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操场边的心事-《落土的星星》

  晚自习的铃声彻底消散在夜色里,教学楼的灯光像串渐次熄灭的灯笼,最后只剩门卫室那盏昏黄的灯泡亮着。楚运欢攥着从食堂买来的烤红薯,刚走到操场入口,就看见个熟悉的身影——吴文娇坐在看台台阶上,膝盖上摊着本翻开的英语笔记,目光却黏在远处漆黑的教学楼顶,像在跟自己的影子发呆。

  “还没回去?”楚运欢轻手轻脚走过去,把冒着热气的烤红薯掰成两半,递了半块给她。红薯皮烤得焦脆,还沾着点炭灰,掰开时金黄的果肉冒着白气,甜香瞬间裹住了两人。“张大爷说这是最后一块,特意留的,你不是总说食堂的烤红薯比家里的甜嘛。”

  吴文娇接过红薯,指尖碰到楚运欢的手,烫得轻轻缩了下。她没立刻吃,只是用指尖抠着红薯皮上的焦块,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我爸妈其实不支持我复读。”

  楚运欢的动作顿了顿,在她旁边坐下。操场的草香混着红薯的甜,夜里的风带着点凉意,吹得吴文娇的马尾辫轻轻晃。他想起上次吴文娇帮他整理英语错题时,眼里闪着的光,原来这份坚定背后,也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

  “他们觉得女孩子早点工作嫁人更稳妥。”吴文娇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包带,帆布带被她捏出深深的褶子,“上次模拟考我英语没发挥好,只考了 108分,我妈已经在托人找超市收银员的工作了,说‘读再多书不如嫁个好人家’。”

  她突然把脸埋进膝盖,声音带着点闷哭腔:“我偷偷把招聘启事藏起来了,可昨天回家,我妈又提了,说‘别跟楚运欢混了,他一个农村娃,你跟着他,连工作都找不到’。”

  楚运欢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下。他想起自己摔单词本那天,父亲拄着拐杖在田埂上劝他“别读了,回家种地也能养活自己”,想起张大山说“农村娃读再多书也没用”,那些委屈和无助,此刻和吴文娇的话重叠在一起,让他突然懂了她眼底的迷茫。

  “我爸摔断腿那阵,也劝我别读了。”楚运欢的声音放得很轻,像在说给风听,“他躺在炕上,手里攥着卖玉米的钱,说‘这钱留着给你娶媳妇,读书太费钱’。”他从口袋里掏出片压平的玉米叶书签,叶脉上还留着淡淡的绿,“那天我在操场摔了单词本,觉得自己特别没用,连让我爸放心的本事都没有。可后来我想通了,放弃比坚持更难——就像这叶子,看着软,其实叶脉韧着呢,风刮不折,雨打不坏。”

  吴文娇慢慢抬起头,眼里还沾着泪,却伸手接过了玉米叶书签。月光落在书签上,把叶脉照得像细细的银丝。她想起楚运欢用这叶子教赵晓慧记“之乎者也”,想起他把叶子夹在自己笔记本里当标记,突然觉得手里的书签沉得像块暖玉。

  “我其实偷偷攒了钱。”吴文娇抹了把眼泪,从书包里掏出个铁皮盒子,里面装着叠零钱,最大的面额是五十,最小的是一块,“这是我平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想万一我妈不让我读了,我就自己凑学费。”她打开盒子时,掉出张皱巴巴的纸,是上次模拟考的英语试卷,108分的分数旁,她用红笔写着“再努努力,就能和楚运欢一起考博川师范了”。

  楚运欢看着那张试卷,突然想起吴文娇送他星空单词本时,扉页写的“星星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它们在燃烧自己”。原来这个总在鼓励他的女孩,也在偷偷给自己打气,像株在角落里默默生长的向日葵,哪怕没人看见,也朝着光的方向。

  “我摔单词本那天,是你把我拉起来的。”楚运欢把自己那半块红薯往吴文娇手里塞,“现在换我拉你。你英语那么好,上次还帮我记‘ance’,怎么能去当收银员?县一中的保送名额,我们一起争——你考语文第一,我考物理第一,咱们一起去博川师范,你教语文,我教物理,把‘田埂知识’教给更多孩子。”

