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刘树义、刘树茂这两位不怒自威的将军那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刘青山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几乎凝成实质的巨大压力扑面而来。
那不仅仅是简单的注视,而是一种仿佛能剥开一切伪装、直抵灵魂深处的审视。
两位老人久居上位、历经无数风火硝烟沉淀下来的威严气场,如同无形的山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呼吸都为之一窒。空气中弥漫的肃穆和寂静,更是放大了这种压迫感,每一秒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的声音,砰砰作响,震得耳膜发麻。
手心也不自觉地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后背的肌肉也微微绷紧。
这并非恐惧,而是一种面对绝对重量级人物、并且即将揭晓一个可能石破天惊的真相时,所产生的本能的、难以抑制的紧张与敬畏。
然而,
刘青山猛地一咬舌尖,尖锐的刺痛感让他瞬间清醒过来。
他深深地、不动声色地吸了一口气,将翻腾的心潮强行压下,将所有杂念排除脑外。
他挺直了原本就笔直的脊梁,目光不再游移,而是坦然迎向那两道极具压迫感的视线,用尽全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清晰和有力,一字一顿地回答道:
“我爷爷叫……刘…树…德!”
他特意放缓语速,一字一顿地补充道:“大树的树,品德的德!”
轰!
这简单的六个字,却如同惊雷般在寂静的客厅炸响!
只见那位身着草绿色军装的刘树义,
脸色骤然一变,一直沉稳如磐石的身躯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握着黄花梨木扶手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瞬间微微泛白。
而那位身着藏蓝色军装的刘树茂,更是情绪激动地一掌拍在红木茶几上,霍然起身,震得桌上的青花瓷茶杯哐当作响。
他急声追问,声音因极度的激动与不敢置信而微微发颤,甚至带上了几分沙哑:“真叫刘树德?真叫刘树德?千真万确?!”
“嗯!”
刘青山重重地点头,目光坦然而坚定,再次清晰地确认:“大树的树,品德的德!”
刘树义这次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汹涌波涛,他身体前倾,急声接着追问,每一个字都透着难以言喻的急切和一种深藏的期盼:“孩子,你爷爷……今年多大年纪?祖籍具体是哪里人?”
“六十五岁。”
刘青山毫不犹豫地回答,声音清晰而肯定,“祖上,是冀省保定府人。”
听完这话,
刘树义与刘树茂两人猛地对视一眼,呼吸瞬间都变得粗重起来,眼中的激动如同决堤的洪水,几乎要溢出来。
刘树茂猛地转向刘树义,声音因极度兴奋而提高了八度,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大声喊道:“对上了!二哥!年纪、籍贯全都对上了啊!是他!肯定就是他啊!”
刘树义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但他强行抬起微微颤抖的手,示意情绪几乎失控的弟弟稍安勿躁。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但那细微的颤抖和瞬间泛红的眼眶,却泄露了他内心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孩子……你爷爷……他可曾提过,他……还有什么兄弟姐妹吗?”
刘青山的神色黯淡了几分,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伤:“听爷爷说……他本来有两个弟弟。只是当年兵荒马乱,世道太乱,很早就失散了……几十年过去,天各一方,再也……联系不上了。”
“哇——!”
刘树茂听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积压了数十年的情感,竟像个走失了多年的孩子突然找到归途般放声哭了出来。
他用力捶打着坚实的桌面,涕泪交加地对着刘树义喊道:“二哥!你听见了吗?!两个弟弟!是我们!就是我们啊!全都对上了!这回绝对错不了!这就是我们大哥!我们找了快一辈子的大哥啊!”
