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5年12月5日,暮色四合,寒风凛冽。
萧云骧一行人自裕州赶往江城,此刻抵达樊城暂歇。
青庭与洋人签订密约的细则,已由知情人泄露,举国哗然。
西王府新一期报纸的头版头条,便是一篇字字如刀的文章,将青庭的无耻行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樊城官驿规模颇大,足容数百人马。
因未显露身份,驿馆老板只当他们是普通路过的西军马队,未予特别优待。
萧云骧与幕僚赵烈文等人,寻了一处僻静院落落脚。
赶了几天路,众人皆感疲累。草草用过晚饭,洗漱完毕,便各自安顿。
萧、赵二人所居的上房位于驿馆二楼东端。
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陈年木料、劣质炭火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北地的寒气,在深冬时节尤为凛冽,它顽强地透过厚砖墙与窗棂缝隙钻入室内,与屋子中央火盆里,那几块挣扎燃烧的粗炭,争夺着方寸之地的暖意。
房间宽敞,陈设却粗陋,仅以满足过客最基本的歇宿需求。
靠北墙支着一张榆木大炕,炕面铺着半旧的芦席,上面又加了一层厚实的靛蓝粗布褥子,算是驿馆里难得的“优待”。
炕头叠放着两床半新不旧的棉被,浆洗得有些发硬。
一张笨重的四方炕桌置于炕中,桌面油渍斑驳,边缘磨损得露出了木头本色。却是将大炕分开,正好容萧、赵二人各自歇息。
炕下地面铺着大块青砖,砖缝间积着经年的尘土。
临窗处,一张掉漆严重的柏木书案,案面坑洼不平,一角残留着不知何年泼洒的墨迹。
案上仅有一只粗陶笔洗,盛着浑浊冷水,旁边随意搁着两支秃笔和一方磨得几乎平了的劣质石砚。
案后是一张同样老旧的高背官帽椅,椅背雕花早已模糊不清。
唯一的照明,是案头一只厚重的锡制烛台。粗大的白蜡烛插在烛钎上,烛泪层层堆叠,凝固如山。
此刻,橘黄色的火苗,正随着门缝窗隙钻入的冷风不安摇曳,在斑驳的墙壁,和低矮的天花板上投下巨大晃动的影子。
将屋内仅有的几件家具轮廓,拉扯得扭曲变形,更添几分深冬驿舍的孤寂萧索。
房间西南角,黄铜火盆里,几块粗炭半死不活地燃着,发出轻微噼啪声,有限的暖意,只勉强驱散近旁一小圈寒气。
火盆旁地上,散乱放着他们简单的行囊,和裹着油布的武器,随身携带的书籍文书等。
墙壁灰扑扑的,几处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草筋泥。
糊窗的桑皮纸早已发黄变脆,几处破损被同样发黄的纸片潦草糊住,风一过,便发出细微呜咽。
萧云骧刚脱下沾满泥尘的外氅,只着一身西军棉袍。
他正将炕上驿馆的棉被挪开,仔细铺上自身携带的被褥。火盆微弱的光,映着他俊朗的侧脸。
长途跋涉的疲惫刻在眉宇间,但烛光映照下的那双眼睛,却显得颇为放松。
赵烈文蹲在火盆边,小心地用火钳拨弄炭块,试图让那点可怜的热力再旺盛些。跳跃的火光将他文静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
寒意无处不在,即使穿着厚棉衣,也能感受到丝丝冰凉正从脚底、从四面八方悄然渗透。但相比于前几日的野外扎营露宿,已是好了许多,大家都心满意足了。
萧云骧稍作整理,便在火盆边坐下,借着摇曳烛光,阅读起赵烈文上街买来的那份报纸。
只见头版头条上写道:
---
讨逆檄文:斥青庭卖国密约,并告天下同胞书
呜呼!自西风东渐,妖氛日炽,今有青庭伪朝,竟于庙堂之上,与洋夷私定密约,裂我疆土,鬻我国权!
凡我华夏儿女,九州同胞,岂能忍此剜心之痛?
今特昭告天下,明其罪状,呼号同志!
一、割地租界,主权尽丧,此乃断华夏之脊梁!
彼条款所列:津门、登州、青岛、台湾、泉州、琼州……万里海疆要隘,拱手资敌!更许洋船溯大江直入腹心,此无异于开门揖盗!
九龙膏腴之地,竟以“租借”之名,行割让之实,视疆土如私产!租界之内,竟行彼国之法,中国官吏不得过问——此非国中之国耶?
主权扫地,纲纪沦亡,华夏山河,竟成洋人之俎肉!
二、开门揖盗,毒流天下,此乃绝万民之生路!
