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整,石井村绿色工坊的水泥路上扬起细碎的尘土。
省生态环境厅巡查组的黑色车队鱼贯驶入,领头那辆考斯特的车门刚打开,周维就踩着白手套扶了扶金丝眼镜,黑西装裤脚沾了点晨露,却仍挺得笔直。
他怀里抱着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像抱着份判决书。
徐承铭跟在他半步之后,藏青衬衫的袖扣在晨光里闪了闪——那是白砚舟上个月送的翡翠扣,说是“谈设备合同的见面礼”。
他望着工坊外挤成一圈的村民,嘴角极轻地扬了扬:昨天夜里刚让人往排污口上游倒了半车洗煤水,量不大,刚好能让COD值擦着90的临界线蹦跶。
“都往后退!”周维的声音像块冷铁,扫过人群时停在沈小舟身上。
这姑娘攥着《环保运行日志》的手在抖,封皮上还沾着小孩的草莓果酱印——是今早帮村小送点心时蹭的。
她咬着唇上前两步,日志角被捏得发皱:“周组长,我们的运行记录都——”
“排污许可证呢?”周维没看她,指尖敲了敲检测仪的金属外壳。
人群里响起抽气声。
沈小舟的脸瞬间白了——许可证确实还在走流程,区里的章卡了快半个月,她昨天蹲在市行政审批局门口等到下班,才拿到个“再等等”的答复。
“在这儿。”
苏绾的红裙从人群侧方晃过来,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她踩着细高跟,鞋跟在水泥地上敲出清脆的响,右手举着三份文件:“省工信厅绿色工坊试点批复、青阳区人大关于民生优先的会议纪要、省法学会出具的合规评估书。”她把文件摊在周维面前,指甲盖涂着酒红色,“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8条,上级部门已批复的试点项目,下级不得以‘无证’为由强制关停。”
周维的白手套翻页时发出沙沙声。
徐承铭的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省法学会”那行字——那是他上个月找关系压下的评估,怎么突然冒出来了?
他余光瞥见林昭站在工坊门口,衬衫第二颗纽扣松着,像是故意显得随意,可眼神正锁着自己,像根扎进肉里的针。
“跟我去排污口。”周维合上文件,检测仪在他掌心投下阴影。
十点十九分的阳光正毒,排污口的水泥渠泛着白光。
技术人员刚把采样管插进去,检测仪就“滴”地响了声——89/L,红色数字刺得徐承铭眼皮直跳。
他立刻拔高声音:“超标!依法应立即停产!”
“等等。”
老周从人群里挤出来,蓝布工装洗得发白,胸前口袋插着三支钢笔。
他举起个铁盒子似的东西,上面缠着胶布:“我退休前在省环科院干了三十年技术员,这台检测仪至少三个月没校准过。”他指了指采样管,“而且按标准流程,采样前要静置30分钟,刚才那管子插进去就拔,扰动了底泥。”
人群里有村民小声喊:“老周头当年查过咱们村的地下水污染,准得很!”
