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扬州余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扬州。

  刘轨率军在临海郡境内再次追到孙泰,乱军在接连的失利之后,人数锐减,不管是死忠的教众,还是只图财的亡命之徒,都开始思考起退路。

  陆地上打不过,孙恩带着叔父再次往海边跑,打算渡海逃命。

  不过同行的有人不干了,乱军内部起了分歧,一部分人挟持了孙泰,打算向朝廷请降,换取自己活命。

  双方在海边大打出手,让追来的刘轨捡了个便宜。

  一通混战之后,孙恩带着数十人登船逃走,但包括孙泰和卢竦在内的其他人全部被俘。

  刘轨一边遣使向建康告捷,一边押送着俘虏,沿途抓捕逃散的漏网之鱼。

  等大军路过山阴的时候,自孙泰以下,共计俘获了千余人,被绳子串在一起,在士卒们的刀枪下,步行前往建康。

  王殊还在山阴,带着众人在城头看着。

  刘桃棒叹息一声,但没说什么。

  王殊看了他一眼,“刘叔在想什么?”

  刘桃棒苦笑,“我在想这群人被押解回京后,能有多少人活下来。”

  “一个都不会有,”王殊斩钉截铁,打断刘桃棒的念想,“反叛之罪,放过一次,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刘桃棒怔了一下,“可里面有些人是请降的啊?”

  王殊侧过身子看向他,严肃道:“刘叔,阿耶对这些人的态度你是知道的,他不可能放过手里沾满鲜血的人,何况这帮教众冥顽不灵,断无饶恕之理。”

  刘桃棒张张嘴,嗫嚅道:“我知道了。”

  王殊面对这个跟在父亲身边十余年的老人,缓和了语气,“刘叔,我一直都搞不懂,你为什么如此信教,你到底图什么?”

  刘桃棒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从出生起,身边便都是虔诚的信徒,自小家人带着他参加各种教中的活动,他似乎天生就该是个教徒。

  哪怕后来他跟了王凝之,生活越来越好,一家人也都认为这是虔诚信教的回报。

  “我不图什么,”刘桃棒低声道:“非要说的话,可能就图个心安,不然日子太好,总觉得不踏实。”

  王殊苦笑连连,“你护卫阿耶十几年,军功累累,当个县令简直是辱没你,你居然会觉得这是信教的缘故。”

  刘桃棒赶紧解释,“我也感念郎君的,就是觉得这与信教并不冲突。”

  王殊摇摇头,“不冲突你怎么会离开阿耶,在这里当县令?”

  刘桃棒不说话了,他知道王凝之的失望,但他就是一根筋,脑子转不过来。

  “好了,刘叔既然已经做了选择,那就好好干,”王殊又道:“会稽多高门权贵,眼下他们虽然让着你,但问题始终在那,你还是得多加留心。”

  王殊知道父亲的心思,这帮江左高门迟早是要被清算的,一个个占地千顷,庄园内仆役部曲无算,等到洛阳慢慢将建康抽空,这群人就是俎上鱼肉。

  刘轨回京后,将一千多俘虏分别关押,对孙泰和卢竦等首领严加审讯,要求他们交出更多的附逆名单。

  这是王凝之的吩咐,他要借此恐吓那群和道教领袖交往甚密的世家。

  宗旨就一条,信教我不管,但孙泰是谋逆,沾上边的通通得严查,看看有无资助乱军之举。

  王凝之对道教和佛教的态度并无本质差别,传教就传教,但和世家勾搭到一起,互相借助对方的影响力,那就不行。

  要么入世,要么出世,不能什么好处都占。

  远在江陵的桓冲,因为之前力主招安孙泰,被朝廷下旨申饬,并免去其侍中之衔,桓冲虽然知道这是王凝之和郗超的手笔,但还是上表请罪。

  审讯数日之后,建康的刑场上开始杀人,朱雀门上每日都高悬着刚刚被砍下的人头。

  王凝之收到郗超的汇报,对他的处理十分满意,趁这个机会,他上书朝廷,表示北方新收复的疆域地广人稀,无人治理,希望将各州中正推举的人才优先送到洛阳,一些未有大恶的从犯也可发配到北地安置。

  配合着血淋淋的现实,江左高门再次向王凝之低头,派族中子弟前往洛阳,为王凝之效力。

  搞定了建康,王凝之松了口气,再次将目光转向平阳。

  谢玄的作战方略已经传回来了,王凝之并无异议,但不管是筑坝蓄水,还是开渠引流,都需要再次征调民夫。

  河东集结的十万大军,必须严防临汾和绛邑的燕军,不能拿来做工程。

  可春日正是忙碌的时节,府兵这个时候出征,已经影响到了农耕,若是再征调民夫,无疑会大大耽误各地的生产。

  于是王凝之回信谢玄,民夫没有,让他别整那么大的工程,先封堵浍水,让绛邑的护城河一点点漫灌,再伺机而动。

  这样虽然效果差一些,会多花时间,但逼燕军出战的目的还是能达到的。

  谢玄拿到回信后,一脸的无奈,好不容易想到的绝佳主意,就这么被否决了。

  不过他对姊夫的顾虑表示理解,毕竟河东郡已经被打成了一片废墟,总不能为了平阳,再将司州也给拖垮。

  谢玄再次召集众人,传达了王凝之的指示。

  几人表示认同,等着谢玄下令。

  谢玄立刻做了分工,“始彦领军两万,驻守翼城,密切关注燕都平阳的动向,次伦率三万人前往下游,封堵河道,同时留心临汾方向的慕容农,我领五万人进攻绛邑,加高护城河的外沿,使浍水漫灌进城内,大家每日互通有无,遇事烽火为号。”

  两人齐声领命。

  谢玄补充道:“营地需加强防护,燕人虽然选择了守城,但他们的骑兵不可小觑,切莫大意,被他们偷袭。”

  朱序笑道:“你我三军相距不远,燕军若是出城偷袭,只要能拖住对手,便让他们有去无回。”

  “此言甚是,”谢玄说道:“我们不着急,按既定的部署来,燕军肯定是会出战的。”

  三人商量完,各自领军归位。

  谢玄率军来到绛邑,在浍水以南选了处高地安营,然后带着骑兵来到浍水岸边巡视。

  绛邑的护城河很常见,就是在城外挖渠,自东向西引浍水围着城池转了一圈,然后重新回到河道。

  所以谢玄现在要做的,就是加高护城河的外侧,让下游被封堵的浍水涌向夯土城墙。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