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监委信访接待大厅外的梧桐叶上还凝着晨露,白砚舟站在台阶下,指节因攥着档案袋而泛白。
他昨夜只眯了两小时,父亲蹲在田埂烧秸秆的画面反复在脑海里滚——那年他刚考上大学,父亲蹲在冒烟的秸秆堆前咳嗽,烟呛得他睁不开眼,却固执地说:“不烧不行,虫卵过不了冬,来年庄稼要遭殃。”此刻他望着信访大厅的红色国徽,突然懂了:真正的环保不该是某些人敛财的幌子,就像秸秆焚烧不该成为碾碎农民活路的借口。
“白总。”
低哑的女声从身侧传来。
苏绾裹着墨色风衣,领口别着枚碎钻胸针,在晨光里闪得人眼晕。
她递来一杯热咖啡,杯壁的温度透过档案袋渗进白砚舟掌心:“我在这儿等了半小时,你比预约时间早到了十七分钟。”
白砚舟喉结动了动,指尖的抖从档案袋传到杯身,褐色液体在杯口晃出细浪:“苏律师...我是不是疯了?”
“疯的是那些把环保设备当摇钱树的人。”苏绾指尖敲了敲他手里的档案袋,“你父亲烧秸秆是为了土地喘气,他们呢?用‘环保’二字卡死小企业,再把高价设备卖给政府——这是要土地断气。”她抬下巴指了指信访大厅的专用信箱,“投进去,你父亲的烟就没白呛。”
白砚舟深吸一口气,晨雾钻进鼻腔,带着冷冽的青草味。
他走向信箱时,鞋跟磕在台阶上发出脆响,像在敲碎某种枷锁。
档案袋滑进投递口的瞬间,视网膜突然闪过淡蓝色提示框——是林昭的系统在扫描。
阮棠的声音混着电子音钻进他耳骨:“道德焦虑峰值回落至12%,行为决断力 90%。”
“第一个裂痕,出现了。”阮棠的投影在林昭办公室的玻璃幕墙上淡去时,他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实时定位。
白砚舟的手机信号从省纪委大院消失的同时,系统弹出新提示:“证据链初步成型度73%。”他抓起外套往外走,路过茶水间时,沈清欢端着保温杯迎上来,杯口飘着枸杞香:“要去律所?”
“苏绾那边该有进展了。”林昭接过杯子抿了口,温热的甜顺着喉咙滑进胃里,“你帮我盯着白砚舟的家属,让社区网格员以‘冬季防火宣传’名义多走动。”
沈清欢点头,指尖在手机备忘录上快速划动:“已经安排了,他母亲每周三的广场舞队加派了两个便衣,说是街道办新招的志愿者。”她忽然抬头,目光穿过林昭肩头落在墙上的云州地图上,“徐承铭今天上午要去开发区调研,您猜他会不会听见风声?”