所谓“值百抽五”,薄如蝉翼之关税,焉能护我百姓工商?洋货如潮涌至,土货立成齑粉!千万机杼将歇,亿兆生民何依?
更可恨者,Y片之毒必借机横行!白银滔滔外流,膏血尽为枯竭——此非竭泽而渔,欲使我九州黎庶,血脉枯干耶?
三、独夫民贼,认贼作父,此乃悖天命而弃苍生!
紫禁城中所谓“天子”,早非天下之主!其心可诛:“量中华之物力,结强贼之欢心!”
此獠眼中,岂有半分四海生民?
但知割地赔款以买苟安,献媚外寇以剿义师!唯借洋枪屠戮同胞,以保一家一姓之私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此独夫民贼,实乃举国之公敌!彼有何面目,妄称代表四万万生灵?
四、天下为公,共和新天,唯我西军砥柱中流!
当此危局,我西王府承天命,顺人心,据南国以擎天柱!
所行者:裂土均田,以安耕夫;兴办新学新厂,以启民智、振工业;自铸坚船利炮,以御外侮!
更立“天下为公”之宏规,行“人人平等”之大义——此乃扫除千年之阴霾,开万世之太平!
五、赤心报国,共扶大义,复我华夏朗朗乾坤!
今正告寰宇:凡此丧权辱国之密约,签于刀俎之下,行于威逼之中,我四万万中华儿女誓不认承!
无论何时何地,此等辱国害民之契,皆属非法无效!
我西王府所统山河,绝无此类蛇蝎之约容身之地!必当尽废之,尽雪之!
四海贤良,各族同胞!
当知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狂澜既倒,需众志可挽!与其坐视山河破碎,何不奋起,共卫中华之主权与尊严?
无论士农工商,凡有热血者,皆可投身于新政之下!
共持平等之炬,同铸共和之鼎!以民智民力,抗外侮而清内奸;以公平正义,复我华夏于世界之巅!
今时危矣!
然志士奋起,正其时也! 檄文飞传,愿共勖哉!
西王府 昭告天下
公元1855年11月
---
此文后附有详录,尽列青庭与列强签署之条款细则。
房间内,烛火摇曳跳动。
萧云骧读罢全文,眼中精光闪烁,啧啧赞叹:“论政策洞悉与表述精准,李仲卿、彭先生皆能为此文。然这般悲愤慷慨、激扬澎湃之文风,却非二人所长。”
“莫非我离江城这段时日,府中又得俊才?”
他习惯性地摸着下巴上,近期蓄起的短髯,揣测着执笔之人。
赵烈文闻言,嘻嘻一笑,语气笃定:“大王,此篇文章,先析青庭条款之毒,再陈其害,后明我西王府立场,条理分明,字字如刀,直刺要害。”
“此等文风,非濮钰濮卓如莫属。”
萧云骧面露出欣慰之色:“此番我不在江城,他们能及时作出此等反应,甚好,甚好。”
此时火盆中木炭已燃旺,赵烈文解开外袍,凑近烘烤上面的水汽。
“方才属下去街上采买报纸,见城中大小茶馆,说书人、读报者皆在宣讲此事。百姓闻之,满城哗然,无不唾骂青庭卖国!”
“看得出来,军情局已经发动舆论战了。”
萧云骧脸上的笑意却淡了下去。
他踱至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沉吟道:“青庭所为,皆以保住他爱新觉罗的江山为念。若只论此,瞒青此番,实是下了一步妙棋。”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尤其贤丰,此举既暂缓了西洋诸国的兵锋,引来外援,又顺势打压了奕欣,堪称一石二鸟,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然而,”他话锋一转,带着冷峭,“他们独独算漏了民心之怒。”
“这也难怪,在其眼中,这天下是他爱新觉罗家的天下,而百姓历来只是贡献毛皮和血肉的羊群。”
“服从为顺民,不服即叛贼,何曾将百姓之思、万民之愤真正放在心上?”
他回转身,烛光映亮他坚定的面容,“但于我西王府,正可借此树起抵御外侮、振兴华夏之大纛,天下志士,必闻风来投!”
赵烈文深以为然,连连颔首。
但他思忖片刻,眉宇间浮起一丝忧虑:“大王所言极是。只是……如此一来,西洋列强的压力,怕是要尽数转嫁到我西王府头上了。”
“当下他们必以已得青庭所签长江内河航道权为由,遣军舰挑衅,迫我承认并履行那些卖国条约。”
萧云骧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此乃必然。料想不久,洋人的炮舰,便要寻上门来了。”
继而语气慨然,“所以,我等必须尽快赶回江城,早做绸缪。”
他眼中战意燃烧,语气决然:
“他们既然想要战,那就战!”
