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早,萧炎同太子带着文武百官到城门口为大军送行。皇帝亲临,总是最能鼓舞士气。
大军开拔,萧炎看了许久,才回了皇宫。宋公公说,柳府的柳夫人来送行了,在城楼上,但是没看到郡主,远王妃也在城楼上。
萧炎有些难过,“柳萱,说来最亏欠的人就是她了,这样,你让贵妃送些东西过去。”
“是,老奴遵旨。皇上,老奴听说了一件事。”宋公公看了眼萧炎。
“嗯?什么事?吞吞吐吐的。”萧炎问。
“听说太子要了喜鼎楼,是送给清宁郡主的,清宁郡主想让从赤城来的宋家经营。”宋公公说。
“噢?宋家?你的远亲吗?”萧炎问。
“不是,皇上别误会老奴,还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宋公公有些犹豫。
“说,什么事?”萧炎有些不耐烦。
“老奴听说,太子想纳清宁郡主为良娣。”宋公公话一出,萧炎立起了眼睛看着他。
宋公公接着说,“走漏消息的是太子身边的一个宫女,昨日被太子杖毙了。”
萧炎皱眉,昨日贵妃说了柳夫人和郡主进宫拜年,想来也是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他还奇怪,封郡主的时候都没有入宫谢恩,为何此刻入宫见贵妃。
“皇上,老奴觉得,太子是用心良苦,才有了这个想法,只是还没有想好,就被下人透露出去了。”宋公公说。
萧炎心思千回百转,“要给柳萱一颗定心丸才好,这样,你去找太子,就说朕问他要喜鼎楼,赏赐给清宁郡主,还有,传右相进宫。”
宋公公转身要去,又被萧炎喊住了。
“等等,右相不必进宫了,朕相信右相会处理好这事的。这个年过的,乱糟糟的,这样,你去同贵妃说,初五宫里设宴,请众大臣和家眷赴宴。”萧炎盘算着,到时候在宫宴上,找机会敲打一番就是了。
东宫。
太子接到旨意后,脸色瞬间变的冷若冰霜,下人大气都不敢喘,小心的伺候着。太子妃太子妃听闻太子回来,赶忙迎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今日送行可还顺利?”
太子冷哼一声,并未作答,径直走向主位坐下。太子妃心中一紧,刚想再问,太子便开口道:“本太子身边竟有如此多嘴之人,传了不该传的话。”
太子妃惊得花容失色,忙跪下道:“殿下息怒,不知是何人如此大胆?”
太子看着她,眼中满是恼怒,“一个宫女罢了,已被杖毙。”
太子妃心中暗自庆幸,还好不是自己身边的人,忙说道:“殿下英明,定是那贱婢不知天高地厚。只是如今消息已传出去,该如何是好?”
太子揉了揉太阳穴,“父皇已经知晓此事,刚刚宋公公来传旨,父皇要了喜鼎楼赏赐给清宁郡主。”
太子妃眼睛一转,“殿下,这或许是个机会,可以向郡主解释清楚。”
太子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嗯,你身子不便,去歇着吧,约束好身边的人,莫要多嘴。”
“是,臣妾明白。”太子妃回答。
太子萧鸣泽看着太子妃出门的身影,暗自神伤,但愿这次的事情同太子妃无关,孟家一直小心谨慎,他不希望孟家是第二个马家,更不希望太子妃走了先皇后的路。
萧鸣泽从暗格里拿出喜鼎楼的地契房契,皇上的一句话就成了他赏赐给柳萱的了,太子苦笑,自己的一番努力都白费了,本想着能替外祖偿还一点,如今,只能另想办法了。不过这样也好,这喜鼎楼是彻底的走了明路了,日后做什么也方便了。
萧鸣泽拿了契书,又让人背了些金银珠宝的,去了柳府。
莫悠送了柳国公回来后,去了柳萱的院子,跟她闲聊着。柳萱知道母亲心里难过,安慰几句后,同莫悠说着首饰的事。
年前柳萱送给莫悠的首饰,莫悠一直戴着,一来是很喜欢,二来也是向柳萱表明自己真的想好好同柳萱相处的态度。
母女俩话没说几句,管家来报,说太子来了,在前厅。莫悠忐忑的看着柳萱,柳萱的心不禁揪紧。