  吴文娇的眼睛亮了,像蒙尘的星星突然被擦亮。她握着玉米叶书签,在月光下的笔记本上飞快地画着,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像春蚕啃桑叶。很快,两颗挨在一起的星星出现在纸上,一颗旁边写着“楚运欢”,一颗旁边写着“吴文娇”,星星下面画着条小小的水渠,连接着两片玉米地。

  “那我们都别放弃。”吴文娇把笔记本递到楚运欢面前,眼里的泪已经干了,只剩坚定的光,“要是你想放弃了,我就用玉米叶敲你脑袋;要是我想放弃了,你就给我讲拖拉机的物理题。”

  楚运欢笑着点头,在自己名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拖拉机,在吴文娇名字旁边画了本打开的语文书。远处的应急灯突然闪烁起来,橘黄色的光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圈,像在为他们的约定鼓掌。操场的草被风吹得沙沙响,像在说“加油,加油”。

  “对了,”吴文娇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本《乡村教育案例》,“这是李老师给我的,里面说博川师范有个‘乡村教师计划’,毕业能回农村教书。”她翻开夹着玉米叶的那页,“你看,这里有照片,老师们在田埂上给孩子上课,用玉米教数学,用野花教语文,跟我们现在做的一模一样。”

  楚运欢凑过去看,照片里的老师蹲在田埂上,手里举着根玉米,孩子们围在旁边,笑得露出白牙。他突然觉得,博川师范不再是遥远的梦,而是像操场边的应急灯,虽然微弱,却实实在在地亮着,指引着他们往前走。

  两人并肩走回宿舍时,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操场的跑道上,像两条紧紧缠绕的藤蔓。吴文娇把玉米叶书签夹进《乡村教育案例》里,楚运欢把那半块没吃完的烤红薯放进书包——他要留着,明天早上加热了给吴文娇吃,就像她之前总给她带茶叶蛋、酸奶那样。

  走到女生宿舍楼下,吴文娇突然转身,把铁皮盒子里的零钱倒出一半,塞进楚运欢手里:“这个你拿着,万一你爸需要钱,别总自己扛着。我们是朋友,要一起分担。”

  楚运欢的眼眶有点热,却把钱推了回去:“我爸的腿好多了,能下地了,不用钱。你留着,万一你妈又提找工作,你就说‘我要考保送,学费我自己凑’。”他指了指吴文娇笔记本上的星星,“我们的星星,不能少了任何一颗。”

  吴文娇点点头,把钱放回盒子里,抱着笔记本跑上楼。走到二楼时,她突然探出头,朝楚运欢挥了挥手:“明天早自习,我帮你带豆浆!”月光落在她脸上,像镀了层银。

  楚运欢站在楼下,看着女生宿舍的灯亮起来,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玉米叶书签,想起吴文娇画的两颗星星,想起两人的约定,突然觉得未来不再迷茫——就像操场边的应急灯,哪怕只有一点光,只要两个人一起走,就能把路照得亮亮的。

  回到男生宿舍,楚运欢把玉米叶书签夹进自己的“田埂笔记”里,正好夹在抽水机受力分析那页。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把书签和笔记上的星星都照得闪闪发亮。他掏出手机,给吴文娇发了条信息:“明天我们一起背英语课文,就背‘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很快,手机震动起来,是吴文娇的回复,后面还跟着个星星表情:“好!明天见!”

  楚运欢把手机放在枕头边,看着“田埂笔记”里的玉米叶书签,突然觉得,操场边的心事不是负担,而是让两颗心靠得更近的桥梁。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吴文娇会一起面对压力,一起攻克难题,一起朝着县一中的保送名额努力——就像两株并肩生长的玉米,根往土里扎,叶往天上长,哪怕遇到风雨,也能互相支撑着,长成能遮挡阳光的大树。

  第二天早自习,楚运欢刚到教室,就看见桌洞里放着杯热豆浆,旁边压着张纸条,是吴文娇的字迹:“玉米叶书签我放在你笔记本里了,今天我们背第三课的英语课文,里面有句话特别好——‘we grow through what we go through’(我们在经历中成长)。”

  楚运欢拿起豆浆,暖意顺着指尖往心里钻。他翻开“田埂笔记”,玉米叶书签静静躺在两颗星星中间,像个小小的约定。窗外的阳光正好,老槐树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楚运欢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他和吴文娇的约定,也在慢慢发芽,终将长成一片充满希望的风景。