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国之蠹虫-《红楼群芳谱》

  恒王轻抚着大肚腩,听诚王之语,又闻太子殿下之言。

  忙缓步近前,身子颤颤,拱手一礼,说道三十六坊改造之事的想法、思路。

  钱粮的解决之法,有一些。

  难以万全,需要摸索。

  小神医也说……从未做过的事情,需要尝试才知道什么手段更合适。

  试点,是有必要的。

  取一处坊里进行试点,可成,就可扩大另外的坊里,如此,三十六坊就可慢慢推进。

  一二年之功。

  数年之功。

  十年之功。

  需要时间。

  “没有完全解决之法?想来还是有些法子的。”

  “试点!”

  “一个坊里试点!”

  “是谨慎之策。”

  太子殿下微微颔首。

  恒王!

  这个胖弟弟近年来的差事……也不错,办的不错,父皇很喜欢,于自己……也很恭心。

  起码,和诚王非一般。

  既然做事,那就做吧,安心安稳做事吧。

  “衡山,你们说说呢?”

  “三十六坊坊里改造之事,接下来可否为之?”

  没有理会太子殿下、恒王谈论之言,德正帝看向临近处的军机大臣们。

  “陛下!”

  “臣以为恒王殿下文书之事,可以行之。”

  “太子殿下所言也是重要之事,可在南城寻一个不太重要的坊里给予改造。”

  “如此,耗费的代价不大,也能收一二成效。”

  “若可成,便可落于其余三十六坊身上。”

  “街道、厕所、地下水道、商市……皆可为之!”

  “若城,天下各省各城……也可酌情给予改造。”

  首席军机大臣李衡山近前一步,躬身拱手一礼,说道三十六坊改造之事。

  恒王殿下的那份文书,自己刚才也有一观。

  不错的提议。

  也很是可行。

  “如此。”

  “恒王你就择一个坊里进行试点吧。”

  “若遇事情,同太子商议!”

  “尽量选择如今雪灾稍稍严重的坊里。”

  “康儿,这份文书……你颇为有心,很好!”

  “就是你这个肚子……还是有些太大了,少吃一些油腻之物,多多锤炼一下身子。”

  “朕当初派遣小神医入你身边,佐助你减肥,现在看来……小神医多有失责。”

  “待其和成章那孩子回来,朕要好好惩罚他们。”

  “济南府!”

  “历城!”

  “好地方吧,那里的泉水很有名,泉水很多,泡茶很好,却……养出了一群黑心肝的畜生!”

  “济南府!”

  “距离京城才有多远,就出现那般事,若是远一些,只怕还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一群畜生!”

  “朕为国家社稷,为万物黎民,多所思让他们负担轻一些,可以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那群畜生!”

  “济南府!”

  “上下官员……皆有罪责!”

  “皆有罪责!”

  “……”

  三十六坊改造之事,不为大,不算紧要之事,难得康儿用心,若城……于京城之民莫大好处。

  将来,天下间一些城池也会有好处。

  这才是为国为民的心思。

  然!

  总有一些人罔顾圣恩,将朝廷下发的一则则国策弄得乱七八糟,让庶民百姓苦不堪言。

  打井、压水井之事,量力而为,何有强求?

  何有打井税?

  何有每家每户都要有?

  何有费用那么贵?

  ……

  一群畜生!

  当全部当诛!

  尽数当诛!

  若非恭王世子和小神医前往历城办事,谁人知道那般事?就算有人知道……怕也不会说出来。

  一群该死的畜生!

  一群国之蠹虫!

  那里的官员都是做什么吃的?

  越想越是生气,越想越是愤怒,消息传到京城,《京城日报》也有刻印!

  该刻印这样的消息!

  接下来对于整个济南府官员的处理也要刻印在报纸上,还要刻印朝廷下发各省的邸报上。

  私自篡改朝廷国策,万死不得赎其罪!

  “陛下!”

  “父皇!”

  “陛下!”

  “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

  登时。

  养心殿亲王贵胄、军机大臣等一礼跪下,济南府的事情已经传来数日了。

  陛下的心……还是这般暴怒。

  “父皇息怒!”

  “济南府官员辜负圣恩,罪责死不足惜。”

  “然诸般事……大体推进上佳,直隶之地、山西之地、河南之地……都不错。”

  “父皇息怒,保重龙体!”

  “……”

  太子跪地一礼。

  “你确定直隶之地、山西之地那些地方一点问题都没有?”

  “查!”

  “让都察院派人去查!”

  “好好查!”

  “只要查出来,一体官员全部免职,论其罪行,直接顶处!”

  “这些罔顾国恩的蠹虫,朝廷养着他们还有何用?”

  “至于空缺出来的职位,近几科的补缺之人不少,直接补上,朝阳不缺人才!”

  “军机处速办此事。”

  “不得求情!”