“萱儿,若是太子说了什么,母亲直接拒了就是,你不要怕。”莫悠说。
柳萱知道母亲比她更紧张,可还能安慰自己,心里不禁的感动,“母亲,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先去看看再说。”
莫悠给柳萱整理一下衣服,一前一后的往前厅去了。太子见柳夫人和柳萱进来,忙起身,互相见了礼。
太子指了指桌上的契书和金银珠,说道:“郡主,父皇将喜鼎楼赏赐于你了,这契书你收好。还有这些,望郡主莫要嫌弃。”
柳萱微微低头,轻声道:“多谢皇上,多谢太子殿下,不知皇上为何突然将喜鼎楼给了臣女,还请太子明示。”
太子沉吟了片刻说,“喜鼎楼原本受右相所托,本太子求了父皇要过来的,玩就过到了郡主名下。只是近来事多,未曾将契书给郡主送来。”
柳萱很吃惊,原来右相早就安排好了,他还一直以为喜鼎楼在右相的手里,不等柳萱说话,太子又开口说,“本太子身边人多嘴,坏了事,还望郡主莫要误会,本太子绝无冒犯之意。”
柳萱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原来这喜鼎楼是用来赔罪的,“太子殿下,臣女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只是如今事已如此,还望殿下日后,莫要再让臣女陷入这般境地。”
太子看着她,认真道:“郡主放心,本太子定会处理好此事,不会再让郡主为难。”说罢,行了一礼,便带着人离开了。
柳萱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事就算过去了吧,不管怎样,喜鼎楼在自己手里了,总归是一件好事。
莫悠心里也踏实了,饶有兴致的看着桌子上的金银珠宝,柳萱入东宫那日的打扮真是好看,小姑娘就该戴些鲜亮的首饰。
柳萱看着母亲松弛了下来,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两个人像财迷一样,嘻嘻哈哈的挑看着桌上的珠宝。
喜欢柳絮飘飘入凡尘
大军开拔,萧炎看了许久,才回了皇宫。宋公公说,柳府的柳夫人来送行了,在城楼上,但是没看到郡主,远王妃也在城楼上。
萧炎有些难过,“柳萱,说来最亏欠的人就是她了,这样,你让贵妃送些东西过去。”
“是,老奴遵旨。皇上,老奴听说了一件事。”宋公公看了眼萧炎。
“嗯?什么事?吞吞吐吐的。”萧炎问。
“听说太子要了喜鼎楼,是送给清宁郡主的,清宁郡主想让从赤城来的宋家经营。”宋公公说。
“噢?宋家?你的远亲吗?”萧炎问。
“不是,皇上别误会老奴,还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宋公公有些犹豫。
“说,什么事?”萧炎有些不耐烦。
“老奴听说,太子想纳清宁郡主为良娣。”宋公公话一出,萧炎立起了眼睛看着他。
宋公公接着说,“走漏消息的是太子身边的一个宫女,昨日被太子杖毙了。”
萧炎皱眉,昨日贵妃说了柳夫人和郡主进宫拜年,想来也是听到了什么风言风语,他还奇怪,封郡主的时候都没有入宫谢恩,为何此刻入宫见贵妃。
“皇上,老奴觉得,太子是用心良苦,才有了这个想法,只是还没有想好,就被下人透露出去了。”宋公公说。
萧炎心思千回百转,“要给柳萱一颗定心丸才好,这样,你去找太子,就说朕问他要喜鼎楼,赏赐给清宁郡主,还有,传右相进宫。”
宋公公转身要去,又被萧炎喊住了。
“等等,右相不必进宫了,朕相信右相会处理好这事的。这个年过的,乱糟糟的,这样,你去同贵妃说,初五宫里设宴,请众大臣和家眷赴宴。”萧炎盘算着,到时候在宫宴上,找机会敲打一番就是了。
东宫。
太子接到旨意后,脸色瞬间变的冷若冰霜,下人大气都不敢喘,小心的伺候着。太子妃太子妃听闻太子回来,赶忙迎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今日送行可还顺利?”
