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子,好些日子不见,气色还是这么好啊!”
老道人走进院中,笑着冲正坐在亭下看书的沈泽拱了拱手,声音温和,“你交代的事,我已经办完了。该讲的话,一句也没落下,全都如实转达给了那个猎户。”
沈泽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茶香袅袅升起,氤氲在两人之间。
他嘴角含笑,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道长可别乱说话啊,不该提的可不能说。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放心。”
老道人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神情坦然,“我句句属实,绝无虚言。你也清楚我的本事,观面相、测命格、断吉凶,几十年来从未出过错。那猎户命格孤绝,五行缺合,注定孤单一生,命中无妻,即便强娶也会克妻损运,这辈子,确实娶不上媳妇。”
他顿了顿,望着远处的梅枝,缓缓续道:“至于那小姑娘……她的命数不同寻常,看似柔弱,实则根骨清奇,气运绵长。她与亡夫之间的缘分未尽,情劫未消,终有一天会重逢。那是上天写好的命书,谁也改不了。”
沈泽摆摆手,打断他:“不用说了。我是不信这些算命看相的,你只管把事办妥就行。命由我不由天,这话我从小就听多了,也见多了那些江湖术士靠一张嘴骗人钱财。方奎是个老实人,只要他肯踏踏实实过日子,别的都不重要。你不必替他操这份心。”
既然对方不信,老道人也不多解释,只是低头喝茶。
茶水氤氲着淡淡的热气,映得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更显深邃。
他轻轻吹了吹杯沿,抿了一口,神情平静如古井无波。
他本就无意强求他人信服,天机微妙,点到为止便已足矣。
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在外头待得够久了,也该回山里了。”
他缓缓放下茶杯,袖袍微动,像是要把这尘世间的喧嚣尽数拂去。
山中清静,适合修道之人安养身心,而红尘滚滚,恩怨情仇,终究不是他该久留之地。
沈泽没留他,起身亲自送出门。
院门外柳枝轻摇,晚风带着几分凉意拂过衣襟。
沈泽站在门口目送那道灰色身影渐行渐远,直至背影隐没在巷口拐角处,才转身回屋。
他知道,有些话,即便不说出口,也已在人心中种下了种子。
方奎和老道人之间的事,除了沈泽,没人知道内情。
那一番对话像是一阵无声的风吹进了方奎心里,掀起了他原本压在心底的犹豫与不安。
可这秘密如石沉大海,旁人无从知晓,只能看到表象的波澜。
可第二天,舒雅在铺子里等了一上午,也没见方奎送来樱桃。
日头一寸寸升高,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可那熟悉的脚步声始终没有出现。
她坐在柜台后,不时抬头望向门外,目光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
舒二妹出去张望了好几次,街口都快踩平了,还是不见人影。
她踮着脚尖,扒着墙边探头探脑,嘴里不停念叨:“怎么还不来?再不来我们今天中午的招牌菜就得换啦!”
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记错了日子,还特意回来问姐姐好几遍。
“姐,没樱桃咱们怎么做樱桃肉啊!”
舒二妹急得团团转,双手叉腰站在灶台前,看着空荡荡的案板直叹气,“昨天那么多人专门过来点这道菜,要是今天做不出来,他们肯定要失望的。再说,其他铺子可都没这手艺,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最近这道菜卖得特别火,不少人专门跑来尝鲜。
有从邻村赶来的老人,也有城里穿绸缎的富家公子,一口咬下去酸甜适中,肉嫩汁浓,连盘子都能舔干净。
食客们纷纷打听秘方,舒雅却总是笑着摇头:“这是祖传的手艺,说了就不灵了。”
舒雅说道:“山上的樱桃估计快摘完了。再说,没有真樱桃,也能做出来。”
她语气平静,一边整理着账本,一边随口安慰妹妹。
她心里其实也纳闷,但并未太过担忧。
或许今年果子熟得早,又或许方奎家中临时有事耽搁了,总归是常理之中。
她本来没太放在心上,结果快天黑回家时,发现韩山正坐在家里。
屋内灯火昏黄,油灯芯噼啪作响,韩山低着头,双手搭在膝盖上,神情凝重。
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连狗都安静地趴在角落不敢出声。
陈氏脸色怪怪的,一听韩山说了什么话,神情一会儿喜一会儿愁,像是压了心事。
她的手指不停地捻着衣角,眼神飘忽不定,似是在挣扎着要不要相信,又怕万一信了反而落得一场空。
脸颊微微泛红,眼中隐隐闪着泪光,仿佛看见了某种遥远而又渺茫的希望。
舒雅忍不住问道:“韩大哥,我娘这是……
怎么了?”