喜欢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萧云骧一行人自裕州赶往江城,此刻抵达樊城暂歇。
青庭与洋人签订密约的细则,已由知情人泄露,举国哗然。
西王府新一期报纸的头版头条,便是一篇字字如刀的文章,将青庭的无耻行径,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樊城官驿规模颇大,足容数百人马。
因未显露身份,驿馆老板只当他们是普通路过的西军马队,未予特别优待。
萧云骧与幕僚赵烈文等人,寻了一处僻静院落落脚。
赶了几天路,众人皆感疲累。草草用过晚饭,洗漱完毕,便各自安顿。
萧、赵二人所居的上房位于驿馆二楼东端。
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陈年木料、劣质炭火和淡淡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北地的寒气,在深冬时节尤为凛冽,它顽强地透过厚砖墙与窗棂缝隙钻入室内,与屋子中央火盆里,那几块挣扎燃烧的粗炭,争夺着方寸之地的暖意。
房间宽敞,陈设却粗陋,仅以满足过客最基本的歇宿需求。
靠北墙支着一张榆木大炕,炕面铺着半旧的芦席,上面又加了一层厚实的靛蓝粗布褥子,算是驿馆里难得的“优待”。
炕头叠放着两床半新不旧的棉被,浆洗得有些发硬。
一张笨重的四方炕桌置于炕中,桌面油渍斑驳,边缘磨损得露出了木头本色。却是将大炕分开,正好容萧、赵二人各自歇息。
炕下地面铺着大块青砖,砖缝间积着经年的尘土。
临窗处,一张掉漆严重的柏木书案,案面坑洼不平,一角残留着不知何年泼洒的墨迹。
案上仅有一只粗陶笔洗,盛着浑浊冷水,旁边随意搁着两支秃笔和一方磨得几乎平了的劣质石砚。
案后是一张同样老旧的高背官帽椅,椅背雕花早已模糊不清。
唯一的照明,是案头一只厚重的锡制烛台。粗大的白蜡烛插在烛钎上,烛泪层层堆叠,凝固如山。
此刻,橘黄色的火苗,正随着门缝窗隙钻入的冷风不安摇曳,在斑驳的墙壁,和低矮的天花板上投下巨大晃动的影子。
将屋内仅有的几件家具轮廓,拉扯得扭曲变形,更添几分深冬驿舍的孤寂萧索。
房间西南角,黄铜火盆里,几块粗炭半死不活地燃着,发出轻微噼啪声,有限的暖意,只勉强驱散近旁一小圈寒气。
火盆旁地上,散乱放着他们简单的行囊,和裹着油布的武器,随身携带的书籍文书等。
墙壁灰扑扑的,几处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草筋泥。
糊窗的桑皮纸早已发黄变脆,几处破损被同样发黄的纸片潦草糊住,风一过,便发出细微呜咽。
萧云骧刚脱下沾满泥尘的外氅,只着一身西军棉袍。
他正将炕上驿馆的棉被挪开,仔细铺上自身携带的被褥。火盆微弱的光,映着他俊朗的侧脸。
长途跋涉的疲惫刻在眉宇间,但烛光映照下的那双眼睛,却显得颇为放松。
赵烈文蹲在火盆边,小心地用火钳拨弄炭块,试图让那点可怜的热力再旺盛些。跳跃的火光将他文静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
寒意无处不在,即使穿着厚棉衣,也能感受到丝丝冰凉正从脚底、从四面八方悄然渗透。但相比于前几日的野外扎营露宿,已是好了许多,大家都心满意足了。
萧云骧稍作整理,便在火盆边坐下,借着摇曳烛光,阅读起赵烈文上街买来的那份报纸。
只见头版头条上写道:
---
讨逆檄文:斥青庭卖国密约,并告天下同胞书
呜呼!自西风东渐,妖氛日炽,今有青庭伪朝,竟于庙堂之上,与洋夷私定密约,裂我疆土,鬻我国权!
凡我华夏儿女,九州同胞,岂能忍此剜心之痛?
今特昭告天下,明其罪状,呼号同志!
一、割地租界,主权尽丧,此乃断华夏之脊梁!
彼条款所列:津门、登州、青岛、台湾、泉州、琼州……万里海疆要隘,拱手资敌!更许洋船溯大江直入腹心,此无异于开门揖盗!
九龙膏腴之地,竟以“租借”之名,行割让之实,视疆土如私产!租界之内,竟行彼国之法,中国官吏不得过问——此非国中之国耶?
主权扫地,纲纪沦亡,华夏山河,竟成洋人之俎肉!
二、开门揖盗,毒流天下,此乃绝万民之生路!