周维的白手套捏紧了检测仪。
老周蹲在渠边,动作利落地拆了检测仪的后盖,露出里面偏位的传感器:“看,弹簧片都锈了。”他又重新插好采样管,从裤兜摸出块秒表:“现在开始计时,30分钟。”
林昭盯着渠水荡开的涟漪,系统提示音在耳膜上震动。
阮棠的投影浮在他眼前,旗袍上的兰花暗纹随着她的话轻颤:“政策推演生成三套方案:一、据理力争程序违规;二、转移矛盾至徐承铭私利;三、不争对错,只呈事实。”
他望着沈小舟悄悄抹掉眼角的泪,望着陆明鸢从工坊二楼探出头,手机壳上的太阳贴纸被晒得发亮。
“选第三套。”他低声说,喉结动了动——像当年在拆迁户家门口,他蹲下来捡药瓶时,老太太攥着他手腕说“小同志,我们信你”的感觉。
30分钟后,检测仪的数字跳到76。
周维的白手套蹭过鼻尖,那里沁出薄汗:“重测。”
中午十二点零三分,工坊会议室的投影仪亮起时,墙上的灰尘都在跳舞。
顾轻语举着摄像机退到墙角,镜头里,《石井村的呼吸》四个大字慢慢展开——那是她熬了三个通宵剪的片子,凌晨四点在村小拍孩子们朗读“读书改变命运”时,有个小丫头把鼻涕蹭在了她镜头上。
画面里,王婶的豆腐坊冒起热气,李大爷的竹编筐堆成小山,村小的破课桌换成了新的,最末尾,二十多个孩子挤在黑板前,用蜡笔歪歪扭扭地写:“谢谢林叔叔,谢谢陆姐姐。”
“停。”周维按下暂停键,屏幕上定格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门牙缺了颗,笑得露出牙龈。
他喉咙动了动:“处理成本谁承担?”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陆明鸢抱着文件夹走进来,高跟鞋踩得地板咚咚响。
她把合同拍在桌上,封皮是明远集团的烫金logo:“我们全额承担五年运维费用,开放供应链采购通道。”她弯腰时,金丝眼镜滑到鼻尖,“如果环保必须用民生换,那这环保,不配叫文明。”
徐承铭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看见林昭在桌下用拇指摩挲陶胚上的“太阳”,突然想起上周在洗浴中心,白砚舟拍着他肩膀说:“老徐,这工坊要是关了,设备采购的油水,咱们五五开。”
下午三点十七分,巡查组评议会的门没关严。
林昭站在走廊里,听见周维的声音闷声闷响:“程序有瑕疵,但实质合规。民生效益显着,建议纳入柔性执法试点。”
“可设备商合同还没签!”徐承铭的声音拔高了,“这不符合——”
“我是来查排放的,不是来查你和白砚舟的‘合作项目’。”周维的语气像块冰,“省纪委今早给我递了份录音,说有人收了设备商的好处费。”
林昭的指尖在墙上轻轻一叩。
他知道苏绾昨晚在律所翻监控,知道顾轻语的相机拍过徐承铭进白砚舟别墅的画面,知道陆明鸢的财务报表里多了笔“匿名捐赠”——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周维合上笔记本时,在“处理意见”栏写了个“留”字。
村民的欢呼声像炸开的爆竹,从村口一直炸到工坊。
林昭却盯着徐承铭——他站在墙角接电话,背挺得笔直,可手指把手机按得发白。
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后腰别着的文件角,“协进会·云州分支”几个字刺得林昭眼睛发疼。
傍晚六点四十分,村口老槐树下的泥地还带着热气。
顾轻语蹲在地上,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孩子们在新黑板上画太阳,红的、黄的、金的,把黑板涂得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柳知远蹲在她旁边,袖口沾着粉笔灰:“他们终于敢笑了。”