刘树义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着,显然内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眼眶瞬间就红了,一层水光模糊了他锐利的视线。但他身居高位多年,养成了极度谨慎、凡事必须确凿无误的习惯,越是这种关键时刻,越需要最终的确凿证据。
他再次强压下几乎要破闸而出的情感,用沙哑得几乎变了调的声音继续追问,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而痛苦的最终审判:“好孩子……你再仔细说说……你爷爷他,当年……到底是怎么……和家里失散的?把你知道的,所有的细节,全都告诉我们……”
刘青山点了点头,完全沉浸在对爷爷深情的回忆中,将那段尘封了数十载、饱含血泪与遗憾的往事娓娓道来……
他从爷爷出身保定府地主豪绅之家,曾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讲起;讲到家道中落,为肩负长子之责、养活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毅然弃文从戎,投身行伍;再到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打军阀、抗日寇、战顽敌……
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讲到后来在华阳县一场惨烈的恶战中身负重伤,弹片穿肠,幸得当地乡亲冒死救助,藏在老乡家中悉心照料,捡回一条命却瘸了一条腿;伤愈后与部队失联,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归路已断。
他也曾一次次寻找故乡和亲人,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故土,却发现家乡早已在战火中化为一片焦土废墟,亲人不知所踪,荒草丛生,再无半点烟火气息……
心灰意冷之下,最终选择在华阳县那个偏僻的弯河村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将那份深入骨髓的遗憾与思念,默默埋藏……
听着刘青山深情而细致、仿佛带着血泪的诉说,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刘树义早已红了眼眶,这位经历过无数血火考验、见惯了生死离别的老将军,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强忍着的泪水仍在通红的眼眶里打转,他紧抿着嘴唇,下颌线绷得死死的。
刘树茂更是早已失态,捶胸顿足,哭得像个迷路多年、历尽艰辛终于看到了家门的孩子:“是大哥!真是大哥啊!这经历……这苦楚……错不了!大哥他……他受苦了啊!!我们……我们对不住大哥啊!!”
就连一旁身姿笔挺的刘伟民也深受感染,鼻腔酸涩,他悄悄别过头去,用力抹了把脸。
他看到一生刚毅、从不轻易落泪的三爷爷此刻哭得像个泪人,一向威严深沉、喜怒不形于色的二爷爷也情难自已、虎目含泪,心中先是无比的震惊,随即是巨大的释然,继而涌起一股汹涌的暖流和血脉相连的亲切感,他看向刘青山的目光充满了激动与深深的认可:原来,我们真的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刘树义的声音已经彻底沙哑,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他仿佛想通过更多鲜活的细节来触摸、感受大哥失散后这些年的生命轨迹,他追问道:“好孩子……再……再讲点你爷爷的事,平时的习惯,什么都行……再多讲点……”
“对对对,再讲点,什么都行!你再讲讲!”刘树茂用袖子胡乱抹着脸上的泪痕,连连点头,声音哽咽地跟着催促道,生怕遗漏了关于大哥的任何一点信息。
刘青山想了想,眼中泛起温柔而怀念的光芒:“我爷爷……他没事的时候,最爱搬个小马扎,坐在老家门口那棵老枣树下,朝着东北方向,久久地望着。手里总是摩挲着一块老旧的怀表,反反复复地看,那表很旧了,表壳上都是划痕,但他从不离身,视若珍宝,说那是……那是他娘给他的,是他从家里带出来的唯一物件了,是他对家、对亲人最后的念想……”
“娘……!那块表!!”
听到这里,刘树茂积压的情感彻底决堤,他嚎啕大哭起来,哭声痛彻心扉,“大哥!我的大哥啊!那怀表我知道!银壳子上刻着云纹,小时候我淘气,还抢过来耍过呢,我也想要,但娘就是不给我,说那是大哥的!呜呜呜……大哥啊,我们……我们总算找到你了啊!!”
他激动得再次猛地站起身,就要往外冲:“我现在就去!备车,去把大哥接回来!让大哥回家!立刻回家!!”
“老三!坐下!”刘树义一把死死拉住他,声音严厉却同样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和颤抖。
他何尝不激动?
他恨不能插上翅膀立刻飞到大哥身边!
但他考虑得更周全,大哥年事已高……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转向刘青山,问出了一个至关重要、让客厅里所有人心都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乎停止跳动的问题:“孩子……你爷爷他……现在……还在家吧?身子骨……还硬朗吧?”
这话里的潜台词无比清晰,沉重得让人窒息。
历经了这么多苦难,我们那苦命的大哥……他还健在吗?他还……好吗?
