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之眼”?彻底解决之道?
萱婆婆的话语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压抑的石窟内激起层层涟漪。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臻身上,那目光中混杂着期盼、审视、疑虑,以及一丝深藏的绝望。
刘臻的心脏猛地收紧。又一个陌生的、沉重的名词,一条更加渺茫未知的道路。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怀中的“燃铁之心”,那冰冷的触感似乎也无法驱散心头的迷雾。
“萱长老。”刘臻声音干涩,“何为‘归墟之眼’?彻底解决又是什么意思?”
萱婆婆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看着他,沙哑道:“‘归墟之眼’只是‘誓约’最古老卷轴中提及的一个传说之地,语焉不详。传闻那是‘源’与‘它’最初交汇、分离乃至纠缠的‘奇点’所在,是一切现象的起点与可能的终点。有先贤猜测,那里或许存在着理解乃至最终平衡‘它’的关键,甚至是彻底终结这场永恒轮回的关键钥匙。”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但这仅仅是猜测!数千年来,无人证实其存在,更无人知晓其所在。卷轴只模糊提及可能在南方‘万山之源,众水之始’的缥缈之地。寻找它,无异于大海捞针,九死一生,甚至可能只是一场徒劳的幻梦。”
她目光扫过石窟内伤痕累累的众人:“而留下或许能凭借地利周旋一时,但外界封锁重重,援军无望,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一旦‘燃铁之心’和你的血脉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个绝望的选择。留下,慢性死亡。南下,奔赴一个近乎虚无的传说,希望渺茫,前路艰险莫测。
石窟内一片死寂,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墨先生挣扎着坐直身体,虚弱却坚定地开口:“萱长老刘臻不能留。他是最后的希望,无论多么渺茫,必须去尝试。我们这些老骨头,留下断后,为他们争取时间。”他的话引起一阵低沉的附和,许多幸存者的眼中都燃起了决绝的死志。
刘臻看着这些伤痕累累却眼神坚定的“誓约”残部,心中涌起巨大的酸楚和压力。他们的命运,似乎都压在了他的抉择之上。
就在这时,一旁沉默许久的“灰鼠”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南下也并非全无头绪。”他看向刘臻,“你父亲刘正荣,当年痴迷于古籍,尤其对南方群山的神秘传说极为关注。他失踪前几年,曾多次秘密南下,据说是为了寻找某种‘钥匙’或者‘地图’。他或许早已在追寻‘归墟之眼’的线索。你手中的‘燃铁之心’和他留下的笔记,或许就藏着指引。”
父亲?刘臻心中一动,立刻想起父亲笔记中那些关于南方地貌、传说和奇异符号的零星记录,当时不明所以,如今看来,或许真有所指。
萱婆婆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刘正荣竟在研究这个?‘灰鼠’,你为何不早报?”
“灰鼠”苦笑:“只是猜测,且事关重大,未得实证,不敢妄言。如今已是绝境,不妨一说。”
一线微光穿透绝望的迷雾。父亲可能留下了线索。
刘臻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清明坚定。他看向萱婆婆和墨先生,沉声道:“我选择南下。寻找‘归墟之眼’,无论成败,这是父亲未竟之路,也是唯一的希望。不能让大家用命换来的时间,浪费在等待绝望上。”
萱婆婆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好!有魄力!既然如此。”她转向众人,语气斩钉截铁,“立刻准备!集中所有物资,为他们三人送行!其余人,随老身坚守此地,吸引注意,为他们争取时间!”
“是!”众人轰然应诺,眼神决然,没有丝毫犹豫。
接下来的时间,石窟内忙碌起来。幸存者们默默地将所剩无几的干粮、伤药和清水集中起来,打包成三个简陋的行囊。有人将磨损的兵刃重新打磨,有人将地图上的信息仔细告知阿青。一种悲壮而沉默的气氛弥漫开来。
萱婆婆将刘臻叫到一旁,从怀中取出一枚用兽筋串着的、刻满了奇异符文的黑色兽牙,递给他:“这是‘誓约’长老的信物,也是一件古老的护符,或许在南方群山那些古老部族中,能起到些许作用。慎用。”她又低声告知了几个南方可能存在的、极其隐秘的、或许对“誓约”还抱有一丝善意的部落或隐居者的名字和大致方位,但强调时过境迁,能否找到、是否可靠,全凭运气。
“灰鼠”则补充了一些关于南方地形、气候、以及需要警惕的毒虫瘴气的实用信息。
墨先生将刘臻拉到身边,用极低的声音叮嘱:“南下之后,除了要寻找‘归墟之眼’的线索,更要留意‘守旧派’的动向。守山人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南方支脉尤其复杂,对总部阳奉阴违者众,其中或有可借之力,亦需万分警惕咳咳。”他伤势发作,剧烈咳嗽起来。
刘臻郑重记下,将父亲的木盒仔细收好。
告别的时刻终于到来。幸存者们站在通道口,默默注视着他们三人。
“保重!”
