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城内,慕容垂正在翻阅前线的军报。
幽州刺史换成刘牢之后,晋军一改先前的保守,不停地往外推进,骑兵数次侵入代郡,代郡的百姓现在根本无法出城。
除此之外,晋人还以大宁城为中心,向西北两个方向修筑坞堡,全面将手伸入漠南草原。
南面的河东郡,谢玄从年前便开始筹备进攻,新年之后,晋军迅速抢占了翼城,眼下正沿浍水布阵,有水淹绛邑的苗头。
东侧的上党,晋军正在各处关隘集结,随时可能进入平阳。
慕容垂对各处的情况了然于胸,但如何应对,却十分犯愁。
受制于疆域狭小,他的兵力远不如秦晋两国,眼下他在临汾和绛邑部署有六万人,北边的平城和盛乐还有三万,都城平阳是随他南征北战的五万精锐,其余像晋阳和雁门等地,都只有几千人了。
仅凭大半个并州和漠南,他养着十几万军队,早已是捉襟见肘,可不如此,他根本无法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慕容令说道:“据前线回报,晋军在浍水沿线部署了十几万大军,绛邑和临汾只怕坚持不了多久,我们还是得兴兵去救。”
慕容垂没有回应,平阳双向受敌,若是引大军南下,东侧的上党肯定会直接从上党关兵临平阳城下。
可晋军的总兵力摆在那,援军派少了,根本起不到效果。
见父亲迟疑未决,慕容令又道:“就算不出动大军,也该派骑兵南下,打乱晋军的围城,或是偷袭晋军后方的粮道。”
慕容垂微微点头,觉得可以试试,“我给你两万骑兵,你先去绛邑看看,如果晋军真准备蓄水淹城,你就配合守军出城破坏,但如果晋军势大,事不可为,你就绕道后方,伺机焚烧他们的粮草。”
慕容令领命,带着两万鲜卑铁骑南下。
谢玄这边,五万人已经开始围城修坝,朱序和庾希在他的左右两翼保护,防止他处的燕军前来骚扰。
晋军压根没做攻城的尝试,直接就在护城河的外沿筑堤,一车车黄土和石料在大盾的掩护下,被推到了护城河边,一层层地往上夯筑。
慕容凤站在城头,身边是准备充足的防御物资,所以看着在下面夯土的晋军,他的双眼直冒火。
他都计划好来一场守城之战了,结果晋人居然来了个水淹,让他的准备全落了空。
按捺不住的慕容凤选择了出击,他命副将守城,自己领着一万人,在晚上偷偷打开城门,想要破坏晋人白日里的成果。
可大军出动,需要先将高悬的吊桥放下,不然他们自己都过不了护城河,但如此大的动静,怎么瞒得过晋军,更别说谢玄早就防着他这一手了。
几乎在吊桥放下的一瞬间,黑暗中就冲出不少晋军,躲在土堤后,对着打开的城门进行攒射。
慕容凤一贯喜欢冲在最前面,要不是反应快,险些被射成刺猬,饶是如此,他高举长槊的胳膊还是中了一箭,武器落地,狼狈地逃回城内,关上了城门。
谢玄听闻此事,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匹夫之勇,不足为虑。”
护城河的利弊都很分明,防守时拦得住对手,进攻时就拦得住自己。
慕容凤吃瘪后,老老实实在城头看着晋人垒土,等着援军过来。
临汾的慕容农起兵来救,被朱序挡住,又怕陷入包围,无奈只得退回。
于是两人都消停了,知道兵力不够,瞎折腾只会死得更快。
数日之后,慕容令带着两万骑兵南下,被庾希的游骑发现,通报了其他几路人马。
谢玄当即下令终止筑堤,大军驻防四门,并让朱序和庾希率军向他靠近,上党军也来到翼城,随时准备展开合围。
慕容令一看这架势,有些不敢上,和慕容农商量了下,抛下眼巴巴的慕容凤,率军往南去了。
谢玄将一切尽收眼底,并不理会,重新下令加高河堤。
慕容令来到峨眉台地,看着修筑在高地边缘的一个个坞堡,有些傻眼,这该怎么打?
