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我爱死他了
李煜的故事终于写完了。
这个故事,其实重点写的还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和残暴。
主要写的还是大宋的开国经历。
也是为了解释宋朝为什么会那么重文轻武。
历史这个东西,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就比如赵匡胤见识了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象,他当了皇帝之后一定就会限制武将,他也怕自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直接黄袍加身了。
所以,他绞尽脑汁想出来了更戍法,就是要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这样,就能有效的杜绝五代十国王朝频繁更替的乱象。
这能说错吗?
显然是不能的。
但到了南宋辛弃疾的时候,辛弃疾的改革策略中,又道:兵无常帅,帅无常兵,此败道也。
这能说错吗?
显然也不能。
但如果,宋朝的皇帝熟读诗书,知晓五代经历,知晓开国详情。那他听到一个封疆大吏,给自已上了这么个建议,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你小子不是想黄袍加身吧?
有这个可能吗?
真的有!
虽然宋朝开国百多年,皇权的神圣性重新树立,但面对皇位,这点谨慎还是必要的。
这就是历史。
骂或者夸,都已经在那里了……
最后的结尾,以杨家将来结尾,虽说不上多好,但还是挺有意思的。
杨家将的故事,将来一定是会写的。
毕竟这是他上辈子看哭过的电视剧啊……
韩复来长舒一口气,感觉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篇完结了,就可以好好玩一玩了!
最少玩三个月!
上传了之后,韩复来又和白芷之一起,把结尾这两章看了一遍,然后一起看起了评论。
“完结撒花!”
“很伤心,一个故事完结了,但又很开心,另一个故事马上要开始了!”
“李煜死的也太快了吧,我还以为后面还有点反转呢……就算没有复国反攻的情节,最起码来点逃跑,然后造反,最后失败的时候男人一把,自刎而死什么的……最好再写一首热血一点的诗词!”
“李煜确实太窝囊了,投降后被囚禁起来,然后就再没出来过……”
“他的性格就这样了,这种性格,连亡国都没让他振作起来,连绿帽都能忍,还有什么能让他男人一把啊!”
“说到绝命词,这首虞美人就算是他的绝命词了吧,赵光义看了这首词,才打算搞死他的。”
“为啥啊,为啥因为这首词搞死他,难道是因为写的太好了,羡慕嫉妒恨?”
“哈哈哈哈,你真可爱……”
“为什么搞死他,这其实就说来话长了……三戒大师傅呢,你来讲讲!”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我就这样被无情的抛弃了吗?”
“哈哈哈,教授讲,今天给教授个机会!”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个问题其实原文就解释了——李煜是南唐这个最具文化正统性的割据政权最后的象征,这个人一直是赵光义的心病。不是说担心李煜造反,而是要收拢朝堂上的人心。跟着李煜一起投降的那些大臣,很多都是继续当宋朝的官的,李煜不死,这些人心中总是飘忽的,李煜死了,他们就踏踏实实的为大宋卖命了。”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还有一点,这首虞美人,可能里面写到故国的雕栏玉砌,被赵光义看出他心怀故国的情感了。”
“这个不是明摆的吗?你把人家灭国了,人家想一想故国不正常吗,谁都知道,李煜应该天天都在想吧?”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你想是你想,但你不能说出来啊!你说出来了,那些南唐旧臣们,心思一下就浮动了,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理解,感觉就是自已骗自已的……”
“政治向来是这样,很多东西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的,就算要沟通,那也是说的含含糊糊的,使劲打哑谜,好像有人监听一样……”
“还真是,我看很多那种类型的小说,都是这样,不理解……”
“李煜死在了七夕啊,这么好的节日,竟然成了他的忌日了。”
“死之前也不写一首七夕词,以李煜的才华,说不定又能多一篇好词呢!”
“好家伙,你这人,真是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啊!人家死的那么惨,你却在乎没多写一首词!”
“总觉得有点浪费了……”
“牵机药这个东西好叼啊,全身抽搐,头足相抵如牵机状……不知道是往前的还是往后的,往后的话那就更屌了!”
“你的意思是,死的时候头使劲往后仰,然后碰到脚?这踏马不成丧尸了吗!”
“赵光义这小子就爱下毒,赵匡胤是不是也是吃的这个毒药……”
“话说,这一天不仅仅是七夕,还是生日呢……咦,好像没听过写生日的诗词啊!”
“生日的诗词,额,古代那叫祝寿吧!”
“如果李煜写一首词给自已庆生,那就有意思了……希望下篇小说复来大神安排上!”
“那个,给李煜写的墓志铭和序,谁来翻译一下,看不懂啊!”
