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幸福的老杜
【杜甫在成都草堂,终于过上了安定幸福的日子。】
【在这里,有妻子儿女,阖家欢乐。有邻居友人,相交甚欢。】
【半年多的休养生息,杜甫的身体终于算是好了不少。】
【上元二年。】
【成都的春天来得迟疑。】
【但成都的春色,也能让人心情舒畅起来。】
【春水荡漾,群鸥嬉戏。】
【如此安定满足的生活,已经这大半辈子中很少的幸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自耕自足,怡然自得。】
【第一场春雨终于下了下来。】
【成都的气候比长安要温暖许多,春雨也没有长安那边那么寒冷。】
【春雨淅沥沥。】
【夜黑无星月。】
【杜甫站在草屋檐下,看着自已和妻子开出的荒田,感受着微凉的春雨。】
【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被厚厚的云遮的黑压压的一片,远处的田野也看不清楚,只有远处江上渔船上,有零星烛火。】
【杜甫放声仰天大笑,难得的畅快。】
【这是他,近十多年少有的畅快了。】
【作诗,作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一场春雨过后,杜甫与友人一起漫游成都。 】
【杜甫跟在裴迪身后,踩着泥泞的小径向城外走去。道旁几株残柳才抽出嫩芽,远处田垄间零星几个农人弓着腰播种,像是大地上几粒卑微的逗点。】
【
"子美兄,过了前面那座桥就是。
"裴迪指着雾气中隐约可见的一片柏树林。他比杜甫年轻许多,步履轻快,青布衣袂在风中翻飞。】
【杜甫喘着气停下,扶住路边一块残缺的石碑。】
【碑文已模糊不清,只辨得一个
"汉
"字。】
【
"这成都,比我想象的还要凋敝。
"他望着远处倒塌的城墙,那里新砌的砖石与旧痕交错如伤疤。】
【裴迪折返回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去岁吐蕃来袭,严节帅虽击退了敌军,可城中百姓已逃散大半。
"】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武侯祠。】
【武侯祠比想象中还要冷清。】
【朱漆剥落的大门半开着,阶前杂草丛生。唯有那几排古柏依然挺拔,苍翠的树冠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千年前的故事。】
【祠堂正殿昏暗潮湿。】
【诸葛亮的塑像端坐正中,彩漆早已褪色,但那双微垂的眼睛依然透着睿智与忧思。塑像前的香炉里只有几根燃尽的香梗,香灰被穿堂风吹得四散。】
【杜甫忽然跪了下来,重重叩了三个头。裴迪怔了怔,也跟着跪下。】
【
"当年读《出师表》,曾不解丞相为何执着北伐。
"杜甫的声音在空荡的殿堂里回响,
"如今方知,这'汉贼不两立'的执念,不是迂腐,而是……
"】
【是天下百姓的哀嚎,是山河破碎的呐喊。】
【一阵风过,殿外柏涛如怒。】
【恍惚间,杜甫仿佛看见建兴六年的五丈原——秋风中摇曳的营帐,病榻上仍批阅军报的丞相,还有那盏最终熄灭的七星灯。】
【杜甫回过神来,发现不知何时,一束阳光穿过破败的窗棂,正落在塑像的膝上。】
【阶前青翠的野草在光中摇曳,远处传来黄鹂清脆的啼鸣。】
【归途下起了细雨。裴迪撑开油纸伞,杜甫却摆手拒绝,任由雨水打湿衣衫。】
【雨幕中,他看见酒肆檐下挂着一盏破灯笼,在风中摇晃,烛火忽明忽暗。】
【回到草堂已是黄昏。杨氏见他浑身湿透,急忙生火煮姜汤。】
【杜甫却径直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墨汁在砚台里晕开,黑得像五丈原的夜空。】
【笔锋落下时,他听见锦江的涛声,听见祠堂柏树的低语,听见长安陷落那日的哭喊。】
【杨氏悄悄放下姜汤,退到门外。她听见丈夫反复吟诵着一句:
"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
"声音越来越低,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雨停了。】
【草堂外,浣花溪的水涨了起来,几片落花随波而去,消失在暮色中。】
【而这首《蜀相》,却永远停在了历史的时光中,就如诸葛丞相一样,永远被人吟诵。】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首诗写完,韩复来手腕都有些疼了。
长期码字很容易得腱鞘炎,必须得活动活动。
网友们听了教授的翻译,又读了一遍《石壕吏》《无家别》等诗。
越读,越觉得悲凉。
心情都难免沉痛了起来。
还好,新写的这一段,让网友们的心情舒缓了过来。
“终于,终于好起来了!”
