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初面试-《开局疯狂打赏,主播不断空降》

  这12名实习生被分为两组。

  “明昆资本组”和“拼好好组”,每组6人。

  他们被告知,接下来一个月,他们将进入真实的项目组。

  接受来自老板和资深带教的直接指导,完成极具挑战性的商业任务。

  整个过程将被记录,并剪辑成节目播出。

  最终,每家公司只有3个转正名额。

  竞争,从他们踏入公司大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节目录制第一天,明昆资本和拼好好总部特意布置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期待。

  初面试环节在明昆资本和拼好好总部同步进行。

  镜头捕捉着每一位候选人在踏入会议室前的细微表情。

  紧张、自信、期待、或是故作镇定。这不仅仅是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和第一印象的比拼。

  明昆资本组。

  首先进行的是法务部岗位的角逐。

  面试官是明昆资本法务总监及其副手,但令人意外的是,李明竟也悄然坐在了侧方的观察席上,这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添压力。

  1. 张雅琪(法学本科应届生) vs 何林泽(法律硕士)

  张雅琪率先进入。

  她穿着得体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面对提问对答如流,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沟通能力。

  她重点强调了在校期间多次模拟法庭的最佳辩手经历。

  在一家县级法院的实习经验,尽管时间不长。

  以及对金融投资行业法律前沿问题的浓厚兴趣。

  她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但被问及一个相对复杂的跨境投资协议潜在风险点时,她的回答稍显理论化。

  缺乏实操层面的深度。

  何林泽随后入场。

  他气质更为沉稳,甚至有些书卷气。

  回答问题时逻辑极其清晰,引用的法条和案例精准得当。

  他拥有在顶级律所近一年的实习经历。

  深度参与过数个大型并购项目,对合规、股权结构设计等硬核知识掌握扎实。

  当被问到同样那个跨境投资协议问题时。

  他迅速拆解了不同法域下的监管冲突、外汇管制、知识产权归属等多个风险维度。

  分析得滴水不漏。

  然而,他的表达相对平淡,偶尔会陷入过多的技术细节,

  在展现亲和力和商业意识方面稍逊一筹。

  观察席上,李明微微侧头对旁边的吴倩倩低语。

  “一个像锋利的矛,善于表达和进攻,但底蕴稍欠。一个像坚固的盾,专业扎实可靠,但需要打磨得更亮。有点意思。”

  接下来是董事长秘书岗位的竞争。

  这场面试由吴倩倩亲自主导,李明依然在旁静观。

  2. 孟玉(工商管理学学士) vs 刘非凡(行政管理学士)

  孟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精明干练。

  她拥有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华夏区总裁办半年的助理经验。

  对日程管理、会议组织、商务接待流程极为熟悉。

  她展示了自己高效处理多任务的能力。

  用实例说明如何同时协调老板的差旅行程和一场重要会议。

  并且表现出极强的保密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但当被问及如何应对董事长临时提出的、需要跨部门协调的复杂任务时。

  她的回答更侧重于执行效率,在战略理解和资源整合的主动性上略显不足。

  刘非凡则显得更加沉稳和周全。

  他虽然没有顶尖外企的经历,但在校期间连续三年担任学生会主席。

  组织过数次大型校园活动,展现出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他的回答更侧重于“预见性”和“服务性”。

  强调秘书不仅是执行者,更是决策前的信息过滤器和决策后的跟进保障者。

  他提到自己善于学习,能快速理解业务逻辑。

  缺点是缺乏顶级商业环境的具体经验。

  李明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对吴倩倩说道。

  “一个现成的熟练工,一个潜力股。我的办公室,可能更需要后者那种全局观和主动性。经验可以教,但有些特质难得。”

  最后是资本运营部的角逐。

  面试官是资本运营部的负责人和一位资深投资总监。

  3. 张鹏(投资学硕士) vs 余珊珊(投资学硕士)

  张鹏自信满满,甚至略带攻击性。

  他拥有CFA二级证书,在校期间就参与管理过一支小的模拟基金,收益率颇高。

  他对市场热点非常敏感,言谈中充斥着各种投资术语和模型名称。

  在案例分析环节。

  他快速给出了估值判断和退出预期,但逻辑跳跃性较强。

  过于依赖模型而轻视了行业深层逻辑和团队评估。

  喜欢开局疯狂打赏,主播不断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