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瑟拿着一个镂空的竹枕垫在她的脖子下,又拿了一条干净的布巾擦着温清宁潮湿的长发。
“以后怕是常事,去了安陆侯府您还要把中馈掌在手里,那里人多关系杂,样样去忙,怕是更忙。”
温清宁闭着眼睛享受着竽瑟舒服的指法,懒洋洋地说道:“把事情分派好,让下人去做就好。从我这领了权,就要做好我交代的事,做不好换人就是。后宅和县廨、府廨甚至是朝堂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别想着事事亲力亲为,只要做好掌权的那一个就行。”
竽瑟有点疑惑,后宅和朝堂?
“竽瑟,可知道卫尉寺卿府上的事?”温清宁打了个哈欠,“他们府上递了帖子,邀我去赴宴。”
卫尉寺负责掌管军械,三品的官员,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是朝廷重臣。
温清宁能了解朝堂上的事,却不清楚各家后宅事。
他们邀她过府赴宴,必会把她安排在后宅,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提前了解下情况比较好。
竽瑟想了想说道:“卫尉卿夫人婢子记得好像是续弦,别的不太清楚。婢子明日就出去打探一下。不过……去董府赴宴,应该会遇到那边的人。婢子这阵子打听到不少楚大夫人的事,说是不太好相处。”
“啊,不要紧,明日让侯爷给咱们找个会武的婢女,她动嘴,我们就动手……”
温清宁的声音越说越小,渐渐只剩下清浅的呼吸声。
竽瑟被她这话惊得呆愣许久,动手?要打架吗?
-----------------------
六月二十二日,天落细雨,平安驾着马车把主仆三人送到董府门外,一眼就认出不远处停着的马车是安陆侯府的。
他撑着伞候在车边,对温清宁小声说道:“郡君,那边的人到了。”
话一出,竽瑟和新来的婢女立即进入戒备状态。
新婢女名唤飞英,是杜可带出来的徒弟。
她那晚随口一说,竽瑟第二日就把找人的事告诉发财,上午说要人,下午就送到了。
教了几日规矩,竽瑟对新来的飞英甚是喜欢。原因无他,盖因飞英是个话少手黑指哪打哪的好姑娘。
温清宁瞧着飞英手指间的细锁环笑道:“我那晚就是随口一说,你们看我是个会与人动手的性子吗?”
飞英泄了手上的力气,把细锁环缠回手腕,接过伞稳稳的罩在温清宁的头上。
竽瑟扶着她一边往府门走,一边低声道:“那也要警醒些。揽福说,自打侯爷开始翻修东院后,那边就没消停过,不是翻检木料,就是嫌匠人干活扰人。张妪说怕是憋了气,等着您进门呢。”
张妪就是在沈钧行亡母身边服侍过的老人,揽福是她的儿子,母子俩现在留在安陆侯府东院看家。
“那这气可有的憋了,憋上好几个月怕不是要把自己憋出病来,万一得了郁症或是癫狂之症那可就惨了。”温清宁笑着回了一句。
竽瑟一想,还真是这么个回事,不禁抿唇轻笑。
上了董府准备的软轿,主仆三人径直去了后院。正宴设在后院厅堂,软轿在垂花门落下,另有董府的婢女引着三人经抄手游廊到了厅堂。
董府此次宴席请的都是三四品的文官家眷,约有二十来人,多是与董府交好的人家。
温清宁刚一踏入,热闹的屋子蓦地一静,屋中妇人、小娘子的目光齐刷刷地朝她投了过来。
静默中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朝她迎了上来:“可是温郡君?”
