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铁路的标准-《世威大帝》

  随着橡胶的出现,大虞在机械方面的进步真的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毕竟有一群精通机关还不怕死的道士。

  气压系统虽然没有出现,但原始的液压系统已经弄出来了。

  有了液压系统,那么原始的液压刹车也做出来了,也正是弄出了原始的液压刹车系统,沐津才有胆量推行蒸汽机车。

  至于离合器什么的,沐津不太懂,但那些玩机关的道士可就太懂了。尤其是一些玩齿轮机械的道士,只要是和齿轮有关的,就没有他们搞不定的。

  当然,成本和产量那是另一回事,就问他们是不是做出来了吧。

  反正,户部看着工部那群搞研发的道士是极为痛恨的。

  钱、钱、钱,老是要钱!

  不过,沐津都批了。

  在这份关于铁路的公文里,葛栩极力主张先将五都联通的道路修通,然后再慢慢修通其余的铁路。

  但在沐津看来,大虞第一条铁路就是修通中都洛川和西都咸宁,其余的铁路暂时没法修。钱的问题还是其次,关键是钢铁的产量。

  大虞目前的钢铁产量满足修一条铁路没大问题,同时开修几条铁路,洗洗睡。

  而且,修好一条铁路需要消耗的钱粮……

  “葛相,这种新的修路方式,就称为铁路吧,铁路上跑的汽车为了和大道上跑的汽车区分开来,就称为火车吧。”沐津放下公文,“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这铁路多宽为好,火车拉多少的车厢比较安全?”

  葛栩张了张嘴,陛下难道不想大兴铁路。

  沐津暗叹口气道:“朕的尚书令,钱粮的问题不是很大,问题是短时间拿不出那么多的钢铁,先把中都和西都之间的铁路修起来吧。

  还有件事,那就是修铁路的时候会碰到所谓山神和土地神的问题,葛相你心里得有个准备。”

  葛栩无语,还真的忘记这茬了。

  在大虞,最不信鬼神的是道士,其次就是像葛栩这样的真正的精英知识分子。那些读了基本道教典籍到处宣扬鬼神之说的被称为方士,道士碰到了方士是不死不休的。

  但葛栩不信鬼神没用啊,民间鬼神之说是大行其道,而且,大虞历代皇帝都宣扬天人之说。最典型的影响就是,传国玉玺在谁手里,谁就是天命所归。

  这也是沐津再次一统天下,都没打什么大战恶战的缘故。除了各地叛军要么不成气候、要么盘剥太过导致人民普遍怀念大虞外,传国玉玺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两人又讨论了铁路和火车的一些事务后,葛栩就离开了。

  沐津却开始思索起来。

  蒸汽机的出现,在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开始引起革命性的变化了,汽车、汽船已经开始行遍天下,火车的出现将更进一步促进各地的交流。

  现在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户部的钱太多了,真的要花出去。

  现在大虞的经济是矛盾的。

  民间缺乏铜钱,户部的钱库里却有大量的钱用不出去。

  其实,沐津已经是在尽可能花钱了。但灭了大量世家,从他们那里收缴得来的财富,要想快速消化掉那是不可能的。

  修道路、修运河、修水利、整修河堤,一大堆的事务弄下来,虽说用掉了大量的钱,但是,赋税还有海外贸易的收入……

  到现在,沐津敢打赌,民间流通的世家私钱,保守估计还有两三亿贯没有收回来。

  沐津真的挺抓狂的。

  户部估计,今年朝廷的收入可以达到八千万元,而现在朝廷一年的开支也不过才六千万。算上历年的积存还有清扫世家得到的,朝廷库存的钱财折合成银元足足有一亿元!

  哦,这次灭倭还得到了大量的金银铜,虽然提纯这些很耗费人力物力。但是,只要全部都搞定了,朝廷又能增加一大笔收入。

  沐津真的后悔,开源太多,花钱的地方却太少真的是种麻烦事。

  通缩是很不好的,但前提是能找到大量花钱的地方。

  而且,朝廷库存的钱财还是银为主金为辅,铜钱能花的早都花出去了,要不然沐津也不会想着将纸币弄出来了。

  这次改革之所以将私钱劣钱恶钱不能再兑换官钱只能兑换交钞,也是朝廷实在拿不出足够的官造铜钱来换了。

  葛栩拿着公文回到公廨歇息了一会,然后想了一阵后就立即起身坐上马车去工部了。

  到了工部,葛栩当即就召来了工部尚书玉书子道长和工部右侍郎明虚子道长。

  “铁轨多宽?”玉书子疑惑了一下但很快释然了,“那不是越宽越好嘛!宽的话,车厢就能造得很大,就能坐很多人,也能运更多的货物。”

  “转弯呢?”明虚子翻了个白眼,“你有没有想过,铁轨造太宽的话,转弯是个很麻烦的事。”

  玉书子张了张嘴,哑巴了,毕竟,明虚子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

  “明虚子道长,你怎么看呢?”葛栩问道。

  “铁轨的宽度,不能太窄,窄轨虽然容易建造,但对于以后不利;但也不能太宽,不说话费,光是造出合适的机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明虚子捋捋短须,“以贫道来看,可以参考运货的马车,运货的马车车厢一般是两匹马的宽度吧?”

  玉书子点头道:“是的,运货的马车车厢一般是两匹马的宽度。”

  “我们就按这里宽度来造铁路。”明虚子道,“先造一段试一试,可以的话就定下来,不行的话就再试。”

  “嗯,就这样办。”葛栩点头,“能够在元日前做完不?”

  “这个没问题,炉子有现成的,就是将下面的车轮什么的改一改,很快。”明虚子开口道。

  “好。”

  明虚子说得很快是真的快,只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明虚子就将玉书子还有葛栩邀请到矿山了。

  “铁轨用了一段现成的改造了下,火车也是改造的。”明虚子指着眼前的景象道,“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车,两匹马宽的轨道挺不错的,车厢的话,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丈宽的车厢是比较好的,长度的话,五丈长的样子吧。不过,火车头还不行,还得继续改。

  以贫道的经验来看,车头的水箱要增大,车轮也要增大。不过,就目前的样式,一辆火车头能拉七个车厢就顶天了。”

  葛栩点头道:“那么车厢和铁轨的标准就这么定下来吧,车头的话,就目前这改装的样子,可以吗?”

  明虚子想了想道:“车轮的话,贫道估计高度应该得有四尺半左右吧,这个三尺的车轮太小了。”

  葛栩看向玉书子道:“玉书子道长,就按目前这标准先做一台。”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