“一定要成功!”
“替我们多杀几个杂碎!”
没有过多的言语,眼神交汇间,已是千言万语。
萱婆婆最后拍了拍刘臻的肩膀,眼神复杂:“孩子活下去。找到答案。”
刘臻重重点头,深深看了一眼这些即将赴死的可敬之人,毅然转身,背着墨先生,带着阿青,步入了通往峡谷另一处隐秘出口的通道。
石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隔绝了那悲壮的目光,也隔绝了暂时的安全。
新的征途,在绝望与微弱的希望中,再次开启。
根据“灰鼠”提供的路线,他们需要先向东南方向迂回,绕过主峡谷的封锁区,然后折向西南,进入更加蛮荒原始的南麓群山。
路途比之前更加艰难。为了避开搜捕,他们不得不选择最险峻偏僻的路径,翻越无人踏足的雪峰,穿越冰封的密林,蹚过刺骨的冰河。食物极度匮乏,只能依靠刘臻狩猎一些小型动物和寻找有限的野果根茎充饥。严寒、饥饿、疲惫时刻折磨着他们。
墨先生的伤势在奔波中反复,情况时好时坏,令人忧心。阿青也瘦了一圈,但眼神却越发坚毅,努力承担着更多的杂务和警戒。
数日后,他们成功迂回绕过了“巨像之握”主区域,身后的追捕声似乎渐渐远去。但刘臻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基金会”和“逐星者”绝不会轻易放弃,更大的搜捕网可能正在前方张开。
进入龙脊山脉南麓,地势逐渐降低,冰雪开始融化,露出黑色的岩石和枯黄的植被,气温略有回升,但寒风依旧凛冽。这里的能量场也变得不同,少了几分北地的死寂和压抑,多了几分原始和混乱。
这天,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坳休息,刘臻终于抽出时间,小心翼翼地打开父亲留下的那个暗紫色木盒。
盒内并非书卷,而是几卷用某种韧性极佳的薄兽皮制成的册子,以及一些零散的、画满了复杂符号和路线的草图。兽皮册子的字迹是父亲的手笔,密密麻麻,记录了大量关于南方地理、民俗、传说以及对各种古代符文和能量感应的研究和猜想。
刘臻屏息凝神,仔细翻阅。很快,他找到了与“归墟之眼”相关的部分。
父亲的研究果然指向南方!他通过对比大量古老传说和地理特征,推测“归墟之眼”可能位于一条名为“藏龙江”的大河源头附近的、被称为“万山之心”的迷雾群山之中!但具体位置,依旧模糊。父亲笔记中多次提到一种名为“三瞳石”的奇异矿物,认为这种石头可能与“归墟之眼”存在某种感应,是寻找的关键线索之一。他甚至绘制了几种可能存在的、与“三瞳石”有关的古老祭祀图案或地形特征!
线索依然破碎,但终于有了大致的方向和具体的追寻对象——藏龙江源头,万山之心,三瞳石。
刘臻心中激动,将父亲的研究小心收好。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孤灯。
休息片刻后,继续赶路。越往南,人烟迹象越发稀少,仿佛进入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又行了两日,途中,刘臻远超常人的感知再次预警,发现了不止一拨人马活动的痕迹!有些痕迹较新,显然是近期留下的,看行动模式,并非搜捕队,更像是也在进行某种勘探或寻找?其中一些痕迹周围,还残留着极其微弱的、与“基金会”或“逐星者”不同的能量波动,带着一种古老而晦涩的气息。
难道除了他们,还有别人在寻找“归墟之眼”或类似的东西?是敌是友?
刘臻心中警兆更甚,行动更加小心。
这天傍晚,他们即将翻越一道山梁时,走在前面探路的阿青突然发出低呼,示意隐蔽。
刘臻迅速靠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下方不远处的一条隐秘山谷中,竟然有一小片依山而建的、极其简陋的石屋和木棚,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村落!村落中有炊烟升起,隐约能看到几个穿着兽皮、打扮原始的身影在活动。
在这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竟然存在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
刘臻仔细观察那些人的装扮和举动,忽然,他目光一凝。
他看到其中一名老者脖子上悬挂的饰物——那是一块用皮绳穿着的、有着天然三个同心圆纹理的暗灰色石头。
三瞳石?
