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鹅毛大雪,天地间一片混沌。
萧云骧一行晓行夜宿,终于在12月12日午后,顶着漫天飞白抵达江城。
此行所谋,关乎西王府生死存亡,不容半分轻忽。
为此,连驻守柴桑府的左靖西,也奉命星夜驰来与会。西王府枢务堂的核心人物,难得齐聚一堂。
江城原总督府衙门的石阶上,曾水源与李竹青并肩而立,凝望着府衙外风雪肆虐的世界。
隆冬时节,朔风如刀,卷着鹅毛大雪席卷天地。
铅灰色的天空沉沉压下,令人窒息。放眼望去,屋舍街巷,远处的龟山蛇山,尽被厚厚的新雪覆盖,天地一片素裹银装。
檐角晶莹的冰凌,在寒风中颤抖。府衙前几株老槐,枯枝不堪重负,不时发出“嘎吱”呻吟,抖落团团雪霰。
石板路早已无踪,唯余一片没踝的茫茫白色。
曾水源搓了搓冻僵的手,呵出一口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中。
雪落无声,唯有风穿街巷的呜咽,衬得这肃杀的冬日下午格外沉寂。
望着苍茫雪景,曾水源眉头舒展,脸上漾开笑意:“好雪!再多下几场,下半年旱情便能大缓。明年,准是个丰收年景!”
一旁的李竹青却微蹙眉头,忧色难掩:“前日大王传讯,说是今日抵江。可这雪下得如此之急,不知能否如期?”
话音未落,府衙大门外骤然响起急促马嘶。沉重的朱漆大门被推开,萧云骧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身影闯入眼帘。
他们个个披着厚厚积雪,策马穿过门洞,踏入府前广场。
萧云骧利落翻身下马,缰绳递给迎上的卢岭生。
抬眼望见台阶上的曾、李二人,朗声笑道:“瑞雪兆丰年啊,兄长!这场大雪,明年定是好收成!”
萧云骧出征期间,军政临机决断之权,皆委于曾水源。
近期几桩大事接踵,曾水源虽处置得井井有条,但众人心底,包括他自己,总不免惴惴。
此刻见萧云骧归来,言笑晏晏如常,甫一见面便谈瑞雪丰年,仿佛再严峻的局面,他都能从容应对。
曾水源与李竹青心头一松,仿佛纵然天塌下来,只要萧云骧在,便有了主心骨。
曾水源笑意更深:“阿骧说得是,只要再来几场大雪,明年必定好年景。”
说话间,萧云骧已大步踏上台阶。
他解开厚重大氅,拍打帽檐肩头簌簌落雪。
目光扫过李竹青,见他神色讪讪,心下了然——必是因军情局,未能及时探得青庭与洋人媾和之事而愧疚。
萧云骧上前,无声地拍了拍他肩膀。三人不再多言,转身步入府衙深处。
二堂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左靖西、彭钰麟和赖汶光三人,正围在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低声讨论。
见他们进来,几人纷纷上前招呼,亲热寒暄。至此,西王府枢务堂众人,再度聚首。
亲卫麻利的奉上热茶,小心接过萧云骧那被雪水浸湿的大氅和帽子。
这间位于原总督衙门二堂的大议事厅,此刻是西王府决策核心。
窗外大雪纷飞,天色阴沉如暮。厅内却暖意融融,与室外酷寒判若两季。
厅堂高大轩敞,梁柱古朴厚重。中央置一张巨大条案,周围环绕数把结实的高背木椅,样式虽不统一,却擦拭得洁净光亮。
两侧靠墙稍小的条案后,赵烈文等几位参谋文书端坐,面前整齐摆放笔墨纸砚,正低声交流,做着记录准备。
纸页翻动、笔尖蘸墨的细微声响,在空旷厅堂里格外清晰。
为驱散冬日严寒,厅内安置了两个硕大的铜炭盆。
木炭静静燃烧,散发着融融暖意,偶尔“噼啪”一声爆裂,跳跃出几点橘红的火星。
炭盆上,一只红泥小炉,摆着铜壶,壶嘴“嘶嘶”喷吐着白汽,氤氲弥漫,带来湿润暖流,中和了炭火的干燥。
壶中沸水翻滚,预备随时续茶。
大门紧闭,两名背长短枪、神情肃然的亲卫,如门神侍立门外,阻挡一切闲人。
墙壁上悬挂数幅巨大舆图,尤以那幅涵盖长江流域及关中、滇黔的军事地图最为醒目,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标注详尽,密密麻麻插着各色小旗。
几卷摊开的文书战报,散放在地图下的条案上。
整个厅堂布置简约实用。炭火与水汽混合的温暖气息,夹杂着淡淡的墨香纸味,充盈其间。
这温暖沉静的氛围,驱散了门外的酷寒,为即将展开的、关乎西王府命运的重要议事,铺垫下严谨而又从容的基调。
众人围坐条案旁。萧云骧双手捧着温热茶盏汲取暖意,目光扫过众人,微笑道:“局势变化之快,出乎预料。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议一议,如何应对。”
他啜了口茶,“谁先说说近期情形?”
