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那不是要命吗?-《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臣身为大明内阁首辅,一向清楚土地集中的问题有多严重,也一直想解决。”

  “可臣一个人,实在无能为力。”

  “如今陛下想动真格,臣吃着朝廷的俸禄,自然该站出来,替陛下分忧。”

  刘希贤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拱手行礼,说得义正词严,仿佛完全没听出皇帝话里的弦外之音。

  “……”

  明武宗没再理他,转头看向兵部尚书谢于乔和刑部尚书王鏊,脸上神色淡了几分。

  高鸿志在一旁默默笑了。果然,这种老油条脸皮厚得很。明明那些田是贪来的好处,却半个字不提,反倒说得像自己多忠心耿耿。

  不过他也不急。只要地能交出来,账能清,别的事以后再说。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看着刘希贤的眼神都变了。

  见皇帝没追究,大家心里也踏实了。看来只要主动交地,就不会被拿去问罪。

  兵部尚书谢于乔立刻站出来,拱手道:“启禀陛下,臣愿将家中一千八百五十顷良田尽数献出,支持朝廷整顿土地!”

  “谢大人不愧是国之柱石!”

  明武宗一脸赞赏,“这等大义,真是难能可贵。”

  他心里却暗暗吃惊。不愧是顾命大臣之一,家里竟藏着近两千顷地!

  虽说比刘希贤少了大约一千顷,但这数目也够吓人了。

  可见这些人,没一个是干净的。这点田,恐怕连他们贪的零头都不到。

  说不定,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陛下过奖了,臣身为兵部尚书,为国分忧,理所应当。”

  谢于乔装傻充愣,满脸正气,仿佛没听出皇帝话里的讽刺。

  明武宗笑了笑,转向刑部尚书王鏊,和颜悦色地问:“王大人,你打算献多少?”

  “回陛下,臣家中田产少些,一共一千五百顷。”

  “但臣也愿全部献出,绝无保留。”

  王鏊神情严肃,说得斩钉截铁。

  “好!很好!”

  明武宗脸上露出满意之色,环视满朝文武,声音低沉而有力:“刚才,定国公徐光祚献出三千九百二十七顷;

  首辅刘希贤献出两千八百四十三顷;

  谢于乔献出一千八百五十顷;

  王鏊献出一千五百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那你们呢?”

  “启禀陛下,臣愿献九百七十三顷……”

  “启禀陛下,臣献三百五十二顷……”

  “启禀陛下,臣愿上交七百一十六顷……”

  “启禀陛下,臣家中有一千两百一十八顷,全部献出!”

  “……”

  群臣争先恐后地表态,拱手作礼,声音此起彼伏。

  其实谁心里都清楚,要是不主动交,等锦衣卫查出来,后果更可怕。

  高鸿志之前放的话太狠了——查出来,补三年,罚十年,等于十三年赋税一次性交清!

  谁能扛得住?

  更别提,要是交不出来,锦衣卫直接上门抓人。

  谁愿意去诏狱走一遭?

  那地方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

  别说家产保不住,命都可能搭进去。

  再加上,现在有四位重量级人物带头——定国公、首辅、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全都交了。

  别人还有什么理由不跟上?

  “诸位爱卿,先停一下。”

  明武宗皱起眉头。整个太和殿吵得像赶集,他不得不提高嗓门。

  好在他最近服用了高鸿志进献的丹药,内力大增,这一声喝下去,全场顿时安静。

  大臣们纷纷闭嘴,目光齐刷刷看向皇帝。

  “刘瑾,你派人把每位大臣报的田数都记下来。”

  “退朝后,把名单交给高鸿志。”

  “锦衣卫会去核实。谁要是少报,哪怕只瞒了一顷地,就按欺君论处,直接押进诏狱!”

  明武宗缓缓扫视群臣,嘴角带着一丝笑:“当然,朕相信诸位都是忠臣,不会骗朕,也骗不过锦衣卫。”

  “也许有人记不清自家有多少田。这不怪你。”

  “记得清楚的,现在就让内侍记下。”

  “要是不确定,回家清点清楚,把地契送到锦衣卫衙门就行。”

  “……”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脸色全变了。

  坏了!

  要是记错了数字,也算欺君?

  那不是要命吗?

  “太过分了!”高鸿志忍不住惊呼出声。正德皇帝这一手真是狠啊!他心里清楚得很,朝中肯定有不少官员偷偷藏着自家的田产,抱着侥幸心理,想着蒙混过关。

  可现在皇上这么一说,谁还敢藏着掖着?

  谁不怕背上一个“欺君”的罪名?

  刘瑾已经带着一个小太监,拿着纸笔从高台上走下来,目光扫过满殿的大臣们。

  可他刚下来,底下一群人却纷纷扭过头,装作没看见。

  只有定国公徐光祚、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和刑部尚书王鏊四个人,老老实实把自己的田地数目写在了纸上。

  刘希贤、谢于乔、王鏊这三位其实早就得了高鸿志的信儿,昨天就把自己家的田都盘清楚了。

  最后,刘瑾见没人主动上报,只好收了那张纸,带着小太监回了高台,把纸条呈给了正德皇帝。

  正德帝瞄了一眼纸条,抬头看向定国公徐光祚,笑呵呵地说:“徐爱卿,你们定国公府的田地是不是太多,记不太准了?

  要是有出入也没关系,你可以回去再仔细核对一下,然后把准确数字交给锦衣卫。”

  至于刘希贤、谢于乔和王鏊三人,他一句都没问。

  因为他心里有数——高鸿志昨晚肯定去通风报信了,这些人自然早就准备妥当。

  唯独徐光祚是个意外。

  “回禀陛下,臣家中的田产数量,绝无差错。”

  定国公徐光祚拱了拱手,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家的地契一向由臣亲自保管,有多少田,我心里一清二楚。

  不可能出任何问题。”

  他这话几乎是明着说:我家田地,我天天数!

  不过在大明,无论是地主豪强、朝廷命官,还是世袭的公侯伯爵,对土地都看得极重。

  在他们眼里,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贝。

  所以徐光祚经常清点田地,也不奇怪。

  “有徐爱卿这句话,朕就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