“是啊,就这样吧,可千万别再出岔子了,就这样让老杜安享晚年,也就够了。”
“草屋,种田,妻儿都在,就这样养着孩子,安安稳稳长大,慢慢成才就行了,千万别再折腾了啊老杜!”
“老杜那是自已折腾的吗?那是时代逼迫的啊,那是社会裹挟的啊……”
“自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第一次听到老杜这种带有欣喜的诗,读来真觉得舒服啊!”
“我竟然觉得有些心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写的真好啊!”
“有种朦胧的美感,老杜很少写这种优美的诗啊!”
“开始李白那篇小说,总觉得李白游山玩水不务正业,现在我真的希望老杜能好好的玩一玩,寄情于山水,平淡地过完余生。”
“希望老杜能幸福下去……”
“那首春夜喜雨后面两句是什么意思啊?”
京大认证教授:“为老杜的幸福开心!终于看到老杜有了一段悠闲的日子了……吧,并且我似乎也没能力来翻译这两句,原句就是恰恰美,刚刚好。后面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田野小径和乌云融为一体,黑压压的一片。只有江上的渔船,独自亮着微弱的光。清晨的时候,看被雨水打湿的花丛,沉甸甸的花朵压歪了枝头,装点了整个成都城。”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诗,和现在杜甫的心情一样,哪里都透露着一种欣喜向上的情感和生机。”
“保持住啊老杜!”
“后面那一首感觉也挺厉害,乍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好诗。”
“确实!丞相祠堂……这个丞相是谁?”
“成都的丞相祠,只有武侯祠,诸葛武侯的祠堂吧?”
“诸葛武侯做过丞相吗?”
“必须做过啊……这个成都人都知道,我们这里的人都特别敬重诸葛武侯!”
京大认证教授:“诸葛武侯,汉,应该还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时期,刘姓皇帝在蜀地建立了汉朝,丞相就姓诸葛。成都应该再没有别的丞相祠堂了吧?”
“又是三国?复来大神还在为三国打广告吗?”
【杜甫在成都草堂,终于过上了安定幸福的日子。】
【在这里,有妻子儿女,阖家欢乐。有邻居友人,相交甚欢。】
【半年多的休养生息,杜甫的身体终于算是好了不少。】
【上元二年。】
【成都的春天来得迟疑。】
【但成都的春色,也能让人心情舒畅起来。】
【春水荡漾,群鸥嬉戏。】
【如此安定满足的生活,已经这大半辈子中很少的幸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自耕自足,怡然自得。】
【第一场春雨终于下了下来。】
【成都的气候比长安要温暖许多,春雨也没有长安那边那么寒冷。】
【春雨淅沥沥。】
【夜黑无星月。】
【杜甫站在草屋檐下,看着自已和妻子开出的荒田,感受着微凉的春雨。】
【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被厚厚的云遮的黑压压的一片,远处的田野也看不清楚,只有远处江上渔船上,有零星烛火。】
【杜甫放声仰天大笑,难得的畅快。】
【这是他,近十多年少有的畅快了。】
【作诗,作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一场春雨过后,杜甫与友人一起漫游成都。 】
【杜甫跟在裴迪身后,踩着泥泞的小径向城外走去。道旁几株残柳才抽出嫩芽,远处田垄间零星几个农人弓着腰播种,像是大地上几粒卑微的逗点。】
【
"子美兄,过了前面那座桥就是。
"裴迪指着雾气中隐约可见的一片柏树林。他比杜甫年轻许多,步履轻快,青布衣袂在风中翻飞。】
【杜甫喘着气停下,扶住路边一块残缺的石碑。】
【碑文已模糊不清,只辨得一个
"汉
"字。】
【
"这成都,比我想象的还要凋敝。
"他望着远处倒塌的城墙,那里新砌的砖石与旧痕交错如伤疤。】
【裴迪折返回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去岁吐蕃来袭,严节帅虽击退了敌军,可城中百姓已逃散大半。
"】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武侯祠。】
【武侯祠比想象中还要冷清。】
【朱漆剥落的大门半开着,阶前杂草丛生。唯有那几排古柏依然挺拔,苍翠的树冠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千年前的故事。】
