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傍晚,暮色刚漫过东三环的霓虹,东皇电影院前已挤满了举着灯牌的影迷。
红色地毯从影院大门铺到街边,两侧的隔离栏外,“黎名”“梁加辉” 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偶尔还夹杂着几声 “胡哥看这里”,让深秋的寒意里多了几分燥热。
李文东的黑色保姆车在人群外围停稳时,《将夜》剧组的妆发还没完全卸干净 —— 他右耳后还沾着一点古装剧里的发胶碎屑,却已换上一身深灰色定制西装,袖口别着枚低调的银质袖扣。
下车时,他下意识拢了拢西装下摆,目光扫过影院门口 “《寒战》首映礼” 的巨型海报,海报上黎名与梁加辉分据两侧,背景里的冲锋车隐在雾色中,倒与他此刻匆忙赶来的心境莫名契合。
“东哥,这边!” 影院工作人员小跑着迎上来,引他往后台走。
穿过侧门时,能听到前厅里传来的调试麦克风的电流声,还有主创团队说笑的声音。
推开门,休息室里果然已经热闹起来:黎名正对着镜子整理领带,藏青色西装衬得他身形挺拔,听见动静回头一笑,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温和。
梁加辉则靠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个剧本册子,指尖在页边轻轻敲击,见李文东进来,当即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洪亮:“可算把你盼来了,北方影迷就等你这张脸撑场面呢!”
沙发另一头,胡哥和陈潇两个年轻演员正凑在一起看手机,屏幕里是网上流传的《寒战》预告片片段,见李文东进来,两人连忙站起身,胡哥还略显拘谨地攥了攥衣角:“东哥,刚还跟陈潇说,您能来我们心里都踏实多了。”
陈潇也跟着点头,手里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 —— 北方的秋天比南方冷,她特意多带了件针织外套搭在臂弯。
没过多久,主持人的声音从前厅传来,主创团队依次起身往台上走。
聚光灯打下来的瞬间,台下的闪光灯立刻连成一片,快门声像是细密的雨。
待众人站定,记者们的提问便像潮水般涌来,最先被点到的是位举着 “娱乐周报” 牌子的女记者,她往前探了探身,声音清亮:“请问陆导,《寒战》的剧本最初是怎么构思出来的?很多观众都好奇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
陆建清接过话筒,指尖在话筒上轻轻转了圈,脸上带着点自嘲的笑意:“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灵感其实来自我每天下班的路。我家楼下那条街,每天晚上都停着辆冲锋车,警员换班的时候还会闲聊两句。有天我看着那车就走神了 —— 要是有人真敢对冲锋车下手,会是什么场面?警队又会怎么应对?”
他话刚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低低的笑声,梁乐明在旁边接了句:“我当时听他说这个想法,第一反应是‘你疯了’,后来又觉得‘疯得好’,要是换成装屎车,那估计就成喜剧片了。” 这话一出口,连黎名都忍不住弯了嘴角,台下的笑声更响了。
另一位男记者紧接着站起来,目光转向梁乐明:“梁导,电影里设置了黎名和梁加辉两位男主的双雄设定,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人物结构?是一开始就定好的吗?”
梁乐明往前凑了凑话筒,语气认真了些:“其实是巧合。写剧本的时候正好赶上山姆那边的选举,电视里天天播两个党派辩论,你说你的政策,我说我的主张,那种博弈感特别有意思。”
“我就想,警队不也是个小社会吗?要是把这种‘竞争’放进警队高层,一个偏行政,一个偏行动,两人面对危机时的选择肯定不一样,故事的张力不就出来了?”