太子冷哼一声,并未作答,径直走向主位坐下。太子妃心中一紧,刚想再问,太子便开口道:“本太子身边竟有如此多嘴之人,传了不该传的话。”
太子妃惊得花容失色,忙跪下道:“殿下息怒,不知是何人如此大胆?”
太子看着她,眼中满是恼怒,“一个宫女罢了,已被杖毙。”
太子妃心中暗自庆幸,还好不是自己身边的人,忙说道:“殿下英明,定是那贱婢不知天高地厚。只是如今消息已传出去,该如何是好?”
太子揉了揉太阳穴,“父皇已经知晓此事,刚刚宋公公来传旨,父皇要了喜鼎楼赏赐给清宁郡主。”
太子妃眼睛一转,“殿下,这或许是个机会,可以向郡主解释清楚。”
太子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嗯,你身子不便,去歇着吧,约束好身边的人,莫要多嘴。”
“是,臣妾明白。”太子妃回答。
太子萧鸣泽看着太子妃出门的身影,暗自神伤,但愿这次的事情同太子妃无关,孟家一直小心谨慎,他不希望孟家是第二个马家,更不希望太子妃走了先皇后的路。
萧鸣泽从暗格里拿出喜鼎楼的地契房契,皇上的一句话就成了他赏赐给柳萱的了,太子苦笑,自己的一番努力都白费了,本想着能替外祖偿还一点,如今,只能另想办法了。不过这样也好,这喜鼎楼是彻底的走了明路了,日后做什么也方便了。
萧鸣泽拿了契书,又让人背了些金银珠宝的,去了柳府。
莫悠送了柳国公回来后,去了柳萱的院子,跟她闲聊着。柳萱知道母亲心里难过,安慰几句后,同莫悠说着首饰的事。
年前柳萱送给莫悠的首饰,莫悠一直戴着,一来是很喜欢,二来也是向柳萱表明自己真的想好好同柳萱相处的态度。
母女俩话没说几句,管家来报,说太子来了,在前厅。莫悠忐忑的看着柳萱,柳萱的心不禁揪紧。
“萱儿,若是太子说了什么,母亲直接拒了就是,你不要怕。”莫悠说。
柳萱知道母亲比她更紧张,可还能安慰自己,心里不禁的感动,“母亲,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先去看看再说。”
莫悠给柳萱整理一下衣服,一前一后的往前厅去了。太子见柳夫人和柳萱进来,忙起身,互相见了礼。
太子指了指桌上的契书和金银珠,说道:“郡主,父皇将喜鼎楼赏赐于你了,这契书你收好。还有这些,望郡主莫要嫌弃。”
柳萱微微低头,轻声道:“多谢皇上,多谢太子殿下,不知皇上为何突然将喜鼎楼给了臣女,还请太子明示。”
太子沉吟了片刻说,“喜鼎楼原本受右相所托,本太子求了父皇要过来的,玩就过到了郡主名下。只是近来事多,未曾将契书给郡主送来。”
柳萱很吃惊,原来右相早就安排好了,他还一直以为喜鼎楼在右相的手里,不等柳萱说话,太子又开口说,“本太子身边人多嘴,坏了事,还望郡主莫要误会,本太子绝无冒犯之意。”
柳萱抬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原来这喜鼎楼是用来赔罪的,“太子殿下,臣女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只是如今事已如此,还望殿下日后,莫要再让臣女陷入这般境地。”
太子看着她,认真道:“郡主放心,本太子定会处理好此事,不会再让郡主为难。”说罢,行了一礼,便带着人离开了。
柳萱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事就算过去了吧,不管怎样,喜鼎楼在自己手里了,总归是一件好事。
莫悠心里也踏实了,饶有兴致的看着桌子上的金银珠宝,柳萱入东宫那日的打扮真是好看,小姑娘就该戴些鲜亮的首饰。
柳萱看着母亲松弛了下来,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两个人像财迷一样,嘻嘻哈哈的挑看着桌上的珠宝。
喜欢柳絮飘飘入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