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将闵荣的话听进了心里,暗自思忖起来。
的确,瑾妃娘娘似乎已有好些时日未曾来过福宁殿了。这两日倒是破天荒的,连平日并不常往御前凑的顺妃,都遣了身边的晓蝶姑娘来送过两回点心。反观瑾妃和纯贵妃身边的几位则都没来过,他都有两三日没和绿柳姑娘说过话了......
在这后宫之中,等级森严,人心更是微妙。上至御前侍奉的宫女内侍,下至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杂役,乃至以卫英为首的御前侍卫,对于常伴圣驾左右的众位嫔妃,心底都免不了有一番观察与比较。
哪位娘娘近来得宠,又是因何缘由得宠;哪位娘娘家世显赫,为人是谦和温婉,还是行事骄纵、不好相与;哪位娘娘出手大方,待下最为宽厚体恤,赏赐从不吝啬;又有哪位娘娘愚钝短视,蠢不可及,见着了最好悄然绕道,以免无端惹上是非......
人人心里都揣着一杆无形的秤,默默衡量着利弊,这在见惯风云变幻的宫墙之内,几乎是心照不宣的生存之道。
而在内侍省监(御前大总管)景明心中的那杆秤上,首当其冲、分量最重的,无疑是瑾妃。这是无论如何都得罪不起,甚至需要在不逾越规矩的前提下,隐隐为其行些方便的主儿。无他,景明自八岁净身入宫便被拨到当时还是皇子的皇上身边伺候,近二十年来,他看得分明,除了已故的庆大小姐,唯有瑾妃在皇上心中占据着最重的份量,无人能及。况且,瑾妃还诞下了皇长子。
另外一位需得小心周全的,便是纯贵妃。
缘由也简单得很——贵妃娘娘给的实在太多了,且这份“大方”往往给得恰到好处,令人无法拒绝,又倍感体面。
再其次,便是顺妃。
这三位娘娘,是必须时时维系着,无论明里暗里都绝不能怠慢得罪的。
至于皇后娘娘……
起码到了眼下皇上心神不宁的时刻,就连素来周全的闵荣,心底都绝不会生出半分要去仁明殿请皇后过来的念头。其中的微妙,不言自明。
见景明意动,闵荣便顺势道:“奴婢这就去灵粹宫请瑾妃娘娘。”
结果,下一刻,一柄雪白的拂尘已轻巧地拦在了她身前。
“皇上眼下离不得可靠之人,姑姑且留在福宁殿仔细守着皇上。” 景明整了整衣袍,“至于灵粹宫.....咱家亲自去。”
闵荣:“......”
什么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这便是了。
御前尚仪的名头虽听着光鲜,但到底比不得内侍省监,景明才是正儿八经的内廷高阶官首。
......
灵粹宫,粹玉堂。
孟姝此刻正闲适地倚在窗边的软榻上翻看一本书卷,是她托云夫人寻来的西南风俗地志。书中囿于官修体例,自然不会明目张胆地记述巫蛊之道,却也详尽收录了诸多光怪陆离的民间传闻与地方轶事。
她读得颇为入神,试图从字里行间捕捉一丝半缕可能与当前局面相关的蛛丝马迹。
绿柳与夏儿则并肩坐在一旁的绣墩上,轻声笑语,合力分拣五色丝线。
冬瓜圆润的小胖手捏着针线,笨拙的绣一方帕子,花瓣还没绣出半个,指尖倒已被扎了好几下,此时正蹙着眉头对着手指头吹气。
景明由董明引着进入殿内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这般场景。
真真是岁月静好,令人心绪都不自觉地平和下来。
主子和善,底下的几个大宫女也都神情放松、眉眼生动,全无半分在其他宫苑常见的拘谨畏缩之态。一旁的黄花梨木矮几上,随意放着几盏乳茶并两三碟精巧点心,氤氲着淡淡甜香,更添几分家常暖意。
景明都有些羡慕董明这小子了,说句大不敬的心里话,便是与其对调,似乎也未尝不可......
绿柳见状忙给冬瓜、夏儿几人递了个眼色,她们立刻悄无声息地敛衽退下。
“神思不属?”
孟姝将手中书卷轻轻搁在榻几上,抬眸看向景明。
景明低低叹了叹,近前半步,深深俯身禀道:“娘娘,奴婢也不敢瞒您,皇上近来......确有些异样。奴婢请何医正瞧过,从脉相上来看一切如常,只是...只是圣躬似乎格外容易倦怠,精神总是不济。”
这话愈发印证孟姝心中猜测,她顿了顿,问道:“景内官寸步不离地伺候皇上,可曾察觉这般情形是从何时开始的?”
