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大人谬赞了,卑职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眼见百姓受苦,怎能不尽心竭力。”李闻达听到王清晨的称赞,脸上闪过一丝赧然,急忙说道。
“去灶火那里取碗水过来!”寒暄两句之后,李岷突然想起什么对着一旁的衙役说道。
“怎么?这里很缺淡水吗?”看着李岷干裂的嘴唇,王清晨不由问道。
“回大人的话,很缺!城里的水井全都被堵塞了,其余地方都是脏水,我们目前只能从黄河里取些水澄清、煮沸之后才能饮用”
李岷说出目前的困境,缺粮还不是第一位的,缺水才是第一位的。
黄河的水想要澄清,至少也得大半天时间,还得煮饭、饮用、洗漱,所以淡水才是最紧缺的。
“不过下官已经命人进城清理水井了,最多明日便不会再缺了”
李岷抿了抿干裂的嘴唇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自己恩人前来,自己别说招待,就连口水都供应不上,这让他多少有些窘迫。
“我这还有一些,你且先喝点吧!这里多亏有你”王清晨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赞赏,若是换个人来,那又会是怎样一副场景,他能想象得到。
“眼见百姓受苦,下官怎能不尽心竭力。”李闻达听到王清晨的称赞,脸上闪过一丝赧然,急忙说道。
“此次天灾加之人祸来得太过凶猛,卑职虽已竭尽全力,却仍觉力不从心,诸多百姓仍深陷苦难之中,实在惭愧。”拒绝了王清晨递过来的水葫芦,李岷继续说道。
本来他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让他接着承受王清晨的恩惠,他会更难做人。
王清晨对此人倒很是赞赏,毕竟没有被官场打磨干净,仍旧保持着赤诚,这么多年已经很难见到了。
“李大人不必自责,本官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已知你为救灾付出诸多心血,城内城外秩序井然,百姓安置也有章法,这绝非一般官员能做到的。”王清晨此言非虚,他也是真觉得眼前之人已经做了最大努力。
二人交谈一番后,王清晨提出要去看看百姓的安置情况以及开采山石的进展。
李岷连忙在前带路,边走边介绍着高岗上的情况。
“大人,这里安置的百姓有数千人,县里活着的有一多半都去了他县投奔亲戚,或者自谋生路,
目前粮食还够两三日的,不过每日所需饮水却是难题,我们还能忍着些,孩子实在受不了。”
“另外我们在河道上收集了千余株树干,若是修复河堤的话应该能用上,若是紧急的话,城里倒塌的砖石、城墙都可以用来修复堤坝!”
李岷显然已经破釜沉舟了,而修堤也是如今当务之急。
毕竟现在河堤不修复的话他们甚至不敢回县城整修家园,要不然一场大水,一切努力又将化为乌有。
“除此之外这里缺的最多的乃是药草,原武县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好多百姓受伤之后都没有汤药救治”
王清晨闻言心中咯噔一声。
“那些伤病百姓在哪?”王清晨巡视营地并未发现。
“下官按照《水灾减防公略》已经将他们单独安置,并派医师单独照顾,只是缺少汤药,这山上的药草不多,都已经被药师采摘干净了!”李岷说出如今困境。
“户部已经开始着手调粮,这两日估计就会有结果,不过你们还需坚持几日才行”王清晨此言并非安慰,而是实情。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他心中满是忧虑。
只是他此行也只是领命修复堤坝,却是没有赈灾救灾之职。
王清晨沉思片刻,说道:“本官此次领命修复堤坝,还需李大人襄助”
“卑职一定鼎力相助,只是这修复堤坝的材料,木材或许还有富裕,只是这山石开凿确是有些困难,其他物资我们也储备不足。”这两日他虽然做了不少准备,但是想要完成堤坝修复还是有些困难。
“那就用倒塌的城墙砖吧!扒了之后慢慢再建吧!”王清晨看过原武县的城墙,早就摇摇欲坠了。
建造城墙的砖石可都是好玩意,用来修复堤坝也算是物尽其用。
“如今也只有如此了!”李岷说道。
眼中有着不舍,不过堤坝不修复一切都是妄谈。
至于那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王清晨并未询问,朝廷自然会派专人前来询问,他现在询问没有任何作用。
当下,修复堤坝刻不容缓。
随即,王清晨在李岷的陪同下朝着河堤而去,经过昨日的晾晒,路已经好走很多。
路途并不算遥远,不过众人也走了半个时辰,至于马匹则全都留给山岗之上以作运输之用。
众人抵达河堤,眼前景象触目惊心。
一道长达数十丈的巨大缺口,让众人心中更加沉重。
不过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岸边此刻堆积了许多木料。
“李县丞,我们今天又捞了不少”
“嘿,你们捞的有我们捞的多!李县丞我们今天捞的都是巨木,修堤肯定能用上”
“我们捞的也都是巨木!”