他说着指了指身边的黎名和梁加辉,“后来定了这两位大哥,我才觉得这设定算是落地了 —— 换别人还真撑不起这种气场。”
“那这部电影跟其他警匪片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又一位记者追问,这次的问题抛给了陆建清。
陆建清想了想,语气笃定:“以往的警匪片多聚焦在基层警员,比如探长、卧底,但《寒战》不一样,我们把目光放在了警队高层,像‘一哥’、警务处长这些职位。”
“你们想啊,基层警员面对的是街头的危险,高层要面对的是整个警队的稳定,是权力的平衡,甚至是背后的政治博弈。”
“比如电影里冲锋车失踪,黎名饰演的刘杰辉首先考虑的是‘不能乱’,要按流程走,而加辉哥饰演的李文彬更急着救人,想用行动派的方式解决。这种高层之间的理念冲突,才是《寒战》最特别的地方。”
提问还在继续,当有记者问到 “为何片名要叫《寒战》” 时,梁乐明接过话头,手指在面前的空气里虚画了个圈:“‘寒战’是电影里行动的代号,但不止是代号那么简单。”
“你们看,黎名哥代表的是‘规则派’,加辉哥代表的是‘行动派’,这两个派系面对冲锋车失踪这件事,就像冬天里两股冷空气相遇,一个要稳,一个要冲,碰撞出来的就是‘寒战’的感觉 —— 不是物理上的冷,是心里的张力。”
轮到演员被提问时,黎名接过话筒,指尖轻轻摩挲着话筒边缘,语气温和却有力:“这次的角色跟我以前演的警匪片角色很不一样。”
“刘杰辉是做行政的,他的情绪不能外露,哪怕心里再急,表面上也要稳住,所以我在演的时候特意收着,走路的步伐、说话的语速都放慢了,连眼神都尽量克制。”
“但加辉哥的角色正好相反,李文彬是行动派,说话办事都风风火火,情绪也更外放,我们俩对手戏的时候,其实就是‘收’和‘放’的碰撞,演起来特别过瘾。”
梁加辉在旁边补充道:“我跟黎名认识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演这种‘亦敌亦友’的对手戏。有场戏是我们在会议室吵架,剧本里只写了‘争执’,但我们拍的时候,他盯着我的眼神像在施压,我就故意提高声调反驳,那场戏一条过,导演后来还说‘你们俩把角色的劲都演出来了’。”
随着提问渐入尾声,一位戴眼镜的记者突然站起来,目光转向李文东:“陆导之前提到《寒战》会有三部,请问您是一开始就写好了三个剧本吗?还是后续才构思的续集?”
陆建清笑着摆了摆手,把话筒递给李文东:“这事得让东哥说,2、3 部的剧本可不是我写的,是他带着团队做的。”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文东身上,他调整了下话筒的高度,语气坦诚:“一开始真没想着做续集,我第一次看到陆导和梁导的剧本时,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扎实了’,根本没考虑后续。但后来拍着拍着,我发现香江有很多关于警队的传闻。”
“比如早年的‘冲锋车失踪案’‘高层权力更迭’,这些传闻里藏着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虚构的故事还精彩。”
“我就跟团队说,不如把这些传闻整理出来,结合第一部的伏笔,编出 2、3 部的剧本。比如第二部里会提到李文彬的儿子,这个角色的原型其实就来自香江本地的一个传闻,我们把它跟第一部的剧情串起来,就成了续集的主线。”
“那您为什么不自己自导自演呢?” 又一位记者追问,“以您的实力,不管是导演还是主演,肯定能让电影更有看点。”
李文东闻言笑了,目光扫过身边的黎名和梁加辉:“有陆导和梁导在,我根本不用操心导演的事 —— 他们对警匪片的理解比我深,比如拍高层开会的戏,陆导会特意让道具组准备真实的警队文件,连会议室的桌椅摆放都要跟警署的一致,这种细节我肯定想不到。”
“至于演员,有黎名哥和加辉哥在,我哪好意思抢戏?” 他说着拍了拍黎名的肩膀,“上次探班,我看到黎名哥为了一场情绪戏,在片场反复练习了十遍,连喝水都在琢磨台词,这种敬业的态度,比我演得好太多了。有他们在,我只需要做好出品人的本职工作,把钱花在刀刃上,让观众看到一部好电影就行。”
他的话刚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掌声,黎名笑着回应:“东哥太谦虚了,其实他帮了我们很多。比如第二部里有场追车戏,需要封路拍摄,是东哥出面协调了香江的交通部门,才让拍摄顺利完成。没有他,很多场景根本拍不了。”
随着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结束,首映礼进入映前环节。李文东和主创团队一起走到影院大厅,看着陆续入场的观众,梁加辉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说北方观众会喜欢这部电影吗?”