话音甫落,李竹青当即起身,面带愧色:
“我先检讨。青庭与洋人媾和,此等大事,军情局竟事先未得一丝风声,消息全凭事后才知晓。这是不可饶恕的重大失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云骧摆摆手,轻叹:“我也未料到,青庭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短短四五日,便与带嘤等国签了约。”
这确是他的肺腑之言。
原以为贤丰虽懦弱,对外签约尚有几分抗拒,况且首席军机肃顺本就是个强硬派——在原本位面中,此人至死都反对签约。
萧云骧正是基于此,以为青庭至少还能扛上几年,甚至拖到第二次Y片战争爆发,西王府好从中渔利。
万没想到,在远比原本位面更严峻的局势压迫下,青庭竟以献祭恭亲王奕欣为代价,出卖主权利益,换得喘息之机。
此举不仅化解其外部困境,更将英法压力,径直转嫁到西王府来。
只要西王府不愿同流合污,就必须直面西方压力。
听萧云骧如此说,李竹青神色并未放松:“大王虽不责罚,但失误我们必须认下。经此反省,根源在于我们未能将耳目,安插进青庭的决策核心。”
“且那奕欣此番离京赴津,轻装简从,全无往日王爷排场,故而未能引起我方探员足够警觉。”
众人闻言,皆是一声喟叹。
青庭此次行事,堪称雷厉风行,摒弃浮华,务求实效,与往日做派大相径庭。
赖汶光急切问道:“李兄,快详细说说,清妖到底从洋人手里买了多少枪炮?都配发给了哪些部队?”
“自大王在南阳前线,发现清妖用新式火器以来,这问题便一直压在我心头!”
李竹青点头,从面前的书夹中,抽出几张纸分发众人。
萧云骧接过一看,是一份关于青军将领“崇厚”的履历。
“清妖此次从带嘤采购一万支恩菲尔德针发枪,从弗兰西购入六十余门新式火炮,组建了一支新军。”
李竹青言语清晰,“新军员额三千,全数装备西洋武器,聘请西洋教官操练,学习西洋战法。主将便是这位崇厚。”
厅内炭火烘烤得有些热了,李竹青顺手摘下帽子,露出新剪的寸头。
“崇厚,年二十九,瞒洲镶黄旗出身,完颜氏,乃正宗的瞒青上三旗贵胄。”
他的声音在厅内回响。
萧云骧一边听,一边浏览手中履历:崇厚之父麟庆,曾任河道总督,与穆彰阿集团过从甚密,已故。
其兄崇实,曾任四川总督,整个家族皆属“洋务派”。
这崇厚幼习汉学,通晓《四书》及满蒙双语,以荫生入仕。
1848年,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分管盐税,积累财政经验。
1851年,外放长芦盐运使,驻天津,任内改革盐课征收,年增白银二十万两,深得贤丰赏识。
1853年,大平军北伐逼近天津,他协助僧格林庆布防,首次接触西洋武器,并通过英商怡和洋行购得12磅炮六门。
自此潜心研习西洋武器、军阵、战法,自学枪械型号、军械制造等浅层西学,多次秘密向贤丰建议“雇募洋弁,教习火器”。
此番奕欣与洋人谈判,他亦是核心随员之一。
青庭组建新军,贤丰首选主将,便是他。
萧云骧继续往下看,除了崇厚,连奕欣的岳父、同样拥护洋务的直隶总督桂良,也在新军挂了“帮办新军”职务,负责后勤。
看来贤丰虽迫于舆情,罢黜恭亲王,却全盘采纳其建议,新军人财大权,尽入洋务派之手。
李竹青继续道:“这支新军,贤丰亲赐名‘威远新锐营’,驻地塘沽新河兵营,专司拱卫京津。”
“为避人耳目,免涉八旗改制,对外由桂良以直隶总督名义,编练‘防海口新式练勇’为名。”
“该军装备清一色恩菲尔德针发枪,共计三千五百支。另有12磅拿破仑炮二十门,6磅炮十门。”
赖汶光追问:“仲卿,可知其兵源?”
