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为郑丽君‘创作’哪些歌比较好呢?
刘青山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思绪却已飞向了未来那片浩瀚的音乐星河。
他的脑海中,如同打开了一座巨大的、尘封的宝库,里面珍藏着无数跨越时空的旋律与词句。但这一次,他检索得更加谨慎,必须确保选中的是此刻尚未问世,且最适合80年代初期郑丽君风格的经典。
“郑丽君…”
他默念着这个名字,这位华语乐坛永恒的传奇。
她的声线甜美、温婉、深情,极具感染力。
80年代初的她,正处于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既能演绎缠绵悱恻的情歌,也能驾驭略带轻快或深情的作品。
他的指尖在桌面上划动,几段在“未来”耳熟能详、但在此刻绝对“新潮”的旋律碎片自然而然地流淌过他的心间。
“《我只在乎你》……”
这首发表于1986年的经典之作首先浮现。
它的旋律优美深情,歌词真挚隽永,情感表达极为深刻,非常适合郑丽君细腻婉转的唱腔,能够极大地展现其歌声的感染力和艺术深度。
这首歌注定会成为不朽的传世经典。
“《爱人》……”
这首1985年的歌曲也极为合适。
旋律带着淡淡的东洋风情,优美动听,歌词描绘的爱情细腻又带着一丝哀怨,非常符合郑丽君当时的一些歌曲风格,能很好地延续并升华她的歌路。
况且,现在宝丽金正在酝酿并计划推动郑丽君在东南亚发展,比如东洋、新家皮、棒子等地,那这首东洋风情的歌曲无疑是十分合适恰当的。
还有……
刘青山凝眉沉思,突然心中一动,又想到一首。
《偿还》!
这首歌同样是经典,前世是发表于1984年。
这首歌旋律流畅,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副歌部分极具记忆点,既能展现郑丽君的演唱功力,也具备大流行的潜质。
就是它们了!!
刘青山心中笃定。
《我只在乎你》、《爱人》、《偿还》。
这三首歌均诞生于80年代中期,在此刻的1979年底,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新作”。
它们风格统一在抒情优美的框架内,情感表达各有侧重,或深沉、或哀婉、或强烈,足以全方位展现郑丽君的声音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并且每一首都有成为时代金曲、传唱数十年的巨大潜力。
用这三首歌作为“敲门砖”和“见面礼”,分量足够重,诚意足够满,也足以让宝丽金和郑丽君本人认识到他“创作”能力的惊人价值。
想到此处,
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创作”出来,对于他而言,这更像是一次神圣的“转录”,将那些本属于未来的天籁之音,提前赋予它们最完美的诠释者。
刘青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转身走到书桌前,铺开稿纸,拿起钢笔。
窗外阳光正好,落在洁白的纸面上。
他微微闭上眼睛,那些来自未来的经典旋律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笔尖落下,第一个音符跃然纸上……
……
不到一个小时,
刘青山便将三首歌的歌词和曲谱都誊写完毕。虽然他不通乐理,但凭借脑海中清晰的旋律记忆,他能够像反推数学公式般,将那些熟悉的音符一个个还原到纸面上。
写好新作后,他又将《爱你一万年》的词曲重新工整地誊写了一份。
找了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他将四份手稿仔细地装入封好。,但他并不打算立刻寄给黄伯涛。
时机未到。
最起码也要等自己从华阳归来再说,若是现在就拿出如此成熟完整的作品,速度未免快得吓人,反而容易引人疑窦。
做完这些,
他想了想,目光落在崭新的电话机上。
拿起,拨号。
电话很快被接通,传来一道清亮而柔和的女声,带着一丝询问:“喂?您好,哪位?”
“宫雪,是我。”刘青山的声音透过话筒传去,自然而然地放缓了些许,带上了一种只有在面对她时才会流露的温和。
“青山?!”
宫雪的声音瞬间明亮起来,透着毫不掩饰的惊喜,“你怎么打电话来了?今天没课吗?”
“没什么事,就是想跟你说说话。”
刘青山顿了顿,有笑道:“另外,有件事想告诉你。上次你提到的那位香港宝丽金的黄先生,我跟他通过电话了。”
“真的?怎么样?”
