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完结撒花,新书预告
【李煜新填了这一首虞美人,心中更觉凄凉。】
【听着外面欢闹的笑声久坐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李煜忽道:“夫人,还未……”】
【话说了一半,没再说下去。】
【今日七夕佳节,夫人怕是要被赵家皇帝,留宿宫中了。】
【留宿宫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今天为什么自已会多问一嘴呢?】
【怕是因为今天既是七夕佳节,亦是自已的生日吧……】
【李煜再次拿起自已刚填的词,看了一遍,然后会心一笑——写的真好啊!】
【然后便命两名昔日南唐的宫人,来唱这首词。】
【老宫人声音已经不似年轻时的婉转清脆,但却又与这首词的情感莫名契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赵光义拿着词稿,轻声念着。】
【李煜在府中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被赵光义监视着。】
【每当李煜写了新的词,这首词也一定会第一时间送到赵光义的案头。】
【赵光义的脸上看不出息怒,只是淡淡的念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李煜,还在想着故国呢!”】
【沉默了许久,赵光义忽然道:“来人!”】
【王继恩上前。】
【赵光义笑了笑:“今日七夕佳节,李煜又如此思乡情切,赐南味宴。顺便,带上一壶好酒。”】
【王继恩抬眼看了一眼赵光义,瞬间明白这位皇帝眼中的意思。】
【这事,他熟。】
【太平兴国三年,七夕,夜。】
【李煜饮牵机药,服后全身抽搐,头足相抵如牵机状,片刻毙命。】
【李煜死后,小周后自缢殉情。】
【朝廷调查: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李煜,乃是病逝。】
【赵光义下诏,追封李煜为吴王,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后以简易的葬礼,葬于北邙山。】
【南唐旧臣徐铉奉赵光义之命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
【《墓志铭》序曰:盛德百世,善继者所以主其祀;圣人无外,善守者不能固其存。盖运历之所推,亦古今之一贯。其有享蕃锡之宠,保克终之美,殊恩饰壤,懿范流光,传之金石,斯不诬矣。】
【《墓志铭》序曰:王讳煜,字重光,陇西人也。其先出自颛顼,暨凉武昭王之后……王幼而奇颖,长实温恭。玉韫荆山,杞梓之材足用。鹤鸣天籁,韶濩之音自谐……然自以践祚之初,祗膺眷命,恭禀训誓,思所以守位不骄,驭下不校。宽仁爱人,敦信继绝……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抚几兴悼,废朝三日。饰终之典,加于常等。追封吴王,礼也。】
【《墓志铭》序曰:惟王神骨秀耸,天机颖厉。言成典诰,一动合规。好生之德,本于自然。】
【《墓志铭》序曰:然自割地以降,颇托欸乃,废政忘躯,日与文士辈渔钓宴赏,不复以家国为意。迨夫缠患兴嗟,亦其宜矣。】
【《墓志铭》序曰:呜呼!重瞳之明,始窥虞帝;三寸之舌,终谢韩非。铉也不佞,夙承眷私,奉敕论撰,敢不尽辞。铭曰:】
【天鉴九德,锡我唐祚。】
【绵绵瓜瓞,茫茫禹步。】
【裔孙有庆,复其始封。】
【乾坤改辟,卿云相从。】
【惟王嗣位,寔为令主。】
【上帝甚蹈,斯民无祐。】
【巢倾卵破,龙伏牛封。】
【舜协尧禅,讵比深仁。】
【梁木其坏,呜呼兮启手足。】
【洛汭之阳,兮藏舟于壑。】
【陵谷虽变,兰菊长馨。】
【永昭令范,视斯铭。】
【李煜死后,赵光义最大的心病——南唐这个最具文化正统性的割据政权最后的象征被消除。】
【他随之将精力转向完成统一大业和对外扩张。】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御驾亲征,攻破太原,灭亡了最后一个主要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形式上统一了中原。】
【同年,灭北汉后,赵光义志得意满,企图一鼓作气收复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他未经休整便挥师东进, 开始取得小胜,但在幽州城外的高粱河遭遇辽名将耶律休哥的猛烈反击。】
【结果宋军惨败。赵光义本人身中两箭,乘驴车狼狈南逃,几乎被俘。】
【战后,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为将士请赏,遭赵光义斥责“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德昭恐惧,退朝后自刎而死。】
【太平兴国七年,赵光义以其弟秦王赵廷美阴谋篡位为由,被削去一切官职,贬为涪陵县公,安置于房州。两年后忧悸成疾而死。】
【自此,金匮之盟的继位者们,全部去世。】
【同年,改元雍熙。】
【雍熙三年,赵光义认为辽主幼弱,有机可乘,发动雍熙北伐。派曹彬、田重进、潘美为三路主帅,杨业为潘美副将,大举攻辽。】
【东路主力曹彬部粮道被断,惨败于岐沟关,全线崩溃。】
【陈家谷之战:西路军潘美、监军王侁违约撤退,致使名将杨业孤军被俘,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忠义而死,后世文人以他为原型,编撰出了一个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是一部以浩然的忠烈之气为骨,以悲壮的牺牲之美为魂,在历史真实之上由民间智慧与文人情怀共同浇铸而成的英雄史诗。】
【它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载,升华为一种象征符号,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诚、勇气、家国情怀的最高礼赞,以及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深沉慨叹。】
【完。】
……
感谢老爷们!
