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若我年轻十岁,定去应榜。-《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

  就在李儒三人忙着制定考核规则和流程的时候,韩韬已经动用子韬商会,锦衣卫以及自己的宣传机构等一切能用的力量,将“文武榜”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在各地的茶馆,酒楼,客栈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传播。而锦衣卫则以江湖人士的身份进行推动。

  很快,天下各地便对此议论纷纷。

  荆州江夏郡,一家临街而建的酒楼。此时酒香四溢,人声鼎沸。

  酒楼老板看着自己的酒楼座无虚席,满脸笑意。

  酒楼东南角靠窗的一桌,三名男子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身材偏瘦的男子低声问:

  “你们听说了吗?韩子韬搞了个‘文武榜’,文榜,武榜又各分天罡榜三十六人,地煞榜七十二人,要把天下人才都排个名次。

  不限出身,不限门第,不限地域,就连蛮夷都可以来争一争。”

  旁边穿蓝袍的男子一惊,随即笑道:

  “韩子韬不愧是当今奇才,连这招都想得出来。这样一来,谁不想去拿个排名,图个前程?”

  偏瘦男子却微微摇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就算此榜真的立起来了,也未必能吸引真正的人才。

  到时候一流人才吸引不到,都是一群滥竽充数之人在榜,那可就成了个笑话。”

  三人哈哈大笑。

  接着灰衣男子缓缓道:“倒也不用如此看衰此事。韩子韬如今手握四州之地,兵强马壮,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

  设文武榜本就是借势吸才,就算吸不到那些出名的人才,吸一批二流三流的人才还是没问题的。”

  两人一听,缓缓点头。

  蓝袍男子接着举杯笑道:“二位兄台,别光顾着聊天,我敬二位一杯。”

  三人碰杯,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与此同时,南郡街头,在热闹的集市上,一名身材挺拔,神情稳重的汉子正漫步穿行在人群中。

  他衣着朴素,腰别佩剑,眉宇间带着一股锐气。

  他来到一个蒸饼摊前,从怀里摸出仅剩的一文钱,递给老板。老板笑呵呵地递上两个热气腾腾的蒸饼,道:

  “这位爷,您慢用。”

  汉子接过蒸饼,咬了一口。可口的味道让他眉头舒展,此刻心中的沉重也暂时淡了几分。

  这时,旁边一对结伴而行的青年擦肩而过,一边走一边兴致勃勃地议论着文武榜的事。

  “李兄,你听说了吗?韩子韬两个月后要在长安举行文武榜首次考核,你不去试试吗?”

  “苏兄别笑话我,我哪有什么本事去考?”

  “你何必妄自菲薄?若是被韩子韬看中,那可就封官拜将了!”

  那汉子听得心头一震,咬着蒸饼的动作也停住了。他追上二人,略一拱手,语气温和:

  “二位兄台,敢问你们刚才说的...文武榜,是怎么回事?”

  两人见这汉子仪态不凡,并无恶意,便停了下来。其中一人答道:

  “就是韩子韬设立的文榜和武榜,据说文能封官,武可拜将。只要有才,人人皆可应榜。”

  “是那位仁义无双的金城韩子韬吗?”汉子用微微颤抖的声音问。

  “不是他还能有谁?”对方笑道。

  汉子又追问了几句,详细了解了之后,他仰头望向天空,眼中浮现出一丝希望的光芒。心想:

  “我徐庶,文武全才。却一身抱负无处施展。多年来流落他乡。飘忽不定。

  举孝廉肯定是走不通了,一来自己出身寒门,二来为了替朋友报仇杀了人,现在乡里还通缉自己呢,怎么可能给自己举孝廉。

  投奔过一些诸侯,怎奈都是一些庸碌之辈。如果这次韩子韬设立的文武榜真能像传说中的那样,那这或许是自己最好的一次机会了。”

  他目光坚定,低声自语道:“我能文能武,两个榜我都可以试上一试。上了文榜我就当官,上了武榜我就为将。”

  他看了眼长安所在的方向,目光坚定,决定不再迟疑。

  另一边,淮南寿春,刺史府内。袁术端坐上位,目光透着一股傲慢,手下文武官员分列两边。

  此刻,杨弘正在将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文武榜的事向袁术报告。

  袁术听罢,嘴角挑起一抹冷笑,他看向众人,目光中满是讥讽:

  “哼,什么文武榜,不过哗众取宠罢了。”

  话音未落,下方的阎象眉头一皱,拱手道:

  “主公,此事不可小觑。文武榜虽然是给人才排名,实则暗藏野心。

  韩子韬设此榜,根本目的是吸引天下才俊,为他所用。”

  袁术闻言嗤笑,心想:我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岂是他韩子韬能比?于是对阎象说:

  “这不过是韩子韬无人可用,才想出的下策。真正有本事的,怎么会去参加此等儿戏?”

  阎象见他如今还在轻视韩韬,胸中虽怒火翻腾,却强压着怒气,劝道:

  “主公,如今天下人才皆蠢蠢欲动。若韩子韬真能借此举把人才都吸到他麾下,那就麻烦了。”

  袁术一向看重出身门第,麾下文武多为世家子弟,闻言不耐烦地一挥衣袖:

  “一群市井之徒,也算人才?此榜能聚来的,不过是些滥竽充数之人,难登大雅之堂。”

  “主公!”阎象终于忍不住了,神色一冷:

  “再如此轻敌下去,只怕...连我淮南之地的人才,都会被他吸走!”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安静了下来,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袁术目光冷峻,语气冰冷:“怎么,阎象,你这是心动了?莫非你想去应那个什么文武榜?”

  阎象毫不退让:“若我年轻十岁,定去应榜。”

  “放肆!”袁术猛的拍了一下桌子,面色铁青:

  “来人...”。

  韩胤见袁术发怒,急忙打断了袁术的话,大声道:

  “主公息怒!阎象一时气话而已。”

  接着转头看向阎象,笑着道:“阎兄话严重了,真正的贤才无不想要效力于主公这样的明主帐下,怎么可能去在乎一个近乎儿戏的榜!”

  袁术听后很是受用,但脸色依旧难看。其余文武见状,纷纷附和,跟着奉承袁术。

  一时之间,堂内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

  阎象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怒骂:“一群无耻小人...”

  而就在此时,门口,一名侍卫统领心思飘动,此人出身寒门,多年来在袁术帐下立下一些功劳,却因为出身始终不被重用。

  此刻听着殿内议论,心中不由一动:

  “若韩子韬真如传言那般,以才能衡量人,用人。我倒愿意放弃这统领的位置,去试一试这文武榜。”

  喜欢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