……
此时岸边仍有数百青壮正在协作打捞靠近河边的浮木,并且时不时和李岷打招呼,显然他们对于这个代县丞还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这些木料若是用在修补上,倒是能增速不少。
“大人,此处便是最大的决口,当夜贼人突袭护堤队,痛下杀手,随即掘开河堤,致使堤坝一溃而不可收拾”
“洪水从这里汹涌而出,冲向县城。周边的堤坝也因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冲击,变得脆弱无比,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垮塌。”站在堤坝的溃口处,李岷满脸忧虑地说道。
跟随王清晨而来的工匠却是开始了工作,计算缺口长度,所缺物料,所用工艺以及修补方案。
王清晨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这段溃口。
待工部工匠仔细研究之后,众人才相聚起来商讨具体的修补方案。
“当务之急,是要先堵住这个溃口,大人,或可命人将收集到的树干,碳化后制成河钉,可先将其用于打桩,
按照堤坝原本坝基,南北两排桩,由河面打入河堤至少六尺(也就是两米左右),增强堤坝基础的稳固性。再用沙袋、石块填充,层层压实。”茅齐对着王清晨说道,显然很有经验。
“只是李大人能否多凑些条船,若是河面之上没有船只辅行,恐怕没有立足之地,不易操作”茅齐问道。
“这附近虽没有渔民,但是却有上下行运河口仓的粮船,还都是大船,不过都在淤泥里,收拾出来应该能用”李岷想了想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大人,还需尽快动工为好,这堤若是再泡下去,恐怕塌得更长”茅齐说道。
“那就即日动工,两头并进,早日合拢”王清晨说道。
现在他只求多几日晴天。
“太好了,这堤终于能修了……”
“我原武县百姓有救了”
“就是,就是,有李县丞我原武县才真的有了活路”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音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许。
当下,李岷迅速组织起人手,开始着手筹备各项工作。
打捞浮木的青壮们干劲更足了,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将一根根粗壮的树干拖上岸边,堆积如山的木料仿佛是他们对抗洪水的坚实武器。
与此同时。
高岗上得到消息的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自发地加入到搬运沙袋、整理石块的队伍中。
老人和妇女们虽然体力有限,但也在一旁帮忙分拣着可用的材料,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传递着工具,小小的身影充满了活力。
“大家加把劲啊,修好了堤,咱们就能重建家园了!朝廷不会不管我们的”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呼喊着。
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堤坝上热火朝天,劳动的号子声、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就连见多了灾情的工部官员都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场景。
这就是一方好官带来的力量。
而另一边,工匠们也没有耽搁,十数条挖出来的粮船在河道上横着排开,熟悉水性的青壮开始一根根地往河口钉下木桩。
茅齐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乘着刚挖出来的小船,在河面上来回巡视,并在溃口处反复测量,确定最终用料。
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干活也更有力气。
“这坝基一定要打得牢固,否则可挡不住河汛,那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茅齐对着忙碌的百姓说道。
其他工匠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互相热烈地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从打桩的深度到沙袋、石料的填充方式。
从物料的调配比例到施工的先后顺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划。
从下午开始,修堤工作便进入了正轨,毕竟前期工作的物料都是整齐的,只是寻挖船只的时候费了一些力气。
不过晌午的时候,李岷却是被京师来的官员带走问话。
来的正是三法司的官员,问的也肯定是掘堤之事。
当时还闹起了不小的骚乱。
李岷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王清晨可是见识过的,好在李岷主动说明情况,这才让百姓得以平息。
“大人这里就靠你了!”李岷并未显露丝毫担忧,只是临行前还是拜托王清晨能够带领原武县百姓修复河堤,以保百姓平安。
