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竣工前夕-《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印坊中有两棵老槐树,枝桠斜斜探过印坊围墙,虽已过了盛开季节,但上头还依稀缀着些白花。

  风一吹,白花簌簌又落了几朵,两朵随风飘进坊中,两朵落在沈筝鞋边,一朵落在她肩头。

  “咚咚咚——”她抬手,敲响印坊木门。

  余时章慷慨激昂的声音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一道陌生声音:“谁啊?”

  沈筝收回手腕,想了想。

  答“我”,他们可能听不出。

  自称“沈大人”,听起来又略显奇怪。

  “沈筝。”她先华铎一步道。

  门内一阵嘈杂,木门应声打开,一张陌生又紧张的面容对她说:“大人里、里面请!”

  近来她忙,印坊成立一应事宜都是余时章在管,坊内的人,她也基本不认识。

  她是一个合格的甩手掌柜。

  领着华铎入了内,老槐树下头站了数十人,神色都和开门那位一样,紧张、好奇、还有些许.......崇拜?

  上京印坊布局与同安印坊大差不差,一进门便是个宽阔的晾晒场,场子上立着许多晒架,不过这会晒架上没有纸张。

  再往里瞧,就是活字坊、排版屋、印刷区、裁剪装订区。

  若她猜得没错,最内里,应当就是库房,用以存放纸张、墨料、工具、成书等。

  铺面而来的熟悉感,令她片刻无言。

  “那头收工了?”余时章走到她面前,展开双臂,神色颇有些请功的意味:“如何?满意与否?”

  坊中众人悄然对视,挤眉弄眼。

  早就听闻沈大人与永宁伯爷关系好,今日一瞧,岂是一个“好”字了得。

  沈筝行至晒架旁,抬手轻抚,竹竿细腻,就连结节处都被打磨得光滑无比,毛刺全无。

  她笑道:“从您手中过的事儿,就没有差的。”

  许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夸,余时章红光满面,抬手将众人召了过来,给她介绍道:“他们都是邓山长高徒,懒得再参加科举,自发加入咱们印坊,往后坊中排版一事,便全权交给他们了。”

  众人听得双颊一红。

  他们哪里是懒得参加科举,分明是参加了也考不上,便不想再花家中银钱、浪费时间。

  印坊工钱开得喜人,他们自己买书还只用付成本价,且今日布庄还给他们送来了棉布工服......

  来到印坊做工,如何算,都是他们赚了。

  “见过沈大人,多谢大人开设印坊,让我等有安身立命之所。”他们齐齐行礼。

  “不过是你们有才干,印坊有场地。”沈筝笑着回礼:“坊中与诸位相辅相成,不必谢本官。”

  众人听了她的话,激动地直挠头,余时章摆摆手,“今日到此为止,都收拾收拾工具,各回各家吧。”

  老槐树下有一石桌,石桌旁围了四个石凳,沈筝越看越眼熟。

  “这是......您府中的桌凳?”

  余时章眯眼一笑,领着她过去,坐下,拍了拍桌道:“昨个儿搬来的,如何?”

  沈筝捡起桌面上的槐花,放在鼻尖嗅了嗅,“您费心了。”

  如此敦实的石桌石凳,不远几十里,从永宁伯府来了印坊,着实辛苦。

  “我瞧着你有事?”瞧了瞧她神色,余时章给华铎指了个方向:“小华,去,帮你家大人唤壶新茶水过来,厨房水烧着的。”

  华铎老实离去,沈筝则将之前的事说了出来。

  余时章的神色,也从最开始的讶异变成了喟叹,“都说做人讲良心,之前与骆必知无甚交际,如今看来,他其实也不是个冷心冷性之人。”

  沈筝捻着槐花,笑着问:“您也如此觉得?”

  看来她没有想岔。

  “那当然。”余时章分析:“你或许不知,刑部出手大方,之前出书,皆是找人抄书。轻轻一挥手,就能招来成百上千落魄学子,与他们签一契书,每人抄个一两册,也不过几日就能抄完千本书。你说他如今找咱们印坊,为了什么?”

  这很好猜。

  “为了报恩......不。”沈筝想了想措辞,“为了还情。我送随笔给他,他认为那随笔对天下衙署有用,自然承了情我的情。不论他是想通过此举还清情分,还是与咱们有了交好之意,总之对我们无甚坏处。”

  余时章很是认同:“之前咱们印坊印书,受众是天下学子。而这回,受众是天下衙署。经此之后,同安印坊的地位自是水涨船高,往后朝廷其他衙门想拓书,估计也会先考虑咱们。而有些人想与咱们为敌,也得多掂量掂量了。”

  打眼一瞧,此次和刑部合作,是一次性生意。

  但放眼往后,皆是好处。

  “那先紧着刑部。”余时章有了定论:“先把这笔生意做好。你要的装订书,库房有现成的,走吧,今日就给他送过去。”

  二人取上书,说走就走。

  马车一颠一簸,天都黑了,才停在刑部衙门门外。

  值守差役站得笔直,沈筝下车道了来意,差役道:“沈大人,尚书大人一刻前刚离衙,不知您......”

  “不是什么大事。”沈筝从袖中取出书,递给他,“劳你明日见到骆大人,帮本官把这本书交给他,本官之前与他提过。”

  差役小心翼翼接过,目送她回了马车。

  她与余时章同乘,刚一坐好,余时章便问她:“明日竣工示事宜,可准备妥当?”

  沈筝点头:“今日初验过了,坝体与闸口无瑕疵,完工册也准备妥当,只需竣工祭祀后上报,等候朝廷派验收官验收。”

  说到祭祀,她其实有些无奈。

  大周真的太注重祭祀,开工祭祀,竣工也要祭祀,她都害怕开闸投用那日,还要祭祀。

  与她的无奈相比,余时章则有些不解。

  “这回的验收官瞒得太严,至今为止,都还没人知道谁任验官。”

  之前朝廷河道、河坝工程竣工,验官身份几乎透明,不是出自六部,就是崔相或者伯爵。

  而此次洄河工程,不是天子在憋什么屁,时至今日,竟一点味道都没让人闻到......

  喜欢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