她刚放下肩上的包袱,鞋还没脱,就被这诡异的气氛攫住了心神。
母亲这般模样,从来少见,更何况还有韩山在此,事情绝非寻常。
韩山叹了口气:“舒妹子,这事怪我。我看方奎为人踏实,性子也好,要是能上门做赘婿,对你们家两个孩子肯定尽心。”
他语气诚恳,字字发自肺腑,“我知道你们孤儿寡母不容易,有个男人撑门立户,日子会好过得多。”
“没想到他碰上个会看相的老道士,说什么他命里孤苦,注定打光棍。还说叶青跟你不是永别,人还没死,将来还会回来。”
韩山低声叙述,每一个字都说得极为谨慎,生怕惊扰了谁的情绪,“那道士讲得有鼻子有眼,方奎听得心神大乱,整宿都没睡着觉。”
“他就因为这个拿不定主意,非要让我来一趟,把话说明白。”
韩山说着,抬头看了看舒雅,又瞥了眼陈氏,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说他不愿耽误你们母女,若真是命定孤苦,强求反遭报应;可若你说不信,他也愿意放下顾虑,继续往前走。”
舒雅听得一头雾水,忽然想起昨天那个道士,“你说的那个老道,我也见过。”
她猛地回想起那人灰袍长须、眼神幽深的模样,当时只觉得古怪,并未深究。
老道人走进院中,笑着冲正坐在亭下看书的沈泽拱了拱手,声音温和,“你交代的事,我已经办完了。该讲的话,一句也没落下,全都如实转达给了那个猎户。”
沈泽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茶香袅袅升起,氤氲在两人之间。
他嘴角含笑,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道长可别乱说话啊,不该提的可不能说。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放心。”
老道人接过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神情坦然,“我句句属实,绝无虚言。你也清楚我的本事,观面相、测命格、断吉凶,几十年来从未出过错。那猎户命格孤绝,五行缺合,注定孤单一生,命中无妻,即便强娶也会克妻损运,这辈子,确实娶不上媳妇。”
他顿了顿,望着远处的梅枝,缓缓续道:“至于那小姑娘……她的命数不同寻常,看似柔弱,实则根骨清奇,气运绵长。她与亡夫之间的缘分未尽,情劫未消,终有一天会重逢。那是上天写好的命书,谁也改不了。”
沈泽摆摆手,打断他:“不用说了。我是不信这些算命看相的,你只管把事办妥就行。命由我不由天,这话我从小就听多了,也见多了那些江湖术士靠一张嘴骗人钱财。方奎是个老实人,只要他肯踏踏实实过日子,别的都不重要。你不必替他操这份心。”
既然对方不信,老道人也不多解释,只是低头喝茶。
茶水氤氲着淡淡的热气,映得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更显深邃。
他轻轻吹了吹杯沿,抿了一口,神情平静如古井无波。
他本就无意强求他人信服,天机微妙,点到为止便已足矣。
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在外头待得够久了,也该回山里了。”
他缓缓放下茶杯,袖袍微动,像是要把这尘世间的喧嚣尽数拂去。
山中清静,适合修道之人安养身心,而红尘滚滚,恩怨情仇,终究不是他该久留之地。
沈泽没留他,起身亲自送出门。
院门外柳枝轻摇,晚风带着几分凉意拂过衣襟。
沈泽站在门口目送那道灰色身影渐行渐远,直至背影隐没在巷口拐角处,才转身回屋。
他知道,有些话,即便不说出口,也已在人心中种下了种子。
方奎和老道人之间的事,除了沈泽,没人知道内情。
那一番对话像是一阵无声的风吹进了方奎心里,掀起了他原本压在心底的犹豫与不安。
可这秘密如石沉大海,旁人无从知晓,只能看到表象的波澜。
可第二天,舒雅在铺子里等了一上午,也没见方奎送来樱桃。
日头一寸寸升高,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可那熟悉的脚步声始终没有出现。
她坐在柜台后,不时抬头望向门外,目光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
舒二妹出去张望了好几次,街口都快踩平了,还是不见人影。
她踮着脚尖,扒着墙边探头探脑,嘴里不停念叨:“怎么还不来?再不来我们今天中午的招牌菜就得换啦!”