喜欢追源者不弃
萱婆婆的话语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压抑的石窟内激起层层涟漪。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臻身上,那目光中混杂着期盼、审视、疑虑,以及一丝深藏的绝望。
刘臻的心脏猛地收紧。又一个陌生的、沉重的名词,一条更加渺茫未知的道路。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怀中的“燃铁之心”,那冰冷的触感似乎也无法驱散心头的迷雾。
“萱长老。”刘臻声音干涩,“何为‘归墟之眼’?彻底解决又是什么意思?”
萱婆婆浑浊却锐利的眼睛看着他,沙哑道:“‘归墟之眼’只是‘誓约’最古老卷轴中提及的一个传说之地,语焉不详。传闻那是‘源’与‘它’最初交汇、分离乃至纠缠的‘奇点’所在,是一切现象的起点与可能的终点。有先贤猜测,那里或许存在着理解乃至最终平衡‘它’的关键,甚至是彻底终结这场永恒轮回的关键钥匙。”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但这仅仅是猜测!数千年来,无人证实其存在,更无人知晓其所在。卷轴只模糊提及可能在南方‘万山之源,众水之始’的缥缈之地。寻找它,无异于大海捞针,九死一生,甚至可能只是一场徒劳的幻梦。”
她目光扫过石窟内伤痕累累的众人:“而留下或许能凭借地利周旋一时,但外界封锁重重,援军无望,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一旦‘燃铁之心’和你的血脉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一个绝望的选择。留下,慢性死亡。南下,奔赴一个近乎虚无的传说,希望渺茫,前路艰险莫测。
石窟内一片死寂,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
墨先生挣扎着坐直身体,虚弱却坚定地开口:“萱长老刘臻不能留。他是最后的希望,无论多么渺茫,必须去尝试。我们这些老骨头,留下断后,为他们争取时间。”他的话引起一阵低沉的附和,许多幸存者的眼中都燃起了决绝的死志。
刘臻看着这些伤痕累累却眼神坚定的“誓约”残部,心中涌起巨大的酸楚和压力。他们的命运,似乎都压在了他的抉择之上。
就在这时,一旁沉默许久的“灰鼠”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南下也并非全无头绪。”他看向刘臻,“你父亲刘正荣,当年痴迷于古籍,尤其对南方群山的神秘传说极为关注。他失踪前几年,曾多次秘密南下,据说是为了寻找某种‘钥匙’或者‘地图’。他或许早已在追寻‘归墟之眼’的线索。你手中的‘燃铁之心’和他留下的笔记,或许就藏着指引。”
父亲?刘臻心中一动,立刻想起父亲笔记中那些关于南方地貌、传说和奇异符号的零星记录,当时不明所以,如今看来,或许真有所指。
萱婆婆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刘正荣竟在研究这个?‘灰鼠’,你为何不早报?”
“灰鼠”苦笑:“只是猜测,且事关重大,未得实证,不敢妄言。如今已是绝境,不妨一说。”
一线微光穿透绝望的迷雾。父亲可能留下了线索。
刘臻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变得清明坚定。他看向萱婆婆和墨先生,沉声道:“我选择南下。寻找‘归墟之眼’,无论成败,这是父亲未竟之路,也是唯一的希望。不能让大家用命换来的时间,浪费在等待绝望上。”
萱婆婆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点头:“好!有魄力!既然如此。”她转向众人,语气斩钉截铁,“立刻准备!集中所有物资,为他们三人送行!其余人,随老身坚守此地,吸引注意,为他们争取时间!”
“是!”众人轰然应诺,眼神决然,没有丝毫犹豫。
接下来的时间,石窟内忙碌起来。幸存者们默默地将所剩无几的干粮、伤药和清水集中起来,打包成三个简陋的行囊。有人将磨损的兵刃重新打磨,有人将地图上的信息仔细告知阿青。一种悲壮而沉默的气氛弥漫开来。
萱婆婆将刘臻叫到一旁,从怀中取出一枚用兽筋串着的、刻满了奇异符文的黑色兽牙,递给他:“这是‘誓约’长老的信物,也是一件古老的护符,或许在南方群山那些古老部族中,能起到些许作用。慎用。”她又低声告知了几个南方可能存在的、极其隐秘的、或许对“誓约”还抱有一丝善意的部落或隐居者的名字和大致方位,但强调时过境迁,能否找到、是否可靠,全凭运气。
“灰鼠”则补充了一些关于南方地形、气候、以及需要警惕的毒虫瘴气的实用信息。
墨先生将刘臻拉到身边,用极低的声音叮嘱:“南下之后,除了要寻找‘归墟之眼’的线索,更要留意‘守旧派’的动向。守山人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南方支脉尤其复杂,对总部阳奉阴违者众,其中或有可借之力,亦需万分警惕咳咳。”他伤势发作,剧烈咳嗽起来。
刘臻郑重记下,将父亲的木盒仔细收好。
告别的时刻终于到来。幸存者们站在通道口,默默注视着他们三人。
“保重!”