李竹青答得干脆:“多从瞒洲八旗子弟中挑选,目下正在招募、组建。”
萧云骧心中冷笑,接口问道:“那么,清妖采购的其余武器,发往何处了?”
李竹青回道:“其余的则被打散分配。僧格林庆那里拿走了三千支,李绍荃的淮军分得两千支。剩下的零散发往各军。”
“大王在南阳遭遇的,便是袁甲三动用自己的关系,搞到了五百支步枪,外加三门炮。”
萧云骧关切问道:“关中易棠那边呢?他们为何不发往战况最紧的江南、江北大营?”
李竹青解释:“据我们掌握,关中方向的清妖未获新枪。清妖的江北大营,前月被石达凯部击破,扬州城已为天国所据。”
“当下江北大营主将胜保,正龟缩于扬州城北百里外的高邮城,收拾残兵,妄图反扑。”
“而江南大营的粮道,已被大平军切断,北王韦昌徽正猛攻常州府。清妖即便想运新式武器进江南大营,此刻也绝无可能。”
“况且新武器投入,士卒需操练,江南大营眼下,根本不具备此等条件。”
萧云骧点头:“确是如此。”
李竹青接着汇报更紧迫的军情:“带嘤和弗兰西的军舰,已在沪城集结。估计不久,便会驶入长江,向我西王府施压。”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他们的军舰本就在华夏沿海聚集,原是要与青庭开战。不料青庭骤然服软,这兵锋,便直冲我们而来了。”
李竹青的话语,如同在暖意融融的议事厅内,骤然刮起一阵寒流。
一股无形的、铁与血的战争气息,瞬间弥漫开来,压得炭火的暖意,都凝滞了几分。
喜欢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萧云骧一行晓行夜宿,终于在12月12日午后,顶着漫天飞白抵达江城。
此行所谋,关乎西王府生死存亡,不容半分轻忽。
为此,连驻守柴桑府的左靖西,也奉命星夜驰来与会。西王府枢务堂的核心人物,难得齐聚一堂。
江城原总督府衙门的石阶上,曾水源与李竹青并肩而立,凝望着府衙外风雪肆虐的世界。
隆冬时节,朔风如刀,卷着鹅毛大雪席卷天地。
铅灰色的天空沉沉压下,令人窒息。放眼望去,屋舍街巷,远处的龟山蛇山,尽被厚厚的新雪覆盖,天地一片素裹银装。
檐角晶莹的冰凌,在寒风中颤抖。府衙前几株老槐,枯枝不堪重负,不时发出“嘎吱”呻吟,抖落团团雪霰。
石板路早已无踪,唯余一片没踝的茫茫白色。
曾水源搓了搓冻僵的手,呵出一口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中。
雪落无声,唯有风穿街巷的呜咽,衬得这肃杀的冬日下午格外沉寂。
望着苍茫雪景,曾水源眉头舒展,脸上漾开笑意:“好雪!再多下几场,下半年旱情便能大缓。明年,准是个丰收年景!”
一旁的李竹青却微蹙眉头,忧色难掩:“前日大王传讯,说是今日抵江。可这雪下得如此之急,不知能否如期?”
话音未落,府衙大门外骤然响起急促马嘶。沉重的朱漆大门被推开,萧云骧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身影闯入眼帘。
他们个个披着厚厚积雪,策马穿过门洞,踏入府前广场。
萧云骧利落翻身下马,缰绳递给迎上的卢岭生。
抬眼望见台阶上的曾、李二人,朗声笑道:“瑞雪兆丰年啊,兄长!这场大雪,明年定是好收成!”