“谈得还不错。”
刘青山将洽谈的进展,选择分成模式的决定,以及对方的态度,用尽量简洁但清晰的语言告诉了她。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随即宫雪欣喜的声音传来,带着由衷的骄傲:“太好了!青山!我就知道!你的才华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的!宝丽金那么大的公司都这么认可你!”
“我真为你高兴!”
刘青山能清晰地想象出她此刻眼角眉梢定然漾满了笑意,或许还会下意识地轻轻拍手,那是她高兴时的小动作。
听到她真诚的喜悦,刘青山心里也暖融融的。
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最近,找到了我爷爷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什么?”
宫雪果然惊讶地提高了声调,“失散多年的兄弟?这……这是怎么回事?”
刘青山便将这段堪称奇遇的认亲经历,尽量简单地叙述了一遍,还提到了两位爷爷如今的身份。
宫雪在电话那头听得惊叹不已,连连感叹:“天哪……这真是太难以置信了!像小说里的情节一样!青山,这……这真是天大的喜事!爷爷他老人家知道了该多高兴啊!”
“嗯。”
刘青山接着说道:“还有,为了方便以后创作和联系,我最近在燕京的华侨公寓买了套房子,也装了一部电话,电话你记一下。”
“……好,我记下了。”
宫雪的声音再次响起时,似乎比刚才更柔和了几分,“以后找你更方便了。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
“我会的,你也是。”刘青山轻声回应。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日常,语气轻松而温馨。
直到感觉话已说得差不多了,才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挂断了电话。
放下发烫的听筒,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刘青山独自坐在桌前,心中却并非空荡,而是被一种温软而充盈的情绪填满,仿佛被黄浦江畔那带着水汽的、温柔的晚风轻轻拂过心房。
和宫雪在一起,对方总能给他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
哪怕只是说说话,心中也会感觉一片安宁。
这是别人都无法给他带来的。
……
结束与宫雪的通话后,
刘青山又拨通了朱中华家的电话。想到朱霖,他心中泛起的是另一种情愫,那感觉不像江南朦胧的烟雨,更像是盛夏午后,透过浓密银杏叶洒下的、明亮而热烈的阳光,温暖、直接,充满活力。
接电话的是白婉茹。
“喂,您好,哪位?”
“阿姨您好,我是青山。”
“是青山啊!”
白婉茹的声音立刻染上笑意,显得十分亲切,“怎么这个时间打电话来了?在学校一切都好吧?”
“谢谢阿姨关心,一切都好。”
刘青山笑呵呵道:“叔叔和您身体都还好吧?最近天气转凉,多注意保暖。”
“都好,都好,你这孩子总是这么细心。”白婉茹笑着回应,“你叔叔刚才还念叨你呢,说你那本《达芬奇密码》写得很精彩,环环相扣,非常好!”
“叔叔过奖了。”
刘青山谦逊了一句,“阿姨…那个…朱霖她最近来电话了吗?”
朱霖出去拍戏,跟着剧组东跑西颠儿的,根本没有固定场所,这几个月来都是对方主动打回来电话。
电话那头,白婉茹似乎轻笑了一下,带着了然于心的打趣口吻:“还没呢。怎么,这才几天没见,就想念我们家霖霖了?”
这话直白又亲切,刘青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笑道:“阿姨您可别拿我打趣了。不过…您还真说对了,是有点惦记。她之前说戏份快结束了。”
“可不是嘛!”
白婉茹的语气也活跃起来,“那丫头要是回来了,按她那风风火火的性子,肯定第一个就跑去找你了,还能瞒得过你?估计连家门都顾不上先进,就得先跟你汇报‘战绩’呢!”
她模仿着朱霖可能有的活泼语气,话语间充满了对女儿的了解和宠爱。
刘青山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朱霖可能拖着行李箱、一脸兴奋地出现在他面前的画面,笑意更深了。
“前两天刚通完电话。”
白婉茹接着说,“说是最后两场戏了,顺利的话,就这一两天就能杀青。杀青后收拾一下,应该很快就回京了。她还念叨着说回来要给你讲讲剧组的新鲜事呢。”
听到这个消息,刘青山心下一定。
他顺势说道:“那就好。阿姨,正好有件事要跟您和叔叔说一声,我明天得离京一趟,回华阳。”
“回华阳?”
