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焰心瓷-《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邛崃山下有个地方叫火井镇,自古就有一桩奇事——地底会冒出能点燃的火。当地人管这叫“神火”,用它煮盐熬卤,日子倒也过得去。镇上最有名的,要数火井旁那位烧窑的怪匠,姓陈,人称“陈窑头”。

  这陈窑头五十来岁,孤身一人住在窑场里,整天对着窑火喃喃自语,像是跟火说话。他烧窑不用柴火,偏要接上竹管,引那地底的神火来烧瓷。大家都说这人古怪,可谁也不敢小瞧他的手艺——他烧出的瓷器,釉色里竟有流动的火焰纹路,阳光下一照,真似有火苗在瓷器中游走,人称“焰心瓷”。

  这焰心瓷可不是寻常物件,薄如纸、声如磬,最奇的是那釉色,深红中泛金,细看之下,里面的纹路竟如活火般流转。有人出价百两银子求一只茶盏,陈窑头却摇摇头,说这瓷器有灵性,不是有钱就能请走的。

  这一年春天,成都府来了个姓赵的富商,听闻焰心瓷的名声,特地赶来火井镇。赵富商坐着八抬大轿,带着十来个家丁,径直来到陈窑头的窑场。

  “陈师傅,久仰大名!”赵富商拱手笑道,“我愿出千两白银,买下你这焰心瓷的烧制秘方。”

  陈窑头正蹲在地上摆弄泥坯,头也不抬:“这技艺不卖。”

  赵富商笑容不减:“那我包下你所有的焰心瓷,有多少要多少,价钱随你开。”

  “焰心瓷随缘而出,不包不卖。”陈窑头依旧冷淡。

  赵富商碰了一鼻子灰,却不死心,他在镇上住了下来,日日去窑场转悠,暗中观察陈窑头如何烧窑。可看来看去,只见陈窑头引神火入窑,七日七夜守候在窑旁,时而添料,时而观火,并无特别之处。

  奇怪的是,别人用同样的神火,烧出的瓷器却平平无奇。唯独陈窑头烧的,才有那火焰纹路。

  镇上有个后生叫小石头,父母早亡,陈窑头见他可怜,收他在窑场帮工,做些杂活。小石头机灵勤快,渐渐得了陈窑头的喜欢。

  “师父,这焰心瓷为什么这么难烧啊?”一日,小石头忍不住问道。

  陈窑头望着窑火,目光深远:“孩子,这火井的神火,性子烈得很,寻常泥坯入窑即化。要驯服它,需得懂得火的脾气。”

  “那釉料里的火焰纹路是怎么来的?”

  陈窑头神秘一笑:“那是火魂入瓷,可遇不可求。”

  赵富商暗中观察数月,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买通镇上的里长,要以官府的名义征用陈窑头的窑场。

  “陈师傅,这是衙门的文书,你这窑场地皮被征用了。”里长带着衙役,来到窑场宣读文书。

  赵富商站在一旁,假惺惺道:“陈师傅若肯合作,窑场还可保留。”

  陈窑头冷笑一声:“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得到焰心瓷的秘方?”

  当夜,陈窑头将小石头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一本发黄的册子。

  “这是我毕生烧窑的心得,你收好。焰心瓷的秘方,不在书上,在心里。”陈窑头语重心长,“记住,火有魂,瓷有心。神火刚烈,需以柔克刚。我在釉料中加了火井特有的红土,又以特殊手法控制火候,才让火焰纹路留在瓷上。”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还有一事,”陈窑头压低声音,“明日我要开最后一窑,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不许靠近,但一定要守在外面,看完全过程。这关系到焰心瓷的真正秘密。”

  第二天清晨,陈窑头开始装窑。奇怪的是,他不仅放了瓷器,还搬了许多平日收集的奇异矿石和草药进去。

  赵富商闻讯赶来,以为陈窑头终于要大批烧制焰心瓷,心中暗喜。

  窑火点燃,神火通过竹管涌入窑内,发出隆隆声响。陈窑头站在窑口,忽然转身对众人道:“今日我要让焰心瓷的魂灵现世,有缘者得见!”

  说罢,他竟一步踏入窑中,反手关闭了窑门。

  “师父!”小石头惊呼,想起前夜的嘱咐,强忍悲痛守在原地。

  窑内传来阵阵异响,似有龙吟凤鸣。窑身的温度越来越高,整个窑场被一种奇异的光芒笼罩。突然,窑顶冲起一道红光,直上云霄,久久不散。

  待窑温冷却,众人打开窑门,惊见窑内景象:数十件焰心瓷熠熠生辉,釉色中的火焰纹路竟如活物般流转。最奇的是,正中央一件三尺高的花瓶,通体透明,内中仿佛封存了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而陈窑头,已不见踪影。

  赵富商见状,知是神迹,不敢再强求垄断,只请走几件瓷器,余下的留给小石头。

  小石头继承了窑场,虽烧不出师父那般灵动的焰心瓷,却也成了有名的窑工。他常对徒弟们说:“师父不是死了,他是化为了火魂,永远守护着这门技艺。”

  那件神秘的花瓶,被小石头供奉在窑场旁的小庙中,每逢雨夜,瓶中便会发出微弱的光芒,如师父仍在守望。

  焰心瓷从此成为绝响,而火井镇的神火,依旧熊熊燃烧,仿佛在诉说着那个与火共舞的怪匠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