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尖沙咀的酒店会议室里,落地窗外的霓虹正将夜色染成流动的橘紫。
液晶屏幕被调亮到最适亮度,猫眼实时票房的数字在黑底上跳动,像心脏的脉搏 —— 晚上 11 点 53 分时还是 7986 万,两秒后跳成 7999 万,最后定格在 8003 万的瞬间,房间里紧绷的空气忽然炸开一声轻呼。
梁加辉往后靠在皮椅上,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笑意从眼角的细纹里漫出来:“哈哈哈,漂亮!我这辈子第一次演警匪片,首日票房就能冲过 8000 万,说起来还是蹭了黎名和东皇的光。” 他手里捏着半杯凉透的港式奶茶,杯壁的水珠顺着指缝滑到手腕,却没心思擦。
黎名正低头整理西装外套的袖口,闻言抬头笑了笑,声音里带着点疲惫却依旧清亮:“别这么说,最该谢的是陆导和梁导的剧本 —— 你看观众影评里,一半都在夸剧情紧凑。”
他抬手看了眼腕表,指针刚过 11 点 55 分,“我先回去睡了,明天早上七点要飞深圳路演,争取让这片子冲过 5 亿。”
脚步声顺着走廊渐远,会议室里静了几秒。
梁乐明端起桌上的普洱茶,茶梗在杯底沉成一团,他盯着屏幕上的票房数字,语气里藏着几分不甘:“看来内地观众就吃这种硬核警匪的风格,早知道当初该多争取点片酬。”
“何止是片酬,还要分成才行。” 陆建清往前倾了倾身,手指点了点屏幕角落的 “东皇影业” 水印,“以后我们得多拍这种题材,再换家发行公司合作 —— 万达、博纳手里的影院比东皇多,排片率肯定能再提五个点,到时候我们的身价也能往上走。”
梁加辉端着奶茶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两人:“你们不打算跟东皇继续合作了?”
“《寒战》三部都拍完了,再合作也没意义。” 梁乐明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出轻响,“今天还是周四,工作日都能拿 8000 万,要是换个春节档或者国庆档,单日过亿都不是问题。之前跟东皇签的合作协议,现在想起来太吃亏了。”
陆建清紧跟着补了一句,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加辉哥,你不觉得李文东太吝啬吗?这片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能破 10 亿,以你的咖位,片酬至少能再翻一倍。结果三部加起来才几千万,还没黎名一部的分成多。”
梁加辉闻言笑了笑,指尖在杯沿转了圈:“我倒觉得没什么,能拿到这个数已经很满足了。黎名是东皇的老人,当年东皇还没名气的时候,他顶着天王的头衔加盟,现在能拿高分成,是他应得的。况且没有东皇的影院支持和全渠道宣发,我们首日能不能破 5000 万都难说。”
“可其他发行公司也能给这些资源啊!” 梁乐明的声音提高了些,“万达手里有两百多家影院,博纳的宣发团队也不差,跟他们合作,我们能赚得更多。”
梁加辉看着两人急切的神情,轻轻叹了口气:“行吧,你们自己拿定主意就好,我不掺和这些事。时间不早了,你们回去休息吧,我也准备睡了。”
“好的辉哥。” 陆建清应了声,跟梁乐明一起起身离开。
门关上的瞬间,梁加辉靠在椅背上,无奈地笑了笑 —— 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 “赚快钱” 的心思,眼里只看得见眼前的分成,却看不见长期合作的诚意,这样的心态,难怪在行业里混了这么多年还没站稳脚跟。
他掏出手机,翻出助理发来的周大发新片《铜雀台》的票房数据 —— 上映1个多月,直到下映,总票房才 6800 万,连《寒战》单日票房的零头都不到。
想起之前看的片花,周大发饰演的角色妆容厚重,演技刻意,难怪观众评价 “辣眼睛”。
梁加辉轻轻嗤了一声,指尖划过屏幕:自己的片酬虽然低,但胜在性价比高,片方花少钱能拿到稳定的票房号召力,这才是他常年有戏拍的原因。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电影行业都是以票房为王,谁能扛得起票房,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次日清晨,《寒战》的票房数据再次刷新 —— 单日票房突破 1 亿,成为 2012 年首部首日票房破亿的警匪片。