白婉茹的语气略显惊讶,“燕大这么早就放寒假了?还是家里有什么事?”
“不是学校放假,家里也没事,您别担心。”
刘青山连忙解释,“是陪两位长辈回去。阿姨,说起来可能有点巧,我最近……找到了我爷爷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两位爷爷想回老家看看我爷爷,我陪着一起回去。”
“哎呦!天哪!”
白婉茹很是惊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青山!真是太好了!你爷爷知道了该多高兴!这是正事,大事!应该回去,应该回去!”
“你放心回去,霖霖这边不用担心。她回来了,我肯定第一时间就告诉她你回老家的消息。”
刘青山心下彻底安稳了。
他打电话的目的就是这个,避免朱霖满怀热情回来却扑个空而失落。
“谢谢阿姨!”
“客气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白婉茹笑道,“路上注意安全,代我们向你爷爷和两位新认的爷爷问好。”
“哎,好的。”
又客气了两句,双方才挂断了电话。
抬眼一看挂钟,指针已悄然越过十二点。
这会儿学校也下课了,还得再打一个。
刘青山再次拿起话筒,拨通了于曼妮宿舍的电话。
听筒里传来一阵略显嘈杂的蜂音,背景里似乎还能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女生说笑声和脚步声,充满了生气。
电话很快被接起,一个中年女声传来,带着一丝午间的忙碌感:“喂?哪里找?”
“阿姨您好。”
刘青山语气礼貌,“麻烦您帮我叫一下经济系二年级的于曼妮同学接个电话,谢谢您了!”
“于曼妮?等着啊!”阿姨的声音干脆利落。
电话被搁下,远处传来阿姨提高嗓门的喊声:“于曼妮!楼下电话!经济系的于曼妮!”
刘青山拿着听筒耐心等待。
过了一会儿,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接着电话被拿起,一个清脆明亮、带着些许微喘的女声传来,背景音里还有她同学隐约的调侃笑声:“喂?谁呀?…找我?”
“我。”刘青山听到她充满活力的声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仅仅一个字,于曼妮的声音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点松散好奇立刻被巨大的惊喜所取代,音调陡然拔高,变得明亮而雀跃,仿佛有光芒从听筒里溢出来:“是你呀!!”
她兴奋地几乎要喊出来,但又猛地意识到环境,立刻压低了音量,却压不住那份浓烈的欢喜,“找我干啥呀?我正想着晚上没事就去找你呢!”
她的话语速加快,透着毫不掩饰的期待,但自始至终巧妙地避开了他的名字,这是在同学环绕的公用电话旁,一种心照不宣的保护和低调。
这热烈的期待让刘青山心下微涩,他不得不硬起心肠,直接切断了她的念想:“晚上…不行。”
话音落下,电话那头有明显的停顿,仿佛欢快的音乐被骤然掐断。
于曼妮的声音几乎是瞬间跌落了谷底,之前的雀跃消失得无影无踪,染上了浓浓的失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喃喃地问:“……为什么呀?”
那声音轻轻的,带着点茫然,像被泼了冷水的小动物。
刘青山心下不忍,连忙放缓语气解释:“因为我明天一大清早就得动身回家。”
“回家?”
于曼妮的声调再次扬起,这次是纯粹的惊讶和不解,“回华阳?学校还没放假呢?”她的情绪转换极快,从失望立刻切换到关切和好奇。
“嗯。”刘青山肯定道。
于曼妮的追问紧随其后,语气急切:“还没放假呢,你突然回家干什么?家里出什么事了吗?”那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
刘青山只得将寻亲之事再次简单叙述了一遍。
于曼妮在电话那头听得惊叹连连,最后忍不住压低声音,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兴奋和一丝调侃:“天呐!原来你是流落民间的豪族大少啊?‘二刘’我知道!我听我爸爸在家说起过好几次呢!说他们是军中的实权人物,厉害得很!”