【祠堂正殿昏暗潮湿。】
【诸葛亮的塑像端坐正中,彩漆早已褪色,但那双微垂的眼睛依然透着睿智与忧思。塑像前的香炉里只有几根燃尽的香梗,香灰被穿堂风吹得四散。】
【杜甫忽然跪了下来,重重叩了三个头。裴迪怔了怔,也跟着跪下。】
【
"当年读《出师表》,曾不解丞相为何执着北伐。
"杜甫的声音在空荡的殿堂里回响,
"如今方知,这'汉贼不两立'的执念,不是迂腐,而是……
"】
【是天下百姓的哀嚎,是山河破碎的呐喊。】
【一阵风过,殿外柏涛如怒。】
【恍惚间,杜甫仿佛看见建兴六年的五丈原——秋风中摇曳的营帐,病榻上仍批阅军报的丞相,还有那盏最终熄灭的七星灯。】
【杜甫回过神来,发现不知何时,一束阳光穿过破败的窗棂,正落在塑像的膝上。】
【阶前青翠的野草在光中摇曳,远处传来黄鹂清脆的啼鸣。】
【归途下起了细雨。裴迪撑开油纸伞,杜甫却摆手拒绝,任由雨水打湿衣衫。】
【雨幕中,他看见酒肆檐下挂着一盏破灯笼,在风中摇晃,烛火忽明忽暗。】
【回到草堂已是黄昏。杨氏见他浑身湿透,急忙生火煮姜汤。】
【杜甫却径直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墨汁在砚台里晕开,黑得像五丈原的夜空。】
【笔锋落下时,他听见锦江的涛声,听见祠堂柏树的低语,听见长安陷落那日的哭喊。】
【杨氏悄悄放下姜汤,退到门外。她听见丈夫反复吟诵着一句:
"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
"声音越来越低,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雨停了。】
【草堂外,浣花溪的水涨了起来,几片落花随波而去,消失在暮色中。】
【而这首《蜀相》,却永远停在了历史的时光中,就如诸葛丞相一样,永远被人吟诵。】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两首诗写完,韩复来手腕都有些疼了。
长期码字很容易得腱鞘炎,必须得活动活动。
网友们听了教授的翻译,又读了一遍《石壕吏》《无家别》等诗。
越读,越觉得悲凉。
心情都难免沉痛了起来。
还好,新写的这一段,让网友们的心情舒缓了过来。
“终于,终于好起来了!”
“是啊,就这样吧,可千万别再出岔子了,就这样让老杜安享晚年,也就够了。”
“草屋,种田,妻儿都在,就这样养着孩子,安安稳稳长大,慢慢成才就行了,千万别再折腾了啊老杜!”
“老杜那是自已折腾的吗?那是时代逼迫的啊,那是社会裹挟的啊……”
“自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第一次听到老杜这种带有欣喜的诗,读来真觉得舒服啊!”
“我竟然觉得有些心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写的真好啊!”
“有种朦胧的美感,老杜很少写这种优美的诗啊!”
“开始李白那篇小说,总觉得李白游山玩水不务正业,现在我真的希望老杜能好好的玩一玩,寄情于山水,平淡地过完余生。”
“希望老杜能幸福下去……”
“那首春夜喜雨后面两句是什么意思啊?”
京大认证教授:“为老杜的幸福开心!终于看到老杜有了一段悠闲的日子了……吧,并且我似乎也没能力来翻译这两句,原句就是恰恰美,刚刚好。后面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田野小径和乌云融为一体,黑压压的一片。只有江上的渔船,独自亮着微弱的光。清晨的时候,看被雨水打湿的花丛,沉甸甸的花朵压歪了枝头,装点了整个成都城。”
京大认证教授:“这首诗,和现在杜甫的心情一样,哪里都透露着一种欣喜向上的情感和生机。”
“保持住啊老杜!”
“后面那一首感觉也挺厉害,乍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好诗。”
“确实!丞相祠堂……这个丞相是谁?”
“成都的丞相祠,只有武侯祠,诸葛武侯的祠堂吧?”
“诸葛武侯做过丞相吗?”
“必须做过啊……这个成都人都知道,我们这里的人都特别敬重诸葛武侯!”
京大认证教授:“诸葛武侯,汉,应该还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时期,刘姓皇帝在蜀地建立了汉朝,丞相就姓诸葛。成都应该再没有别的丞相祠堂了吧?”
“又是三国?复来大神还在为三国打广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