刘树茂也猛地反应过来,哭声戛然而止,他紧张地屏住呼吸,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刘青山脸上,充满了惶恐与希冀,生怕从他那张嘴里听到那个令人绝望的回答。
刘青山看着两位老人那紧张惶恐、仿佛在等待最终判决般的眼神,立刻明白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几乎不敢触碰的恐惧。
他脸上绽放出一个温暖而肯定、带着抚慰力量的笑容,用力地、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清晰而明亮:“在!我爷爷他好着呢!”
“虽然当年伤了一条腿,走路有点跛,但他的腰杆永远挺得笔直,像华山上的松树,风雨打不垮!我们那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华山松’的腰杆不孬!他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头足得很!一顿饭还能吃两大碗面条!平时根本闲不住,还能下地锄草、割麦子,上山挑水浇园子呢!”
此言一出,
刘树义、刘树茂两位老人先是猛地一愣,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几乎是同时,两人爆发出发自肺腑的、畅快淋漓的、震动了整个屋宇的大笑!
“哈哈!好!好!好!好啊!”刘树义的笑声洪亮而充满欣慰。
“哈哈哈哈……好!太好了!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刘树茂的笑声则夹杂着泪水和无比的狂喜。
笑声中充满了巨大的欣慰、难以言喻的狂喜和如释重负的轻松,也冲散了积压在心中数十年的阴霾、担忧与刻骨的思念。
刘伟民也长长地、彻底地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忍不住跟着开怀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和释然。
刚才那一瞬间,他真是怕极了!
心都揪紧了,几乎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刘青山的嘴唇,生怕从那里面吐出一个“不”字,或者任何一丝犹豫和悲伤的迹象。
他简直不敢想象,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历经千辛万苦、燃起全部希望之后,得到的却是大爷爷已然不在人世的噩耗,对两位爷爷将会是何等毁灭性的打击!
这两位老人,他敬若神明的二爷爷和三爷爷,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位极人臣,功勋卓着,可内心深处,那份对失散大哥的刻骨思念和未能团圆的巨大遗憾,始终是他们心中最深、最痛的一根刺,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
数十年来,他们从未停止过寻找!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身居高位、公务极其繁忙的现在,他们动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不放过任何一丝微小的线索去寻找他们的大哥,这早已成为刻进家族骨血里的执念和使命!
这种寻找,甚至超越了单纯的兄弟之情,升华成了一种对家族根源的追溯,对动荡年代失散亲人的一种集体救赎。
正因为如此,
寻找大爷爷刘树德,早已不仅仅是两位爷爷的心事,更是整个刘家上下所有成员一种心照不宣的共同责任和牵挂。
家族聚会时,话题总会不自觉引向那位素未谋面的大爷爷;平时在外,所有家族成员都被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一种高度的敏感性。留意一切可能与冀省保定府、与“刘树德”这个名字、甚至只是与爷爷们记忆中大哥年轻时的相貌有丝毫相似之处的信息和人物,并随时准备汇报。
这几乎成了刘家子弟的一种本能。
否则的话,那天在礼部门口,他怎么会仅仅因为惊鸿一瞥,觉得刘青山的长相隐约有些眼熟,带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仿佛家族印记般的神韵,就立刻心生警惕,格外关注,甚至不惜停下脚步仔细打量、回去后立刻将这件“小事”作为重要线索向家里汇报?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两位爷爷数十年来从未消减的执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笼罩在整个家族之上的那种无声却强大的期待与责任感所驱动的!
此刻,
听到刘青山那肯定无比、带着鲜活生命力的回答,得知那位素未谋面、让爷爷们牵挂了一辈子的大爷爷不仅健在,而且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刘伟民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轰然落地!
巨大的喜悦和释然瞬间淹没了他……
他看向刘青山的目光,除了激动与认可,更增添了一份难以言喻的、血脉相连的亲切与温暖。
终于找到了!
爷爷们毕生的心愿,总算没有落空!
这份圆满,来得如此不易,又如此珍贵!
