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公告-《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在确定了组织架构后,林向安又思索着必须制定规矩和惩罚措施。

  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

  不过规矩不能太多,太繁琐反而适得其反,必须简洁明了、人人都能记住。

  反复斟酌、删改之后,他最终拟定四条核心原则:

  第一条:物资共享,统一分配。

  第二条:绝对服从,令行禁止。

  第三条:守望相助,一致对外。

  第四条:卫生防疫,人人有责。

  光有规矩还不够,还需要与之配套的惩罚制度。

  得具有层级性,从轻到重,并且公开执行,以儆效尤。

  林向安在纸上逐条列出:

  第一级:警告、罚没口粮。

  适用于初犯或轻微过失。

  第二级:强制劳役、公开检讨。

  针对较严重或屡次违规者。

  读书人要脸,公开检讨的羞耻足以让人长记性。

  第三级:鞭笞、体罚。

  用于严重威胁集体安全的行为。

  此项极具威慑,需慎用,但必须存在。

  第四级:驱逐出会馆。

  终极手段,也是最无奈的处罚。

  毕竟出了同乡会馆,动荡时,哪里还能安身?

  还会影响乡里名声与仕途前程。

  然而,有惩罚还必须保证公平和程序正当。

  否则作为提出者的林向安,名声定然会受损,于未来不利,得规避。

  于是他又细化了执行流程:

  首先,发现与举报:

  任何人若发现违规,可向“巡查组”或任一头领举报。

  其次,调查与听证:

  由巡查组调查事实,召集当事双方及证人对质,允许被指控者申辩。

  再者,合议与判决:

  特别是三级及以上惩罚,必须由主事人召集各组头领合议,需多数同意方能执行,王管事也可到场见证。

  毕竟举人,在家乡也是要处理日常事务的。

  有些处理方式是相通的。

  最后,公开执行与记录:

  所有处罚(除口头警告外)都要当众宣布理由并执行,并由专人记录在案,以形成震慑。

  类似学校处分,日后也将成为人生污点。

  林向安独自坐在书案前,写写画画,足足忙了大半日。

  段昊初几人不敢打扰,只静静等在一旁。

  忽然,林向安放下笔,起身伸展,神情坚定。

  “阿远,”他朝林远喊道,“我已经规划好了,快去把王管事请来,一起商议!”

  ......

  王管事听完林向安的规划,先是一愣,随即连连点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林公子,这样做太妥当了!有了规矩,大家才有章可循。”

  当夜,几人便商议细节,把公告的内容逐条敲定。

  第二天天还没亮,公告就已经贴出来了。

  在庭院照壁和伙房门口等显眼位置,都钉上了告示。

  一早起来的举人们纷纷围着公告观看,彼此交头接耳,读过的人又主动转告没看到的同乡。

  告示的标题赫然写着:

  《告浙江会馆全体同乡书》

  公告中写道:

  今日有匪类窥伺我会馆,幸赖在王管事统筹之下,我浙籍子弟同仇敌忾。

  林向安等义士奋勇击退来犯之敌,保我桑梓安宁。

  此乃自卫之举,不得已而为之。

  然恐贼心不死,为保万全,经公议,即日起成立‘浙江会馆护馆团’。

  由林向安暂领其事,一应号令,皆代表本管事。

  所有青壮同乡,皆有守土之责。

  即刻起,需听从护馆团调遣,参与巡夜守备。

  老弱病残,亦需紧闭门户,闻警即避。

  诸位!

  值此危难之际,正是我辈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之时!

  望各位遵规守纪,共维乡谊!

  落款为:王管事画押 暨 浙江会馆全体同仁谨启。

  大多数举人看后都长舒一口气,觉得终于有了主心骨。

  公告的发布,意味着之前的混乱局面开始向秩序过渡。

  “好,好,好!早该如此了!”

  “有王管事和林相公主持,我们就放心了。”

  有人拍手称赞,也有人心里复杂。

  看到告示的陈启泰微微泛酸,心中有些嫉妒。

  原本他们才是众人推举的领头人,如今大家却纷纷支持林向安。

  虽然不甘,却也不得不承认林向安的确做了实事。

  还有人冷眼私议:“哼,逞匹夫之勇,岂是圣人之道。”

  尽管嘴上不服,却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也有极个别人心里自私,担心被安排巡夜守门。

  但告示是以王管事的名义发出,具有强制性,他们不敢公开抵触。

  消息很快在整个会馆传遍,院子里、伙房边、井口旁,随处都能听见举人们对公告议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