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至少保住他们的性命-《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听到这些话,高鸿志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赏,坚定地说:“干得不错,你做得很好。”

  他知道不会有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看这场刑罚。

  所以直接定在了第二天,并没有给大家太多时间。

  因为高鸿志清楚,来的人不会太多。

  有能力在当天赶到京城的武林人士对此类事情也并不过分关心。

  他这么做,只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尤其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

  真正为之激动和开心的,正是那些最普通的平民百姓!

  高鸿志要让他们明白,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即使是对掌管南京京营十万大军的魏国公徐辉来说,一旦其家族牵涉进豢养海盗的罪行,整个家族都要接受严惩。

  即使是两位身居高位的大臣,如果为这些海盗提供庇护,也同样难逃死刑!

  “国公爷太过夸奖了,这些都是属下的本职工作。”

  沈炼摇头谦虚道。

  高鸿志点了点头,问:“还有别的事吗?”

  “回禀国公爷,其他暂时没有了。”

  沈炼答道。

  “既然如此,你就先忙你的吧。”

  高鸿志挥了挥手说。

  “遵命,属下告退。”

  沈炼再次行礼后退下。

  看着沈炼离开后,高鸿志的身影也随即从锦衣卫总衙门消失。

  经由锦衣卫传播,这件事很快在江湖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人都知道了高鸿志将在次日午时于午门外处决一系列高官显贵的事。

  即便是江湖人士,听到这样的消息也被深深震撼。

  原来就算是最高级的贵族官员,也有被锦衣卫逮捕并执行死刑的一天。

  对于高鸿志,人们都更加尊敬起来。

  相比于江湖上的尊敬,全大明的老百姓更是欢欣鼓舞。

  尤其是居住在海边的百姓,更是无比感谢镇国公高鸿志和正德皇帝明武宗。

  因为大家都知道,正是因为有了正德皇帝的支持,高鸿志才能将这些危害一方的海盗头目和背后的保护伞一网打尽。

  而处决这些人,也是正德皇帝亲自下达的命令。

  正德皇帝绝不允许有人伤害大明的百姓,无论谁碰触了这条底线,皇帝都不会轻易放过。

  因此,通过锦衣卫广泛的宣传,沿海地区的百姓对正德皇帝充满了感激之情。

  仁寿宫。

  一座质朴的小桥上。

  一名气质高雅的中年美妇站在小桥上,倚靠在栏杆边,望着桥下潺潺流水以及水中嬉戏的金鱼,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突然。

  一个人影出现在她身后。

  一个手持扫帚、头发斑白的老宦官来到中年美妇的身后,脸上带着恭敬的表情说:“禀告太后,刚刚收到宫外的消息。”

  这位中年美妇正是弘治帝的张皇后,现在是正德朝的张太后。

  “什么消息?”

  张太后平静地问道。

  “英国公府传来书信,请太后阻止锦衣卫明天午时在午门处公开斩首魏国公徐辉家人的事。”

  “保住魏国公这一脉的人。”

  “如果可以的话,让魏国公徐辉的孙子徐鹏举继承爵位。”

  老宦官一脸认真的说道。

  “锦衣卫要在午门外凌迟处死魏国公徐辉的家人?”

  “徐辉呢?”

  “他已经死了吗?”

  听老宦官这么说,张太后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她在仁寿宫内,对外界的事情不怎么关心,所以连魏国公徐辉被高鸿志杀了的事情都不知道。

  当然,对于魏国公徐辉的身份,她是非常清楚的。

  徐辉一直担任南京守备,指挥着南京十万京军。

  在弘治年间,他就已经是位高权重的人物。

  在整个明朝里,比英国公张家稍弱但非常重要的就是魏国公徐家。

  “禀告太后,魏国公徐辉已经被如今的镇国公兼锦衣卫指挥使高鸿志杀了。”

  “高鸿志在杀死徐辉后,把整个魏国公府的人都抓了起来。”

  “并且抄了他们家。”

  老宦官点头严肃地说。

  显然张太后对外界的事并不了解,但老宦官却是很清楚。

  “镇国公高鸿志?”

  “哀家听说过此人。”

  听到这里,张太后沉默了一会儿,“信中还说了什么?”

  “英国公府的意思是先让太后出面请皇帝饶恕魏国公府的人。”

  “至少保住他们的性命。”

  “至于让徐鹏举承继爵位,那以后再说。”

  “不急于一时。”

  老宦官想了想回答。

  听到这话,张太后微微点了点头,她明白英国公张懋的心思。

  能让镇国公高鸿志这样对待魏国公徐辉一家,肯定说明魏国公或其家族犯下了重罪。

  在这个节骨眼儿放走他们反而可能影响不好,而且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未必有利。

  更重要的是,先保住徐鹏举等人性命,然后慢慢再想办法榨取财富才是最佳选择。

  魏国公约莫隐藏了不少珍贵之物,但这些宝物的具体位置,恐怕只有家族核心成员知道。

  见张太后没有回应,老宦官也就没再多问。

  沉思片刻,

  张太后看着老宦官说道:“派人去乾清宫告诉皇帝,魏国公一族历来对我大明朝忠诚无比。

  或许魏国公徐辉做了一些错事。

  但现在既然他已死,就不要再株连其余族人了。

  把魏国公徐辉的家人全都释放吧。”

  “是,奴才遵命。”

  老宦官一脸敬佩地答应道。

  张太后挥挥手示意他离开,不再言语。

  老宦官行了一礼后便从小桥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片刻之后。

  一名中年宦官出现在了乾清宫外。

  这名宦官立在门口,面对门前站岗的锦衣卫力士,淡淡说道:“奉太后命令,特来求见皇帝陛下。”

  “请稍等片刻,我们马上为您通报。”

  锦衣卫力士面容凝重,十分恭敬地答道。

  宦官点了点头,保持沉默。

  接着,一名锦衣卫迅速跑进宫内报告去了。

  很快,他来到御案前向正在批阅奏折的正德皇帝行礼道:“启禀陛下,太后遣人来访。”

  “哦?”

  得知这个消息,正德眼中闪过一丝冷淡,自从知道张太后不是他的亲生母亲,甚至参与了杀害他生母之事,他对她就再也没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