此刻,巨大的、失而复得的喜悦如同灿烂温暖的阳光,彻底照亮了这间庄重的客厅,也照亮了每一个人激动万分、热泪盈眶的脸庞。
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烽火岁月、艰难寻找与漫长等待,那份血浓于水的至亲亲情,终于在历尽劫波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
那不仅仅是简单的注视,而是一种仿佛能剥开一切伪装、直抵灵魂深处的审视。
两位老人久居上位、历经无数风火硝烟沉淀下来的威严气场,如同无形的山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让他呼吸都为之一窒。空气中弥漫的肃穆和寂静,更是放大了这种压迫感,每一秒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的声音,砰砰作响,震得耳膜发麻。
手心也不自觉地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后背的肌肉也微微绷紧。
这并非恐惧,而是一种面对绝对重量级人物、并且即将揭晓一个可能石破天惊的真相时,所产生的本能的、难以抑制的紧张与敬畏。
然而,
刘青山猛地一咬舌尖,尖锐的刺痛感让他瞬间清醒过来。
他深深地、不动声色地吸了一口气,将翻腾的心潮强行压下,将所有杂念排除脑外。
他挺直了原本就笔直的脊梁,目光不再游移,而是坦然迎向那两道极具压迫感的视线,用尽全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清晰和有力,一字一顿地回答道:
“我爷爷叫……刘…树…德!”
他特意放缓语速,一字一顿地补充道:“大树的树,品德的德!”
轰!
这简单的六个字,却如同惊雷般在寂静的客厅炸响!
只见那位身着草绿色军装的刘树义,
脸色骤然一变,一直沉稳如磐石的身躯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握着黄花梨木扶手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瞬间微微泛白。
而那位身着藏蓝色军装的刘树茂,更是情绪激动地一掌拍在红木茶几上,霍然起身,震得桌上的青花瓷茶杯哐当作响。
他急声追问,声音因极度的激动与不敢置信而微微发颤,甚至带上了几分沙哑:“真叫刘树德?真叫刘树德?千真万确?!”
“嗯!”
刘青山重重地点头,目光坦然而坚定,再次清晰地确认:“大树的树,品德的德!”
刘树义这次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汹涌波涛,他身体前倾,急声接着追问,每一个字都透着难以言喻的急切和一种深藏的期盼:“孩子,你爷爷……今年多大年纪?祖籍具体是哪里人?”
“六十五岁。”
刘青山毫不犹豫地回答,声音清晰而肯定,“祖上,是冀省保定府人。”
听完这话,
刘树义与刘树茂两人猛地对视一眼,呼吸瞬间都变得粗重起来,眼中的激动如同决堤的洪水,几乎要溢出来。
刘树茂猛地转向刘树义,声音因极度兴奋而提高了八度,带着难以抑制的哭腔大声喊道:“对上了!二哥!年纪、籍贯全都对上了啊!是他!肯定就是他啊!”
刘树义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但他强行抬起微微颤抖的手,示意情绪几乎失控的弟弟稍安勿躁。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但那细微的颤抖和瞬间泛红的眼眶,却泄露了他内心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孩子……你爷爷……他可曾提过,他……还有什么兄弟姐妹吗?”
刘青山的神色黯淡了几分,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伤:“听爷爷说……他本来有两个弟弟。只是当年兵荒马乱,世道太乱,很早就失散了……几十年过去,天各一方,再也……联系不上了。”
“哇——!”
刘树茂听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积压了数十年的情感,竟像个走失了多年的孩子突然找到归途般放声哭了出来。
他用力捶打着坚实的桌面,涕泪交加地对着刘树义喊道:“二哥!你听见了吗?!两个弟弟!是我们!就是我们啊!全都对上了!这回绝对错不了!这就是我们大哥!我们找了快一辈子的大哥啊!”
