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历代轮回-《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没错,华夏近现代的崛起完全就是一个奇迹,整个世界,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行。”

  “虽然以前苏维埃的国力崛起也很迅速,但那也是建立在资源上的,后期并没有转型,轻工业一直都是一个短板。”

  “华夏不同,一开始也是用基础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来的,但华夏就是胜在了转型。”

  “轻工业和重工业两头发展,没有短板,这也是美利坚有史以来第二个让他们认真的对手。”

  朱媺娖不理解了:“上一个是谁?”

  “苏维埃。”

  “啥?”朱媺娖更不理解了:“夫君,你不是说苏维埃有短板吗?”

  “对,但苏维埃有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苏维埃在二十世纪中叶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那个时候的苏维埃可以说是真正的老大哥,东欧平原,南美雨林,非洲大陆,甚至是亚洲,那是一呼百应。”

  “那个时候的苏维埃可以说是真正的灯塔,西方世界的福利制度也是为了应对苏维埃的威胁。”

  “不过好景不长,老大哥变成了红色沙俄,虽然那个时期的苏维埃军事实力处在巅峰,但世界上的人也看清了苏维埃,苏维埃已经不是可以信赖的老大哥了。”

  朱媺娖愣住了:“这么强的?那其他国家呢?”

  “不值一提,欧洲稀碎,只需要一次冲突,欧洲的发展就会被拦腰打断,至于倭国,一个殖民地有什么资格和美利坚对抗。”

  “也是。”朱媺娖翻了翻小天幕:“夫君,汉王朝是怎么没的?”

  “怎么说呢,其实华夏历代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都大差不差,说破大天就是没钱。”

  “导致王朝缺钱的原因也都差不多,最多就是形势不一样。”

  “就像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就是继承了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媺娖,你要明白,这军功爵不止是评价一个士兵功劳大小的标准,也是授予一个人拥有土地的限制。”

  “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八十六顷,少上造八十四顷,右更八十二顷,中更八十顷,左更七十八顷,右庶长七十六顷,左庶长七十四顷,五大夫廿五顷,公乘廿顷,公大夫九顷,官大夫七顷,大夫五顷,不更四顷,簪褭三顷,上造二顷,公士一顷半顷,公卒、士伍、庶人各一顷,司寇、隐官各五十亩。”

  “汉朝明文规定各个爵位最多拥有的土地,如果超过了就是经济有问题,可以理解为限制权贵财富的一种手段。”

  “不管你多强,你家里的田亩只能按照你的爵位大小来定。”

  朱媺娖眉头一皱:“后面肯定名存实亡了。”

  “差不多,不然也不会改朝换代,不管是什么制度,只要施行久了,那一定会被找到漏洞,被人钻空子。”

  “特别是一个王朝,如果一个王朝的政策做出了改变,那对于有爵位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西汉汉惠帝时期,朝廷没钱了,所以就把目光放到了民间,于是就开始卖官鬻爵,这也是第一次卖官鬻爵。”

  “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汉惠帝时期,有爵位的人可以免死,如果是百姓犯了死罪,那就可以花钱买爵位免死。”

  “汉文帝时期为了赈灾,干脆就不用爵位免死了,太复杂,直接对商人开放爵位买卖。”

  (惊不惊喜,这就是历代仁君的典范,汉文帝刘恒,所以在汉初,就有卖官鬻爵了,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有。)

  “随着拥有爵位的人多了,朝廷赚到的钱也变多了,这也意味着可以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也变多了。”

  “爵位的高低就代表拥有土地的数量,而且还可以避税。”

  朱媺娖眉头一皱:“怎么有大明士绅的感觉了?”

  “没错,这是一脉相承,这些人有了土地之后自然需要人耕种,所以大量人口就会被这些人纳入到自己名下,成为地主麾下的奴婢。”

  “要明白,西汉的税收主要来源就是自耕农的人头税,如果这些自耕农都成了地主豪强家的奴婢,这个税你也就别要了。”

  “这西汉朝廷能收的税也就变少了。”

  “最重要的就是有爵位的人本来就是西汉的既得利益集团,要么是宗室,要么是开国勋贵,要么就是花钱买的。”

  “这些人也是来分蛋糕的,同样也是西汉规则的制定者,你还能指望他们自己砍自己一刀吗?”

  朱媺娖摇头:“不可能,就像那些士绅一样,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啊,西汉的奴婢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严重。”

  “西汉也一直打击这些豪强,但之后呢?没有新的土地进行分配,这也导致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

  “王莽也确实想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可想而知,直接就被拿下了。”

  “那个时候的世家大族的实力非常庞大,皇帝只不过是代言人,他们不肯动自家的土地,皇帝也没办法。”

  “最后就是刘秀出现了,和这些世家大族达成了协议,形成了妥协,这才让汉朝又多了一百多年。”

  “但这个时候的东汉虽然也是用汉这个国号,但东汉不是西汉,东汉就是一个世家大族的结合体。”

  “等到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不再需要汉这层外衣了,所以就把这层外衣扒了。”

  朱媺娖一脸懵:“这?原来是这样。”

  “还有一个最现实的例子,东吴动不动就想投降,其根本原因就是东吴的人就是典型的地方豪强。”

  “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大堆土地,如果真的打起来,那是会影响收成的。”

  朱媺娖撇了撇嘴:“怎么都是这样啊?”

  “很简单,王朝的开创者总是相信后代的智慧会让这个王朝走的更远,但他们的后代是王朝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考虑的是把自己的特权和国家利益彻底分离。”

  “等到朝廷这层外衣没用了,他们会自己把这层外衣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