东皇影业的宣发团队趁热打铁,在围脖等平台投放了大量幕后花絮,# 梁加辉黎名对手戏# #寒战剧情细节# 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 5 亿。
10 号周六,票房再创新高 ——1.2 亿。三天累计票房破 3 亿的消息传来时,主创团队正在上海路演。
影院大厅里挤满了观众,举着海报的粉丝从入口排到检票口,见到梁加辉和黎名出来,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辉哥!请问您拍摄时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什么?” 前排一个穿校服的女孩举着话筒大喊。
梁加辉接过话筒,笑着看向她:“应该是警局对峙的那场戏,当时我和黎名拍了整整三个通宵,导演对每个眼神、每个语气都要求特别严,最后拍出来的效果,连我自己看了都觉得紧张。”
黎名接过话茬,语气温和:“其实那场戏我们私下磨合了很久,比如台词的停顿、肢体的距离,都是反复试出来的。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比什么都开心。”
路演持续到晚上十点,主创们送走最后一批观众,回到后台时,嗓子都已经沙哑。
助理递过来温水和润喉糖,黎名拆开一颗放进嘴里,看着手机上的票房数据,笑着说:“照这个势头,破 5 亿应该没问题,说不定还能冲一冲 10 亿。”
梁乐明和陆建清凑过来看手机,眼里满是兴奋:“要是能破 10 亿,我们跟其他发行公司谈合作时,底气就更足了。到时候再拍一部同题材的片子,票房肯定能更高。”
梁加辉喝着温水,没接话。他看向窗外,上海的夜景比港岛更繁华,霓虹闪烁间,仿佛能看到无数观众坐在影院里,为《寒战》的剧情紧张、欢呼。
对他而言,票房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用心演绎的角色能被观众记住,自己参与的电影能让观众喜欢 —— 这才是他坚持拍戏三十年的初心。
当晚,东皇影业在酒店举办了小型庆功宴。香槟塔折射着灯光,主创们举杯庆祝,笑声此起彼伏。
梁加辉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忽然想起首映夜那个 8003 万的数字 —— 那不仅仅是一个票房数据,更是观众对电影的认可,是团队数月努力的结果。
至于未来是否换合作方,是否能赚更多钱,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只要能拍出好电影,只要能扛得起票房,就永远不会缺少机会。
液晶屏幕被调亮到最适亮度,猫眼实时票房的数字在黑底上跳动,像心脏的脉搏 —— 晚上 11 点 53 分时还是 7986 万,两秒后跳成 7999 万,最后定格在 8003 万的瞬间,房间里紧绷的空气忽然炸开一声轻呼。
梁加辉往后靠在皮椅上,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笑意从眼角的细纹里漫出来:“哈哈哈,漂亮!我这辈子第一次演警匪片,首日票房就能冲过 8000 万,说起来还是蹭了黎名和东皇的光。” 他手里捏着半杯凉透的港式奶茶,杯壁的水珠顺着指缝滑到手腕,却没心思擦。
黎名正低头整理西装外套的袖口,闻言抬头笑了笑,声音里带着点疲惫却依旧清亮:“别这么说,最该谢的是陆导和梁导的剧本 —— 你看观众影评里,一半都在夸剧情紧凑。”
他抬手看了眼腕表,指针刚过 11 点 55 分,“我先回去睡了,明天早上七点要飞深圳路演,争取让这片子冲过 5 亿。”
脚步声顺着走廊渐远,会议室里静了几秒。
梁乐明端起桌上的普洱茶,茶梗在杯底沉成一团,他盯着屏幕上的票房数字,语气里藏着几分不甘:“看来内地观众就吃这种硬核警匪的风格,早知道当初该多争取点片酬。”
“何止是片酬,还要分成才行。” 陆建清往前倾了倾身,手指点了点屏幕角落的 “东皇影业” 水印,“以后我们得多拍这种题材,再换家发行公司合作 —— 万达、博纳手里的影院比东皇多,排片率肯定能再提五个点,到时候我们的身价也能往上走。”
梁加辉端着奶茶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两人:“你们不打算跟东皇继续合作了?”
