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校门口挤满了学生,自行车铃铛声、同学的打闹声混在一起,像赶集时的集市。楚运欢背着装满“田埂笔记”的书包,刚走到老槐树下,就被个熟悉的身影堵住了去路——张大山蹲在小卖部的台阶上,军绿色胶鞋上沾着新鲜的泥土,手里的旱烟杆在地上戳出浅浅的坑。
“楚家小子,站住。”张大山的声音带着烟味,从牙缝里挤出来,旱烟杆突然指向楚运欢的书包,“听说你最近挺能耐,还帮同学讲题?成绩再好也是个农村人,迟早得回来刨地。”他的目光扫过楚运欢校服上的补丁,嘴角撇出个冷笑,“别以为考个中游就想当城里人,你爹还在玉米地里刨土呢,你能飞上天?”
楚运欢攥紧书包带,指尖把帆布带捏得发白。书包里的“田埂笔记”硌着后背,里面的竹竿杠杆图、抽水机受力分析仿佛都在发烫。他想起昨天在玉米地里,王磊说“要跟着你学物理考大学”,想起赵晓慧把野花书签塞进他手里的样子,突然觉得张大山的话像根刺,扎得人心里发疼。
“我是农村人,但不会一辈子待在村里。”楚运欢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像田埂上的石头,稳稳地立在地上,“我走出去不是为了逃离,是想把外面的知识带回来。就像您种玉米换新品种,我去外面学知识,也是为了让咱村更好。”
周围的同学渐渐停下脚步,好奇地围了过来。王磊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攥着本物理练习册,封面是楚运欢帮他画的抽水机:“楚运欢说得对!他教我用‘甩毛巾’记离心力,比课本还清楚,凭啥说他是瞎折腾?”戴眼镜的男生也跟着点头,举着手里的“田埂笔记”:“我昨天用他教的玉米叶脉原理,解出了物理题,老师还夸我呢!”
张大山的脸一下子涨成了酱紫色,旱烟杆在台阶上敲得“咚咚”响:“你们懂啥?农村娃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最后还不是得结婚生子,守着几亩地过一辈子!”他突然瞥了眼站在楚运欢旁边的吴文娇,语气里满是嘲讽,“城里姑娘跟你混,不怕被带坏?别到时候大学没考上,还耽误人家。”
吴文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上前一步站在楚运欢身边,马尾辫在风里轻轻晃,像棵挺拔的小树苗:“张大爷,您种的玉米年年换新品种,从老品种换成杂交种,不就是为了长得更好、收得更多吗?”她指着校门口卖早餐的摊子,“您家二柱卖的玉米,不也是用新方法种的,比别家甜?人也一样,进步不分出身,农村人咋就不能考大学、学知识了?”
阳光落在吴文娇扬起的脸上,细小的绒毛都看得清楚。她从书包里掏出楚运欢的“田埂笔记”,翻开抽水机那页:“您看,这是楚运欢帮张叔家抽水机画的受力分析,张叔说按这个调整后,抽水快了不少。他不是要证明比谁强,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还要帮大家一起变好,这有什么错?”
周围的同学纷纷点头,赵晓慧举着野花书签喊:“楚运欢还教我用野花记借代修辞,现在我的语文成绩进步可大了!”李萌萌也凑过来说:“他帮我整理英语错题,用‘喂它’记‘wheat’,我再也没记错!”
张大山的喉结动了动,攥着旱烟杆的手紧了紧。他看着围过来的学生,看着楚运欢眼里的坚定,看着吴文娇手里的“田埂笔记”,突然想起上次来学校送扶贫物资,看见楚运欢在楼道给同学讲题的样子——那时候的楚运欢,眼里有光,像极了当年农技站来村里教新种法的技术员。
“我……”张大山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楚运欢打断了。“张叔,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怕我走弯路。”楚运欢的声音软了些,却依旧坚定,“但我想试试,像您种新玉米那样,试试新的路。等我考上大学,学了知识,回来教村里的孩子,帮大家用新方法种地,不好吗?”