“这个东西,没必要看懂吧!”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我简单说说吧,确实没必要翻译。序就是写了一些李煜的生平,李煜王爷,名叫从嘉,字重光,是陇西人。他祖先他的爷爷他的父亲……然后是他的为人,从小聪明好学,性格温和恭敬。他学问极大,精通所有经典和百家著作……”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后面继续写他的统治,他当皇帝后,努力做到不骄不躁,宽厚爱人,讲究信用。哪怕和诸葛亮相比较,也毫不逊色。二十年来,南朝的礼制法规都保存得很好。墓志铭嘛,人都死了,就是拣好听的说。”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等到宋军进攻,灾祸降临,谣言四起,无人为他说话。他先是坚守,最终为了百姓,选择投降归顺。大宋太祖皇帝仁慈无比,念他有归顺之功,宽恕了他,拯救了万民于水火。最后他病死,皇帝追封吴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最后这个总结有意思:王爷天生英俊聪明,说话做事都合乎规范,仁爱之心出于本性。但自从投降以后,他常常寄托情怀于诗词音乐,喝酒垂钓,不再关心家国政事。后来遇到灾祸而感叹,也是理所当然的吧。其实南唐的旧臣们,对李煜还是颇有微词的。”
“没了?你这就翻译了个序啊,重点是墓志铭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墓志铭还是写他的平生和评价,只不过换了个写法,意思还和上面的翻译一样。”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重点翻译一下最后两句——陵谷虽变,兰菊长馨。意思是:即使山峰会变为山谷,山谷会变为山峰,您的品德如兰菊的芬芳,必将万古流芳。永昭令范,视斯铭。意思是:您美好的风范将永世彰显,请看这篇墓志铭就是证明。”
“好吧,还不如不翻译呢,就是个奉承话。”
“但写的也确实挺有文采啊!”
“复来大神这种东西都能写,等我死了,我也让复来大神给我写一篇墓志铭!”
“额额,你这个想法很好……”
“我给我室友写一个——杨伟,济大新生也,初用电脑,偶得片,看而撸之,遂卒。”
“哈哈哈哈……用啥撸的,直接撸没了?”
“我也来写一个,给我儿子们露一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大家竟然不讨论虞美人这首词吗?我太爱了这首词了,我爱死他了啊!”
李煜的故事终于写完了。
这个故事,其实重点写的还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和残暴。
主要写的还是大宋的开国经历。
也是为了解释宋朝为什么会那么重文轻武。
历史这个东西,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就比如赵匡胤见识了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象,他当了皇帝之后一定就会限制武将,他也怕自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别人直接黄袍加身了。
所以,他绞尽脑汁想出来了更戍法,就是要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这样,就能有效的杜绝五代十国王朝频繁更替的乱象。
这能说错吗?
显然是不能的。
但到了南宋辛弃疾的时候,辛弃疾的改革策略中,又道:兵无常帅,帅无常兵,此败道也。
这能说错吗?
显然也不能。
但如果,宋朝的皇帝熟读诗书,知晓五代经历,知晓开国详情。那他听到一个封疆大吏,给自已上了这么个建议,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你小子不是想黄袍加身吧?
有这个可能吗?
真的有!
虽然宋朝开国百多年,皇权的神圣性重新树立,但面对皇位,这点谨慎还是必要的。
这就是历史。
骂或者夸,都已经在那里了……
最后的结尾,以杨家将来结尾,虽说不上多好,但还是挺有意思的。
杨家将的故事,将来一定是会写的。
毕竟这是他上辈子看哭过的电视剧啊……
韩复来长舒一口气,感觉卸下了千斤重担。
这篇完结了,就可以好好玩一玩了!
最少玩三个月!
上传了之后,韩复来又和白芷之一起,把结尾这两章看了一遍,然后一起看起了评论。
“完结撒花!”
“很伤心,一个故事完结了,但又很开心,另一个故事马上要开始了!”
“李煜死的也太快了吧,我还以为后面还有点反转呢……就算没有复国反攻的情节,最起码来点逃跑,然后造反,最后失败的时候男人一把,自刎而死什么的……最好再写一首热血一点的诗词!”
“李煜确实太窝囊了,投降后被囚禁起来,然后就再没出来过……”
“他的性格就这样了,这种性格,连亡国都没让他振作起来,连绿帽都能忍,还有什么能让他男人一把啊!”
“说到绝命词,这首虞美人就算是他的绝命词了吧,赵光义看了这首词,才打算搞死他的。”
“为啥啊,为啥因为这首词搞死他,难道是因为写的太好了,羡慕嫉妒恨?”