“《寒战》三部都拍完了,再合作也没意义。” 梁乐明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出轻响,“今天还是周四,工作日都能拿 8000 万,要是换个春节档或者国庆档,单日过亿都不是问题。之前跟东皇签的合作协议,现在想起来太吃亏了。”
陆建清紧跟着补了一句,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满:“加辉哥,你不觉得李文东太吝啬吗?这片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能破 10 亿,以你的咖位,片酬至少能再翻一倍。结果三部加起来才几千万,还没黎名一部的分成多。”
梁加辉闻言笑了笑,指尖在杯沿转了圈:“我倒觉得没什么,能拿到这个数已经很满足了。黎名是东皇的老人,当年东皇还没名气的时候,他顶着天王的头衔加盟,现在能拿高分成,是他应得的。况且没有东皇的影院支持和全渠道宣发,我们首日能不能破 5000 万都难说。”
“可其他发行公司也能给这些资源啊!” 梁乐明的声音提高了些,“万达手里有两百多家影院,博纳的宣发团队也不差,跟他们合作,我们能赚得更多。”
梁加辉看着两人急切的神情,轻轻叹了口气:“行吧,你们自己拿定主意就好,我不掺和这些事。时间不早了,你们回去休息吧,我也准备睡了。”
“好的辉哥。” 陆建清应了声,跟梁乐明一起起身离开。
门关上的瞬间,梁加辉靠在椅背上,无奈地笑了笑 —— 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 “赚快钱” 的心思,眼里只看得见眼前的分成,却看不见长期合作的诚意,这样的心态,难怪在行业里混了这么多年还没站稳脚跟。
他掏出手机,翻出助理发来的周大发新片《铜雀台》的票房数据 —— 上映1个多月,直到下映,总票房才 6800 万,连《寒战》单日票房的零头都不到。
想起之前看的片花,周大发饰演的角色妆容厚重,演技刻意,难怪观众评价 “辣眼睛”。
梁加辉轻轻嗤了一声,指尖划过屏幕:自己的片酬虽然低,但胜在性价比高,片方花少钱能拿到稳定的票房号召力,这才是他常年有戏拍的原因。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电影行业都是以票房为王,谁能扛得起票房,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次日清晨,《寒战》的票房数据再次刷新 —— 单日票房突破 1 亿,成为 2012 年首部首日票房破亿的警匪片。
东皇影业的宣发团队趁热打铁,在围脖等平台投放了大量幕后花絮,# 梁加辉黎名对手戏# #寒战剧情细节# 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 5 亿。
10 号周六,票房再创新高 ——1.2 亿。三天累计票房破 3 亿的消息传来时,主创团队正在上海路演。
影院大厅里挤满了观众,举着海报的粉丝从入口排到检票口,见到梁加辉和黎名出来,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辉哥!请问您拍摄时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什么?” 前排一个穿校服的女孩举着话筒大喊。
梁加辉接过话筒,笑着看向她:“应该是警局对峙的那场戏,当时我和黎名拍了整整三个通宵,导演对每个眼神、每个语气都要求特别严,最后拍出来的效果,连我自己看了都觉得紧张。”
黎名接过话茬,语气温和:“其实那场戏我们私下磨合了很久,比如台词的停顿、肢体的距离,都是反复试出来的。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比什么都开心。”
路演持续到晚上十点,主创们送走最后一批观众,回到后台时,嗓子都已经沙哑。
助理递过来温水和润喉糖,黎名拆开一颗放进嘴里,看着手机上的票房数据,笑着说:“照这个势头,破 5 亿应该没问题,说不定还能冲一冲 10 亿。”
梁乐明和陆建清凑过来看手机,眼里满是兴奋:“要是能破 10 亿,我们跟其他发行公司谈合作时,底气就更足了。到时候再拍一部同题材的片子,票房肯定能更高。”
梁加辉喝着温水,没接话。他看向窗外,上海的夜景比港岛更繁华,霓虹闪烁间,仿佛能看到无数观众坐在影院里,为《寒战》的剧情紧张、欢呼。
对他而言,票房数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用心演绎的角色能被观众记住,自己参与的电影能让观众喜欢 —— 这才是他坚持拍戏三十年的初心。
当晚,东皇影业在酒店举办了小型庆功宴。香槟塔折射着灯光,主创们举杯庆祝,笑声此起彼伏。
梁加辉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忽然想起首映夜那个 8003 万的数字 —— 那不仅仅是一个票房数据,更是观众对电影的认可,是团队数月努力的结果。
至于未来是否换合作方,是否能赚更多钱,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只要能拍出好电影,只要能扛得起票房,就永远不会缺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