“他听见的不是风声。”林昭望着地图上被红笔圈住的“协进会”三个字,“是裂缝里漏进来的光。”
上午十点零三分的天楚律所数据室拉着遮光帘,苏绾戴着乳胶手套的手悬在键盘上方,像在弹奏某种精密的乐器。
白砚舟提供的合同原件通过加密程序逐页投影在墙上,三份“技术推荐函”上的“徐承铭”签名笔锋凌厉,采购金额栏的数字让她挑眉——4800万,足够在云州黄金地段买半栋写字楼。
“绿源环保科技...”她敲了敲投影里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在外省某间民宿,股东是俩七十岁的农村老人,这种空壳公司我一年能碰二十个。”当最后一页合同展开时,她的瞳孔缩了缩——附注栏里一行手写小楷:“按协进会指导价执行”,字迹与徐承铭在市政会议纪要上的签名如出一辙。
苏绾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股权穿透图,激光笔在投影仪上划出红色线条:“看这儿,绿源的最终受益人通过六家离岸公司,连到了前住建局副局长周正雄的女婿名下。”她突然笑出声,笑声在空旷的数据室里撞出回音:“周正雄去年退休时还在做‘廉洁楷模’报告,现在倒成了分红通道的守门人。”
系统提示音在她耳边响起时,她正将证据链整理成《设备腐败三阶模型》。
“可兑换‘省级专项审计介入’权限,代价30政治信用点。”苏绾指尖悬在“确认兑换”键上,想起林昭昨夜在办公室说的话:“我们要的不是抓一两条鱼,是掀翻整个鱼塘。”她按下回车,屏幕闪过一道蓝光,像把淬了毒的刀。
中午十二点四十七分的云州日报社编辑部飘着速溶咖啡的焦糊味,顾轻语盯着剪辑软件里的时间轴,鼠标在“私人会所”镜头上顿了顿。
画面里,徐承铭举着红酒杯与几个穿西装的男人碰杯,背景音是他含混的醉话:“环保不是目的...是手段,懂吗?”她调出另一段素材——石井村的孩子们举着用彩纸做的太阳旗,在拆迁废墟上喊“要上学”。
“咔”的一声,她将两段素材硬切,画外音用了自己的声音:“当孩子们的太阳旗遇上某些人的红酒杯,环保到底是保护谁的呼吸?”视频导出完成时,手机在桌上震动,匿名短信的提示音像根细针。
她点开,“别碰协进会,你父亲还在医保系统”几个字刺得眼睛发疼。
顾轻语盯着短信看了足有半分钟,突然笑出声。
她掏出相机,对着屏幕“咔嚓”拍了张照,转手转发给林昭和苏绾的微信:“他们怕了,说明打中了。”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抓起外套往外走,经过主编办公室时敲了敲门:“我去省医院给我爸送换洗衣物,下午的会请假。”
下午三点十九分的市发改委临时会议室拉着百叶窗,林昭面前摊开的资金流向图被投影仪照得发亮。
沈清欢坐在他右侧,笔记本电脑上是刚拟好的公函草稿;沈小舟的视频窗口里,镇工商联的人举着十家作坊主的联名信,墨迹还没干透。
“白砚舟是钥匙,但不能让他当弃子。”林昭指尖点在白砚舟的名字上,“系统推演的方案三,‘证人保护性曝光’——让他以‘行业专家’身份加入区人大的环保合规调研组。”他抬头看向沈清欢,“公函里要强调‘公开调研、透明监督’,徐承铭就算想灭口,也得先过人大代表这关。”
沈清欢快速修改着文档:“调研组名单我加了三个退休老领导,都是当年和您父亲共过事的,他们的公信力能当保护伞。”
“工商联那边呢?”林昭转向视频里的沈小舟。
“十家作坊主联名申请‘技术帮扶’的材料已经递到区政府,”沈小舟晃了晃手里的文件,“我让他们在申请里特意提了白砚舟的环保设备建议,现在他不是‘污点证人’,是‘改革见证人’。”
林昭靠回椅背,望着墙上的云州地图,红笔圈住的“协进会”三个字在投影下泛着血光。
系统突然震动,阮棠的声音带着少见的紧绷:“检测到高危清除指令,来源加密基站,位置锁定中...是‘清道夫’预案。”
他猛地直起身,抓起手机拨通苏绾的号码:“白砚舟现在在哪儿?”
“刚从省纪委出来,说要回公司取份材料。”苏绾的声音里有键盘敲击声,“怎么了?”