小卖部的张大爷突然走出来,手里拿着袋炒花生:“张大山,你就别为难孩子了。运欢这娃懂事,上次还帮我修好了收音机,用的就是他说的‘电路原理’。”他把花生往楚运欢手里塞,“娃,别理他,快上课了。”
张大山看着楚运欢手里的花生,又看了看围在周围的同学,突然把旱烟杆揣进兜里,转身往村里走。走了几步,他突然停下脚步,头也不回地说:“你要是真考上大学,我请你吃炖肉。”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楚运欢看着张大山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吴文娇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看,他其实也不是坏人,就是嘴硬。”她把“田埂笔记”递给他,“快上课了,李老师还等着我们交模拟题呢。”
周围的同学渐渐散开,王磊拍着楚运欢的后背:“行啊你,连张大山都被你说动了!下次他再嘲讽你,我们帮你一起说!”戴眼镜的男生也笑着点头:“对,我们是‘互助小组’,要一起加油!”
楚运欢抱着书包,手里攥着张大爷给的炒花生,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看着身边的吴文娇、王磊,看着远处渐渐消失在晨雾里的张大山,突然明白,成长路上的嘲讽和质疑,就像玉米地里的杂草,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就能把它们清除干净,让希望的种子好好生长。
上课铃响时,楚运欢和吴文娇并肩往教室走。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校门口的水泥地上,像两条紧紧靠在一起的路。楚运欢摸了摸书包里的“田埂笔记”,里面的竹竿杠杆图、抽水机受力分析仿佛都活了过来,在纸页上轻轻跳动。
他知道,这次校门口的冲突不是结束,而是他成长的又一步——从以前的躲闪、自卑,到现在的坚定、回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害怕被嘲讽的农村少年了。就像吴文娇说的,进步不分出身,只要朝着光的方向努力,总有一天,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能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变好。
走进教室时,李老师正在讲台上整理试卷。看见楚运欢和吴文娇,她笑着说:“我听说校门口的事了,你们做得很好。”她把两张保送模拟题递过来,“这是新的题目,里面有咱村水渠的水力计算,你们试试。”
楚运欢接过试卷,发现题目旁边有行小字:“勇敢面对质疑,才是真正的成长。”是李老师的笔迹。他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老槐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为他庆祝。楚运欢知道,未来的路还会有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些温暖的陪伴,有自己不放弃的决心,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要带着农村人的坚韧和勇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再把这条路,铺回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课间时,楚运欢把张大爷给的炒花生分给同学们。王磊边吃边说:“等张大山请你吃炖肉,我们也跟着沾光啊!”大家都笑了,教室里的气氛像刚煮好的玉米粥,暖乎乎的。楚运欢看着同学们的笑脸,突然觉得,校门口的嘲讽已经变成了他成长的勋章,提醒着他要更坚定地往前走,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
“楚家小子,站住。”张大山的声音带着烟味,从牙缝里挤出来,旱烟杆突然指向楚运欢的书包,“听说你最近挺能耐,还帮同学讲题?成绩再好也是个农村人,迟早得回来刨地。”他的目光扫过楚运欢校服上的补丁,嘴角撇出个冷笑,“别以为考个中游就想当城里人,你爹还在玉米地里刨土呢,你能飞上天?”
楚运欢攥紧书包带,指尖把帆布带捏得发白。书包里的“田埂笔记”硌着后背,里面的竹竿杠杆图、抽水机受力分析仿佛都在发烫。他想起昨天在玉米地里,王磊说“要跟着你学物理考大学”,想起赵晓慧把野花书签塞进他手里的样子,突然觉得张大山的话像根刺,扎得人心里发疼。
“我是农村人,但不会一辈子待在村里。”楚运欢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像田埂上的石头,稳稳地立在地上,“我走出去不是为了逃离,是想把外面的知识带回来。就像您种玉米换新品种,我去外面学知识,也是为了让咱村更好。”
周围的同学渐渐停下脚步,好奇地围了过来。王磊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攥着本物理练习册,封面是楚运欢帮他画的抽水机:“楚运欢说得对!他教我用‘甩毛巾’记离心力,比课本还清楚,凭啥说他是瞎折腾?”戴眼镜的男生也跟着点头,举着手里的“田埂笔记”:“我昨天用他教的玉米叶脉原理,解出了物理题,老师还夸我呢!”
张大山的脸一下子涨成了酱紫色,旱烟杆在台阶上敲得“咚咚”响:“你们懂啥?农村娃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最后还不是得结婚生子,守着几亩地过一辈子!”他突然瞥了眼站在楚运欢旁边的吴文娇,语气里满是嘲讽,“城里姑娘跟你混,不怕被带坏?别到时候大学没考上,还耽误人家。”
吴文娇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上前一步站在楚运欢身边,马尾辫在风里轻轻晃,像棵挺拔的小树苗:“张大爷,您种的玉米年年换新品种,从老品种换成杂交种,不就是为了长得更好、收得更多吗?”她指着校门口卖早餐的摊子,“您家二柱卖的玉米,不也是用新方法种的,比别家甜?人也一样,进步不分出身,农村人咋就不能考大学、学知识了?”
