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宋朝-《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最近这几天,朱媺娖和李丽质这两个丫头又开始互坑了,张彦只能处于中立。

  上午陪朱媺娖看英叔,下午陪李丽质打游戏,至于中午,休息。

  “夫君,你说历史上为什么只有灭佛却没有灭道的呢?”

  张彦指了指李丽质:“谁告诉你没有灭道的?”

  朱媺娖也一脸复杂:“丽质啊,你又该喝鱼头汤了。”

  李丽质不解:“我又咋了?”

  “丽质,佛教传入华夏后经历过四次系统性毁灭。”

  李丽质愣了一下:“不就两次吗?”

  “唐之后又来了两次,这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时期,北周武帝时期,唐武宗时期,周世宗时期。”

  “也可以说是三武一宗灭佛。”

  李丽质一脸懵:“啊?大唐也灭过?”

  “对,丽质,你要明白为什么灭佛。”

  “北魏时期,北方佛教的规模已经形成了,所以太武帝果断剿灭。”

  “北周时期,佛教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一千两百万人的北周因为灭佛清理出来的僧人就有三百万。”

  “唐武宗之所以灭佛,那是因为唐朝不到三十万僧人却占了数千万顷的田地,而且还推行高利贷。”

  “周世宗时期,因为战乱,不少百姓把念想寄托在佛的身上。”

  “就这么说吧,佛教的高速发展主要集中在社会的稳定期。”

  “在比较和平的时期,一些人会以佛的名义兼并土地,垄断人口,甚至是控制意识形态。”

  “所以古代朝廷灭佛主要是针对僧人的免税免徭役等特权。”

  “朝廷因为灭佛,可以收获巨大的财富,并且把人口重新收归朝廷管辖。”

  “而且还可以打击以宗教名义做掩护的高利贷等非法行业。”

  “所以佛教兴盛,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不灭它灭谁?”

  李丽质好奇:“道教呢?”

  张彦笑了笑:“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李丽质一脸懵:“不是,这不是黄巾起义吗?”

  “对啊,这是黄巾起义,但你别忘了张角是谁。”

  “呃。”李丽质恍然大悟:“好吧,我把他忘了。”

  “这还没完,历史上的道教徒可没少搞事,比如徐凤,孙恩,这属于五斗米教,也就是正一道。”

  “道教和佛教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佛教只喜欢在太平时期安心发大财。”

  “但道教就不同了,那是一个武德爆棚的宗教,太平时期习武强身,到了乱世,那就是一个集军事管理,武器制造,战地救护,出殡超度的恐怖组织。”

  李丽质挠了挠头:“是不是有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这还没完,道教徒很多都是哲学家和思想家。”

  “什么阴阳八卦奇门遁甲,玩的贼六。”

  李丽质想了想:“和平时期的道教应该没事吧。”

  “呵呵,是吗?”张彦看了看李丽质:“丽质啊,你问问那些吃丹药,一吃一个不吱声的皇帝们。”

  “行吧,我不想说这个。”

  “讲真的,佛教最多影响朝廷挣钱,但道教要是狠起来,那是真敢掀桌子,而且道士还不讲武德。”

  李丽质不解:“怎么说?”

  “道士有一个持剑礼,在行礼时,道士会趁机戳你脚面。”

  李丽质一头问号:“不是,这不是我印象中的世外高人的形象。”

  “是与不是,这都是事实,总之道教虽然是华夏本土宗教,但却是历代王朝明里暗里打压的对象,这道教,有反是真敢造。”

  李丽质无语:“我真服了。”

  李丽质看了看天幕,正好看到了宋朝:“对了夫君,赵构挺能过的啊,为啥在五十六岁就禅位了?”

  “还能是因为什么,无非就是没脸了呗,而且没有子嗣,就这么简单,不过赵构本来是赵光义这一脉的,他一绝嗣,宋太宗这一脉也就断了。”

  李丽质表示不理解:“可是他为什么那么怂呢?难道是追随国号?”