“让他立刻去市委招待所,用‘调研座谈’的名义,我让沈清欢马上发公函。”林昭的指节抵着额头,“徐承铭要杀人灭口。”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雨丝斜斜地织在玻璃上,像张正在收紧的网。
林昭望着雨幕里渐次亮起的路灯,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青阳区人大会议室预约成功,时间:明日清晨七点五十八分。”他摸出父亲遗留的老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掉出张剪报——“青年干部当有破局之志”,墨迹在雨雾里晕开,像团即将燎原的火。
他昨夜只眯了两小时,父亲蹲在田埂烧秸秆的画面反复在脑海里滚——那年他刚考上大学,父亲蹲在冒烟的秸秆堆前咳嗽,烟呛得他睁不开眼,却固执地说:“不烧不行,虫卵过不了冬,来年庄稼要遭殃。”此刻他望着信访大厅的红色国徽,突然懂了:真正的环保不该是某些人敛财的幌子,就像秸秆焚烧不该成为碾碎农民活路的借口。
“白总。”
低哑的女声从身侧传来。
苏绾裹着墨色风衣,领口别着枚碎钻胸针,在晨光里闪得人眼晕。
她递来一杯热咖啡,杯壁的温度透过档案袋渗进白砚舟掌心:“我在这儿等了半小时,你比预约时间早到了十七分钟。”
白砚舟喉结动了动,指尖的抖从档案袋传到杯身,褐色液体在杯口晃出细浪:“苏律师...我是不是疯了?”
“疯的是那些把环保设备当摇钱树的人。”苏绾指尖敲了敲他手里的档案袋,“你父亲烧秸秆是为了土地喘气,他们呢?用‘环保’二字卡死小企业,再把高价设备卖给政府——这是要土地断气。”她抬下巴指了指信访大厅的专用信箱,“投进去,你父亲的烟就没白呛。”
白砚舟深吸一口气,晨雾钻进鼻腔,带着冷冽的青草味。
他走向信箱时,鞋跟磕在台阶上发出脆响,像在敲碎某种枷锁。
档案袋滑进投递口的瞬间,视网膜突然闪过淡蓝色提示框——是林昭的系统在扫描。
阮棠的声音混着电子音钻进他耳骨:“道德焦虑峰值回落至12%,行为决断力 90%。”
“第一个裂痕,出现了。”阮棠的投影在林昭办公室的玻璃幕墙上淡去时,他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实时定位。
白砚舟的手机信号从省纪委大院消失的同时,系统弹出新提示:“证据链初步成型度73%。”他抓起外套往外走,路过茶水间时,沈清欢端着保温杯迎上来,杯口飘着枸杞香:“要去律所?”
“苏绾那边该有进展了。”林昭接过杯子抿了口,温热的甜顺着喉咙滑进胃里,“你帮我盯着白砚舟的家属,让社区网格员以‘冬季防火宣传’名义多走动。”
沈清欢点头,指尖在手机备忘录上快速划动:“已经安排了,他母亲每周三的广场舞队加派了两个便衣,说是街道办新招的志愿者。”她忽然抬头,目光穿过林昭肩头落在墙上的云州地图上,“徐承铭今天上午要去开发区调研,您猜他会不会听见风声?”