阳光落在吴文娇扬起的脸上,细小的绒毛都看得清楚。她从书包里掏出楚运欢的“田埂笔记”,翻开抽水机那页:“您看,这是楚运欢帮张叔家抽水机画的受力分析,张叔说按这个调整后,抽水快了不少。他不是要证明比谁强,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还要帮大家一起变好,这有什么错?”
周围的同学纷纷点头,赵晓慧举着野花书签喊:“楚运欢还教我用野花记借代修辞,现在我的语文成绩进步可大了!”李萌萌也凑过来说:“他帮我整理英语错题,用‘喂它’记‘wheat’,我再也没记错!”
张大山的喉结动了动,攥着旱烟杆的手紧了紧。他看着围过来的学生,看着楚运欢眼里的坚定,看着吴文娇手里的“田埂笔记”,突然想起上次来学校送扶贫物资,看见楚运欢在楼道给同学讲题的样子——那时候的楚运欢,眼里有光,像极了当年农技站来村里教新种法的技术员。
“我……”张大山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楚运欢打断了。“张叔,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怕我走弯路。”楚运欢的声音软了些,却依旧坚定,“但我想试试,像您种新玉米那样,试试新的路。等我考上大学,学了知识,回来教村里的孩子,帮大家用新方法种地,不好吗?”
小卖部的张大爷突然走出来,手里拿着袋炒花生:“张大山,你就别为难孩子了。运欢这娃懂事,上次还帮我修好了收音机,用的就是他说的‘电路原理’。”他把花生往楚运欢手里塞,“娃,别理他,快上课了。”
张大山看着楚运欢手里的花生,又看了看围在周围的同学,突然把旱烟杆揣进兜里,转身往村里走。走了几步,他突然停下脚步,头也不回地说:“你要是真考上大学,我请你吃炖肉。”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
楚运欢看着张大山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吴文娇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你看,他其实也不是坏人,就是嘴硬。”她把“田埂笔记”递给他,“快上课了,李老师还等着我们交模拟题呢。”
周围的同学渐渐散开,王磊拍着楚运欢的后背:“行啊你,连张大山都被你说动了!下次他再嘲讽你,我们帮你一起说!”戴眼镜的男生也笑着点头:“对,我们是‘互助小组’,要一起加油!”
楚运欢抱着书包,手里攥着张大爷给的炒花生,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看着身边的吴文娇、王磊,看着远处渐渐消失在晨雾里的张大山,突然明白,成长路上的嘲讽和质疑,就像玉米地里的杂草,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就能把它们清除干净,让希望的种子好好生长。
上课铃响时,楚运欢和吴文娇并肩往教室走。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校门口的水泥地上,像两条紧紧靠在一起的路。楚运欢摸了摸书包里的“田埂笔记”,里面的竹竿杠杆图、抽水机受力分析仿佛都活了过来,在纸页上轻轻跳动。
他知道,这次校门口的冲突不是结束,而是他成长的又一步——从以前的躲闪、自卑,到现在的坚定、回击,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害怕被嘲讽的农村少年了。就像吴文娇说的,进步不分出身,只要朝着光的方向努力,总有一天,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能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变好。
走进教室时,李老师正在讲台上整理试卷。看见楚运欢和吴文娇,她笑着说:“我听说校门口的事了,你们做得很好。”她把两张保送模拟题递过来,“这是新的题目,里面有咱村水渠的水力计算,你们试试。”
楚运欢接过试卷,发现题目旁边有行小字:“勇敢面对质疑,才是真正的成长。”是李老师的笔迹。他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老槐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为他庆祝。楚运欢知道,未来的路还会有挑战,但只要身边有这些温暖的陪伴,有自己不放弃的决心,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要带着农村人的坚韧和勇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再把这条路,铺回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课间时,楚运欢把张大爷给的炒花生分给同学们。王磊边吃边说:“等张大山请你吃炖肉,我们也跟着沾光啊!”大家都笑了,教室里的气氛像刚煮好的玉米粥,暖乎乎的。楚运欢看着同学们的笑脸,突然觉得,校门口的嘲讽已经变成了他成长的勋章,提醒着他要更坚定地往前走,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