围着黄土高地转了一整日,他都没有找到可以进攻的角度,只得悻悻地回转,进入临汾与慕容农会合。
朱序一直派人盯着慕容令的大军,见他入城,并不理会,依旧带着三万人卡在临汾和绛邑两城之间。
慕容两兄弟见面一合计,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晋人早有准备,将粮草囤积在那高地之上,我们轻易上不去,”慕容令烦躁道:“绛邑这边,守军被困在城内,我们这五万人进攻,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
慕容农叹道:“可不去救绛邑,城池早晚被大水冲垮,守军无处可逃,到时局面只会更差。”
两人商量了半天,觉得只能再增兵,他们的骑兵行动迅速,肯定能打围城的晋军一个措手不及,逼退他们。
于是慕容令带着两万人,原路返回了平阳城,向慕容垂汇报情况。
慕容垂沉默了好一阵,问道:“若是倾城出动,你觉得我们能打赢这一仗吗?”
“解绛邑之围,应该是没问题的,”慕容令想了想,诚实答道:“但两城周边水路纵横,骑兵突击会受到影响,两军大战,胜负当在五五之数。”
晋军正在筑堤蓄水,随时可以将这一带变成泽国,到时鲜卑骑兵的威力大打折扣,很难留住人,晋军大可缓缓退向峨眉台地。
就算不退,双方兵力相当,燕军也没有把握吃下这支晋军。
慕容垂叹息道:“胜负各半,你让我如何能丢下平阳,孤注一掷。”
慕容令神色黯然,低声道:“可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临汾和绛邑失守,晋军便可挥师北上,直抵都城平阳,到时他们又该怎么办,再退往晋阳吗?
父子俩好一会都没有说话。
慕容垂的眼神由失望慢慢转向坚定,他缓缓站起身,“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再退了,若此战不胜,那就是上天抛弃了我慕容家。”
慕容令也站起来,两眼放光地看向父亲,这是燕国、或者说慕容家,最后的希望所在。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幽州刺史换成刘牢之后,晋军一改先前的保守,不停地往外推进,骑兵数次侵入代郡,代郡的百姓现在根本无法出城。
除此之外,晋人还以大宁城为中心,向西北两个方向修筑坞堡,全面将手伸入漠南草原。
南面的河东郡,谢玄从年前便开始筹备进攻,新年之后,晋军迅速抢占了翼城,眼下正沿浍水布阵,有水淹绛邑的苗头。
东侧的上党,晋军正在各处关隘集结,随时可能进入平阳。
慕容垂对各处的情况了然于胸,但如何应对,却十分犯愁。
受制于疆域狭小,他的兵力远不如秦晋两国,眼下他在临汾和绛邑部署有六万人,北边的平城和盛乐还有三万,都城平阳是随他南征北战的五万精锐,其余像晋阳和雁门等地,都只有几千人了。
仅凭大半个并州和漠南,他养着十几万军队,早已是捉襟见肘,可不如此,他根本无法在夹缝中生存下来。
慕容令说道:“据前线回报,晋军在浍水沿线部署了十几万大军,绛邑和临汾只怕坚持不了多久,我们还是得兴兵去救。”
慕容垂没有回应,平阳双向受敌,若是引大军南下,东侧的上党肯定会直接从上党关兵临平阳城下。
可晋军的总兵力摆在那,援军派少了,根本起不到效果。
见父亲迟疑未决,慕容令又道:“就算不出动大军,也该派骑兵南下,打乱晋军的围城,或是偷袭晋军后方的粮道。”
慕容垂微微点头,觉得可以试试,“我给你两万骑兵,你先去绛邑看看,如果晋军真准备蓄水淹城,你就配合守军出城破坏,但如果晋军势大,事不可为,你就绕道后方,伺机焚烧他们的粮草。”
慕容令领命,带着两万鲜卑铁骑南下。
谢玄这边,五万人已经开始围城修坝,朱序和庾希在他的左右两翼保护,防止他处的燕军前来骚扰。
晋军压根没做攻城的尝试,直接就在护城河的外沿筑堤,一车车黄土和石料在大盾的掩护下,被推到了护城河边,一层层地往上夯筑。