“他听见的不是风声。”林昭望着地图上被红笔圈住的“协进会”三个字,“是裂缝里漏进来的光。”
上午十点零三分的天楚律所数据室拉着遮光帘,苏绾戴着乳胶手套的手悬在键盘上方,像在弹奏某种精密的乐器。
白砚舟提供的合同原件通过加密程序逐页投影在墙上,三份“技术推荐函”上的“徐承铭”签名笔锋凌厉,采购金额栏的数字让她挑眉——4800万,足够在云州黄金地段买半栋写字楼。
“绿源环保科技...”她敲了敲投影里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在外省某间民宿,股东是俩七十岁的农村老人,这种空壳公司我一年能碰二十个。”当最后一页合同展开时,她的瞳孔缩了缩——附注栏里一行手写小楷:“按协进会指导价执行”,字迹与徐承铭在市政会议纪要上的签名如出一辙。
苏绾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股权穿透图,激光笔在投影仪上划出红色线条:“看这儿,绿源的最终受益人通过六家离岸公司,连到了前住建局副局长周正雄的女婿名下。”她突然笑出声,笑声在空旷的数据室里撞出回音:“周正雄去年退休时还在做‘廉洁楷模’报告,现在倒成了分红通道的守门人。”
系统提示音在她耳边响起时,她正将证据链整理成《设备腐败三阶模型》。
“可兑换‘省级专项审计介入’权限,代价30政治信用点。”苏绾指尖悬在“确认兑换”键上,想起林昭昨夜在办公室说的话:“我们要的不是抓一两条鱼,是掀翻整个鱼塘。”她按下回车,屏幕闪过一道蓝光,像把淬了毒的刀。
中午十二点四十七分的云州日报社编辑部飘着速溶咖啡的焦糊味,顾轻语盯着剪辑软件里的时间轴,鼠标在“私人会所”镜头上顿了顿。
画面里,徐承铭举着红酒杯与几个穿西装的男人碰杯,背景音是他含混的醉话:“环保不是目的...是手段,懂吗?”她调出另一段素材——石井村的孩子们举着用彩纸做的太阳旗,在拆迁废墟上喊“要上学”。
“咔”的一声,她将两段素材硬切,画外音用了自己的声音:“当孩子们的太阳旗遇上某些人的红酒杯,环保到底是保护谁的呼吸?”视频导出完成时,手机在桌上震动,匿名短信的提示音像根细针。
她点开,“别碰协进会,你父亲还在医保系统”几个字刺得眼睛发疼。
顾轻语盯着短信看了足有半分钟,突然笑出声。
她掏出相机,对着屏幕“咔嚓”拍了张照,转手转发给林昭和苏绾的微信:“他们怕了,说明打中了。”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抓起外套往外走,经过主编办公室时敲了敲门:“我去省医院给我爸送换洗衣物,下午的会请假。”
下午三点十九分的市发改委临时会议室拉着百叶窗,林昭面前摊开的资金流向图被投影仪照得发亮。
沈清欢坐在他右侧,笔记本电脑上是刚拟好的公函草稿;沈小舟的视频窗口里,镇工商联的人举着十家作坊主的联名信,墨迹还没干透。
“白砚舟是钥匙,但不能让他当弃子。”林昭指尖点在白砚舟的名字上,“系统推演的方案三,‘证人保护性曝光’——让他以‘行业专家’身份加入区人大的环保合规调研组。”他抬头看向沈清欢,“公函里要强调‘公开调研、透明监督’,徐承铭就算想灭口,也得先过人大代表这关。”
沈清欢快速修改着文档:“调研组名单我加了三个退休老领导,都是当年和您父亲共过事的,他们的公信力能当保护伞。”
“工商联那边呢?”林昭转向视频里的沈小舟。
“十家作坊主联名申请‘技术帮扶’的材料已经递到区政府,”沈小舟晃了晃手里的文件,“我让他们在申请里特意提了白砚舟的环保设备建议,现在他不是‘污点证人’,是‘改革见证人’。”
林昭靠回椅背,望着墙上的云州地图,红笔圈住的“协进会”三个字在投影下泛着血光。
系统突然震动,阮棠的声音带着少见的紧绷:“检测到高危清除指令,来源加密基站,位置锁定中...是‘清道夫’预案。”
他猛地直起身,抓起手机拨通苏绾的号码:“白砚舟现在在哪儿?”
“刚从省纪委出来,说要回公司取份材料。”苏绾的声音里有键盘敲击声,“怎么了?”
“让他立刻去市委招待所,用‘调研座谈’的名义,我让沈清欢马上发公函。”林昭的指节抵着额头,“徐承铭要杀人灭口。”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雨丝斜斜地织在玻璃上,像张正在收紧的网。
林昭望着雨幕里渐次亮起的路灯,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青阳区人大会议室预约成功,时间:明日清晨七点五十八分。”他摸出父亲遗留的老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掉出张剪报——“青年干部当有破局之志”,墨迹在雨雾里晕开,像团即将燎原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