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我说了算-《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

  队伍在一个驿站停下歇息。

  晚饭时,顾念雪胃口不太好,只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

  萧璟煜有些担心,让厨房做了些清淡的粥。

  她喝了小半碗,胃里才觉得舒服了些。

  夜里,顾念雪发起了低烧。

  萧璟煜急坏了,连忙让随行的太医过来诊治。

  太医诊脉后,说只是受了些风寒,并无大碍,开了一副温和的药方。

  萧璟煜亲自守在床边,看着她喝完药,又用温水一遍遍给她擦手心降温,直到后半夜她的体温渐渐降下来,才松了口气,趴在床边眯了片刻。

  第三天,顾念雪的精神好了许多,却还是有些倦懒。

  萧璟煜却决定再多停留一天,让她彻底养足精神。

  罗陀和枯骨虽然心急,但看到顾念雪病恹恹的样子,也不好说什么。

  又过了几日,队伍来到一条河边。

  河水清澈见底,阳光穿透水面,能看清水底圆润的鹅卵石,偶有几尾小鱼游过,搅碎了水面的倒影。

  萧璟煜见顾念雪精神不错,便提议在河边歇歇脚。

  沐风和谭氏兄弟手脚麻利,很快削了几副简易钓竿,说要钓些鲜鱼加餐。

  顾念雪欣然应允,眼中泛起久违的雀跃。

  萧璟煜扶着顾念雪坐在河边的树荫下,为她挂上蚯蚓作饵,手把手教她如何甩竿、看漂。

  顾念雪学得很认真,没多久,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被钓了上来,银闪闪的在阳光下蹦跳。

  她开心地笑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举着鱼竿向萧璟煜炫耀。

  萧璟煜看着她的笑容,心中一片柔软。

  这样的时光真好,没有纷争,没有算计,只有他们两个人,静静地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仿佛能一直这样到地老天荒。

  经过几日的行程,他们来到了雍城前一站 —— 柳溪镇。

  此镇依山傍水,是通往雍城的必经之路,往来商旅络绎不绝。

  刚进镇口,影七和朱雀便悄然现身,压低声音禀报:

  “殿······公子,我们探查过了,这柳溪镇看似平静,但已有几股势力盘踞,除了北疆的卫兵,怕是还有西绥的探子,他们乔装成普通百姓,显然也是在暗中探寻咱们的踪迹。”

  萧璟煜眉头微蹙,

  “不用管,让底下人多加留意,不要打草惊蛇。”

  “是。”

  “想必雍城城主此刻,是寝食难安。”顾念雪放下手中绣了一半的绢帕,淡笑道,“夹在我们与北疆之间,左右都不是。”

  “也是难为他,”萧璟煜接过她手中的绣绷,指尖拂过上面未完成的兰草,“一下迎来两位‘尊神’,任何一方出了闪失,这座城首当其冲要被推出去当替罪羊,成为战乱的牺牲品。”

  “所以我们此次来,就是为雍城永绝后患啊。”顾念雪眼中露出一抹狡黠。

  众人在柳溪镇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客栈里人来人往,小二吆喝着上菜,酒客划拳行令,看似和寻常客栈没什么两样。

  蓝雨却警惕地扫视着周围,与沐风交换了个眼神 ——

  角落里那桌穿粗布短打的汉子,看似在喝酒,眼角却总瞟向楼梯口;而窗边那几个挑着货担的 “商贩”,手指关节处都有厚茧,显然是常年握兵器的人。

  两拨人身上都没带利器,倒不像是来挑事的,更像是在监视。

  谭季和谭回也时刻保持着警惕,手一直放在腰间的兵器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晚饭时分,一行人特意下楼用膳。

  顾念雪刚坐下,就察觉到几道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紧张。

  萧璟煜给顾念雪夹了一块她爱吃的鱼,轻声说道:

  “放宽心,不会有事的。”

  顾念雪点点头,拿起筷子,却有些食不知味。

  她抬眼看向萧璟煜,低声道:

  “牧星驰怕是已经入驻雍城,虽只带了百余人,但我总觉得,这绝非他的全部势力。”