“哈哈哈哈,你真可爱……”
“为什么搞死他,这其实就说来话长了……三戒大师傅呢,你来讲讲!”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我就这样被无情的抛弃了吗?”
“哈哈哈,教授讲,今天给教授个机会!”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这个问题其实原文就解释了——李煜是南唐这个最具文化正统性的割据政权最后的象征,这个人一直是赵光义的心病。不是说担心李煜造反,而是要收拢朝堂上的人心。跟着李煜一起投降的那些大臣,很多都是继续当宋朝的官的,李煜不死,这些人心中总是飘忽的,李煜死了,他们就踏踏实实的为大宋卖命了。”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还有一点,这首虞美人,可能里面写到故国的雕栏玉砌,被赵光义看出他心怀故国的情感了。”
“这个不是明摆的吗?你把人家灭国了,人家想一想故国不正常吗,谁都知道,李煜应该天天都在想吧?”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你想是你想,但你不能说出来啊!你说出来了,那些南唐旧臣们,心思一下就浮动了,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理解,感觉就是自已骗自已的……”
“政治向来是这样,很多东西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的,就算要沟通,那也是说的含含糊糊的,使劲打哑谜,好像有人监听一样……”
“还真是,我看很多那种类型的小说,都是这样,不理解……”
“李煜死在了七夕啊,这么好的节日,竟然成了他的忌日了。”
“死之前也不写一首七夕词,以李煜的才华,说不定又能多一篇好词呢!”
“好家伙,你这人,真是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啊!人家死的那么惨,你却在乎没多写一首词!”
“总觉得有点浪费了……”
“牵机药这个东西好叼啊,全身抽搐,头足相抵如牵机状……不知道是往前的还是往后的,往后的话那就更屌了!”
“你的意思是,死的时候头使劲往后仰,然后碰到脚?这踏马不成丧尸了吗!”
“赵光义这小子就爱下毒,赵匡胤是不是也是吃的这个毒药……”
“话说,这一天不仅仅是七夕,还是生日呢……咦,好像没听过写生日的诗词啊!”
“生日的诗词,额,古代那叫祝寿吧!”
“如果李煜写一首词给自已庆生,那就有意思了……希望下篇小说复来大神安排上!”
“那个,给李煜写的墓志铭和序,谁来翻译一下,看不懂啊!”
“这个东西,没必要看懂吧!”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我简单说说吧,确实没必要翻译。序就是写了一些李煜的生平,李煜王爷,名叫从嘉,字重光,是陇西人。他祖先他的爷爷他的父亲……然后是他的为人,从小聪明好学,性格温和恭敬。他学问极大,精通所有经典和百家著作……”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后面继续写他的统治,他当皇帝后,努力做到不骄不躁,宽厚爱人,讲究信用。哪怕和诸葛亮相比较,也毫不逊色。二十年来,南朝的礼制法规都保存得很好。墓志铭嘛,人都死了,就是拣好听的说。”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等到宋军进攻,灾祸降临,谣言四起,无人为他说话。他先是坚守,最终为了百姓,选择投降归顺。大宋太祖皇帝仁慈无比,念他有归顺之功,宽恕了他,拯救了万民于水火。最后他病死,皇帝追封吴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最后这个总结有意思:王爷天生英俊聪明,说话做事都合乎规范,仁爱之心出于本性。但自从投降以后,他常常寄托情怀于诗词音乐,喝酒垂钓,不再关心家国政事。后来遇到灾祸而感叹,也是理所当然的吧。其实南唐的旧臣们,对李煜还是颇有微词的。”
“没了?你这就翻译了个序啊,重点是墓志铭啊!”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墓志铭还是写他的平生和评价,只不过换了个写法,意思还和上面的翻译一样。”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重点翻译一下最后两句——陵谷虽变,兰菊长馨。意思是:即使山峰会变为山谷,山谷会变为山峰,您的品德如兰菊的芬芳,必将万古流芳。永昭令范,视斯铭。意思是:您美好的风范将永世彰显,请看这篇墓志铭就是证明。”
“好吧,还不如不翻译呢,就是个奉承话。”
“但写的也确实挺有文采啊!”
“复来大神这种东西都能写,等我死了,我也让复来大神给我写一篇墓志铭!”
“额额,你这个想法很好……”
“我给我室友写一个——杨伟,济大新生也,初用电脑,偶得片,看而撸之,遂卒。”
“哈哈哈哈……用啥撸的,直接撸没了?”
“我也来写一个,给我儿子们露一手……”
京大教授清风时雨:“大家竟然不讨论虞美人这首词吗?我太爱了这首词了,我爱死他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