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记错了日子,还特意回来问姐姐好几遍。
“姐,没樱桃咱们怎么做樱桃肉啊!”
舒二妹急得团团转,双手叉腰站在灶台前,看着空荡荡的案板直叹气,“昨天那么多人专门过来点这道菜,要是今天做不出来,他们肯定要失望的。再说,其他铺子可都没这手艺,咱们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最近这道菜卖得特别火,不少人专门跑来尝鲜。
有从邻村赶来的老人,也有城里穿绸缎的富家公子,一口咬下去酸甜适中,肉嫩汁浓,连盘子都能舔干净。
食客们纷纷打听秘方,舒雅却总是笑着摇头:“这是祖传的手艺,说了就不灵了。”
舒雅说道:“山上的樱桃估计快摘完了。再说,没有真樱桃,也能做出来。”
她语气平静,一边整理着账本,一边随口安慰妹妹。
她心里其实也纳闷,但并未太过担忧。
或许今年果子熟得早,又或许方奎家中临时有事耽搁了,总归是常理之中。
她本来没太放在心上,结果快天黑回家时,发现韩山正坐在家里。
屋内灯火昏黄,油灯芯噼啪作响,韩山低着头,双手搭在膝盖上,神情凝重。
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连狗都安静地趴在角落不敢出声。
陈氏脸色怪怪的,一听韩山说了什么话,神情一会儿喜一会儿愁,像是压了心事。
她的手指不停地捻着衣角,眼神飘忽不定,似是在挣扎着要不要相信,又怕万一信了反而落得一场空。
脸颊微微泛红,眼中隐隐闪着泪光,仿佛看见了某种遥远而又渺茫的希望。
舒雅忍不住问道:“韩大哥,我娘这是……
怎么了?”
她刚放下肩上的包袱,鞋还没脱,就被这诡异的气氛攫住了心神。
母亲这般模样,从来少见,更何况还有韩山在此,事情绝非寻常。
韩山叹了口气:“舒妹子,这事怪我。我看方奎为人踏实,性子也好,要是能上门做赘婿,对你们家两个孩子肯定尽心。”
他语气诚恳,字字发自肺腑,“我知道你们孤儿寡母不容易,有个男人撑门立户,日子会好过得多。”
“没想到他碰上个会看相的老道士,说什么他命里孤苦,注定打光棍。还说叶青跟你不是永别,人还没死,将来还会回来。”
韩山低声叙述,每一个字都说得极为谨慎,生怕惊扰了谁的情绪,“那道士讲得有鼻子有眼,方奎听得心神大乱,整宿都没睡着觉。”
“他就因为这个拿不定主意,非要让我来一趟,把话说明白。”
韩山说着,抬头看了看舒雅,又瞥了眼陈氏,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说他不愿耽误你们母女,若真是命定孤苦,强求反遭报应;可若你说不信,他也愿意放下顾虑,继续往前走。”
舒雅听得一头雾水,忽然想起昨天那个道士,“你说的那个老道,我也见过。”
她猛地回想起那人灰袍长须、眼神幽深的模样,当时只觉得古怪,并未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