她的惊讶里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兴奋感。
刘青山语气平静,试图将话题从家世背景引开:“其实这些名头和地位,跟我本人没什么太大关系。我还是我。”
于曼妮听了,带着点小情绪接受了这个突然的消息,声音闷闷的:“那好吧…那晚上就不去找你了…”
然而,
这低落只持续了极短的时间,她的声音忽然又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声,偷偷地、带着一种磨人的依恋和撒娇,轻轻地诉说道:“可是…我好想好想你呀…昨天晚上…都梦到你了…”
这悄声的告白,在午间的嘈杂背景音衬托下,反而显得格外私密和动人,充满了少女的眷恋。
刘青山被她这直接又娇憨的话逗得心头一软,嘴角扬起,顺着她的话问:“哦?梦到我什么了?”
于曼妮娇嗔地哼了一声,声音里带着羞涩和一丝大胆的抱怨:“讨厌…明知故问…”
然后,她用更轻、更柔、仿佛耳语般的气声,悄悄地、一字一句地说道:“梦到你…好坏…不停地欺负我……我都…我都哭了,你还不肯停……”这露骨又含糊的梦境描述,像一根羽毛轻轻搔过心尖,带着极致的暧昧和挑逗,透过电话线直抵人心。
这娇柔暧昧至极的话语,仿佛带着电流,听得刘青山心头猛地一颤,一股热流瞬间窜过四肢百骸,喉咙发紧。
他几乎要脱口而出:“要不…你晚上还是过来吧…”
话到嘴边,又被强大的意志力硬生生压了回去,只是呼吸微微重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有些躁动的心神,赶紧转移话题,声音比刚才更加低沉柔和:“好了…别瞎想了…等我回来。对了,华侨公寓这边我装了电话,就是这个号码,以后找我可以直接打到这里。”
两人又低声聊了几句,于曼妮反复叮嘱他路上小心、早点回来,声音里满是不舍和牵挂。
最后,才在一种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通话。
放下微微发烫的听筒,书房里终于安静下来。
刘青山却觉得耳边似乎还回响着于曼妮那娇嗔软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蜜又躁动的气息。
这个通话,就像于曼妮本人一样,情感直白,热烈奔放,情绪起伏如过山车,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鲜活生命力。
‘食髓知味,食髓知味!’
‘古人诚不欺我啊!’
刘青山心中感叹不已。
……
刘青山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思绪却已飞向了未来那片浩瀚的音乐星河。
他的脑海中,如同打开了一座巨大的、尘封的宝库,里面珍藏着无数跨越时空的旋律与词句。但这一次,他检索得更加谨慎,必须确保选中的是此刻尚未问世,且最适合80年代初期郑丽君风格的经典。
“郑丽君…”
他默念着这个名字,这位华语乐坛永恒的传奇。
她的声线甜美、温婉、深情,极具感染力。
80年代初的她,正处于艺术风格的成熟期,既能演绎缠绵悱恻的情歌,也能驾驭略带轻快或深情的作品。
他的指尖在桌面上划动,几段在“未来”耳熟能详、但在此刻绝对“新潮”的旋律碎片自然而然地流淌过他的心间。
“《我只在乎你》……”
这首发表于1986年的经典之作首先浮现。
它的旋律优美深情,歌词真挚隽永,情感表达极为深刻,非常适合郑丽君细腻婉转的唱腔,能够极大地展现其歌声的感染力和艺术深度。
这首歌注定会成为不朽的传世经典。
“《爱人》……”
这首1985年的歌曲也极为合适。
旋律带着淡淡的东洋风情,优美动听,歌词描绘的爱情细腻又带着一丝哀怨,非常符合郑丽君当时的一些歌曲风格,能很好地延续并升华她的歌路。
况且,现在宝丽金正在酝酿并计划推动郑丽君在东南亚发展,比如东洋、新家皮、棒子等地,那这首东洋风情的歌曲无疑是十分合适恰当的。
还有……
刘青山凝眉沉思,突然心中一动,又想到一首。
《偿还》!
这首歌同样是经典,前世是发表于1984年。
这首歌旋律流畅,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副歌部分极具记忆点,既能展现郑丽君的演唱功力,也具备大流行的潜质。
就是它们了!!