萧云骧出征期间,军政临机决断之权,皆委于曾水源。
近期几桩大事接踵,曾水源虽处置得井井有条,但众人心底,包括他自己,总不免惴惴。
此刻见萧云骧归来,言笑晏晏如常,甫一见面便谈瑞雪丰年,仿佛再严峻的局面,他都能从容应对。
曾水源与李竹青心头一松,仿佛纵然天塌下来,只要萧云骧在,便有了主心骨。
曾水源笑意更深:“阿骧说得是,只要再来几场大雪,明年必定好年景。”
说话间,萧云骧已大步踏上台阶。
他解开厚重大氅,拍打帽檐肩头簌簌落雪。
目光扫过李竹青,见他神色讪讪,心下了然——必是因军情局,未能及时探得青庭与洋人媾和之事而愧疚。
萧云骧上前,无声地拍了拍他肩膀。三人不再多言,转身步入府衙深处。
二堂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左靖西、彭钰麟和赖汶光三人,正围在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低声讨论。
见他们进来,几人纷纷上前招呼,亲热寒暄。至此,西王府枢务堂众人,再度聚首。
亲卫麻利的奉上热茶,小心接过萧云骧那被雪水浸湿的大氅和帽子。
这间位于原总督衙门二堂的大议事厅,此刻是西王府决策核心。
窗外大雪纷飞,天色阴沉如暮。厅内却暖意融融,与室外酷寒判若两季。
厅堂高大轩敞,梁柱古朴厚重。中央置一张巨大条案,周围环绕数把结实的高背木椅,样式虽不统一,却擦拭得洁净光亮。
两侧靠墙稍小的条案后,赵烈文等几位参谋文书端坐,面前整齐摆放笔墨纸砚,正低声交流,做着记录准备。
纸页翻动、笔尖蘸墨的细微声响,在空旷厅堂里格外清晰。
为驱散冬日严寒,厅内安置了两个硕大的铜炭盆。
木炭静静燃烧,散发着融融暖意,偶尔“噼啪”一声爆裂,跳跃出几点橘红的火星。
炭盆上,一只红泥小炉,摆着铜壶,壶嘴“嘶嘶”喷吐着白汽,氤氲弥漫,带来湿润暖流,中和了炭火的干燥。
壶中沸水翻滚,预备随时续茶。
大门紧闭,两名背长短枪、神情肃然的亲卫,如门神侍立门外,阻挡一切闲人。
墙壁上悬挂数幅巨大舆图,尤以那幅涵盖长江流域及关中、滇黔的军事地图最为醒目,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标注详尽,密密麻麻插着各色小旗。
几卷摊开的文书战报,散放在地图下的条案上。
整个厅堂布置简约实用。炭火与水汽混合的温暖气息,夹杂着淡淡的墨香纸味,充盈其间。
这温暖沉静的氛围,驱散了门外的酷寒,为即将展开的、关乎西王府命运的重要议事,铺垫下严谨而又从容的基调。
众人围坐条案旁。萧云骧双手捧着温热茶盏汲取暖意,目光扫过众人,微笑道:“局势变化之快,出乎预料。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议一议,如何应对。”
他啜了口茶,“谁先说说近期情形?”
话音甫落,李竹青当即起身,面带愧色:
“我先检讨。青庭与洋人媾和,此等大事,军情局竟事先未得一丝风声,消息全凭事后才知晓。这是不可饶恕的重大失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云骧摆摆手,轻叹:“我也未料到,青庭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短短四五日,便与带嘤等国签了约。”
这确是他的肺腑之言。
原以为贤丰虽懦弱,对外签约尚有几分抗拒,况且首席军机肃顺本就是个强硬派——在原本位面中,此人至死都反对签约。
萧云骧正是基于此,以为青庭至少还能扛上几年,甚至拖到第二次Y片战争爆发,西王府好从中渔利。
万没想到,在远比原本位面更严峻的局势压迫下,青庭竟以献祭恭亲王奕欣为代价,出卖主权利益,换得喘息之机。
此举不仅化解其外部困境,更将英法压力,径直转嫁到西王府来。
只要西王府不愿同流合污,就必须直面西方压力。
听萧云骧如此说,李竹青神色并未放松:“大王虽不责罚,但失误我们必须认下。经此反省,根源在于我们未能将耳目,安插进青庭的决策核心。”
“且那奕欣此番离京赴津,轻装简从,全无往日王爷排场,故而未能引起我方探员足够警觉。”
众人闻言,皆是一声喟叹。
青庭此次行事,堪称雷厉风行,摒弃浮华,务求实效,与往日做派大相径庭。
赖汶光急切问道:“李兄,快详细说说,清妖到底从洋人手里买了多少枪炮?都配发给了哪些部队?”