所谓“值百抽五”,薄如蝉翼之关税,焉能护我百姓工商?洋货如潮涌至,土货立成齑粉!千万机杼将歇,亿兆生民何依?
更可恨者,Y片之毒必借机横行!白银滔滔外流,膏血尽为枯竭——此非竭泽而渔,欲使我九州黎庶,血脉枯干耶?
三、独夫民贼,认贼作父,此乃悖天命而弃苍生!
紫禁城中所谓“天子”,早非天下之主!其心可诛:“量中华之物力,结强贼之欢心!”
此獠眼中,岂有半分四海生民?
但知割地赔款以买苟安,献媚外寇以剿义师!唯借洋枪屠戮同胞,以保一家一姓之私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此独夫民贼,实乃举国之公敌!彼有何面目,妄称代表四万万生灵?
四、天下为公,共和新天,唯我西军砥柱中流!
当此危局,我西王府承天命,顺人心,据南国以擎天柱!
所行者:裂土均田,以安耕夫;兴办新学新厂,以启民智、振工业;自铸坚船利炮,以御外侮!
更立“天下为公”之宏规,行“人人平等”之大义——此乃扫除千年之阴霾,开万世之太平!
五、赤心报国,共扶大义,复我华夏朗朗乾坤!
今正告寰宇:凡此丧权辱国之密约,签于刀俎之下,行于威逼之中,我四万万中华儿女誓不认承!
无论何时何地,此等辱国害民之契,皆属非法无效!
我西王府所统山河,绝无此类蛇蝎之约容身之地!必当尽废之,尽雪之!
四海贤良,各族同胞!
当知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狂澜既倒,需众志可挽!与其坐视山河破碎,何不奋起,共卫中华之主权与尊严?
无论士农工商,凡有热血者,皆可投身于新政之下!
共持平等之炬,同铸共和之鼎!以民智民力,抗外侮而清内奸;以公平正义,复我华夏于世界之巅!
今时危矣!
然志士奋起,正其时也! 檄文飞传,愿共勖哉!
西王府 昭告天下
公元1855年11月
---
此文后附有详录,尽列青庭与列强签署之条款细则。
房间内,烛火摇曳跳动。
萧云骧读罢全文,眼中精光闪烁,啧啧赞叹:“论政策洞悉与表述精准,李仲卿、彭先生皆能为此文。然这般悲愤慷慨、激扬澎湃之文风,却非二人所长。”
“莫非我离江城这段时日,府中又得俊才?”
他习惯性地摸着下巴上,近期蓄起的短髯,揣测着执笔之人。
赵烈文闻言,嘻嘻一笑,语气笃定:“大王,此篇文章,先析青庭条款之毒,再陈其害,后明我西王府立场,条理分明,字字如刀,直刺要害。”
“此等文风,非濮钰濮卓如莫属。”
萧云骧面露出欣慰之色:“此番我不在江城,他们能及时作出此等反应,甚好,甚好。”
此时火盆中木炭已燃旺,赵烈文解开外袍,凑近烘烤上面的水汽。
“方才属下去街上采买报纸,见城中大小茶馆,说书人、读报者皆在宣讲此事。百姓闻之,满城哗然,无不唾骂青庭卖国!”
“看得出来,军情局已经发动舆论战了。”
萧云骧脸上的笑意却淡了下去。
他踱至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沉吟道:“青庭所为,皆以保住他爱新觉罗的江山为念。若只论此,瞒青此番,实是下了一步妙棋。”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尤其贤丰,此举既暂缓了西洋诸国的兵锋,引来外援,又顺势打压了奕欣,堪称一石二鸟,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然而,”他话锋一转,带着冷峭,“他们独独算漏了民心之怒。”
“这也难怪,在其眼中,这天下是他爱新觉罗家的天下,而百姓历来只是贡献毛皮和血肉的羊群。”
“服从为顺民,不服即叛贼,何曾将百姓之思、万民之愤真正放在心上?”
他回转身,烛光映亮他坚定的面容,“但于我西王府,正可借此树起抵御外侮、振兴华夏之大纛,天下志士,必闻风来投!”
赵烈文深以为然,连连颔首。
但他思忖片刻,眉宇间浮起一丝忧虑:“大王所言极是。只是……如此一来,西洋列强的压力,怕是要尽数转嫁到我西王府头上了。”
“当下他们必以已得青庭所签长江内河航道权为由,遣军舰挑衅,迫我承认并履行那些卖国条约。”
萧云骧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此乃必然。料想不久,洋人的炮舰,便要寻上门来了。”
继而语气慨然,“所以,我等必须尽快赶回江城,早做绸缪。”
他眼中战意燃烧,语气决然:
“他们既然想要战,那就战!”
喜欢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