  萧璟煜夹菜的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凝重。

  他舀了勺汤放进她碗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萧璟煜给她夹了一筷脆嫩的青菜,“我已让影七和朱雀带人深入探查,不管他藏了多少后手,我都有应对之策。眼下最要紧的是你 —— 明日便能抵达雍城城下,你当真要为他解毒医治旧疾?”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顾念雪执起筷子,“我既答应了,自然要做到。不过 ——”

  她拖长了语调,眼底闪过一丝慧黠,“怎么治,治多久,可就是我说了算了。”

  “牧星驰的心性深沉,连我都摸不透,你可得万般当心。” 萧璟煜叮嘱道。

  “我——有恃无恐。”

  萧璟煜无奈摇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深秋的风卷着枯黄的落叶,掠过雍城的青灰色城墙。

  城外的官道上,几列马车正缓缓停下,车辕上的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晃。

  车帘被一只纤细的手轻轻掀开,露出一张被素白面纱遮住的脸庞,只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眸,正望着前方那座在风中矗立的城池。

  城砖上爬满青苔,透着岁月的厚重,城门处往来的百姓神色平和,倒不像处身于三国夹缝中的模样。

  “殿下,我们到了。”沐风轻声禀报。

  萧璟煜沉声下令,

  “进城。”

  马车缓缓驶入,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看着道路两旁的景象:

  青石板路干净整洁,商铺的幌子在风中招展,来往百姓提着菜篮、推着独轮车,脸上多带着安居乐业的笑意。

  “雍城不算小,却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悠悠开口,“这位城主倒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只是苦于兵力不足,根基太浅。”萧璟煜望着窗外掠过的酒旗,“以至于任何一方军队想借机入城巡查,赫连彦廷都无法拒绝,只能在各方势力间艰难维系平衡。”

  “你可派人通报过他了?”

  萧璟煜点点头,“已按你的意思递了帖子。”

  身后的谭季忍不住凑到沐风身边,小声问道:

  “殿下何等身份,为何要向一个小小城主递帖子?”

  “雍城地处三国交界的咽喉之地,城主赫连彦廷能在此地维系表面的平衡,绝非寻常人物。” 沐风低声解释,“我们这般通报,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向他表明我们的诚意。”

  谭季恍然大悟,骑在马上环视四周,忽然压低声音:

  “是城外跟踪咱们的那些人。”

  沐风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街角几个挑着担子的 “货郎” 正假装整理货物,眼神却不住地瞟向马车。

  “大概率是北疆王庭的人,盯紧了,别让他们近身。”

  此时,雍城城主府内,赫连彦廷正拿着一张水坝修筑的图纸,眉头紧锁。

  深秋已至,寒冬转瞬即来,若是不能赶在封冻前修好城东的堤坝,来年开春融雪时,城中的千亩农田怕是要遭洪涝之灾。

  他一边用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标注着需要加固的堤段,一边思索着如何能在工期内调集足够的人力物力。

  就在这时,下人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张烫金帖子:

  “城主,有一行人要见您,这是拜帖。”

  赫连彦廷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

  他放下手中的笔,沉吟片刻,接过拜帖,只见上面并未署名,只盖着一方素净的朱印。

  可很快,他便反应过来,这一行人与东厢院的贵人一样,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物。

  第二天一早,赫连彦廷便带着几名亲信,早早等候在城主府门口。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衫,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精神矍铄。

  寒风中,他不停地搓着手,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的官道。

  终于,远处传来了马车的轱辘声,一列装饰并不奢华、却透着沉稳气势的马车缓缓驶来。

  在他不远处停下后,最前面的一辆马车上,车帘掀开,先下来的是身着锦蓝常服的萧璟煜,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疏离。

  紧接着,一只纤纤玉手搭在萧璟煜掌心,顾念雪款步走下马车。

  她穿了件月白色的素纱裙,蒙着面纱的脸上嵌着双清亮的眸子,望过来时,竟让赫连彦廷莫名觉得心头一松。

  这太子妃,倒不像京中那些满身珠光宝气的贵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