下一个故事不写杨家将,哈哈。
【李煜新填了这一首虞美人,心中更觉凄凉。】
【听着外面欢闹的笑声久坐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李煜忽道:“夫人,还未……”】
【话说了一半,没再说下去。】
【今日七夕佳节,夫人怕是要被赵家皇帝,留宿宫中了。】
【留宿宫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今天为什么自已会多问一嘴呢?】
【怕是因为今天既是七夕佳节,亦是自已的生日吧……】
【李煜再次拿起自已刚填的词,看了一遍,然后会心一笑——写的真好啊!】
【然后便命两名昔日南唐的宫人,来唱这首词。】
【老宫人声音已经不似年轻时的婉转清脆,但却又与这首词的情感莫名契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赵光义拿着词稿,轻声念着。】
【李煜在府中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被赵光义监视着。】
【每当李煜写了新的词,这首词也一定会第一时间送到赵光义的案头。】
【赵光义的脸上看不出息怒,只是淡淡的念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李煜,还在想着故国呢!”】
【沉默了许久,赵光义忽然道:“来人!”】
【王继恩上前。】
【赵光义笑了笑:“今日七夕佳节,李煜又如此思乡情切,赐南味宴。顺便,带上一壶好酒。”】
【王继恩抬眼看了一眼赵光义,瞬间明白这位皇帝眼中的意思。】
【这事,他熟。】
【太平兴国三年,七夕,夜。】
【李煜饮牵机药,服后全身抽搐,头足相抵如牵机状,片刻毙命。】
【李煜死后,小周后自缢殉情。】
【朝廷调查: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李煜,乃是病逝。】
【赵光义下诏,追封李煜为吴王,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后以简易的葬礼,葬于北邙山。】
【南唐旧臣徐铉奉赵光义之命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
【《墓志铭》序曰:盛德百世,善继者所以主其祀;圣人无外,善守者不能固其存。盖运历之所推,亦古今之一贯。其有享蕃锡之宠,保克终之美,殊恩饰壤,懿范流光,传之金石,斯不诬矣。】
【《墓志铭》序曰:王讳煜,字重光,陇西人也。其先出自颛顼,暨凉武昭王之后……王幼而奇颖,长实温恭。玉韫荆山,杞梓之材足用。鹤鸣天籁,韶濩之音自谐……然自以践祚之初,祗膺眷命,恭禀训誓,思所以守位不骄,驭下不校。宽仁爱人,敦信继绝……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八日,遘疾薨于京师里第,享年四十有二。皇上抚几兴悼,废朝三日。饰终之典,加于常等。追封吴王,礼也。】
【《墓志铭》序曰:惟王神骨秀耸,天机颖厉。言成典诰,一动合规。好生之德,本于自然。】
【《墓志铭》序曰:然自割地以降,颇托欸乃,废政忘躯,日与文士辈渔钓宴赏,不复以家国为意。迨夫缠患兴嗟,亦其宜矣。】
【《墓志铭》序曰:呜呼!重瞳之明,始窥虞帝;三寸之舌,终谢韩非。铉也不佞,夙承眷私,奉敕论撰,敢不尽辞。铭曰:】
【天鉴九德,锡我唐祚。】
【绵绵瓜瓞,茫茫禹步。】
【裔孙有庆,复其始封。】
【乾坤改辟,卿云相从。】
【惟王嗣位,寔为令主。】
【上帝甚蹈,斯民无祐。】
【巢倾卵破,龙伏牛封。】
【舜协尧禅,讵比深仁。】
【梁木其坏,呜呼兮启手足。】
【洛汭之阳,兮藏舟于壑。】
【陵谷虽变,兰菊长馨。】
【永昭令范,视斯铭。】
【李煜死后,赵光义最大的心病——南唐这个最具文化正统性的割据政权最后的象征被消除。】
【他随之将精力转向完成统一大业和对外扩张。】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御驾亲征,攻破太原,灭亡了最后一个主要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形式上统一了中原。】
【同年,灭北汉后,赵光义志得意满,企图一鼓作气收复被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他未经休整便挥师东进, 开始取得小胜,但在幽州城外的高粱河遭遇辽名将耶律休哥的猛烈反击。】
【结果宋军惨败。赵光义本人身中两箭,乘驴车狼狈南逃,几乎被俘。】
【战后,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为将士请赏,遭赵光义斥责“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
【德昭恐惧,退朝后自刎而死。】
【太平兴国七年,赵光义以其弟秦王赵廷美阴谋篡位为由,被削去一切官职,贬为涪陵县公,安置于房州。两年后忧悸成疾而死。】
【自此,金匮之盟的继位者们,全部去世。】
【同年,改元雍熙。】
【雍熙三年,赵光义认为辽主幼弱,有机可乘,发动雍熙北伐。派曹彬、田重进、潘美为三路主帅,杨业为潘美副将,大举攻辽。】
【东路主力曹彬部粮道被断,惨败于岐沟关,全线崩溃。】
【陈家谷之战:西路军潘美、监军王侁违约撤退,致使名将杨业孤军被俘,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忠义而死,后世文人以他为原型,编撰出了一个杨家将的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是一部以浩然的忠烈之气为骨,以悲壮的牺牲之美为魂,在历史真实之上由民间智慧与文人情怀共同浇铸而成的英雄史诗。】
【它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载,升华为一种象征符号,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忠诚、勇气、家国情怀的最高礼赞,以及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深沉慨叹。】
【完。】
……
感谢老爷们!
下一个故事不写杨家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