林昭站在两步外,系统提示音轻得像片羽毛:“危机反制预案解除,政治信用点 10,‘民生韧性模型’升级为‘可持续共生体’。”
“但有人不想看到共生。”阮棠的投影突然出现,旗袍上的玉簪闪着幽蓝的光,“徐承铭的通话记录显示,他联系了云州西郊的废弃加油站。”
林昭望着徐承铭的车消失在村道尽头,车尾扬起的尘土里,那抹“协进会”的文件角还在晃。
他摸出陶胚,指腹对着“太阳”按下,压出个和早上一样的指印。
夜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旗杆上的太阳旗猎猎作响,像在说:“等着吧。”
清晨五点四十四分,云州西郊废弃加油站的铁皮门被风刮得哐当响。
门后阴影里,有个穿黑夹克的人摸出打火机,火苗映亮他手里的文件——正是徐承铭昨晚塞进后座的“协进会·云州分支”档案。
“林昭?”他对着手机嗤笑一声,火苗舔上文件边缘,“我倒要看看,你的太阳,能不能照进这黑屋子。”
省生态环境厅巡查组的黑色车队鱼贯驶入,领头那辆考斯特的车门刚打开,周维就踩着白手套扶了扶金丝眼镜,黑西装裤脚沾了点晨露,却仍挺得笔直。
他怀里抱着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像抱着份判决书。
徐承铭跟在他半步之后,藏青衬衫的袖扣在晨光里闪了闪——那是白砚舟上个月送的翡翠扣,说是“谈设备合同的见面礼”。
他望着工坊外挤成一圈的村民,嘴角极轻地扬了扬:昨天夜里刚让人往排污口上游倒了半车洗煤水,量不大,刚好能让COD值擦着90的临界线蹦跶。
“都往后退!”周维的声音像块冷铁,扫过人群时停在沈小舟身上。
这姑娘攥着《环保运行日志》的手在抖,封皮上还沾着小孩的草莓果酱印——是今早帮村小送点心时蹭的。
她咬着唇上前两步,日志角被捏得发皱:“周组长,我们的运行记录都——”
“排污许可证呢?”周维没看她,指尖敲了敲检测仪的金属外壳。
人群里响起抽气声。
沈小舟的脸瞬间白了——许可证确实还在走流程,区里的章卡了快半个月,她昨天蹲在市行政审批局门口等到下班,才拿到个“再等等”的答复。
“在这儿。”
苏绾的红裙从人群侧方晃过来,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她踩着细高跟,鞋跟在水泥地上敲出清脆的响,右手举着三份文件:“省工信厅绿色工坊试点批复、青阳区人大关于民生优先的会议纪要、省法学会出具的合规评估书。”她把文件摊在周维面前,指甲盖涂着酒红色,“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8条,上级部门已批复的试点项目,下级不得以‘无证’为由强制关停。”
周维的白手套翻页时发出沙沙声。
徐承铭的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省法学会”那行字——那是他上个月找关系压下的评估,怎么突然冒出来了?
他余光瞥见林昭站在工坊门口,衬衫第二颗纽扣松着,像是故意显得随意,可眼神正锁着自己,像根扎进肉里的针。
“跟我去排污口。”周维合上文件,检测仪在他掌心投下阴影。
十点十九分的阳光正毒,排污口的水泥渠泛着白光。
技术人员刚把采样管插进去,检测仪就“滴”地响了声——89/L,红色数字刺得徐承铭眼皮直跳。
他立刻拔高声音:“超标!依法应立即停产!”
“等等。”
老周从人群里挤出来,蓝布工装洗得发白,胸前口袋插着三支钢笔。
他举起个铁盒子似的东西,上面缠着胶布:“我退休前在省环科院干了三十年技术员,这台检测仪至少三个月没校准过。”他指了指采样管,“而且按标准流程,采样前要静置30分钟,刚才那管子插进去就拔,扰动了底泥。”
人群里有村民小声喊:“老周头当年查过咱们村的地下水污染,准得很!”
