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元和帝的声音,钟淑妃猛地转头。
不是去追陈无讳了吗?为什么会站在这里?二郎刚才说的那些话,他听到多少?
心乱间,便注意到元和帝眼珠微动,视线最后定格在仪王身上,耳边响起她最不愿意听到的话。
“传朕旨意命唐文秩、叶圭、陈通、郭……”元和帝顿了一下,道,“把谢景俭叫回来。”
冯原眼中的惊诧一闪而过,低头领命。
宗正卿掌管宗室属籍,现由淮安王陈通担任。
中书令唐文秩、御史大夫叶圭、宗正卿陈通、大理寺少卿谢景俭,上一次这样的阵容还是先帝贬安王为庶人时。
听到这些人名,仪王下意识抬头,对上元和帝失望冰冷的目光,脑中闪过两个字——完了。
他一把拽住信王的袍袖:“父皇,那些事都是二哥做的,和我没有关系啊!”
信王被他拽的身子一歪,垂头不语。
元和越过三人,回到书案后,看了眼钟淑妃,提笔落墨。
“废淑妃钟氏为庶人诏:钟淑妃,素怀奸慝,华而不实,潜谋不轨,纵容兄弟连结逆党,谋害太子,残害百姓。朕念其久侍宫闱,不忍极刑,废为庶人,即日移居幽闭。其兄钟从佑赐自尽,余下钟氏族人罚没家产,流岭南。”
“不!圣人,妾什么都没做过,妾的阿兄更不知道这些事。他已经许久不参与朝堂之事,求圣人饶他一命。”
一向端庄的女子抛下一切体面,不停地磕头求饶,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也顾不得去擦。
“妾愿意自尽,愿意担下所有罪名,求您放过妾的家族。”
元和帝手持玉玺,望向钟淑妃的眼神冷如冰锥:“所以你果然知道仪王和钟从易做下的那些事?”
钟淑妃的哭声一滞,她不清楚具体内情,却能猜到一切,毕竟仪王和钟从易是由她亲自教养长大。
“请圣人赐妾一死,妾的家族真的不知道这些事。大兄虽然不在任职,可对圣人的忠心日月可鉴,求圣人饶过他……”
朱红的盖印落在圣旨末尾,元和帝挥手,自有太监上前堵了钟淑妃的嘴巴把人拖走。
从公署匆匆赶来的中书令唐文秩和御史大夫叶圭正好目睹这一幕。
二人脚步一停,心底发寒:这是又咋了!
“见过淮安王。”
谢景俭的问礼声,惊得二人下意识回头,看到淮安王陈通一身宗正卿的行头在身,眉心狂跳,连忙上前见礼:“见过王爷。”
淮安王三十出头,长得憨厚老实,圆脸圆眼,眼神好奇。
“出了什么事?”
被问的两人一同摇头:“钟淑妃被废了。”说罢,目光刷刷的投向谢景俭。
淮安王跟着转头:“提个醒?”
听到钟淑妃被废,谢景俭一脸震惊,他不过就走开一会儿,怎么就出现转机了?郡王做了什么?
他轻声说道:“仪王和信王可能犯了大错。”
是不是大错还要看元和帝最后的态度,所以他才用可能一词。
不过连宗正卿淮安王都被请来了,那应该可以定罪了。
淮安王好似牙疼般的咧了咧嘴,叹一口气,打头进了大殿。
不等四人见礼,迎面飞来两道圣旨,元和帝毫无起伏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去办吧。”
四人全都怔愣了一下,连忙跪地捡起。
第一个看到的便是《废淑妃钟氏为庶人诏》,妃子被废打入冷宫是常事,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废妃的圣旨上添个落款即可。
可让唐文秩、叶圭和淮安王心惊的是对钟氏满族的处置。
钟淑妃的长兄钟从佑赐死,阖族岭南这是犯了多大的错?