李文东望着人群里举着 “《寒战》必看” 灯牌的影迷,语气笃定:“会的,好故事不分南北,不管是警队的博弈,还是角色的坚持,这些都是观众能看懂的东西。”
灯光渐暗,影院里的笑声和议论声渐渐平息,屏幕上开始出现《寒战》的片头。
李文东坐在观众席的后排,看着屏幕上黎名饰演的刘杰辉走进会议室,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忙碌都值了 —— 从《将夜》剧组赶来的匆忙,到熬夜修改续集剧本的疲惫,最终都化作了此刻的期待。
他知道,这部凝聚了所有人心血的电影,终将在这个深秋,给京城的观众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警匪片盛宴。
红色地毯从影院大门铺到街边,两侧的隔离栏外,“黎名”“梁加辉” 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偶尔还夹杂着几声 “胡哥看这里”,让深秋的寒意里多了几分燥热。
李文东的黑色保姆车在人群外围停稳时,《将夜》剧组的妆发还没完全卸干净 —— 他右耳后还沾着一点古装剧里的发胶碎屑,却已换上一身深灰色定制西装,袖口别着枚低调的银质袖扣。
下车时,他下意识拢了拢西装下摆,目光扫过影院门口 “《寒战》首映礼” 的巨型海报,海报上黎名与梁加辉分据两侧,背景里的冲锋车隐在雾色中,倒与他此刻匆忙赶来的心境莫名契合。
“东哥,这边!” 影院工作人员小跑着迎上来,引他往后台走。
穿过侧门时,能听到前厅里传来的调试麦克风的电流声,还有主创团队说笑的声音。
推开门,休息室里果然已经热闹起来:黎名正对着镜子整理领带,藏青色西装衬得他身形挺拔,听见动静回头一笑,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温和。
梁加辉则靠在沙发上,手里捏着个剧本册子,指尖在页边轻轻敲击,见李文东进来,当即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洪亮:“可算把你盼来了,北方影迷就等你这张脸撑场面呢!”
沙发另一头,胡哥和陈潇两个年轻演员正凑在一起看手机,屏幕里是网上流传的《寒战》预告片片段,见李文东进来,两人连忙站起身,胡哥还略显拘谨地攥了攥衣角:“东哥,刚还跟陈潇说,您能来我们心里都踏实多了。”
陈潇也跟着点头,手里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 —— 北方的秋天比南方冷,她特意多带了件针织外套搭在臂弯。
没过多久,主持人的声音从前厅传来,主创团队依次起身往台上走。
聚光灯打下来的瞬间,台下的闪光灯立刻连成一片,快门声像是细密的雨。
待众人站定,记者们的提问便像潮水般涌来,最先被点到的是位举着 “娱乐周报” 牌子的女记者,她往前探了探身,声音清亮:“请问陆导,《寒战》的剧本最初是怎么构思出来的?很多观众都好奇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
陆建清接过话筒,指尖在话筒上轻轻转了圈,脸上带着点自嘲的笑意:“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灵感其实来自我每天下班的路。我家楼下那条街,每天晚上都停着辆冲锋车,警员换班的时候还会闲聊两句。有天我看着那车就走神了 —— 要是有人真敢对冲锋车下手,会是什么场面?警队又会怎么应对?”
他话刚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低低的笑声,梁乐明在旁边接了句:“我当时听他说这个想法,第一反应是‘你疯了’,后来又觉得‘疯得好’,要是换成装屎车,那估计就成喜剧片了。” 这话一出口,连黎名都忍不住弯了嘴角,台下的笑声更响了。
另一位男记者紧接着站起来,目光转向梁乐明:“梁导,电影里设置了黎名和梁加辉两位男主的双雄设定,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人物结构?是一开始就定好的吗?”
梁乐明往前凑了凑话筒,语气认真了些:“其实是巧合。写剧本的时候正好赶上山姆那边的选举,电视里天天播两个党派辩论,你说你的政策,我说我的主张,那种博弈感特别有意思。”
“我就想,警队不也是个小社会吗?要是把这种‘竞争’放进警队高层,一个偏行政,一个偏行动,两人面对危机时的选择肯定不一样,故事的张力不就出来了?”