“一定要成功!”
“替我们多杀几个杂碎!”
没有过多的言语,眼神交汇间,已是千言万语。
萱婆婆最后拍了拍刘臻的肩膀,眼神复杂:“孩子活下去。找到答案。”
刘臻重重点头,深深看了一眼这些即将赴死的可敬之人,毅然转身,背着墨先生,带着阿青,步入了通往峡谷另一处隐秘出口的通道。
石门在身后缓缓闭合,隔绝了那悲壮的目光,也隔绝了暂时的安全。
新的征途,在绝望与微弱的希望中,再次开启。
根据“灰鼠”提供的路线,他们需要先向东南方向迂回,绕过主峡谷的封锁区,然后折向西南,进入更加蛮荒原始的南麓群山。
路途比之前更加艰难。为了避开搜捕,他们不得不选择最险峻偏僻的路径,翻越无人踏足的雪峰,穿越冰封的密林,蹚过刺骨的冰河。食物极度匮乏,只能依靠刘臻狩猎一些小型动物和寻找有限的野果根茎充饥。严寒、饥饿、疲惫时刻折磨着他们。
墨先生的伤势在奔波中反复,情况时好时坏,令人忧心。阿青也瘦了一圈,但眼神却越发坚毅,努力承担着更多的杂务和警戒。
数日后,他们成功迂回绕过了“巨像之握”主区域,身后的追捕声似乎渐渐远去。但刘臻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基金会”和“逐星者”绝不会轻易放弃,更大的搜捕网可能正在前方张开。
进入龙脊山脉南麓,地势逐渐降低,冰雪开始融化,露出黑色的岩石和枯黄的植被,气温略有回升,但寒风依旧凛冽。这里的能量场也变得不同,少了几分北地的死寂和压抑,多了几分原始和混乱。
这天,他们在一处背风的山坳休息,刘臻终于抽出时间,小心翼翼地打开父亲留下的那个暗紫色木盒。
盒内并非书卷,而是几卷用某种韧性极佳的薄兽皮制成的册子,以及一些零散的、画满了复杂符号和路线的草图。兽皮册子的字迹是父亲的手笔,密密麻麻,记录了大量关于南方地理、民俗、传说以及对各种古代符文和能量感应的研究和猜想。
刘臻屏息凝神,仔细翻阅。很快,他找到了与“归墟之眼”相关的部分。
父亲的研究果然指向南方!他通过对比大量古老传说和地理特征,推测“归墟之眼”可能位于一条名为“藏龙江”的大河源头附近的、被称为“万山之心”的迷雾群山之中!但具体位置,依旧模糊。父亲笔记中多次提到一种名为“三瞳石”的奇异矿物,认为这种石头可能与“归墟之眼”存在某种感应,是寻找的关键线索之一。他甚至绘制了几种可能存在的、与“三瞳石”有关的古老祭祀图案或地形特征!
线索依然破碎,但终于有了大致的方向和具体的追寻对象——藏龙江源头,万山之心,三瞳石。
刘臻心中激动,将父亲的研究小心收好。这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孤灯。
休息片刻后,继续赶路。越往南,人烟迹象越发稀少,仿佛进入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又行了两日,途中,刘臻远超常人的感知再次预警,发现了不止一拨人马活动的痕迹!有些痕迹较新,显然是近期留下的,看行动模式,并非搜捕队,更像是也在进行某种勘探或寻找?其中一些痕迹周围,还残留着极其微弱的、与“基金会”或“逐星者”不同的能量波动,带着一种古老而晦涩的气息。
难道除了他们,还有别人在寻找“归墟之眼”或类似的东西?是敌是友?
刘臻心中警兆更甚,行动更加小心。
这天傍晚,他们即将翻越一道山梁时,走在前面探路的阿青突然发出低呼,示意隐蔽。
刘臻迅速靠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下方不远处的一条隐秘山谷中,竟然有一小片依山而建的、极其简陋的石屋和木棚,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村落!村落中有炊烟升起,隐约能看到几个穿着兽皮、打扮原始的身影在活动。
在这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竟然存在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
刘臻仔细观察那些人的装扮和举动,忽然,他目光一凝。
他看到其中一名老者脖子上悬挂的饰物——那是一块用皮绳穿着的、有着天然三个同心圆纹理的暗灰色石头。
三瞳石?
喜欢追源者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