温清宁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她,瓜子脸,五官小巧精致,身着青色夏衫并石榴红罗裙,肩上搭着一条轻纱披帛,头上簪着一只金玉簪钗,华贵又僭越。
这一身打扮,表明妇人的身份——卫尉寺卿董茂阑的继室李馥儿。
据竽瑟平安查探到的消息,传闻这位李夫人出身于范阳李氏,虽然是迁居到江淮的那一旁支,因接连为父母守孝耽误了亲事才嫁给董茂阑做继室。
董茂阑虽然官至卫尉寺卿,但因其祖上是做胡饼的摊贩,董茂阑常被人在背后戏称“饼郎君”,以至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娶一个士族妻子,拔高门楣。
李馥儿虽然是旁支,可也是士族李氏的旁支,再加上她嫁给董茂阑后用心培养嫡子,善待庶子,对董氏族人也颇为照顾,便是成亲多年未曾诞下一儿半女,也依旧深得董茂阑的宠爱。
更有传闻董茂阑为他闲置妾室,一心想要生出个带有士族李氏血脉的子嗣。
众人听到温清宁的身份,安静的屋子再次变得热闹,若有似无的目光朝她扫来,那些毫不遮掩的眼神和自觉隐蔽的交谈,让人不难猜出她们口中的主角是谁。
温清宁上前见礼:“李夫人。”
不等腰弯下就被李馥儿扶起。
她目光柔和的端详片刻,感叹道:“生的真好!一直听说你的大名,今儿可算是见到了。”
李馥儿拉着温清宁亲自把她送到安排好的座位上,人一坐下,忽觉有些不妥。
当初排座位时,是按着品级来的,温清宁所在的这一桌都是四品命妇,这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些命妇都是已婚的妇人,只她一个还是未嫁女。
可换到没出嫁的那边去,又有些不合适——那些个小娘子都还没有品阶。
温清宁却觉得没什么,迎着一众贵妇人的目光,坐得安稳又自在。
旁边一个圆脸妇人看了温清宁一眼,起身拉着李馥儿去了旁处说话。
再回来时,李馥儿的表情有些不自在,带着几分歉意说道:“是我考虑不周,把郡君一个小娘子安排到了这桌,不如换去……”
她想说换去主桌,可一想到楚大夫人还在那坐着,想想二人的关系,把要出口的提议又咽了回去。
为难之际,忽听一个明快的声音提议道:“不若请郡君来和我坐?”
说话的是个与李馥儿年纪相仿坐在邻桌的妇人。
邻桌安排的同样是四品的外命妇,与温清宁所在这一桌不同的是那一桌的女眷夫君都是掌着实权的官员。
妇人鹅蛋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脸颊上的檀粉让她面色如花,弯垂的黛眉,上扬的唇角展示出她对温清宁的态度。
“以后怕是常事,去了安陆侯府您还要把中馈掌在手里,那里人多关系杂,样样去忙,怕是更忙。”
温清宁闭着眼睛享受着竽瑟舒服的指法,懒洋洋地说道:“把事情分派好,让下人去做就好。从我这领了权,就要做好我交代的事,做不好换人就是。后宅和县廨、府廨甚至是朝堂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别想着事事亲力亲为,只要做好掌权的那一个就行。”
竽瑟有点疑惑,后宅和朝堂?
“竽瑟,可知道卫尉寺卿府上的事?”温清宁打了个哈欠,“他们府上递了帖子,邀我去赴宴。”
卫尉寺负责掌管军械,三品的官员,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是朝廷重臣。
温清宁能了解朝堂上的事,却不清楚各家后宅事。
他们邀她过府赴宴,必会把她安排在后宅,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提前了解下情况比较好。
竽瑟想了想说道:“卫尉卿夫人婢子记得好像是续弦,别的不太清楚。婢子明日就出去打探一下。不过……去董府赴宴,应该会遇到那边的人。婢子这阵子打听到不少楚大夫人的事,说是不太好相处。”
“啊,不要紧,明日让侯爷给咱们找个会武的婢女,她动嘴,我们就动手……”
温清宁的声音越说越小,渐渐只剩下清浅的呼吸声。
竽瑟被她这话惊得呆愣许久,动手?要打架吗?
-----------------------
六月二十二日,天落细雨,平安驾着马车把主仆三人送到董府门外,一眼就认出不远处停着的马车是安陆侯府的。
他撑着伞候在车边,对温清宁小声说道:“郡君,那边的人到了。”
话一出,竽瑟和新来的婢女立即进入戒备状态。
新婢女名唤飞英,是杜可带出来的徒弟。
她那晚随口一说,竽瑟第二日就把找人的事告诉发财,上午说要人,下午就送到了。
教了几日规矩,竽瑟对新来的飞英甚是喜欢。原因无他,盖因飞英是个话少手黑指哪打哪的好姑娘。
温清宁瞧着飞英手指间的细锁环笑道:“我那晚就是随口一说,你们看我是个会与人动手的性子吗?”