  “其实吧,年轻时期的赵构也没那么怂,靖康元年的时候宋朝要和金国议和,只不过没定下来派谁。”

  “最后还是赵构主动请缨去的金国,只不过赵构没有硬多长时间。”

  “赵构本人并没有进金军大营,而是直接去了河北。”

  “他可真行。”

  “也就是这一年的十一月,金军南下,直接把北宋首都汴梁拿下了,把北宋皇族和大臣一起打包了。”

  “这个皇帝一但被抓,就等于作废了,作为唯一在逃的皇族,赵构就名正言顺的登基了。”

  “也正是因为赵构登基了,他就成了金国的第一通缉目标。”

  李丽质呵呵一笑:“他也是够可以的了。”

  “所以后来,金军进攻的方向就是赵构逃窜的方向,也是从这里开始,那个敢请缨去金国和谈的赵构不见了。”

  “换来的是一个闻金落泪的怯懦皇帝。”

  “你想想当时的赵构害怕到什么程度,当时的主战派的李纲和宗泽等大臣是主张反击的。”

  “赵构肯定不能明目张胆的反对,虽然赵构同意了,但是他本人直接跑到了扬州。”

  “宗泽曾经请赵构去洛阳督战,赵构死活不去,这也是宗泽含恨而终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从赵构登基的时候开始,他就希望议和了,只不过当时的金国势如破竹,谁愿意和他议和啊。”

  “这也是赵构迫不得已启用岳飞这些人。”

  李丽质撇了撇嘴:“哦,原来是因为议和才打的?也是够丢人的了,亲戚都被人家绑架走了,他还不硬气起来。”

  “谁说不是呢,直到金国打不动了,这才考虑议和的事,只不过没谈好,所以金军继续打,只不过这次他们碰到了岳飞。”

  李丽质眨了眨眼:“这才是金军真心议和的原因吧。”

  张彦点头:“没错,被金军追捕很久的赵构以为可以享受太平了,就把岳飞招回来弄死了。”

  李丽质对此嗤之以鼻:“真没用,我感觉我上我也行。”

  “赵构也没好到哪里去,不到四十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被吓的不行了,也就绝嗣了。”

  “不过这次绍兴议和也没持续多久,主战派完颜亮弑君登基,之后大举南下,当时五十四岁的赵构彻底被吓傻了。”

  “上谕以欲散百官,浮海避敌。”

  “为了保命,江山社稷都不要了,当皇帝能怂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

  朱媺娖看了看朱由检:“父皇,你还是挺不错的。”

  朱由检呵呵一笑:“朕谢谢你,朕的小棉袄又回来了。”

  天地良心,朱媺娖这次真的没嘲讽,朱由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李丽质看向张彦:“宋朝大臣就不管管?”

  “能不管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硬气的人,御营宿卫使杨存中就直接怼赵构,最后是金国又爆发了内乱,完颜亮又撤回去了。”

  “金军走后,赵构时不时的哭。”

  李丽质更无语了:“他怎么好意思的?”

  “毕竟当了三十年皇帝,没干别的,就一味求和和跑路了,他的尊严和威严在大臣眼中还不如一坨。”

  李丽质呵呵一笑:“怪谁?他但凡硬气一点也不至于这样。”

  “差不多,如果金军再打过来,估计也没人会搭理赵构了,他但凡有一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就会拖后腿。”

  “当一个皇帝的威望彻底崩溃后,那他就不是皇帝了。”

  “最后迫于无奈赵构册封养子为皇太子,很快就退位当太上皇去了。”

  “不过这里倒是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宋朝的烛影斧声,赵匡胤怎么死的,没人说的清,但后来的北宋皇帝都是赵光义一脉的人。”

  “只不过靖康之变后,赵光义的后代被连根拔起了,赵构也想延续赵光义的香火,但事实证明,他就是不行。”

  “最后这个皇位又回来了赵匡胤这一脉。”

  李丽质看了看李渊:“赵构当太上皇之后就该消停了吧。”

  张彦呵呵一笑:“你想多了,当了太上皇的赵构也不消停,接手的宋孝宗确实有北伐收复故土的想法,但赵构死活不允许。”

  李丽质目瞪口呆:“干嘛啊这是?既然当了太上皇就好好当呗,就不能学学我大父?”