刘青山心中笃定。
《我只在乎你》、《爱人》、《偿还》。
这三首歌均诞生于80年代中期,在此刻的1979年底,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新作”。
它们风格统一在抒情优美的框架内,情感表达各有侧重,或深沉、或哀婉、或强烈,足以全方位展现郑丽君的声音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并且每一首都有成为时代金曲、传唱数十年的巨大潜力。
用这三首歌作为“敲门砖”和“见面礼”,分量足够重,诚意足够满,也足以让宝丽金和郑丽君本人认识到他“创作”能力的惊人价值。
想到此处,
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创作”出来,对于他而言,这更像是一次神圣的“转录”,将那些本属于未来的天籁之音,提前赋予它们最完美的诠释者。
刘青山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转身走到书桌前,铺开稿纸,拿起钢笔。
窗外阳光正好,落在洁白的纸面上。
他微微闭上眼睛,那些来自未来的经典旋律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笔尖落下,第一个音符跃然纸上……
……
不到一个小时,
刘青山便将三首歌的歌词和曲谱都誊写完毕。虽然他不通乐理,但凭借脑海中清晰的旋律记忆,他能够像反推数学公式般,将那些熟悉的音符一个个还原到纸面上。
写好新作后,他又将《爱你一万年》的词曲重新工整地誊写了一份。
找了个厚实的牛皮纸信封,他将四份手稿仔细地装入封好。,但他并不打算立刻寄给黄伯涛。
时机未到。
最起码也要等自己从华阳归来再说,若是现在就拿出如此成熟完整的作品,速度未免快得吓人,反而容易引人疑窦。
做完这些,
他想了想,目光落在崭新的电话机上。
拿起,拨号。
电话很快被接通,传来一道清亮而柔和的女声,带着一丝询问:“喂?您好,哪位?”
“宫雪,是我。”刘青山的声音透过话筒传去,自然而然地放缓了些许,带上了一种只有在面对她时才会流露的温和。
“青山?!”
宫雪的声音瞬间明亮起来,透着毫不掩饰的惊喜,“你怎么打电话来了?今天没课吗?”
“没什么事,就是想跟你说说话。”
刘青山顿了顿,有笑道:“另外,有件事想告诉你。上次你提到的那位香港宝丽金的黄先生,我跟他通过电话了。”
“真的?怎么样?”
“谈得还不错。”
刘青山将洽谈的进展,选择分成模式的决定,以及对方的态度,用尽量简洁但清晰的语言告诉了她。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随即宫雪欣喜的声音传来,带着由衷的骄傲:“太好了!青山!我就知道!你的才华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的!宝丽金那么大的公司都这么认可你!”
“我真为你高兴!”
刘青山能清晰地想象出她此刻眼角眉梢定然漾满了笑意,或许还会下意识地轻轻拍手,那是她高兴时的小动作。
听到她真诚的喜悦,刘青山心里也暖融融的。
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最近,找到了我爷爷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什么?”
宫雪果然惊讶地提高了声调,“失散多年的兄弟?这……这是怎么回事?”
刘青山便将这段堪称奇遇的认亲经历,尽量简单地叙述了一遍,还提到了两位爷爷如今的身份。
宫雪在电话那头听得惊叹不已,连连感叹:“天哪……这真是太难以置信了!像小说里的情节一样!青山,这……这真是天大的喜事!爷爷他老人家知道了该多高兴啊!”
“嗯。”
刘青山接着说道:“还有,为了方便以后创作和联系,我最近在燕京的华侨公寓买了套房子,也装了一部电话,电话你记一下。”
“……好,我记下了。”
宫雪的声音再次响起时,似乎比刚才更柔和了几分,“以后找你更方便了。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
“我会的,你也是。”刘青山轻声回应。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日常,语气轻松而温馨。
直到感觉话已说得差不多了,才互道珍重,依依不舍地挂断了电话。
放下发烫的听筒,书房里恢复了安静。
刘青山独自坐在桌前,心中却并非空荡,而是被一种温软而充盈的情绪填满,仿佛被黄浦江畔那带着水汽的、温柔的晚风轻轻拂过心房。
和宫雪在一起,对方总能给他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
哪怕只是说说话,心中也会感觉一片安宁。
这是别人都无法给他带来的。
……
结束与宫雪的通话后,
刘青山又拨通了朱中华家的电话。想到朱霖,他心中泛起的是另一种情愫,那感觉不像江南朦胧的烟雨,更像是盛夏午后,透过浓密银杏叶洒下的、明亮而热烈的阳光,温暖、直接,充满活力。
接电话的是白婉茹。
“喂,您好,哪位?”