景明小心的觑了觑孟姝的神色,字斟句酌地答道:“约莫是中秋后,起初并不明显,龙体只是略显疲态。似乎是从几位宝林晋为美人后,这情形便日渐显了出来......”
话说到此,景明心中骤然一沉,一个模糊却骇人的念头骤然划过脑海。莫非,问题竟是出在新承恩泽的杨、叶两位美人身上?
皇上并非纵情声色、毫无节制之人,他越是深想,便越是心惊肉跳。
他再度深深俯首,声音里难掩焦灼:“娘娘,今日在太极殿上,朝臣奏对,皇上竟也屡屡心神恍惚,奴婢万不敢惊动皇后与太后娘娘,思来想去,唯有恳请娘娘您亲自去一趟福宁殿。”
孟姝点到即止,侧首吩咐绿柳:“去小厨房,让冬瓜炖一盏安神汤。”
吩咐完,她方对景明温言道:“景内官且先回去,本宫随后便到。”
绿柳引着景明走到殿外,她招手轻声唤来夏儿,低声吩咐了几句,随后便亲自送景明往灵粹宫外行去。
“景内官,奴婢常随娘娘去仁明殿请安。听闻皇上这几日都宿在穆嫔娘娘和两位美人宫里?”绿柳状似闲话。皇上召哪位嫔妃侍寝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她这般问起,倒也不算打探隐秘。
景明支支吾吾,心下以为是瑾妃娘娘对此事有所不快,忙斟酌着解释:“穆嫔娘娘近日病了一场,皇上这是以表体恤,因此才去过几回,并非专宠。”
送至灵粹宫门外,绿柳停下脚步,附和道:“是了,皇后娘娘也是极为体恤,不仅对穆嫔娘娘多有抚慰,对新晋的杨、叶两位美人也格外照应,连着赏赐了两回,宫里的嫔妃们说起此事,都十分艳羡。”
听话听音,景明顿时愣住了。
待回到福宁殿,他便招手唤来心腹内侍,“去查一查,皇后娘娘近日往穆嫔与杨、叶两位美人宫里送了何种赏赐,衣饰倒罢了,若是香粉之流,偷偷带来些交予何医正查验。切记,绝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的确,瑾妃娘娘似乎已有好些时日未曾来过福宁殿了。这两日倒是破天荒的,连平日并不常往御前凑的顺妃,都遣了身边的晓蝶姑娘来送过两回点心。反观瑾妃和纯贵妃身边的几位则都没来过,他都有两三日没和绿柳姑娘说过话了......
在这后宫之中,等级森严,人心更是微妙。上至御前侍奉的宫女内侍,下至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杂役,乃至以卫英为首的御前侍卫,对于常伴圣驾左右的众位嫔妃,心底都免不了有一番观察与比较。
哪位娘娘近来得宠,又是因何缘由得宠;哪位娘娘家世显赫,为人是谦和温婉,还是行事骄纵、不好相与;哪位娘娘出手大方,待下最为宽厚体恤,赏赐从不吝啬;又有哪位娘娘愚钝短视,蠢不可及,见着了最好悄然绕道,以免无端惹上是非......
人人心里都揣着一杆无形的秤,默默衡量着利弊,这在见惯风云变幻的宫墙之内,几乎是心照不宣的生存之道。
而在内侍省监(御前大总管)景明心中的那杆秤上,首当其冲、分量最重的,无疑是瑾妃。这是无论如何都得罪不起,甚至需要在不逾越规矩的前提下,隐隐为其行些方便的主儿。无他,景明自八岁净身入宫便被拨到当时还是皇子的皇上身边伺候,近二十年来,他看得分明,除了已故的庆大小姐,唯有瑾妃在皇上心中占据着最重的份量,无人能及。况且,瑾妃还诞下了皇长子。
另外一位需得小心周全的,便是纯贵妃。
缘由也简单得很——贵妃娘娘给的实在太多了,且这份“大方”往往给得恰到好处,令人无法拒绝,又倍感体面。
再其次,便是顺妃。
这三位娘娘,是必须时时维系着,无论明里暗里都绝不能怠慢得罪的。
至于皇后娘娘……
起码到了眼下皇上心神不宁的时刻,就连素来周全的闵荣,心底都绝不会生出半分要去仁明殿请皇后过来的念头。其中的微妙,不言自明。
见景明意动,闵荣便顺势道:“奴婢这就去灵粹宫请瑾妃娘娘。”
结果,下一刻,一柄雪白的拂尘已轻巧地拦在了她身前。
“皇上眼下离不得可靠之人,姑姑且留在福宁殿仔细守着皇上。” 景明整了整衣袍,“至于灵粹宫.....咱家亲自去。”
闵荣:“......”
