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还不是为了保命?-《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那么,过去少交的税,一律免了!一文都不用补!”

  “不仅如此,今后只要田产在规定额度内,这部分的税,也永远免了!以后都不用再交!”

  ……

  听到这话,百官们先是头皮一麻,紧接着,脑子飞快转了起来。

  反正锦衣卫早晚能查出来,躲不掉。

  与其到时候补三年、罚十年,还不如现在主动交出来。

  至于皇帝说的“以后免税”,他们压根不在乎。

  那点小额度的田,税能有几个钱?有和没有,根本没差别。

  刘希贤、谢于乔、王鏊三人对视一眼,微微点头。

  该他们带头了。

  这时候没人站出来,其他官员肯定还犹豫,舍不得地。可只要他们三个重量级人物一表态,剩下的也就只能跟风。

  可就在这时——

  突然,“咚”一声,一个人猛地跪倒在地,声音洪亮地喊道:

  “启禀陛下!微臣愿将定国公府名下三千九百二十七顷良田,全部献给朝廷!”

  那人是谁?

  正是定国公徐光祚。

  这位在朝中常露脸,但基本属于“来了等于没来”的类型。朝会一开,他就闭眼养神,从不参与争论。

  谁也没想到,平时像个摆设的徐光祚,竟然第一个跳出来,把整个定国公府的田产全捐了!

  ……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三个人脸都黑了,心里气得不行,盯着定国公徐光祚直看。

  这家伙居然抢在他们前头开口了。

  一下子就把自家那几千顷好地全给捐了出去。

  可他们刚才也正打算说话啊!嘴都张开了,话就差说出口!

  其实他们也明白徐光祚为啥这么干。

  还不是为了保命?

  他这是想在镇国公高鸿志和正德皇帝面前露个脸,讨个好印象呗!

  之前魏国公徐辉一家被抄得干干净净,英国公张懋也落得个家破人亡。徐光祚能不怕吗?

  现在勋贵里头,魏国公、英国公都没了,就剩他定国公一脉势力最大,成了带头的。

  他怕哪天高鸿志随便找个由头,把他家也给掀了。

  满朝文武都愣愣地看着徐光祚。那可是三千九百多顷良田啊,祖祖辈辈攒下来的家底!

  就这么说捐就捐?一点不心疼?

  连高鸿志都有点意外。这位定国公倒挺有意思。

  他明明看见刘希贤、谢于乔、王鏊三人差点就要开口了,结果被徐光祚抢了先。

  不过高鸿志并不生气,反而觉得挺有趣。

  再说,徐光祚带头这么一搞,对勋贵圈子影响可不小。

  他是如今勋贵里头最能说得上话的人,他一出手,其他人还能不跟着上?

  剩下那帮人,也只能咬牙把地交出来。

  “定国公这话当真?”

  正德皇帝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脸上写满了惊喜。

  “回陛下,臣句句属实!”

  “臣回去就安排人,把定国公府名下的所有地契,全都送到锦衣卫衙门去。”

  “臣身为大明勋臣,理当支持陛下,效忠朝廷。”

  “只有大明安稳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才能长久享太平!”

  徐光祚说得掷地有声,一脸忠心耿耿的样子。

  正德皇帝听了,沉默片刻,感慨地说:“定国公真不愧是勋臣楷模!要是我大明所有勋贵、所有官员都能像你这般,国家何愁不兴?百姓何愁不安?”

  “谢陛下夸奖。”

  徐光祚脸上按不住地高兴,嘴上却还摆出一副谦逊模样,“臣只是做了本分之事。”

  他第一个跳出来,图的不就是陛下这句表扬吗?

  只要今后紧跟皇帝步伐,就算高鸿志再狠,也不至于动他徐家吧?

  当然,私下里该低头还得低头,和高鸿志搞好关系,还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定国公已经带头献地,接下来——还有哪位爱卿愿意效仿?”

  正德皇帝点了点头,目光扫向满朝文武。

  “臣愿意!”

  话音刚落,三个人同时站了出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口。

  正德皇帝愣了一下,转头看去。

  其他官员也都望了过去。其实大家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了。

  但他们都不敢信。

  不敢相信这三位,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支持高鸿志、支持皇帝。

  而这三人,正是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

  大明朝三位重量级内阁大臣。

  当然,现在内阁其实有四位。

  第四位,就是镇国公兼锦衣卫指挥使高鸿志。

  可谁不知道,高鸿志家里根本没田。

  他住的那座府邸,还是皇帝赏的。

  他拿什么捐?

  要是他真有地,早该自己先表态了。

  他没得捐,所以一直没说话。

  “三位爱卿,你们也愿意献出家里的田地?”

  正德皇帝笑着看向他们,语气里带着期待。

  “回陛下。”

  刘希贤拱手行礼,神情严肃地说,“臣家中现有良田两千八百四十三顷,今日愿尽数献出,归于朝廷。”

  “……”

  高鸿志微微一怔,眉毛一挑。

  这老家伙,底子不浅啊。

  两千八百多顷!都快赶上定国公一家几代人攒下的总数了。

  要知道,定国公那一脉的田产,是好几代人慢慢积累下来的。

  可刘希贤一个人,就有这么多?

  当然,地多不代表更有钱。

  论根基、人脉和家底,刘希贤拍马也赶不上定国公一脉。

  但光这一笔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人不贪,鬼都不信。

  谢于乔、王鏊,还有朝堂上一大堆官员,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连刘希贤都敢把家底报出来,还全捐了,皇帝都没发火,他们还怕啥?

  谁家地多,谁心里有鬼,大家都清楚。

  这种时候,藏着掖着反而更危险。

  既然首辅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其他人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刘大人不愧是我大明内阁的头把交椅,能一口气献出这么多好田,朕心里真是感动。”

  正德皇帝明武宗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惊讶。

  他也没料到,堂堂首辅刘希贤家里竟藏着这么多良田。

  他深深看了刘希贤一眼,眼神复杂,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