刘树义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着,显然内心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眼眶瞬间就红了,一层水光模糊了他锐利的视线。但他身居高位多年,养成了极度谨慎、凡事必须确凿无误的习惯,越是这种关键时刻,越需要最终的确凿证据。
他再次强压下几乎要破闸而出的情感,用沙哑得几乎变了调的声音继续追问,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而痛苦的最终审判:“好孩子……你再仔细说说……你爷爷他,当年……到底是怎么……和家里失散的?把你知道的,所有的细节,全都告诉我们……”
刘青山点了点头,完全沉浸在对爷爷深情的回忆中,将那段尘封了数十载、饱含血泪与遗憾的往事娓娓道来……
他从爷爷出身保定府地主豪绅之家,曾是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讲起;讲到家道中落,为肩负长子之责、养活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毅然弃文从戎,投身行伍;再到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打军阀、抗日寇、战顽敌……
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讲到后来在华阳县一场惨烈的恶战中身负重伤,弹片穿肠,幸得当地乡亲冒死救助,藏在老乡家中悉心照料,捡回一条命却瘸了一条腿;伤愈后与部队失联,烽火连天,山河破碎,归路已断。
他也曾一次次寻找故乡和亲人,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故土,却发现家乡早已在战火中化为一片焦土废墟,亲人不知所踪,荒草丛生,再无半点烟火气息……
心灰意冷之下,最终选择在华阳县那个偏僻的弯河村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将那份深入骨髓的遗憾与思念,默默埋藏……
听着刘青山深情而细致、仿佛带着血泪的诉说,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刘树义早已红了眼眶,这位经历过无数血火考验、见惯了生死离别的老将军,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强忍着的泪水仍在通红的眼眶里打转,他紧抿着嘴唇,下颌线绷得死死的。
刘树茂更是早已失态,捶胸顿足,哭得像个迷路多年、历尽艰辛终于看到了家门的孩子:“是大哥!真是大哥啊!这经历……这苦楚……错不了!大哥他……他受苦了啊!!我们……我们对不住大哥啊!!”
就连一旁身姿笔挺的刘伟民也深受感染,鼻腔酸涩,他悄悄别过头去,用力抹了把脸。
他看到一生刚毅、从不轻易落泪的三爷爷此刻哭得像个泪人,一向威严深沉、喜怒不形于色的二爷爷也情难自已、虎目含泪,心中先是无比的震惊,随即是巨大的释然,继而涌起一股汹涌的暖流和血脉相连的亲切感,他看向刘青山的目光充满了激动与深深的认可:原来,我们真的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刘树义的声音已经彻底沙哑,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他仿佛想通过更多鲜活的细节来触摸、感受大哥失散后这些年的生命轨迹,他追问道:“好孩子……再……再讲点你爷爷的事,平时的习惯,什么都行……再多讲点……”
“对对对,再讲点,什么都行!你再讲讲!”刘树茂用袖子胡乱抹着脸上的泪痕,连连点头,声音哽咽地跟着催促道,生怕遗漏了关于大哥的任何一点信息。
刘青山想了想,眼中泛起温柔而怀念的光芒:“我爷爷……他没事的时候,最爱搬个小马扎,坐在老家门口那棵老枣树下,朝着东北方向,久久地望着。手里总是摩挲着一块老旧的怀表,反反复复地看,那表很旧了,表壳上都是划痕,但他从不离身,视若珍宝,说那是……那是他娘给他的,是他从家里带出来的唯一物件了,是他对家、对亲人最后的念想……”
“娘……!那块表!!”
听到这里,刘树茂积压的情感彻底决堤,他嚎啕大哭起来,哭声痛彻心扉,“大哥!我的大哥啊!那怀表我知道!银壳子上刻着云纹,小时候我淘气,还抢过来耍过呢,我也想要,但娘就是不给我,说那是大哥的!呜呜呜……大哥啊,我们……我们总算找到你了啊!!”
他激动得再次猛地站起身,就要往外冲:“我现在就去!备车,去把大哥接回来!让大哥回家!立刻回家!!”
“老三!坐下!”刘树义一把死死拉住他,声音严厉却同样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和颤抖。
他何尝不激动?
他恨不能插上翅膀立刻飞到大哥身边!
但他考虑得更周全,大哥年事已高……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转向刘青山,问出了一个至关重要、让客厅里所有人心都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乎停止跳动的问题:“孩子……你爷爷他……现在……还在家吧?身子骨……还硬朗吧?”
这话里的潜台词无比清晰,沉重得让人窒息。
历经了这么多苦难,我们那苦命的大哥……他还健在吗?他还……好吗?