什么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这便是了。
御前尚仪的名头虽听着光鲜,但到底比不得内侍省监,景明才是正儿八经的内廷高阶官首。
......
灵粹宫,粹玉堂。
孟姝此刻正闲适地倚在窗边的软榻上翻看一本书卷,是她托云夫人寻来的西南风俗地志。书中囿于官修体例,自然不会明目张胆地记述巫蛊之道,却也详尽收录了诸多光怪陆离的民间传闻与地方轶事。
她读得颇为入神,试图从字里行间捕捉一丝半缕可能与当前局面相关的蛛丝马迹。
绿柳与夏儿则并肩坐在一旁的绣墩上,轻声笑语,合力分拣五色丝线。
冬瓜圆润的小胖手捏着针线,笨拙的绣一方帕子,花瓣还没绣出半个,指尖倒已被扎了好几下,此时正蹙着眉头对着手指头吹气。
景明由董明引着进入殿内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这般场景。
真真是岁月静好,令人心绪都不自觉地平和下来。
主子和善,底下的几个大宫女也都神情放松、眉眼生动,全无半分在其他宫苑常见的拘谨畏缩之态。一旁的黄花梨木矮几上,随意放着几盏乳茶并两三碟精巧点心,氤氲着淡淡甜香,更添几分家常暖意。
景明都有些羡慕董明这小子了,说句大不敬的心里话,便是与其对调,似乎也未尝不可......
绿柳见状忙给冬瓜、夏儿几人递了个眼色,她们立刻悄无声息地敛衽退下。
“神思不属?”
孟姝将手中书卷轻轻搁在榻几上,抬眸看向景明。
景明低低叹了叹,近前半步,深深俯身禀道:“娘娘,奴婢也不敢瞒您,皇上近来......确有些异样。奴婢请何医正瞧过,从脉相上来看一切如常,只是...只是圣躬似乎格外容易倦怠,精神总是不济。”
这话愈发印证孟姝心中猜测,她顿了顿,问道:“景内官寸步不离地伺候皇上,可曾察觉这般情形是从何时开始的?”
景明小心的觑了觑孟姝的神色,字斟句酌地答道:“约莫是中秋后,起初并不明显,龙体只是略显疲态。似乎是从几位宝林晋为美人后,这情形便日渐显了出来......”
话说到此,景明心中骤然一沉,一个模糊却骇人的念头骤然划过脑海。莫非,问题竟是出在新承恩泽的杨、叶两位美人身上?
皇上并非纵情声色、毫无节制之人,他越是深想,便越是心惊肉跳。
他再度深深俯首,声音里难掩焦灼:“娘娘,今日在太极殿上,朝臣奏对,皇上竟也屡屡心神恍惚,奴婢万不敢惊动皇后与太后娘娘,思来想去,唯有恳请娘娘您亲自去一趟福宁殿。”
孟姝点到即止,侧首吩咐绿柳:“去小厨房,让冬瓜炖一盏安神汤。”
吩咐完,她方对景明温言道:“景内官且先回去,本宫随后便到。”
绿柳引着景明走到殿外,她招手轻声唤来夏儿,低声吩咐了几句,随后便亲自送景明往灵粹宫外行去。
“景内官,奴婢常随娘娘去仁明殿请安。听闻皇上这几日都宿在穆嫔娘娘和两位美人宫里?”绿柳状似闲话。皇上召哪位嫔妃侍寝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她这般问起,倒也不算打探隐秘。
景明支支吾吾,心下以为是瑾妃娘娘对此事有所不快,忙斟酌着解释:“穆嫔娘娘近日病了一场,皇上这是以表体恤,因此才去过几回,并非专宠。”
送至灵粹宫门外,绿柳停下脚步,附和道:“是了,皇后娘娘也是极为体恤,不仅对穆嫔娘娘多有抚慰,对新晋的杨、叶两位美人也格外照应,连着赏赐了两回,宫里的嫔妃们说起此事,都十分艳羡。”
听话听音,景明顿时愣住了。
待回到福宁殿,他便招手唤来心腹内侍,“去查一查,皇后娘娘近日往穆嫔与杨、叶两位美人宫里送了何种赏赐,衣饰倒罢了,若是香粉之流,偷偷带来些交予何医正查验。切记,绝不可走漏半点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