,是有要事相求。”
“不知所为何事?”李晃心中疑惑。
谢知遥身为吏部尚书,其祖父更是当朝一品宰相,即便致仕,余威犹在,何事竟需求到自己门上?
“国公爷不知,今日初一被皇上召入宫中,至今已两个多时辰,音讯全无。晚辈实在放心不下。素闻国公爷与初一交情匪浅,所以才冒昧斗胆前来……万望国公爷能施以援手。”谢知遥已全然顾不上什么委婉含蓄,字字恳切,直言相求。
李晃眼神微动,心中暗自忖度。
皇上召凤丫头入宫?
“因何召见?你又何必如此忧心?以往也不是没有旁人被召见过。”虽说如凤丫头这般平民女子被召入宫确实少见,但也并非没有先例。
谢知遥环视四周,安国公会意,朝李忠递了个眼色。
李忠即刻退出厅外,亲自守在门口,将一应闲杂人等都屏退了。
谢知遥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国公爷有所不知,圣上对初一早已心存猜忌,此前就曾两度派遣龙影卫暗中行刺,幸得初一机敏,才死里逃生。此次突然宣召,晚辈实在担忧她会遭遇不测。”
李晃闻言,眉头微蹙。皇上猜忌凤倾城?还两次派人暗杀?
他搁下茶盏,正色看向谢知遥:“谢尚书,此事非同小可。你说皇上派龙影卫刺杀凤丫头,可有证据,若无凭证,可不能乱说。更何况凤丫头与皇上无冤无仇,他何至于下此狠手?”
无论如何,自己总归是皇上名义上的岳丈,有人如此指摘他的女婿,场面上的话他总得说几句——尽管他打心底知道,自己这女婿不是个什么好货色。
“国公爷有所不知,前后两次刺杀,龙影卫均与东宫暗卫交了手。初一还曾亲手擒获一名活口,审出他们正是奉皇上之命前来行刺。”谢知遥低声解释。
“至于缘由,一是皇上认为初一以一介女流之身私下行事,在安阳、延州的所作所为——有拉拢民心、颠覆朝廷之嫌;
二则是因太子殿下对……初一过于另眼相待。这两回若非东宫暗卫出手,初一早已性命不保。并且,皇上曾亲口命太子殿下处置初一。此事是太子殿下亲口告知,绝无虚假。”
安国公越听,脸色越是难看。
“你的意思是,就因凤丫头做了那些事,便惹来皇上猜忌?”安国公一双老眼微眯。
谢知遥看不清他眼底的情绪,却能感觉到对方此刻心绪不佳。
“正是,国公爷,此事千真万确。三个月前,皇上就命太子殿下对初一……下杀手。只因太子对……”谢知遥实不愿一遍遍重复这话——承认自己心仪之人被他人觊觎,他心里憋闷至极。
可眼下别无他法,那是皇上,他一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唯有借助外力。
“国公爷,我并非求您直接与皇上对抗。只望您能在宫中帮忙留意初一的动静,若她真有危险,恳请您出手相助一二。谢知遥必铭记您今日恩情,日后安国公府但有驱使,某定当竭尽全力。”
李晃望着眼前这年轻儿郎,心中百味杂陈。
凤丫头比起他的闺女,运气算极好的。瞧瞧他闺女嫁的是个什么玩意?都做了二十几年皇帝,行事还如此上不得台面。
凤丫头虽无显赫家世,眼光却是一等一的好。
这小子若不是为了凤丫头,这辈子恐怕都不会踏足他安国公府、更不会如此低声下气同他说话。
“好了,你回去吧,我知道了。”李晃重新端起茶盏,淡淡道,“宫里那边,我会递话进去。”
---
宫外的人急得几乎发疯,宫内凤倾城却正不紧不慢地向嘉宁帝行礼。
她脑海中仍在回想方才李公公临别时在她耳边的低语:
“凤姑娘,待会儿见了陛下,能恭顺就尽量恭顺些。凡事切莫意气用事,千万别硬碰硬。”
“你就是凤倾城?抬起头来。”嘉宁帝望着阶下垂首叩拜的女子,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揣测。
凤倾城依言缓缓抬头,目光平静地迎向御案后那身明黄常服的帝王。
她面容未见半分怯色,只将恰到好处的恭谨凝在眼底,既不显得刻意讨好,也无丝毫逾越怠慢。
嘉宁帝原以为会看到一个惊慌失措的女子,见她如此镇定,心中那点因受其跪拜而生的自得顿时淡去几分。
语气也冷了些:“听闻安阳赈灾、延州退敌,你都在其中出力不少?”
“回陛下,民女不过是恰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实不敢当皇上如此赞誉。”
“哦?此话怎讲?”
“安阳能渡过难关,倚仗的是朝廷拨款与百姓自救;延州能击退敌寇,凭借的是边关将士浴血奋战与太子殿下的领导有方。民女不敢居功。”凤倾城声调不高,却字字清晰,巧妙地将功劳推予朝廷与将士,避开了“收买人心”之嫌。
嘉宁帝手指轻敲御案,目光锐利如刃:“你一介弱质女流,不好好在闺中绣花,偏要掺和这些朝堂军政之事,就不怕惹人非议,说你野心勃勃?还是说……你对太子有意,恰好每一次都能相助他于危难?”
这话中的试探与敲打之意昭然若揭。凤倾城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从容:“民女心中所念,从始至终唯有‘大齐安,则百姓安’。
民女虽是一弱质女流,但依然想尽绵薄之力。毕竟大齐不是哪一人的大齐,而是庇佑天下众生之大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