刘树茂也猛地反应过来,哭声戛然而止,他紧张地屏住呼吸,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刘青山脸上,充满了惶恐与希冀,生怕从他那张嘴里听到那个令人绝望的回答。
刘青山看着两位老人那紧张惶恐、仿佛在等待最终判决般的眼神,立刻明白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几乎不敢触碰的恐惧。
他脸上绽放出一个温暖而肯定、带着抚慰力量的笑容,用力地、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清晰而明亮:“在!我爷爷他好着呢!”
“虽然当年伤了一条腿,走路有点跛,但他的腰杆永远挺得笔直,像华山上的松树,风雨打不垮!我们那十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华山松’的腰杆不孬!他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头足得很!一顿饭还能吃两大碗面条!平时根本闲不住,还能下地锄草、割麦子,上山挑水浇园子呢!”
此言一出,
刘树义、刘树茂两位老人先是猛地一愣,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几乎是同时,两人爆发出发自肺腑的、畅快淋漓的、震动了整个屋宇的大笑!
“哈哈!好!好!好!好啊!”刘树义的笑声洪亮而充满欣慰。
“哈哈哈哈……好!太好了!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刘树茂的笑声则夹杂着泪水和无比的狂喜。
笑声中充满了巨大的欣慰、难以言喻的狂喜和如释重负的轻松,也冲散了积压在心中数十年的阴霾、担忧与刻骨的思念。
刘伟民也长长地、彻底地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忍不住跟着开怀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由衷的喜悦和释然。
刚才那一瞬间,他真是怕极了!
心都揪紧了,几乎提到了嗓子眼,连呼吸都下意识地屏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刘青山的嘴唇,生怕从那里面吐出一个“不”字,或者任何一丝犹豫和悲伤的迹象。
他简直不敢想象,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历经千辛万苦、燃起全部希望之后,得到的却是大爷爷已然不在人世的噩耗,对两位爷爷将会是何等毁灭性的打击!
这两位老人,他敬若神明的二爷爷和三爷爷,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位极人臣,功勋卓着,可内心深处,那份对失散大哥的刻骨思念和未能团圆的巨大遗憾,始终是他们心中最深、最痛的一根刺,一个无法填补的空洞。
数十年来,他们从未停止过寻找!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身居高位、公务极其繁忙的现在,他们动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不放过任何一丝微小的线索去寻找他们的大哥,这早已成为刻进家族骨血里的执念和使命!
这种寻找,甚至超越了单纯的兄弟之情,升华成了一种对家族根源的追溯,对动荡年代失散亲人的一种集体救赎。
正因为如此,
寻找大爷爷刘树德,早已不仅仅是两位爷爷的心事,更是整个刘家上下所有成员一种心照不宣的共同责任和牵挂。
家族聚会时,话题总会不自觉引向那位素未谋面的大爷爷;平时在外,所有家族成员都被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一种高度的敏感性。留意一切可能与冀省保定府、与“刘树德”这个名字、甚至只是与爷爷们记忆中大哥年轻时的相貌有丝毫相似之处的信息和人物,并随时准备汇报。
这几乎成了刘家子弟的一种本能。
否则的话,那天在礼部门口,他怎么会仅仅因为惊鸿一瞥,觉得刘青山的长相隐约有些眼熟,带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仿佛家族印记般的神韵,就立刻心生警惕,格外关注,甚至不惜停下脚步仔细打量、回去后立刻将这件“小事”作为重要线索向家里汇报?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两位爷爷数十年来从未消减的执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笼罩在整个家族之上的那种无声却强大的期待与责任感所驱动的!
此刻,
听到刘青山那肯定无比、带着鲜活生命力的回答,得知那位素未谋面、让爷爷们牵挂了一辈子的大爷爷不仅健在,而且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刘伟民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轰然落地!
巨大的喜悦和释然瞬间淹没了他……
他看向刘青山的目光,除了激动与认可,更增添了一份难以言喻的、血脉相连的亲切与温暖。
终于找到了!
爷爷们毕生的心愿,总算没有落空!
这份圆满,来得如此不易,又如此珍贵!
此刻,巨大的、失而复得的喜悦如同灿烂温暖的阳光,彻底照亮了这间庄重的客厅,也照亮了每一个人激动万分、热泪盈眶的脸庞。
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烽火岁月、艰难寻找与漫长等待,那份血浓于水的至亲亲情,终于在历尽劫波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