“李县丞放心便是,三法司那边我会为你说情”王清晨说道。
他其实也只能让其关照一下,最多让他们客气一些,再多却也不能。
李岷被带走,但是,河堤的修复却是并未停止。
“一、二,一、二……”
河堤上喊着整齐的口号,起初大家还有些生疏,但是没多久大家便动作协调一致。
随着一根根木桩被打入河堤,堤坝的基础逐渐稳固起来。
但打桩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木桩会遇到坚硬的岩石,难以继续深入;
有时船只在河上漂浮不定,难以立足;
有时有百姓失手脱力跌入河中,大家慌忙打捞。
……
不过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总能克服困难,将木桩顺利打入预定深度。
速度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
在打桩的同时,沙袋和石块的填充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百姓们络绎不绝地在县城、高岗和堤坝之间来回。
即便一天只有一点汤水充饥,但是大家的热情却从未衰减。
他们的双手被磨出了水泡,肩膀也被压得红肿,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
直到傍晚,堤坝两处溃口已经完成加固,至少断了继续坍塌的风险。
随着傍晚临近,堤上燃起了一堆堆的篝火,没有人离开,现在就是在和老天抢时间,抢在汛期来之前将河坝修复完成。
大家没有一丝时间可以耽搁。
因为两线并进的缘故,木桩打入河底的速度很快,双方合拢的速度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快。
直到第二天凌晨。
双方至少已经打进去近千根木桩,最基本的合拢也快完成。
天色做好,就连路况也好了不少,来往的道路被百姓们清理出了一条驰道,至少车马已经可以通行。
不过李岷被带走之后却再没有什么音信传来。
高岗上的百姓也逐渐开始躁动起来。
百姓们交头接耳,满脸忧色。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眉头紧皱,声音颤抖地找上王清晨:“李县丞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呐,他被带走,这可如何是好?那些官老爷可别冤枉了好人。”
也有妇人着急地附和:“是啊,没有李县丞,我们早就活不下去了,他一定不能有事。”
“是啊!我们还想李县丞来当我们的县令呢!”
“朝廷要是拿李县丞当替罪羊我们可不答应”
……
人群中,孩子们也似乎感受到了紧张气氛,不再嬉笑玩耍,紧紧依偎在大人身边。
大人们仿佛有一言不合就要围了三法司的架势。
王清晨可是知道现在原武县外围说不定已经停驻了军队,所以他也只能极尽安抚,不过效果并不好。
大家虽然仍在努力干活,但眼神中都透着不安,时不时停下手中动作,期待着能有李岷的消息传来。
整个高岗、乃至工地上都弥漫着对李岷的深深担忧。
“去灶火那里取碗水过来!”寒暄两句之后,李岷突然想起什么对着一旁的衙役说道。
“怎么?这里很缺淡水吗?”看着李岷干裂的嘴唇,王清晨不由问道。
“回大人的话,很缺!城里的水井全都被堵塞了,其余地方都是脏水,我们目前只能从黄河里取些水澄清、煮沸之后才能饮用”
李岷说出目前的困境,缺粮还不是第一位的,缺水才是第一位的。
黄河的水想要澄清,至少也得大半天时间,还得煮饭、饮用、洗漱,所以淡水才是最紧缺的。
“不过下官已经命人进城清理水井了,最多明日便不会再缺了”
李岷抿了抿干裂的嘴唇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自己恩人前来,自己别说招待,就连口水都供应不上,这让他多少有些窘迫。
“我这还有一些,你且先喝点吧!这里多亏有你”王清晨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赞赏,若是换个人来,那又会是怎样一副场景,他能想象得到。
“眼见百姓受苦,下官怎能不尽心竭力。”李闻达听到王清晨的称赞,脸上闪过一丝赧然,急忙说道。
“此次天灾加之人祸来得太过凶猛,卑职虽已竭尽全力,却仍觉力不从心,诸多百姓仍深陷苦难之中,实在惭愧。”拒绝了王清晨递过来的水葫芦,李岷继续说道。
本来他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让他接着承受王清晨的恩惠,他会更难做人。
王清晨对此人倒很是赞赏,毕竟没有被官场打磨干净,仍旧保持着赤诚,这么多年已经很难见到了。
“李大人不必自责,本官一路走来,所见所闻,已知你为救灾付出诸多心血,城内城外秩序井然,百姓安置也有章法,这绝非一般官员能做到的。”王清晨此言非虚,他也是真觉得眼前之人已经做了最大努力。
二人交谈一番后,王清晨提出要去看看百姓的安置情况以及开采山石的进展。
李岷连忙在前带路,边走边介绍着高岗上的情况。
“大人,这里安置的百姓有数千人,县里活着的有一多半都去了他县投奔亲戚,或者自谋生路,
目前粮食还够两三日的,不过每日所需饮水却是难题,我们还能忍着些,孩子实在受不了。”
“另外我们在河道上收集了千余株树干,若是修复河堤的话应该能用上,若是紧急的话,城里倒塌的砖石、城墙都可以用来修复堤坝!”