  李渊一头黑线:“丽质啊,你是不是不想让朕护着你了?”

  李丽质立马露出了狗腿子般的笑容:“大父,别在意,我就是举一个例子。”

  “注意一下。”

  李丽质撇了撇嘴:“夫君。”

  “不用意外,宋孝宗很憋屈,南宋也失去了北伐的机会,只能等着以后的蒙古铁骑。”

  李丽质回过神来:“夫君,宋朝不是有八十万禁军吗?金军南下时他们去哪了?”

  “还提什么八十万禁军啊,早就没了,京城的禁军在宋神宗时期就没剩下太多了,有十万就很不错了。”

  李丽质不理解:“都去哪了?”

  “内外相制,虚外实内,这是宋朝禁军的制度,这也是参考了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乱象实施的。”

  “宋朝时期,一部分禁军驻守在京城,一部分在地方。”

  “宋神宗时期,宋朝和西夏打了起来,所以京城的禁军有一部分去了西北。”

  “剩下的就是在京城和河北地区,毕竟当时的宋朝被辽国打怕了,河北自然是驻防的重点。”

  “但这河北的十几万禁军在宋真宗之后就没打过仗,这些军队基本成了兵痞。”

  “那些兵痞一点战斗力都没有,防了,但没有完全防。”

  “而且宋仁宗到宋哲宗时期,宋朝修了三次黄河,河北也被淹了三回,河北的宋军直接被大水冲走了。”

  李丽质更无奈了:“这是什么操作啊?古有水淹七军,宋有水淹己军?”

  “所以啊,宋军一部分驻扎全国,就看他们平乱的能力就知道,没用,一部分去了西北打仗,一部分在河北被冲走了。”

  “至于京城的宋军,嗯,文艺水平还是不错的。”

  李丽质一头问号:“文艺水平?军队不应该是看战斗力的吗?”

  “你说的没错,所以京城的宋军也没用,所以说真打起来,除了在西北和西夏对峙的宋军以外,其他的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真正能打仗的宋军也只有西北的那一支。”

  “金国也知道西北宋军的厉害,所以就派人去了西夏,愿意割地,要求就一个,那就是拖住西北的宋军。”

  “不让西北的宋军有回援的机会。”

  “这也就解释了金军南下时宋徽宗为什么着急禅位,因为宋徽宗知道这仗没办法打。”

  “再加上宋钦宗自己解散了来勤王的军队,这下就更没人抵抗金军了。”

  李丽质一脸懵:“不是,大敌当前,他为啥要解散军队啊?我这不懂军事的都知道这个时候不止不能解散军队,还要大肆赏赐军队,让军队士气更足。”

  “丽质啊,你可真问着我了,我怎么知道他为什么要解散军队啊,反正就是这两个人的猪脑子加上宋朝的烂摊子,把这两个人送到了东北。”

  李丽质更不理解了:“按理来说宋朝不缺钱啊,这个时候就算把国库掏空了,也要稳定军队啊。”

  “也许是太天真了吧,就像后世的圣母婊。”

  “哦。”李丽质恍然大悟:“别说,还真有后世圣母的感觉。”

  “停,不是圣母,是圣母婊,圣母和圣母婊有区别。”

  李丽质不理解:“有什么区别?”

  “很简单,圣母只是蠢,比如有人掉水里了,他会让其他人救,如果周边没人,他就自己下水。”

  “圣母婊不同,那就是严待人,宽待己,说白了就是道德绑架别人,但自己确实无懈可击。”

  “哦,明白了。”

  李丽质看了看小天幕:“后世有很多这种人啊。”

  “对,这种人特别讨人厌,有的时候我甚至想给他们几拳,不然心里不舒服。”

  李丽质笑了笑:“我也想,我让我阿耶找找,有没有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