周维的白手套捏紧了检测仪。
老周蹲在渠边,动作利落地拆了检测仪的后盖,露出里面偏位的传感器:“看,弹簧片都锈了。”他又重新插好采样管,从裤兜摸出块秒表:“现在开始计时,30分钟。”
林昭盯着渠水荡开的涟漪,系统提示音在耳膜上震动。
阮棠的投影浮在他眼前,旗袍上的兰花暗纹随着她的话轻颤:“政策推演生成三套方案:一、据理力争程序违规;二、转移矛盾至徐承铭私利;三、不争对错,只呈事实。”
他望着沈小舟悄悄抹掉眼角的泪,望着陆明鸢从工坊二楼探出头,手机壳上的太阳贴纸被晒得发亮。
“选第三套。”他低声说,喉结动了动——像当年在拆迁户家门口,他蹲下来捡药瓶时,老太太攥着他手腕说“小同志,我们信你”的感觉。
30分钟后,检测仪的数字跳到76。
周维的白手套蹭过鼻尖,那里沁出薄汗:“重测。”
中午十二点零三分,工坊会议室的投影仪亮起时,墙上的灰尘都在跳舞。
顾轻语举着摄像机退到墙角,镜头里,《石井村的呼吸》四个大字慢慢展开——那是她熬了三个通宵剪的片子,凌晨四点在村小拍孩子们朗读“读书改变命运”时,有个小丫头把鼻涕蹭在了她镜头上。
画面里,王婶的豆腐坊冒起热气,李大爷的竹编筐堆成小山,村小的破课桌换成了新的,最末尾,二十多个孩子挤在黑板前,用蜡笔歪歪扭扭地写:“谢谢林叔叔,谢谢陆姐姐。”
“停。”周维按下暂停键,屏幕上定格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门牙缺了颗,笑得露出牙龈。
他喉咙动了动:“处理成本谁承担?”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陆明鸢抱着文件夹走进来,高跟鞋踩得地板咚咚响。
她把合同拍在桌上,封皮是明远集团的烫金logo:“我们全额承担五年运维费用,开放供应链采购通道。”她弯腰时,金丝眼镜滑到鼻尖,“如果环保必须用民生换,那这环保,不配叫文明。”
徐承铭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看见林昭在桌下用拇指摩挲陶胚上的“太阳”,突然想起上周在洗浴中心,白砚舟拍着他肩膀说:“老徐,这工坊要是关了,设备采购的油水,咱们五五开。”
下午三点十七分,巡查组评议会的门没关严。
林昭站在走廊里,听见周维的声音闷声闷响:“程序有瑕疵,但实质合规。民生效益显着,建议纳入柔性执法试点。”
“可设备商合同还没签!”徐承铭的声音拔高了,“这不符合——”
“我是来查排放的,不是来查你和白砚舟的‘合作项目’。”周维的语气像块冰,“省纪委今早给我递了份录音,说有人收了设备商的好处费。”
林昭的指尖在墙上轻轻一叩。
他知道苏绾昨晚在律所翻监控,知道顾轻语的相机拍过徐承铭进白砚舟别墅的画面,知道陆明鸢的财务报表里多了笔“匿名捐赠”——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周维合上笔记本时,在“处理意见”栏写了个“留”字。
村民的欢呼声像炸开的爆竹,从村口一直炸到工坊。
林昭却盯着徐承铭——他站在墙角接电话,背挺得笔直,可手指把手机按得发白。
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后腰别着的文件角,“协进会·云州分支”几个字刺得林昭眼睛发疼。
傍晚六点四十分,村口老槐树下的泥地还带着热气。
顾轻语蹲在地上,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孩子们在新黑板上画太阳,红的、黄的、金的,把黑板涂得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柳知远蹲在她旁边,袖口沾着粉笔灰:“他们终于敢笑了。”
林昭站在两步外,系统提示音轻得像片羽毛:“危机反制预案解除,政治信用点 10,‘民生韧性模型’升级为‘可持续共生体’。”
“但有人不想看到共生。”阮棠的投影突然出现,旗袍上的玉簪闪着幽蓝的光,“徐承铭的通话记录显示,他联系了云州西郊的废弃加油站。”
林昭望着徐承铭的车消失在村道尽头,车尾扬起的尘土里,那抹“协进会”的文件角还在晃。
他摸出陶胚,指腹对着“太阳”按下,压出个和早上一样的指印。
夜风掀起他的西装下摆,旗杆上的太阳旗猎猎作响,像在说:“等着吧。”
清晨五点四十四分,云州西郊废弃加油站的铁皮门被风刮得哐当响。
门后阴影里,有个穿黑夹克的人摸出打火机,火苗映亮他手里的文件——正是徐承铭昨晚塞进后座的“协进会·云州分支”档案。
“林昭?”他对着手机嗤笑一声,火苗舔上文件边缘,“我倒要看看,你的太阳,能不能照进这黑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