李岷显然已经破釜沉舟了,而修堤也是如今当务之急。
毕竟现在河堤不修复的话他们甚至不敢回县城整修家园,要不然一场大水,一切努力又将化为乌有。
“除此之外这里缺的最多的乃是药草,原武县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好多百姓受伤之后都没有汤药救治”
王清晨闻言心中咯噔一声。
“那些伤病百姓在哪?”王清晨巡视营地并未发现。
“下官按照《水灾减防公略》已经将他们单独安置,并派医师单独照顾,只是缺少汤药,这山上的药草不多,都已经被药师采摘干净了!”李岷说出如今困境。
“户部已经开始着手调粮,这两日估计就会有结果,不过你们还需坚持几日才行”王清晨此言并非安慰,而是实情。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他心中满是忧虑。
只是他此行也只是领命修复堤坝,却是没有赈灾救灾之职。
王清晨沉思片刻,说道:“本官此次领命修复堤坝,还需李大人襄助”
“卑职一定鼎力相助,只是这修复堤坝的材料,木材或许还有富裕,只是这山石开凿确是有些困难,其他物资我们也储备不足。”这两日他虽然做了不少准备,但是想要完成堤坝修复还是有些困难。
“那就用倒塌的城墙砖吧!扒了之后慢慢再建吧!”王清晨看过原武县的城墙,早就摇摇欲坠了。
建造城墙的砖石可都是好玩意,用来修复堤坝也算是物尽其用。
“如今也只有如此了!”李岷说道。
眼中有着不舍,不过堤坝不修复一切都是妄谈。
至于那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王清晨并未询问,朝廷自然会派专人前来询问,他现在询问没有任何作用。
当下,修复堤坝刻不容缓。
随即,王清晨在李岷的陪同下朝着河堤而去,经过昨日的晾晒,路已经好走很多。
路途并不算遥远,不过众人也走了半个时辰,至于马匹则全都留给山岗之上以作运输之用。
众人抵达河堤,眼前景象触目惊心。
一道长达数十丈的巨大缺口,让众人心中更加沉重。
不过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岸边此刻堆积了许多木料。
“李县丞,我们今天又捞了不少”
“嘿,你们捞的有我们捞的多!李县丞我们今天捞的都是巨木,修堤肯定能用上”
“我们捞的也都是巨木!”
……
此时岸边仍有数百青壮正在协作打捞靠近河边的浮木,并且时不时和李岷打招呼,显然他们对于这个代县丞还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这些木料若是用在修补上,倒是能增速不少。
“大人,此处便是最大的决口,当夜贼人突袭护堤队,痛下杀手,随即掘开河堤,致使堤坝一溃而不可收拾”
“洪水从这里汹涌而出,冲向县城。周边的堤坝也因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冲击,变得脆弱无比,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垮塌。”站在堤坝的溃口处,李岷满脸忧虑地说道。
跟随王清晨而来的工匠却是开始了工作,计算缺口长度,所缺物料,所用工艺以及修补方案。
王清晨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这段溃口。
待工部工匠仔细研究之后,众人才相聚起来商讨具体的修补方案。
“当务之急,是要先堵住这个溃口,大人,或可命人将收集到的树干,碳化后制成河钉,可先将其用于打桩,
按照堤坝原本坝基,南北两排桩,由河面打入河堤至少六尺(也就是两米左右),增强堤坝基础的稳固性。再用沙袋、石块填充,层层压实。”茅齐对着王清晨说道,显然很有经验。
“只是李大人能否多凑些条船,若是河面之上没有船只辅行,恐怕没有立足之地,不易操作”茅齐问道。
“这附近虽没有渔民,但是却有上下行运河口仓的粮船,还都是大船,不过都在淤泥里,收拾出来应该能用”李岷想了想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大人,还需尽快动工为好,这堤若是再泡下去,恐怕塌得更长”茅齐说道。
“那就即日动工,两头并进,早日合拢”王清晨说道。
现在他只求多几日晴天。
“太好了,这堤终于能修了……”
“我原武县百姓有救了”
“就是,就是,有李县丞我原武县才真的有了活路”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音中满是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对未来的期许。
当下,李岷迅速组织起人手,开始着手筹备各项工作。
打捞浮木的青壮们干劲更足了,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将一根根粗壮的树干拖上岸边,堆积如山的木料仿佛是他们对抗洪水的坚实武器。
与此同时。
高岗上得到消息的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自发地加入到搬运沙袋、整理石块的队伍中。
老人和妇女们虽然体力有限,但也在一旁帮忙分拣着可用的材料,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传递着工具,小小的身影充满了活力。