慕容凤站在城头,身边是准备充足的防御物资,所以看着在下面夯土的晋军,他的双眼直冒火。
他都计划好来一场守城之战了,结果晋人居然来了个水淹,让他的准备全落了空。
按捺不住的慕容凤选择了出击,他命副将守城,自己领着一万人,在晚上偷偷打开城门,想要破坏晋人白日里的成果。
可大军出动,需要先将高悬的吊桥放下,不然他们自己都过不了护城河,但如此大的动静,怎么瞒得过晋军,更别说谢玄早就防着他这一手了。
几乎在吊桥放下的一瞬间,黑暗中就冲出不少晋军,躲在土堤后,对着打开的城门进行攒射。
慕容凤一贯喜欢冲在最前面,要不是反应快,险些被射成刺猬,饶是如此,他高举长槊的胳膊还是中了一箭,武器落地,狼狈地逃回城内,关上了城门。
谢玄听闻此事,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匹夫之勇,不足为虑。”
护城河的利弊都很分明,防守时拦得住对手,进攻时就拦得住自己。
慕容凤吃瘪后,老老实实在城头看着晋人垒土,等着援军过来。
临汾的慕容农起兵来救,被朱序挡住,又怕陷入包围,无奈只得退回。
于是两人都消停了,知道兵力不够,瞎折腾只会死得更快。
数日之后,慕容令带着两万骑兵南下,被庾希的游骑发现,通报了其他几路人马。
谢玄当即下令终止筑堤,大军驻防四门,并让朱序和庾希率军向他靠近,上党军也来到翼城,随时准备展开合围。
慕容令一看这架势,有些不敢上,和慕容农商量了下,抛下眼巴巴的慕容凤,率军往南去了。
谢玄将一切尽收眼底,并不理会,重新下令加高河堤。
慕容令来到峨眉台地,看着修筑在高地边缘的一个个坞堡,有些傻眼,这该怎么打?
围着黄土高地转了一整日,他都没有找到可以进攻的角度,只得悻悻地回转,进入临汾与慕容农会合。
朱序一直派人盯着慕容令的大军,见他入城,并不理会,依旧带着三万人卡在临汾和绛邑两城之间。
慕容两兄弟见面一合计,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晋人早有准备,将粮草囤积在那高地之上,我们轻易上不去,”慕容令烦躁道:“绛邑这边,守军被困在城内,我们这五万人进攻,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
慕容农叹道:“可不去救绛邑,城池早晚被大水冲垮,守军无处可逃,到时局面只会更差。”
两人商量了半天,觉得只能再增兵,他们的骑兵行动迅速,肯定能打围城的晋军一个措手不及,逼退他们。
于是慕容令带着两万人,原路返回了平阳城,向慕容垂汇报情况。
慕容垂沉默了好一阵,问道:“若是倾城出动,你觉得我们能打赢这一仗吗?”
“解绛邑之围,应该是没问题的,”慕容令想了想,诚实答道:“但两城周边水路纵横,骑兵突击会受到影响,两军大战,胜负当在五五之数。”
晋军正在筑堤蓄水,随时可以将这一带变成泽国,到时鲜卑骑兵的威力大打折扣,很难留住人,晋军大可缓缓退向峨眉台地。
就算不退,双方兵力相当,燕军也没有把握吃下这支晋军。
慕容垂叹息道:“胜负各半,你让我如何能丢下平阳,孤注一掷。”
慕容令神色黯然,低声道:“可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临汾和绛邑失守,晋军便可挥师北上,直抵都城平阳,到时他们又该怎么办,再退往晋阳吗?
父子俩好一会都没有说话。
慕容垂的眼神由失望慢慢转向坚定,他缓缓站起身,“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再退了,若此战不胜,那就是上天抛弃了我慕容家。”
慕容令也站起来,两眼放光地看向父亲,这是燕国、或者说慕容家,最后的希望所在。
喜欢穿越东晋,山河共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