“阿姨您好,我是青山。”
“是青山啊!”
白婉茹的声音立刻染上笑意,显得十分亲切,“怎么这个时间打电话来了?在学校一切都好吧?”
“谢谢阿姨关心,一切都好。”
刘青山笑呵呵道:“叔叔和您身体都还好吧?最近天气转凉,多注意保暖。”
“都好,都好,你这孩子总是这么细心。”白婉茹笑着回应,“你叔叔刚才还念叨你呢,说你那本《达芬奇密码》写得很精彩,环环相扣,非常好!”
“叔叔过奖了。”
刘青山谦逊了一句,“阿姨…那个…朱霖她最近来电话了吗?”
朱霖出去拍戏,跟着剧组东跑西颠儿的,根本没有固定场所,这几个月来都是对方主动打回来电话。
电话那头,白婉茹似乎轻笑了一下,带着了然于心的打趣口吻:“还没呢。怎么,这才几天没见,就想念我们家霖霖了?”
这话直白又亲切,刘青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笑道:“阿姨您可别拿我打趣了。不过…您还真说对了,是有点惦记。她之前说戏份快结束了。”
“可不是嘛!”
白婉茹的语气也活跃起来,“那丫头要是回来了,按她那风风火火的性子,肯定第一个就跑去找你了,还能瞒得过你?估计连家门都顾不上先进,就得先跟你汇报‘战绩’呢!”
她模仿着朱霖可能有的活泼语气,话语间充满了对女儿的了解和宠爱。
刘青山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朱霖可能拖着行李箱、一脸兴奋地出现在他面前的画面,笑意更深了。
“前两天刚通完电话。”
白婉茹接着说,“说是最后两场戏了,顺利的话,就这一两天就能杀青。杀青后收拾一下,应该很快就回京了。她还念叨着说回来要给你讲讲剧组的新鲜事呢。”
听到这个消息,刘青山心下一定。
他顺势说道:“那就好。阿姨,正好有件事要跟您和叔叔说一声,我明天得离京一趟,回华阳。”
“回华阳?”
白婉茹的语气略显惊讶,“燕大这么早就放寒假了?还是家里有什么事?”
“不是学校放假,家里也没事,您别担心。”
刘青山连忙解释,“是陪两位长辈回去。阿姨,说起来可能有点巧,我最近……找到了我爷爷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两位爷爷想回老家看看我爷爷,我陪着一起回去。”
“哎呦!天哪!”
白婉茹很是惊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青山!真是太好了!你爷爷知道了该多高兴!这是正事,大事!应该回去,应该回去!”
“你放心回去,霖霖这边不用担心。她回来了,我肯定第一时间就告诉她你回老家的消息。”
刘青山心下彻底安稳了。
他打电话的目的就是这个,避免朱霖满怀热情回来却扑个空而失落。
“谢谢阿姨!”
“客气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白婉茹笑道,“路上注意安全,代我们向你爷爷和两位新认的爷爷问好。”
“哎,好的。”
又客气了两句,双方才挂断了电话。
抬眼一看挂钟,指针已悄然越过十二点。
这会儿学校也下课了,还得再打一个。
刘青山再次拿起话筒,拨通了于曼妮宿舍的电话。
听筒里传来一阵略显嘈杂的蜂音,背景里似乎还能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女生说笑声和脚步声,充满了生气。
电话很快被接起,一个中年女声传来,带着一丝午间的忙碌感:“喂?哪里找?”
“阿姨您好。”
刘青山语气礼貌,“麻烦您帮我叫一下经济系二年级的于曼妮同学接个电话,谢谢您了!”
“于曼妮?等着啊!”阿姨的声音干脆利落。
电话被搁下,远处传来阿姨提高嗓门的喊声:“于曼妮!楼下电话!经济系的于曼妮!”
刘青山拿着听筒耐心等待。
过了一会儿,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接着电话被拿起,一个清脆明亮、带着些许微喘的女声传来,背景音里还有她同学隐约的调侃笑声:“喂?谁呀?…找我?”