  “或有无辜,但……失察之罪少不了,因其一人,黎民受苦,如何牧民?”

  “不能牧民,就不用做了!”

  “……”

  德正帝仍十分愤怒。

  多年来一直在京城待着,天下各省的许多事情……所传来的消息都很好。

  推进打井、压水井的事情……山东传来的消息也都很顺利!

  这就是顺利?

  这就是顺利!

  欺瞒自己?

  欺君之罪!

  当诛!

  当诛!

  这还只是因打井、压水井之事露出来的事情,十多年来的其它事情……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乱七八糟的。

  越想越是闹心。

  烦心。

  看向一众军机大臣,厉声吩咐着。

  “……”

  “臣……领命!”

  几位军机大臣相视一眼,李衡山颔首而应。

  “……”

  “朕……失态了。”

  “诸卿起来吧。”

  “报纸!”

  “报纸是一个好东西。”

  “昨儿长乐于朕说过一件事,朕觉还是可行的。”

  “单靠都察院、按察使那些地方、那些人手……难将天下各省许多地方的事情一一监察。”

  “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监察之事!”

  “报馆之中有采风人,朕觉……可以在各省按察司内设置采风使!”

  “品级、职责……,恭王、忠王,你们接下来同军机处商议一下,月底之前,拿出一个章程。”

  “下个月要下发各省,争取在年前定下!”

  “来年可观其成效。”

  “此外!”

  “通政使司立下自己的报馆!”

  “取名……,简单一些,就为《大楚日报》吧!”

  “以为相连采风使提供的诸般消息,通政使司再同六部诸司相连!”

  “……”

  “恭王,此事是否有难?”

  从戴权手中接过一杯茶水,德正帝喝了一口气,舒缓一口气,平复一下心绪。

  于太子等人摆摆手。

  观诸人起身,径直说道另外一事。

  单靠地方按察司的人督查兼管,效果太差了一些,当有采风使,以观各地民生诸事。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可以好一些,就值得!

  “陛下!”

  “通政使司麾下立下《大楚日报》!”

  “此事不难,臣弟可为,当令陛下满意!”

  “诸般巨细,臣弟过几日拟定一个章程,请陛下一观!”

  恭王爷躬身一礼,沉声道。

  “嗯。”

  “成章那孩子……朕看着不错,恭王教子甚佳,京城报馆现在做的就很好。”

  “若可!”

  “让他暂领《大楚日报》吧!”

  “临近年关,内务府的事情也不少,你和忠王可酌情将事务分给长乐一些。”

  “忠王,十二团练营的事情……你盯着一些。”

  恭王做事,德正帝放心。

  忠王也有他负责的事情。

  “臣弟明白!”

  忠顺亲王一礼。

  “陛下!”

  “成章……成章那孩子还小……,还未成家,还是孩子,如何担得大任?”

  “前几日去济南府多有胡闹,万幸没有生事。”

  “《大楚日报》……通政使司……也可有合适人选!”

  恭王相随又是一礼,摇头推辞着。

  内务府的事情让长乐公主分忧,并无大碍,近年来……除了一些大事,长乐公主已经负责不少。

  成章?

  《大楚日报》!

  太……重了一些。

  忙拒绝着。

  “《京城报馆》在成章那孩子的掌管下,在京城诸多报馆中,堪为第一!”

  “已然明证能力!”

  “至于成家?”

  “难道成章这孩子前往济南府……不是为成家之事?”

  “那个女子……朕觉不错。”

  “朕看成章也很满意。”

  “朕觉也不错。”

  “过几日,朕让皇后下懿旨,降下恩典,明岁……恭王府就要有大事了。”

  “……”

  德正帝笑语。

  成章那孩子……自己还是知道的,城中许多事情自己都知道,《京城报馆》也很好。

  难得他一片心!

  也很好!

  少年人……胡闹一些无碍,那孩子识大体,明大事,懂真意,就足够了。

  皇族中出了可用之才,甚是难得,只要忠心为国,皆可大用。

  “陛下!”

  “……”

  恭王爷还要继续说些什么。

  却被德正帝止住了。

  “太子!”

  “京城内外,北方诸地的雪灾之事,多与军机大臣商议行之。”

  行至养心殿的窗前,伸手将木窗推开一角,迎面寒风,甚是寒冷,德正帝直接将其关上。

  此刻,没有下雨雪,天色非好,说不得接下来还有雨雪。

  如今才十一月,接下来还有腊月,保不齐还有声势很大的雨雪降落。

  朝廷内外也要做好诸般准备。

  长乐!

  那孩子也多有分忧,昨儿还游说皇后出面,主持京城雪灾募捐慈善之事。

  长乐所言,若成……筹集的银子当不下于百万两,京城用不完,也可为各地所用。

  这片心……甚好!

  “是,父皇!”

  太子一礼,颔首应下。

  京城酒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