第二份圣旨是一份废仪王为庶人的诏书。
“仪王陈焐,素亏礼度,结党营私,心怀异端,谋危社稷,谋害太子,按国之章法,罪当废黜。废为庶人,于宗室名册除名,徒枝黔州,有司禁锢终身,削夺官属,布告天下。”
不经过三司核实罪状直接贬为庶人、赐死、流放,这不合流程啊。
叶圭脑中率先闪过这个念头。
应该先密召中书令议事,然后再召见宗正卿、御史大夫、大理寺卿核实,然后由中书舍人拟诏,门下省审核,再交由圣人签署,签署前还要三请皇帝收回旨意给皇帝一个后悔的台阶下,最后才是执行判决。
叶圭向余下三人打了个眼色,以眼神询问要不要提醒一下圣人,这份圣旨有些点不合规矩。
唐文秩瞥一眼谢景俭,见他一脸平静,稍一思索,从随身的算袋中取出笔,在两份圣旨的最后方写明日期和“中书令臣唐文秩奉敕宣行”的字样。
他同情的看了眼已经摊成一滩泥的仪王,捧着圣旨递给冯原。
元和帝再次查看后,淡淡地“嗯”了一声:“去办吧。”
“喏。”
“谢景俭、叶圭,查清楚所有和仪王勾结的官员,依法处置。”
“微臣领旨。”
“唐文秩,那些犯下杀人罪的百姓交由你来处置,弄清楚确有苦衷之人可免死罪,减等处置。”
这是死罪判流放的授意。
唐文秩领命。
元和帝让三人退下,只留下信王和宗正卿淮安王……
三人人弯腰倒退出殿,出了宫门,谢景俭就被叶圭和唐文秩唤住。
“恭喜谢少卿,不日就要换身官服了。”唐文秩笑道,“谢公得孙如此,让人艳羡不已。”
叶圭陪着客套两句,就忍不住急声问道:“谢少卿,这是出了多大的事能逼得圣人废王,能不能详细说说,也好让我心里有个底?”
谢景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此事说来话长,不若先去传旨,再行细谈?”
听到传旨,叶圭和唐文秩都不接话了。
这种造孽、于名声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他们可不愿意做。
不过不出面也不行。
中书令唐文秩说道:“两位先去传旨抄家,本相先去把卷宗看一遍,也好心里有个数。”
御史大夫叶圭跟着说道:“本官让苏中丞跟着少卿,他和武安侯熟,熟人好办事。”
抄家时需要御史台御史中丞到场监督,还需要大理寺现场登记、清点家财,同时需要京兆府派差役查封屋舍,最后需要护城卫协助控制抓人。
非简单传旨可行。
此次抄家因钟淑妃的长兄钟从佑被赐死,还需有仵作验身,确定人真的死了。
御史中丞苏世忠是沈沐怀的岳丈,鬼才会相信他和沈钧行是熟人。
不过随叶圭派谁,谢景俭都无所谓,他只想快点结案休息。
不是去追陈无讳了吗?为什么会站在这里?二郎刚才说的那些话,他听到多少?
心乱间,便注意到元和帝眼珠微动,视线最后定格在仪王身上,耳边响起她最不愿意听到的话。
“传朕旨意命唐文秩、叶圭、陈通、郭……”元和帝顿了一下,道,“把谢景俭叫回来。”
冯原眼中的惊诧一闪而过,低头领命。
宗正卿掌管宗室属籍,现由淮安王陈通担任。
中书令唐文秩、御史大夫叶圭、宗正卿陈通、大理寺少卿谢景俭,上一次这样的阵容还是先帝贬安王为庶人时。
听到这些人名,仪王下意识抬头,对上元和帝失望冰冷的目光,脑中闪过两个字——完了。
他一把拽住信王的袍袖:“父皇,那些事都是二哥做的,和我没有关系啊!”
信王被他拽的身子一歪,垂头不语。
元和越过三人,回到书案后,看了眼钟淑妃,提笔落墨。
“废淑妃钟氏为庶人诏:钟淑妃,素怀奸慝,华而不实,潜谋不轨,纵容兄弟连结逆党,谋害太子,残害百姓。朕念其久侍宫闱,不忍极刑,废为庶人,即日移居幽闭。其兄钟从佑赐自尽,余下钟氏族人罚没家产,流岭南。”
“不!圣人,妾什么都没做过,妾的阿兄更不知道这些事。他已经许久不参与朝堂之事,求圣人饶他一命。”
一向端庄的女子抛下一切体面,不停地磕头求饶,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也顾不得去擦。
“妾愿意自尽,愿意担下所有罪名,求您放过妾的家族。”
元和帝手持玉玺,望向钟淑妃的眼神冷如冰锥:“所以你果然知道仪王和钟从易做下的那些事?”
钟淑妃的哭声一滞,她不清楚具体内情,却能猜到一切,毕竟仪王和钟从易是由她亲自教养长大。
“请圣人赐妾一死,妾的家族真的不知道这些事。大兄虽然不在任职,可对圣人的忠心日月可鉴,求圣人饶过他……”
朱红的盖印落在圣旨末尾,元和帝挥手,自有太监上前堵了钟淑妃的嘴巴把人拖走。
从公署匆匆赶来的中书令唐文秩和御史大夫叶圭正好目睹这一幕。
二人脚步一停,心底发寒:这是又咋了!