“自大王在南阳前线,发现清妖用新式火器以来,这问题便一直压在我心头!”
李竹青点头,从面前的书夹中,抽出几张纸分发众人。
萧云骧接过一看,是一份关于青军将领“崇厚”的履历。
“清妖此次从带嘤采购一万支恩菲尔德针发枪,从弗兰西购入六十余门新式火炮,组建了一支新军。”
李竹青言语清晰,“新军员额三千,全数装备西洋武器,聘请西洋教官操练,学习西洋战法。主将便是这位崇厚。”
厅内炭火烘烤得有些热了,李竹青顺手摘下帽子,露出新剪的寸头。
“崇厚,年二十九,瞒洲镶黄旗出身,完颜氏,乃正宗的瞒青上三旗贵胄。”
他的声音在厅内回响。
萧云骧一边听,一边浏览手中履历:崇厚之父麟庆,曾任河道总督,与穆彰阿集团过从甚密,已故。
其兄崇实,曾任四川总督,整个家族皆属“洋务派”。
这崇厚幼习汉学,通晓《四书》及满蒙双语,以荫生入仕。
1848年,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分管盐税,积累财政经验。
1851年,外放长芦盐运使,驻天津,任内改革盐课征收,年增白银二十万两,深得贤丰赏识。
1853年,大平军北伐逼近天津,他协助僧格林庆布防,首次接触西洋武器,并通过英商怡和洋行购得12磅炮六门。
自此潜心研习西洋武器、军阵、战法,自学枪械型号、军械制造等浅层西学,多次秘密向贤丰建议“雇募洋弁,教习火器”。
此番奕欣与洋人谈判,他亦是核心随员之一。
青庭组建新军,贤丰首选主将,便是他。
萧云骧继续往下看,除了崇厚,连奕欣的岳父、同样拥护洋务的直隶总督桂良,也在新军挂了“帮办新军”职务,负责后勤。
看来贤丰虽迫于舆情,罢黜恭亲王,却全盘采纳其建议,新军人财大权,尽入洋务派之手。
李竹青继续道:“这支新军,贤丰亲赐名‘威远新锐营’,驻地塘沽新河兵营,专司拱卫京津。”
“为避人耳目,免涉八旗改制,对外由桂良以直隶总督名义,编练‘防海口新式练勇’为名。”
“该军装备清一色恩菲尔德针发枪,共计三千五百支。另有12磅拿破仑炮二十门,6磅炮十门。”
赖汶光追问:“仲卿,可知其兵源?”
李竹青答得干脆:“多从瞒洲八旗子弟中挑选,目下正在招募、组建。”
萧云骧心中冷笑,接口问道:“那么,清妖采购的其余武器,发往何处了?”
李竹青回道:“其余的则被打散分配。僧格林庆那里拿走了三千支,李绍荃的淮军分得两千支。剩下的零散发往各军。”
“大王在南阳遭遇的,便是袁甲三动用自己的关系,搞到了五百支步枪,外加三门炮。”
萧云骧关切问道:“关中易棠那边呢?他们为何不发往战况最紧的江南、江北大营?”
李竹青解释:“据我们掌握,关中方向的清妖未获新枪。清妖的江北大营,前月被石达凯部击破,扬州城已为天国所据。”
“当下江北大营主将胜保,正龟缩于扬州城北百里外的高邮城,收拾残兵,妄图反扑。”
“而江南大营的粮道,已被大平军切断,北王韦昌徽正猛攻常州府。清妖即便想运新式武器进江南大营,此刻也绝无可能。”
“况且新武器投入,士卒需操练,江南大营眼下,根本不具备此等条件。”
萧云骧点头:“确是如此。”
李竹青接着汇报更紧迫的军情:“带嘤和弗兰西的军舰,已在沪城集结。估计不久,便会驶入长江,向我西王府施压。”
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他们的军舰本就在华夏沿海聚集,原是要与青庭开战。不料青庭骤然服软,这兵锋,便直冲我们而来了。”
李竹青的话语,如同在暖意融融的议事厅内,骤然刮起一阵寒流。
一股无形的、铁与血的战争气息,瞬间弥漫开来,压得炭火的暖意,都凝滞了几分。
喜欢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