“我。”刘青山听到她充满活力的声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仅仅一个字,于曼妮的声音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点松散好奇立刻被巨大的惊喜所取代,音调陡然拔高,变得明亮而雀跃,仿佛有光芒从听筒里溢出来:“是你呀!!”
她兴奋地几乎要喊出来,但又猛地意识到环境,立刻压低了音量,却压不住那份浓烈的欢喜,“找我干啥呀?我正想着晚上没事就去找你呢!”
她的话语速加快,透着毫不掩饰的期待,但自始至终巧妙地避开了他的名字,这是在同学环绕的公用电话旁,一种心照不宣的保护和低调。
这热烈的期待让刘青山心下微涩,他不得不硬起心肠,直接切断了她的念想:“晚上…不行。”
话音落下,电话那头有明显的停顿,仿佛欢快的音乐被骤然掐断。
于曼妮的声音几乎是瞬间跌落了谷底,之前的雀跃消失得无影无踪,染上了浓浓的失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喃喃地问:“……为什么呀?”
那声音轻轻的,带着点茫然,像被泼了冷水的小动物。
刘青山心下不忍,连忙放缓语气解释:“因为我明天一大清早就得动身回家。”
“回家?”
于曼妮的声调再次扬起,这次是纯粹的惊讶和不解,“回华阳?学校还没放假呢?”她的情绪转换极快,从失望立刻切换到关切和好奇。
“嗯。”刘青山肯定道。
于曼妮的追问紧随其后,语气急切:“还没放假呢,你突然回家干什么?家里出什么事了吗?”那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毫不掩饰。
刘青山只得将寻亲之事再次简单叙述了一遍。
于曼妮在电话那头听得惊叹连连,最后忍不住压低声音,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兴奋和一丝调侃:“天呐!原来你是流落民间的豪族大少啊?‘二刘’我知道!我听我爸爸在家说起过好几次呢!说他们是军中的实权人物,厉害得很!”
她的惊讶里带着一种与有荣焉的兴奋感。
刘青山语气平静,试图将话题从家世背景引开:“其实这些名头和地位,跟我本人没什么太大关系。我还是我。”
于曼妮听了,带着点小情绪接受了这个突然的消息,声音闷闷的:“那好吧…那晚上就不去找你了…”
然而,
这低落只持续了极短的时间,她的声音忽然又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声,偷偷地、带着一种磨人的依恋和撒娇,轻轻地诉说道:“可是…我好想好想你呀…昨天晚上…都梦到你了…”
这悄声的告白,在午间的嘈杂背景音衬托下,反而显得格外私密和动人,充满了少女的眷恋。
刘青山被她这直接又娇憨的话逗得心头一软,嘴角扬起,顺着她的话问:“哦?梦到我什么了?”
于曼妮娇嗔地哼了一声,声音里带着羞涩和一丝大胆的抱怨:“讨厌…明知故问…”
然后,她用更轻、更柔、仿佛耳语般的气声,悄悄地、一字一句地说道:“梦到你…好坏…不停地欺负我……我都…我都哭了,你还不肯停……”这露骨又含糊的梦境描述,像一根羽毛轻轻搔过心尖,带着极致的暧昧和挑逗,透过电话线直抵人心。
这娇柔暧昧至极的话语,仿佛带着电流,听得刘青山心头猛地一颤,一股热流瞬间窜过四肢百骸,喉咙发紧。
他几乎要脱口而出:“要不…你晚上还是过来吧…”
话到嘴边,又被强大的意志力硬生生压了回去,只是呼吸微微重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有些躁动的心神,赶紧转移话题,声音比刚才更加低沉柔和:“好了…别瞎想了…等我回来。对了,华侨公寓这边我装了电话,就是这个号码,以后找我可以直接打到这里。”
两人又低声聊了几句,于曼妮反复叮嘱他路上小心、早点回来,声音里满是不舍和牵挂。
最后,才在一种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通话。
放下微微发烫的听筒,书房里终于安静下来。
刘青山却觉得耳边似乎还回响着于曼妮那娇嗔软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甜蜜又躁动的气息。
这个通话,就像于曼妮本人一样,情感直白,热烈奔放,情绪起伏如过山车,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鲜活生命力。
‘食髓知味,食髓知味!’
‘古人诚不欺我啊!’
刘青山心中感叹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