“见过淮安王。”
谢景俭的问礼声,惊得二人下意识回头,看到淮安王陈通一身宗正卿的行头在身,眉心狂跳,连忙上前见礼:“见过王爷。”
淮安王三十出头,长得憨厚老实,圆脸圆眼,眼神好奇。
“出了什么事?”
被问的两人一同摇头:“钟淑妃被废了。”说罢,目光刷刷的投向谢景俭。
淮安王跟着转头:“提个醒?”
听到钟淑妃被废,谢景俭一脸震惊,他不过就走开一会儿,怎么就出现转机了?郡王做了什么?
他轻声说道:“仪王和信王可能犯了大错。”
是不是大错还要看元和帝最后的态度,所以他才用可能一词。
不过连宗正卿淮安王都被请来了,那应该可以定罪了。
淮安王好似牙疼般的咧了咧嘴,叹一口气,打头进了大殿。
不等四人见礼,迎面飞来两道圣旨,元和帝毫无起伏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去办吧。”
四人全都怔愣了一下,连忙跪地捡起。
第一个看到的便是《废淑妃钟氏为庶人诏》,妃子被废打入冷宫是常事,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废妃的圣旨上添个落款即可。
可让唐文秩、叶圭和淮安王心惊的是对钟氏满族的处置。
钟淑妃的长兄钟从佑赐死,阖族岭南这是犯了多大的错?
第二份圣旨是一份废仪王为庶人的诏书。
“仪王陈焐,素亏礼度,结党营私,心怀异端,谋危社稷,谋害太子,按国之章法,罪当废黜。废为庶人,于宗室名册除名,徒枝黔州,有司禁锢终身,削夺官属,布告天下。”
不经过三司核实罪状直接贬为庶人、赐死、流放,这不合流程啊。
叶圭脑中率先闪过这个念头。
应该先密召中书令议事,然后再召见宗正卿、御史大夫、大理寺卿核实,然后由中书舍人拟诏,门下省审核,再交由圣人签署,签署前还要三请皇帝收回旨意给皇帝一个后悔的台阶下,最后才是执行判决。
叶圭向余下三人打了个眼色,以眼神询问要不要提醒一下圣人,这份圣旨有些点不合规矩。
唐文秩瞥一眼谢景俭,见他一脸平静,稍一思索,从随身的算袋中取出笔,在两份圣旨的最后方写明日期和“中书令臣唐文秩奉敕宣行”的字样。
他同情的看了眼已经摊成一滩泥的仪王,捧着圣旨递给冯原。
元和帝再次查看后,淡淡地“嗯”了一声:“去办吧。”
“喏。”
“谢景俭、叶圭,查清楚所有和仪王勾结的官员,依法处置。”
“微臣领旨。”
“唐文秩,那些犯下杀人罪的百姓交由你来处置,弄清楚确有苦衷之人可免死罪,减等处置。”
这是死罪判流放的授意。
唐文秩领命。
元和帝让三人退下,只留下信王和宗正卿淮安王……
三人人弯腰倒退出殿,出了宫门,谢景俭就被叶圭和唐文秩唤住。
“恭喜谢少卿,不日就要换身官服了。”唐文秩笑道,“谢公得孙如此,让人艳羡不已。”
叶圭陪着客套两句,就忍不住急声问道:“谢少卿,这是出了多大的事能逼得圣人废王,能不能详细说说,也好让我心里有个底?”
谢景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此事说来话长,不若先去传旨,再行细谈?”
听到传旨,叶圭和唐文秩都不接话了。
这种造孽、于名声百害而无一利的事他们可不愿意做。
不过不出面也不行。
中书令唐文秩说道:“两位先去传旨抄家,本相先去把卷宗看一遍,也好心里有个数。”
御史大夫叶圭跟着说道:“本官让苏中丞跟着少卿,他和武安侯熟,熟人好办事。”
抄家时需要御史台御史中丞到场监督,还需要大理寺现场登记、清点家财,同时需要京兆府派差役查封屋舍,最后需要护城卫协助控制抓人。
非简单传旨可行。
此次抄家因钟淑妃的长兄钟从佑被赐死,还需有仵作验身,确定人真的死了。
御史中丞苏世忠是沈沐怀的岳丈,鬼才会相信他和沈钧行是熟人。
不过随叶圭派谁,谢景俭都无所谓,他只想快点结案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