他说着指了指身边的黎名和梁加辉,“后来定了这两位大哥,我才觉得这设定算是落地了 —— 换别人还真撑不起这种气场。”
“那这部电影跟其他警匪片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又一位记者追问,这次的问题抛给了陆建清。
陆建清想了想,语气笃定:“以往的警匪片多聚焦在基层警员,比如探长、卧底,但《寒战》不一样,我们把目光放在了警队高层,像‘一哥’、警务处长这些职位。”
“你们想啊,基层警员面对的是街头的危险,高层要面对的是整个警队的稳定,是权力的平衡,甚至是背后的政治博弈。”
“比如电影里冲锋车失踪,黎名饰演的刘杰辉首先考虑的是‘不能乱’,要按流程走,而加辉哥饰演的李文彬更急着救人,想用行动派的方式解决。这种高层之间的理念冲突,才是《寒战》最特别的地方。”
提问还在继续,当有记者问到 “为何片名要叫《寒战》” 时,梁乐明接过话头,手指在面前的空气里虚画了个圈:“‘寒战’是电影里行动的代号,但不止是代号那么简单。”
“你们看,黎名哥代表的是‘规则派’,加辉哥代表的是‘行动派’,这两个派系面对冲锋车失踪这件事,就像冬天里两股冷空气相遇,一个要稳,一个要冲,碰撞出来的就是‘寒战’的感觉 —— 不是物理上的冷,是心里的张力。”
轮到演员被提问时,黎名接过话筒,指尖轻轻摩挲着话筒边缘,语气温和却有力:“这次的角色跟我以前演的警匪片角色很不一样。”
“刘杰辉是做行政的,他的情绪不能外露,哪怕心里再急,表面上也要稳住,所以我在演的时候特意收着,走路的步伐、说话的语速都放慢了,连眼神都尽量克制。”
“但加辉哥的角色正好相反,李文彬是行动派,说话办事都风风火火,情绪也更外放,我们俩对手戏的时候,其实就是‘收’和‘放’的碰撞,演起来特别过瘾。”
梁加辉在旁边补充道:“我跟黎名认识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演这种‘亦敌亦友’的对手戏。有场戏是我们在会议室吵架,剧本里只写了‘争执’,但我们拍的时候,他盯着我的眼神像在施压,我就故意提高声调反驳,那场戏一条过,导演后来还说‘你们俩把角色的劲都演出来了’。”
随着提问渐入尾声,一位戴眼镜的记者突然站起来,目光转向李文东:“陆导之前提到《寒战》会有三部,请问您是一开始就写好了三个剧本吗?还是后续才构思的续集?”
陆建清笑着摆了摆手,把话筒递给李文东:“这事得让东哥说,2、3 部的剧本可不是我写的,是他带着团队做的。”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文东身上,他调整了下话筒的高度,语气坦诚:“一开始真没想着做续集,我第一次看到陆导和梁导的剧本时,只觉得‘这个故事太扎实了’,根本没考虑后续。但后来拍着拍着,我发现香江有很多关于警队的传闻。”
“比如早年的‘冲锋车失踪案’‘高层权力更迭’,这些传闻里藏着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虚构的故事还精彩。”
“我就跟团队说,不如把这些传闻整理出来,结合第一部的伏笔,编出 2、3 部的剧本。比如第二部里会提到李文彬的儿子,这个角色的原型其实就来自香江本地的一个传闻,我们把它跟第一部的剧情串起来,就成了续集的主线。”
“那您为什么不自己自导自演呢?” 又一位记者追问,“以您的实力,不管是导演还是主演,肯定能让电影更有看点。”
李文东闻言笑了,目光扫过身边的黎名和梁加辉:“有陆导和梁导在,我根本不用操心导演的事 —— 他们对警匪片的理解比我深,比如拍高层开会的戏,陆导会特意让道具组准备真实的警队文件,连会议室的桌椅摆放都要跟警署的一致,这种细节我肯定想不到。”
“至于演员,有黎名哥和加辉哥在,我哪好意思抢戏?” 他说着拍了拍黎名的肩膀,“上次探班,我看到黎名哥为了一场情绪戏,在片场反复练习了十遍,连喝水都在琢磨台词,这种敬业的态度,比我演得好太多了。有他们在,我只需要做好出品人的本职工作,把钱花在刀刃上,让观众看到一部好电影就行。”
他的话刚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掌声,黎名笑着回应:“东哥太谦虚了,其实他帮了我们很多。比如第二部里有场追车戏,需要封路拍摄,是东哥出面协调了香江的交通部门,才让拍摄顺利完成。没有他,很多场景根本拍不了。”
随着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结束,首映礼进入映前环节。李文东和主创团队一起走到影院大厅,看着陆续入场的观众,梁加辉突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说北方观众会喜欢这部电影吗?”
李文东望着人群里举着 “《寒战》必看” 灯牌的影迷,语气笃定:“会的,好故事不分南北,不管是警队的博弈,还是角色的坚持,这些都是观众能看懂的东西。”
灯光渐暗,影院里的笑声和议论声渐渐平息,屏幕上开始出现《寒战》的片头。
李文东坐在观众席的后排,看着屏幕上黎名饰演的刘杰辉走进会议室,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忙碌都值了 —— 从《将夜》剧组赶来的匆忙,到熬夜修改续集剧本的疲惫,最终都化作了此刻的期待。
他知道,这部凝聚了所有人心血的电影,终将在这个深秋,给京城的观众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警匪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