“大家加把劲啊,修好了堤,咱们就能重建家园了!朝廷不会不管我们的”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呼喊着。
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堤坝上热火朝天,劳动的号子声、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就连见多了灾情的工部官员都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场景。
这就是一方好官带来的力量。
而另一边,工匠们也没有耽搁,十数条挖出来的粮船在河道上横着排开,熟悉水性的青壮开始一根根地往河口钉下木桩。
茅齐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乘着刚挖出来的小船,在河面上来回巡视,并在溃口处反复测量,确定最终用料。
在这样的场景下他们干活也更有力气。
“这坝基一定要打得牢固,否则可挡不住河汛,那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茅齐对着忙碌的百姓说道。
其他工匠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互相热烈地讨论着每一个细节,从打桩的深度到沙袋、石料的填充方式。
从物料的调配比例到施工的先后顺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规划。
从下午开始,修堤工作便进入了正轨,毕竟前期工作的物料都是整齐的,只是寻挖船只的时候费了一些力气。
不过晌午的时候,李岷却是被京师来的官员带走问话。
来的正是三法司的官员,问的也肯定是掘堤之事。
当时还闹起了不小的骚乱。
李岷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王清晨可是见识过的,好在李岷主动说明情况,这才让百姓得以平息。
“大人这里就靠你了!”李岷并未显露丝毫担忧,只是临行前还是拜托王清晨能够带领原武县百姓修复河堤,以保百姓平安。
“李县丞放心便是,三法司那边我会为你说情”王清晨说道。
他其实也只能让其关照一下,最多让他们客气一些,再多却也不能。
李岷被带走,但是,河堤的修复却是并未停止。
“一、二,一、二……”
河堤上喊着整齐的口号,起初大家还有些生疏,但是没多久大家便动作协调一致。
随着一根根木桩被打入河堤,堤坝的基础逐渐稳固起来。
但打桩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木桩会遇到坚硬的岩石,难以继续深入;
有时船只在河上漂浮不定,难以立足;
有时有百姓失手脱力跌入河中,大家慌忙打捞。
……
不过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总能克服困难,将木桩顺利打入预定深度。
速度肉眼可见地快了起来。
在打桩的同时,沙袋和石块的填充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百姓们络绎不绝地在县城、高岗和堤坝之间来回。
即便一天只有一点汤水充饥,但是大家的热情却从未衰减。
他们的双手被磨出了水泡,肩膀也被压得红肿,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
直到傍晚,堤坝两处溃口已经完成加固,至少断了继续坍塌的风险。
随着傍晚临近,堤上燃起了一堆堆的篝火,没有人离开,现在就是在和老天抢时间,抢在汛期来之前将河坝修复完成。
大家没有一丝时间可以耽搁。
因为两线并进的缘故,木桩打入河底的速度很快,双方合拢的速度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快。
直到第二天凌晨。
双方至少已经打进去近千根木桩,最基本的合拢也快完成。
天色做好,就连路况也好了不少,来往的道路被百姓们清理出了一条驰道,至少车马已经可以通行。
不过李岷被带走之后却再没有什么音信传来。
高岗上的百姓也逐渐开始躁动起来。
百姓们交头接耳,满脸忧色。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眉头紧皱,声音颤抖地找上王清晨:“李县丞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呐,他被带走,这可如何是好?那些官老爷可别冤枉了好人。”
也有妇人着急地附和:“是啊,没有李县丞,我们早就活不下去了,他一定不能有事。”
“是啊!我们还想李县丞来当我们的县令呢!”
“朝廷要是拿李县丞当替罪羊我们可不答应”
……
人群中,孩子们也似乎感受到了紧张气氛,不再嬉笑玩耍,紧紧依偎在大人身边。
大人们仿佛有一言不合就要围了三法司的架势。
王清晨可是知道现在原武县外围说不定已经停驻了军队,所以他也只能极尽安抚,不过效果并不好。
大家虽然仍在努力干活,但眼神中都透着不安,时不时停下手中动作,期待着能有李岷的消息传来。
整个高岗、乃至工地上都弥漫着对李岷的深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