飞英泄了手上的力气,把细锁环缠回手腕,接过伞稳稳的罩在温清宁的头上。
竽瑟扶着她一边往府门走,一边低声道:“那也要警醒些。揽福说,自打侯爷开始翻修东院后,那边就没消停过,不是翻检木料,就是嫌匠人干活扰人。张妪说怕是憋了气,等着您进门呢。”
张妪就是在沈钧行亡母身边服侍过的老人,揽福是她的儿子,母子俩现在留在安陆侯府东院看家。
“那这气可有的憋了,憋上好几个月怕不是要把自己憋出病来,万一得了郁症或是癫狂之症那可就惨了。”温清宁笑着回了一句。
竽瑟一想,还真是这么个回事,不禁抿唇轻笑。
上了董府准备的软轿,主仆三人径直去了后院。正宴设在后院厅堂,软轿在垂花门落下,另有董府的婢女引着三人经抄手游廊到了厅堂。
董府此次宴席请的都是三四品的文官家眷,约有二十来人,多是与董府交好的人家。
温清宁刚一踏入,热闹的屋子蓦地一静,屋中妇人、小娘子的目光齐刷刷地朝她投了过来。
静默中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朝她迎了上来:“可是温郡君?”
温清宁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她,瓜子脸,五官小巧精致,身着青色夏衫并石榴红罗裙,肩上搭着一条轻纱披帛,头上簪着一只金玉簪钗,华贵又僭越。
这一身打扮,表明妇人的身份——卫尉寺卿董茂阑的继室李馥儿。
据竽瑟平安查探到的消息,传闻这位李夫人出身于范阳李氏,虽然是迁居到江淮的那一旁支,因接连为父母守孝耽误了亲事才嫁给董茂阑做继室。
董茂阑虽然官至卫尉寺卿,但因其祖上是做胡饼的摊贩,董茂阑常被人在背后戏称“饼郎君”,以至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娶一个士族妻子,拔高门楣。
李馥儿虽然是旁支,可也是士族李氏的旁支,再加上她嫁给董茂阑后用心培养嫡子,善待庶子,对董氏族人也颇为照顾,便是成亲多年未曾诞下一儿半女,也依旧深得董茂阑的宠爱。
更有传闻董茂阑为他闲置妾室,一心想要生出个带有士族李氏血脉的子嗣。
众人听到温清宁的身份,安静的屋子再次变得热闹,若有似无的目光朝她扫来,那些毫不遮掩的眼神和自觉隐蔽的交谈,让人不难猜出她们口中的主角是谁。
温清宁上前见礼:“李夫人。”
不等腰弯下就被李馥儿扶起。
她目光柔和的端详片刻,感叹道:“生的真好!一直听说你的大名,今儿可算是见到了。”
李馥儿拉着温清宁亲自把她送到安排好的座位上,人一坐下,忽觉有些不妥。
当初排座位时,是按着品级来的,温清宁所在的这一桌都是四品命妇,这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些命妇都是已婚的妇人,只她一个还是未嫁女。
可换到没出嫁的那边去,又有些不合适——那些个小娘子都还没有品阶。
温清宁却觉得没什么,迎着一众贵妇人的目光,坐得安稳又自在。
旁边一个圆脸妇人看了温清宁一眼,起身拉着李馥儿去了旁处说话。
再回来时,李馥儿的表情有些不自在,带着几分歉意说道:“是我考虑不周,把郡君一个小娘子安排到了这桌,不如换去……”
她想说换去主桌,可一想到楚大夫人还在那坐着,想想二人的关系,把要出口的提议又咽了回去。
为难之际,忽听一个明快的声音提议道:“不若请郡君来和我坐?”
说话的是个与李馥儿年纪相仿坐在邻桌的妇人。
邻桌安排的同样是四品的外命妇,与温清宁所在这一桌不同的是那一桌的女眷夫君都是掌着实权的官员。
妇人鹅蛋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脸颊上的檀粉让她面色如花,弯垂的黛眉,上扬的唇角展示出她对温清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